1、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版本)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以眩晕,头痛为主证的病症.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多认为眩晕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相关,病位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相关,脏腑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皆可致病,或为清窍失养,或为邪扰清窍。一、本案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I10.X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
2、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一)头晕、头疼、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二)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四)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眼底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五)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指定的高血压病诊疗指南 表1.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
3、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55岁 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发作(TIA)女性65岁 160-177mmol/L(1.2-2.0 心脏疾病吸烟 mg/dl) 心肌梗死总胆固醇5.72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 心绞痛糖尿病 粥样硬化斑块(颈、髂、 冠状动脉血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家族 股或主动脉 重建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 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 肾脏疾病177mmol
4、/L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 或2.0mg/dl) 葡萄糖耐量减低 血管疾病肥胖 夹层动脉瘤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 症状性动脉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 疾病 高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 视乳头水肿 三、治疗方案1、分型论治(一)肝火上炎型症候: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祛风定眩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12g,柴胡12g,泽泻12g,栀子9g,黄芩15g,天麻15g,钩藤30g(后入),丹皮15g,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甘草6g。 (二)肝阳上亢型 症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
5、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15g,钩藤45g(后入),石决明30g(先入),怀牛膝15g,桑寄生15g,杜仲15g,栀子12g,黄芩15g,坤草12g,茯神15g,夜交藤15g,生地15g,菊花10g,葛根20g。 (三)痰湿中阻型 症候: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心烦,胸闷,食少,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痰化湿,和胃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半夏10g,陈皮12g,菖蒲15g,茯苓12g,白术15g,泽泻12g,天麻12g,钩藤15g,薏仁15g,枳壳12g,甘草6g。 (四)瘀血阻窍型 症候:头痛眩晕,
6、胸痛心悸,肢体麻木,舌质暗红,或正常,苔薄,脉细或细涩。 治则: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组成:桃仁12g,红花15g,赤芍15g,川芎15g,川牛膝15g,钩藤30g,葛根20g,当归12g,炙大黄10g。 (五)气血亏虚型 症候: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食少,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补气养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组成:党参18g,黄芪30g,白术15g,茯神15g,酸枣仁15g,龙眼肉12g,木香9g,当归12g,远志12g,干姜9g,薏仁20g,甘草6g (六)肾精不足型 症候:眩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腰膝酸软,遗精,耳鸣,伴见烦热
7、或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养阴助阳 组成:炮附子10g,肉桂12g,鹿角胶9g,熟地15g,生地15g,山萸肉15g,制鳖甲12g,知母9g,丹皮12g,麦冬15g,菊花12g,牛膝15g,龟板胶15g,生龙牡各15g。2、辨证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对于眩晕的治疗,有着携带方便,使用方法简单,便于长期治疗,疗效肯定,机型较多如丸、散、膏、胶囊、口服液及针剂,如活血药物丹参粉剂、血栓通、疏血通,补气药物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补气养阴药物生脉注射液;补气温阳药物参附注射液等,临床使用广泛,合理运用,疗效显著;对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患者静点刺五加注射液,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病常规静脉点滴
8、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药物。3、中医适宜技术 眩晕病(高血压病)其病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有关,故治疗上多从肝肾论治,我们多采用足浴,针灸等方法协助治疗。 (1)足浴 怀牛膝30g,磁石60g,吴茱萸10g,淡附片10g,透骨草15g,水煎,足浴,每天一次。 (2)针灸:取行间、太冲、三阴交、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日一次。 痰浊阻滞配胃俞、天枢、足三里、丰隆 阴虚阳亢配凤池、太溪四、疗效分析 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无变化五、疗效评估: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
9、”、“眩晕”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时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症在肝、肾,涉及心、脾。对于其中医病症分型,有以八纲辨证分型、以脏腑辨证分型及综合分型等几种,但如何适当分型一直是高血压病研究中丞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主要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上扰、瘀血阻窍等,并认识到本病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发现高血压病的易患性病理体质主要是阴虚(阳亢)质和痰湿质,符合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的发病特点。且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更容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对本病症型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的
10、认识也逐渐趋于一致,即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热毒、痰湿、瘀血可见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六、中医治疗难点与政策1、中医治疗难点 (一)眩晕者中风之渐也,降低中风病发病率是目前治疗的重点、难点之一。 早在医学正传眩运就记载了“眩晕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脏腑虚弱,形体衰惫,气机紊乱,功能失调,而致风、火、痰、瘀、虚等致病特点,易发为眩晕病,同时也易出现气血逆乱,阴阳失调,而发为中风病。如何预防眩晕病进展为中风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眩晕病病情缠绵,常反复发作,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依从性差。眩晕病患者多病史较长,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西
11、药单纯降压,缺乏对患者机体的整体调理。中医中药从整体出发,病症论治,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患者长期服药,汤剂煎煮步骤复杂,不易携带,患者依从性较差。为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促进中医理论不断发展,剂型改革成为一项新的研究方向。2、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一)脏腑虚弱,形体皆极,功能失调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血行迟涩为其重要的发病特点。临床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为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重要的致病因素,而活血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卒中率。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以活血化瘀药物为治疗本类患者的切入点,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卒中发病率。 (二)临床研究认为本病
12、病机为虚实夹杂,实在风、火、痰、瘀上扰清空,虚在髓海气血,清空失养。或为情志不遂,肝失条达,风阳上扰;或为肾亏精虚,髓海不足,无以充脑;过食肥甘,损脾腻胃,痰湿内生;或为病后体虚,精气伤血,清阳不升等,其病机为虚实夹杂,实在风、火、痰、瘀上扰清空,虚在髓海气血,清空失养;加之工作生活及社会压力增加而发病。 (三)本科室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医学之医论医案进行分析,探讨引起高血压病肾气亏虚的各种内外因素,研究发病的原理、途径,总结疾病的各种表现形式,搜集古今医家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气功、药浴等,建立完善的病机-症候-方药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眩晕病肾气亏虚证是由于肾阴、肾阳同时衰弱,并且在较低的水平上重新达到平衡所致。肾阴、肾阳是相互协调、相互滋生的关系,故在治疗时应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补,化生肾气。补益肾气法是眩晕病肾气亏虚证的治疗大法。治疗上金匮肾气丸、鹿茸肾气丸等有良好的疗效。 内三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