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2.72KB ,
资源ID:52195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2195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数学第五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1、苏教版数学第五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算为主线。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教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问题合理穿插到各想想做做或练习中。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农村新貌。本单元还编写了三道思考题,属于弹性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用。思考题能帮助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特点:1.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有序的操作带动有条理的思考,理解除法竖式的结构与算法。 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学习难点。教材通过在平均分实物的操作和除法竖式之间建立一种对应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教材里有三道例题教学除法竖式计算,第1页例题着重解决竖式的结构与计算步骤等问题。例题要求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两名女孩,让学生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的操作过程,理清操作思路是先40-2=20,再6-2=3,然后20与3合成23。再教学除法竖式,并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分两步除的过程。竖式

3、上商的数位很重要,教材由大卡通提出问题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思考,联系分铅笔的操作理解各次商应在的位置。 第7页例题着重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问题。例题的素材是把5筒2个(即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学生也乐意操作。在操作中他们能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余下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这个直接经验是理解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余的1是1个十,可以和个位上的2合成12继续除的基础。 第9页例题着重解决商的个位上是0的问题。例题的素材仍然能引发学生动手分一分的积极性,通过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的道理。教材在学生首次进行有关的竖式计算时都适当地扶一

4、把。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8页第1题、第9页第1题都先在方框里填数,扶着学生在竖式上计算,避免不必要的曲折与错误。2.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教学除法验算,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并充分发挥验算的作用。 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教材没有把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第3页例题在算出可以买12块巧克力后,问学生算得对吗,学生马上会想到:每块巧克力3元,买12块要3l2=36(元)。由此看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筑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例题接着以65元钱可以买21块巧克力还剩2元这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有余

5、数除法的验算,引导他们把买21块要63元,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这种具体的思考抽象成数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安排三组对比题。其中第一组下面一道式子是上面一道式子的商乘除数,可以验算上面一道除法题计算时是不是算对了。另两组的下面式子都是上面式子里的商乘除数再加余数,也能验算上面一道除法计算。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但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式的存在。 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验算只对己经学过的计算进行检验,新课程还利用验算改变新知识的学习方式。第7页例题让学生对自己首次进行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

6、计算进行检验,第9页例题让学生对自己首次进行的商末尾是0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检验,这两道例题都体现了猜想(假设)验证调整猜想再验证直至正确这种学习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3.科学地处理口算、笔算与估算三者间的联系,加强估算。 教材在安排口算教学时,细致考虑了计算知识的发展线索,同时充分注意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线索。全单元的口算教学分三步安排。 首先,第1页例题中安排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402,这是笔算的基础,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第一步。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从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商。 然后,第4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从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带出非整

7、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由于学生己经初步掌握了除法笔算,所以带出新口算不会有困难,通过口算还能促进对笔算的掌握。另外,在这道题里还组织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整合,既让学生体会乘、除法口算在思路上有相似的地方,又再次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最后,在第12页单元复习第1题,以口算除法为主,结合进了乘法、加法、减法口算,是百以内认数阶段口算综合练习。教材加强估算教学,第8页第6题和第II页第2题都要求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教材把估算安排在口算与笔算之后,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自己的估算方法,并且通过学习估算进一步熟练除法试商、巩固

8、除法计算、培养估计能力与习惯。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 结合除法教学,教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题材广阔,贴近生活,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如第11页第3题,学生从题中能发现求买笔记本本数的方法是总价单价。还能发现在总价相同的前提下,买单价便宜的笔记本,数量比较多。第12页第4题在分别求各种书的单价时,学生能总结出总价数量单价。这些数量关系不是教师传授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习得的,是对数学活动的体验积淀。教材还注意联系现实情境灵活地回答实际问题;第4页第4题454=111,每辆

9、车用4个轮子,4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11辆车。第10页第6题656=105,3位老师领62名学生郊游,每顶帐篷只能住6人,至少要搭11顶。二是解决把总数或剩下的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安排在练习一第5-8题。第5题是图、表结合呈现的连续两问,便学生明白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先算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第6、7、8题以图画、对话形式呈现,让学生借助图画直观和生活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述。教学这些题,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发展数学思考落到实处。5.教材编写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 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更大的空间,发展

10、个性。如第2页第5题,在回答哪种树苗每棵价钱贵些这个问题时的思路方法是开放的。可以分别求出每棵杨树苗和每棵松树苗的价钱后比较哪种贵些;也可以把两种树苗的总价和数量作比较,根据每捆松树苗的总价高、棵数少,判断每棵松树的价钱贵。又如第10页第5题,女孩准备6天看完64页书,每天看多少页?是答案开放的题,可以从平均分的角度设计每天看的页数,也可以不考虑平均分、不利用除法去设计。通过多种安排方案的交流、比较,学生能感到用除法帮助安排可以合理一些。教材设计这些开放性问题,希望能给每名学生都留有得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材少量安排渗透运算性质的内容。第12页第6题中有三组计算,每组两道。同组两

11、题的被除数相同,上面一道是连除式题,下面一道是一步除法式题,连除式子中两个除数的积正好等于下面一道算式的除数。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同组两道的得数相同,然后比一比、想一想为什么。教材不要求教学除法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受这方面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起编写少量思考题,本单元有三道。这些题在内容上源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思考上略高于基本要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要急于教会学生解答这些题,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这些问题,从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励创新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习惯。二、认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

12、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前四册教科书中的认数教学安排得很细致,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他们从中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些数的重要资源。本单元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己有的认数学习经验。

13、(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二年级(下册)认识一千时使用正方体木块作教学具。学生己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十,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依次直观认识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当出

14、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首次直观描述了一万的含义。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上添万位,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千是一万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学习整千数的组成与读写,又一次理解整千数的意义。(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已经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整千数加减法口算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口算思路是开放的,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位数加减法想整千数加减的得数,如6000-4000仍是6个千减4个千得2个千或因为6-4=2,所以6000

15、-4000=2000。(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第23页第2、3两题结合介绍自然知识练习读、写整千数。第5、6两题联系操场上跑步和书店进货进行整千数加减计算。第7题是开放性的题,男孩与女孩的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同侧,可能在少年宫的两侧,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同。这道题除了计算内容外,还含有空间位置和可能性的内容,是一道数学思考含量较高的题。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教材第25-28页教学非整千四位数。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连续两个0。不同情况各有读

16、、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与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a.己经掌握的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上; b.已经掌握的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迁移到中间只有一个0的四位数上; c.已经掌握的整百数与几百几十的读写方法,也能迁移到末尾有一个0或两个0的四位数上; d.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与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根据以上分析,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两点。(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第25页例题有计划引导学生把读写三位数的方法迁移到四位数上,先读写各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再读

17、写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然后读写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至于末尾有0的四位数安排在想想做做里教学。学生能自己读写的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数中间的连续两个0由教材告诉学生只读出一个零。 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计数器支持下读数与写数,体会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2、3题离开了计数器,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写数,理解基本方法;从第4题起按数位顺序读写,掌握基本方法。 教材没有用文字结语归纳读数与写数方法。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2题在教学读写方法前,先分析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的组成读写,引导学生体会读数与写数要联系数的意义,使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充实的内涵。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

18、读、写后,没有必要再用书面文字总结读写方法。反之,如果学生不理解读、写数的方法,让他们机械地套用读写法则,不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教材让学生结合家用电器的价钱写数,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读、写数,使他们增加一些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让学生结合找规律读、写数,同时整理了数序。 教材以认数带口算,让学生在计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材组织对比练习,如五千四百与四千五百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十进制证数法的位值京则。又如二千零六十与二千零六比较,便学生辨清数中间有几个0。 教材还设计游戏性练习,如第28页第10题。既提高学

19、习兴趣,又增加练习容量,还培养合作精神。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首先,题材是开放的。第30页例题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单价,这四种家电可以两两相比价格的高低。例题只比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试一试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其他比较都留给学生,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比较对象。 其次,思路与方法是开放的。在比较两个具体的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各自的数学现实、个性爱好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学生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例题里的两种思路又是学生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学生策略与方法多样化。 教材不以文字形式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比较方法不.是灌输、强化、机械记忆

20、的,应该是学生以体验的形式自己积淀的;二是不突出某种方,防止限制其他方法的应用。第三,练习是开放的。想想做做第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生中经常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 第6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先分别用卡片摆出数,再比较大小。这道题的容量很大,随机性强,学生兴趣浓。另外,想想做做第5题要说出八个四位数各接近几千,这道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比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能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为以后估算作准备。4.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标准要求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作用,激

21、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第28-29页你知道吗是根据标准要求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原始人采用石子、结绳、刻痕等物体记数到甲骨文、算筹、早期的数字等符号记数,直至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记数,使学生看到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从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三、千克和克教材分析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全单元教材按导入一教学千克一教学克一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凝聚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

22、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35页照片中有两袋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集中到千克上来。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一方面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重1千克。在讲千克时不仅介绍了符号kg,还介绍了千克又叫公斤。符

23、号kg在想想做做中多次使用,公斤只是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第二,让学生感知1千克。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儿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l 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l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

24、、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首先让学生建立直感1克是很轻的。教材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看到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感到1克是很轻的。这是对1克的首次感知,还使学生产生1克究竟有多重的学习兴趣。 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教材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他们掂一掂,感受1克。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1克的印象,教材还通过1根羽毛比1克轻、1把直尺比1克重凸现1克。 然后让学生研究克与千克间的进率。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学生通过称盐的活动,不仅能得到千克与克的关系,而且再次体会1千克与1克各有多重。4.结合

25、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第42页第4题里1个大面包重190克,4个小面包每个重70克,求这5介面包一共重多少克;第5题告诉学生三袋点心各重多少克,让他们求其中两袋食品相差多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进行了加、减、乘法计算,避免了枯燥、机械的纯计算训练。 第43页第6题在求出1号杯里有水60克后,通过观察与比较,说一说2号、3号杯里大约各有多少克水。这里结合计算进行估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和能力。5.以千克为内容安排实践活动。 第44页称一称分两段进行。第一段称1千克水果,数数大约有多少个。其中苹果、橘子、西红柿和黄瓜是常见水果,几乎各地都能看到。表格里留了两个空格,让学生另选其他水果,

26、特别是当地的特色水果。这一段通过称和数,再次引导学生体会1千克有多重。第二段称体重。生活中经常遇到不是整千克重的情况,教材着力指导学生识别秤面上表示的体重,通过几名孩子的对话,逐步体会大约重23千克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开展称体重活动。四、加和减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1.口算教材有四个编写特点。(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己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

27、的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45页与第47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为了便于学生独立学习,在两位数加法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安排进位的。类似地在两位数减法中也先教学不退位的,再退位的。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如44+25思路一:40+20=60 459 60+9=69思路二:44+2064 64569 思路三:44+549 49+20=69学生还会有其他算法,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2)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有些学生在口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往往出现错误。为此,教材在两道

28、例题里都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两道例题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组织对比的好材料。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儿和七十几呢?57-32与5739都是57减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计做了充分准备。(3)带出得数是一千儿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6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二年级

29、(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如6+8=14,60+80=。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还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只要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500+900=,能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4)加强估计。 结合口算教学,教材从两方面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一是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如第46页第5题与第48页第5题。学生只要掌握了口算方法,又能

30、正确地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完成这些估计不会有困难。二是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估计,如第46页第6题。从熊猫馆到老虎馆中间有三条路,很明显中间那条路最近,渗透了两点之间直线路程最短。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两人走的路线有三类组合四种情况:第一类组合是两人都通过老虎馆,分别走(44+42)米和(44+52)米,很容易比出谁走的路近些。第二类组合是两人都通过熊猫馆,分别走(35+54)米和(35+38)米,比谁走的路近也很容易。第三类组合是两人分别通过老虎馆和熊猫馆,分别走(44+42)米和(35+38)米或(35+54)米和(44+52)米,这里比谁走的路近要稍难一点。题目要

31、求先估计,再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2.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材有两个编写特点。(1)利用线段图启示算法。 第49页例题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常见解法有两种。教材不是把两种解法展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思路、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教材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裤子价钱28元,并用挑战性问题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激发学生继续画线段图的兴趣。预计多数学生能够从倍的意义出发,画出与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同样长的三段来表示上衣的价钱。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解题方法,教材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线段图是形象显示数量关系的方式,学生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也允许是多样的。 “想想做做第1题用图表达了红线条的长度是蓝线条的4倍,帮助学生巩固对线段图的理解。(2)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知结构。 试一试是例题的延续,从求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到求一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