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集群目录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2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22.1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 22.2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3三、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社会作用 53.1产业集群的经济集聚扩散效应 53.2产业集群的社会集聚扩散效应 7四、我国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 84.1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 84.2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机制 84.3产权选择机制 84.4中小企业主体机制 94.5集群溢出机制 94.6集群竞合机制 94.7集群产业链延伸机制 104.8政府支持 10五、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 115.1产业集群存在多方面的内在不足 115.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约束与挑战增加 125.
2、2.1产业集群的内部环境较差 135.2.2产业集群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厉 135.3地方政府行为的误区 145.3.1政府职能定位存在误区 145.3.2园区建设过热,出现过度竞争 145.3.3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14六、对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对策思考 156.1通过重组与整合,在发展中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56.2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17参考文献 19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
3、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2.1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
4、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
5、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山东青岛海尔集团、重庆嘉陵摩托集团、辽宁东北钢琴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附近,都有相关企业繁殖和衍生,进而又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在相关行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升级,形成一些企业集群。还出现了基于外资企业配套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亦庄的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四是在中心城市城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都市型工业园区是特指以大都市独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资源为依
6、托,以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能在市中心区生存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增殖快、适应市场快等特点的工业集聚类型。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群发展迅速。五是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全国目前已有53个高新技术园区。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国家正式批准成立设立了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上述分类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时空演化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逐渐从民间层面进入政府视野,从低技术、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的集聚几乎一统天下发展到高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崭露头角,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滋长。2.2我国
7、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1. 产业集群覆盖到大部分的传统行业。2001年6月,浙江省政策研究室对全省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 800多个产业集群经济(又称块状经济),分布于纺织、制衣、制笔、电器、机械制造、医药等175个大小行业,有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 380.1万人。据江苏省中小企业局的初步调查,形成了机械、纺织、轻工、食品等13个行业的产业集群。其他各省区市,如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江西、湖南、上海、北京等,也都形成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机械、化纤纺织、医药、钢铁、生物工程、信息技术集群。目前,全国估计有各类产业集群数千个,其中化纤纺织
8、、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是出现产业集群最多的几个行业。2产业集群已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2001年,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043.86亿元,电气机械产业实现产值1327.69亿元,机电产品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45%。在浙江,到2001年,产业集群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年产值达 1050亿元的集群有118个,50100亿元的集群26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3个。在江苏,60个产业集群拥有各类企业3.21万户,从业人员 168.2万人,2002年的产出规模达到2566亿元,占全部中
9、小企业产出总量的19.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29个纺织特色市(县)城(镇),全口径合计的纺织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占到全国纺织工业生产的六分之一。3. 一些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集群的特色是集群的品牌,可以称之为区域品牌。在江苏,有常熟纺织产业的“波司登”羽绒服、“雪中飞”羽绒服、 “梦兰”床上用品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波司登”与“梦兰”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在福建石狮市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40 多个,较为知名的休闲服装品牌有“七匹狼”、“富贵鸟”、“金犀宝”、“野豹”、“帝牌”、“柒牌”等。在浙江,著名的品牌有宁波的“杉杉”牌西服和“雅戈尔
10、”西服,有诸暨的“恒柏”西服、“步森”服饰以及“枫桥衬衫”。4. 一些产业集群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地的产业集群中已经形成一批规模很大的企业,其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据调查,浙江全省各产业集群中,乐清的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集团、万向集团的销售产值2002年都超过了50亿元,吸引近千家中小企业加入其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档次和品牌效应的提高。宁波服装业中的雅戈尔集团,平湖服装业中的茉织华集团,海宁皮革业中的卡森集团和雪豹集团等企业都已显现出现代大企业的雏形,对所在块状经济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起到了领头雁作用。台州市塑料产业的规模效应也日趋明
11、显,2%的骨干企业,占了集群内42%的销售额。5. 一些产业集群已经成长为相关行业的产业基地。以我国的化纤面料为例,1996年我国的化纤长丝织物出口只有5000万米,1998年也仅有2亿米, 2002年全年出口达到了22亿米,而1999年进口长丝面料32亿米(不含走私),2002年仅进口23亿米,基本已经实现了进出口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了专业化分工水平,激发了竞争活力。化纤产业链目前形成了三个集中的区域,一是浙江绍兴、萧山地区,二是苏州、嘉兴地区,三是中山、佛山地区。这三个集群区域的纺织产值都超过了1000亿,占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20%。6. 许多产业集群的产品外向度不
12、断提高。近年来,浙江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强势增长,集群经济外向度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2000年,全省集群经济中出口比重达到30%以上的企业有10276家,出口产品产值占集群总产值10%以上的集群161个。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浙江的专业市场也开始迈出国门,目前已在越南、俄罗斯等国开办了专业市场,有效带动了浙江产品的出口。其他省市的产业集群的外向度提高也是一种趋势。我国目前的10个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纺织基地市(县、区)中,2002年实现出口交货值679亿元,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6%。 三、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社会作用我国企业集群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3.1产业
13、集群的经济集聚扩散效应首先,产业集群的出现显著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例如,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沿海地区的调查,2002年,全国10个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纺织基地市(县、区)实现纺织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占这10个市县工业总产值的38%;利税总额176亿元,占38%;从业人员 148万人,占45%。浙江省浙东南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加工基地不到40平方公里,自然地集中了400多家企业,生产的维生素E及相关中间体占全国的 90%,生产的抗癌药的品种数和产量都居全国之最,有10个系列的原料药生产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由于这些集群中大多数都是从农村中小企业经过集聚而发展
14、起来的,它们的发展壮大无疑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进展。其次,集群经济可以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更为精细化,以至于一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可以节约成本,产生高效率。浙江苍南县金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在那里,这种小商品的生产工序竟有十八道,包括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晒板、打锤、钻孔等等,每道工序的加工都由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进行,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交换,这样,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就形成了800多家企业参与的“产业链”。浙江诸暨市大唐镇袜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成10个步骤,由此形成有一万多家专业化企业组成的10大部门。第三,集聚将激发
15、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学习(模仿),激发各企业为应付更切近的竞争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进技术进步,提升集群的竞争力。一方面,产业的地理集中使本来就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有更多相互接触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学习或模仿效应,使信息在企业间传递的费用大大降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提高。随着这种学习效应而来的是,先进的经验、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产生技术溢出效果,从而使企业更快、代价更低地获得新技术。另一方面,产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高度竞争压力,又迫使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在精细分工的情况下,集中于某一道工序或中间产品的企业往往要自己解决生产设备、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就在一定条件下
16、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压力,迫使企业你追我赶地竞相进行技术创新。第四,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进而在一个地方形成一种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效应,就像块根作物一样,通过分化、膨胀和生长,产生倍加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浙江桐庐分水镇的制笔业集群中,400多家与制笔相关联的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一条龙作业。现在,分水有专业制模企业40余家,拉丝、弹簧、电镀等配套企业30多家,专业销售企业60多家,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8家,专业运输企业5家。第五,随着主导产业的延伸和关联产业的出现,特定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人口将大规模
17、增长,从而必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众多企业的联合需求将促成专业化市场的出现和辅助性服务行业的形成,如生产要素市场、产品销售市场以及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这些市场和行业的出现有助于减少单个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使之充分享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好处。在浙江诸暨大唐镇,现有轻纺原料市场、袜业市场、联托运市场、袜机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001年成交额60亿元,绍兴中国轻纺城的成交额在200亿元以上。第六,建立产业集群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节约环保成本。集群可以为满足这一要求提供有效方法,能够为和谐、可持续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如温州龙湾电镀基地对电镀废水处理实行政府垂直领导,环保部门监督
18、,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行治污和排污的分离,对入园的97家电镀小企业牌坊污水进行集中治理,并将污水治理设施纳入规划,较好地解决了电镀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集群战略是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有效措施。总之,产业集群一旦形成,民间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从而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形成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的整合和拳头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最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有效的路径。 3.2产业集群的社会集聚扩散效应首先,由于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产业集群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创造条件
19、。浙江嵊州领带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人;诸暨大唐镇的袜业辐射了14个镇乡,120多个村,从业人员15万人;绍兴市有影响的乡镇企业块状经济35块,从业人员约占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 71%。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全省专业化的发展至少使600多万本省农民和400多万名外省劳工成为二三产业从业者。其次,由于经济集聚扩散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大规模集中,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正是城镇化的基础。大规模市场的形成,是产业集群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典型表现之一,而市场本身往往又与企业集群一起,成为城镇化的基础。浙江织里镇原来是个小镇,只有一条不足1000米的主要道路,现在已被建成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
20、6万的小城市。浙江大唐镇原本是两个零散的自然村,合计不足800人,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有建成区人口2.3万人的小城市。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民间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唐镇在城镇建设中累计投入近10亿元,其中民间资金达7亿多元;织里镇城镇建设资金的80%来自民间。第三,人口的集中及其就业问题的解决,加上城镇化的推进,再辅之以适当的农地制度创新,那么将增加继续主要经营农业的农民的农业用地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辽宁省辽阳市,有60个工业村发展起产业集群,吸纳了6.6万农民。转移出来的农民把土地出让出来,使之得到相对规模化的配置:以人均土地5亩计算,辽阳通过
21、发展产业集群而在无形中为种地农民增加了33万亩土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人均年纯收入增幅在8%以上。第四,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家、管理者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分化,扩大了工人、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家队伍,从而有助于优化各地的社会结构。由于产业集群以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其所能辐射影响的人口多,因此,不难预期,在这些地方,能够分享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果实的人口所占比例也会较大;同时,中小业主的数量多,在整个区域的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例如,在诸暨的大唐镇,从事袜业的企业有1万多家;在嘉兴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合计有15万个
22、。 四、我国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4.1资源创新性整合机制产业集群总是以集群所在地的某些资源优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努力挖掘当地特有的优势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为产业集群的发生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就会拔地而起,哪怕是城市大工业遗弃的“废物”,例如各种边角料等,只要充分尊重民间的创造性,也能成为特定产业集群赖以生长发展的宝贵资源,至少在这样的集群成长的早期阶段是这样。而根据不同的优势资源对其他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的结果,则是各种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特色,我国各地的所谓“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镇一品”发展模式,是这一机制或规律的最好诠释。
23、4.2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机制各地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存在显著的区域分布差异:大多数已经成型的集群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较为少见。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各地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不同,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差异。各地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设各类专业市场。专业化市场在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起了先导作用,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发育。我国产业集群所在地大多建有专业市场,如福建晋江的鞋材市场、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江苏武进的灯具城,等等。这些专业市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功能。浙江有4000多个专业市场,联
24、结全省 85%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4.3产权选择机制我国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特点,还可以看到,凡是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是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是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产权制度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改革开放后,浙江台州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市GDP年均递增25%。到2000年底,民营经济占了台州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成为台州的经济主体,也是台州产业集群的主体。广东珠三角等地的产业集群也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构成。2001年辽宁省海城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总计有企业7463家,全部为民营企业。4.4中小企业主体机制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是我国各
25、地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量从事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特定地理区域,形成集群,则可以视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广东,2000年中小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5.8%,这些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3.8%,创造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8.2%,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82.9%。可以说,正是中小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带动了广东省相关产业的集中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有统计表明,浙江民营经济的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数量占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全省GDP中的产出贡献也占到90%以上。当然,这一机制并不排斥一个集群中出现大型的龙头企业。在某种程度
26、上,龙头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集群的升级,也有助于集群竞争力的提高。4.5集群溢出机制所谓溢出机制,是指在产业集群中,一个企业的建成将降低其他企业的成本或提高它们竞争力的现象,包括物理外溢和智力外溢两种溢出机制。物理外溢的典型表现是,进入集群的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一起形成内部化的交易规则和信誉良好的供应网络,实现近距离的直接交易,从而可以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商品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等。由于这种溢出效应,我们经常会见到,哪怕是在一个荒芜的地区,只要建成了一个较大的企业,其他中小企业将鱼贯而至。智力外溢主要是指集群内的技术和创新可以迅捷而有效地在不同企业之间传
27、播的现象。实践证明,我国的中小企业正是通过集中分享了专业化协作、专业市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才形成目前已具相当实力的特色产业集群。4.6集群竞合机制在一个产业集群的各企业之间,往往既有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又有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形成一种竞合发展模式。其中,合作使中小企业发挥集聚经济效应,弥补了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而竞争则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从而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激励。以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为例,一只电子点火器,10年前依靠进口,每只要四五元,当地企业通过创新自己攻克生产难关后,每只仅需一二元,在而形成大规模生产后,每只仅有0
28、.2到0.3 元;打火机密封圈质量要求也相当高,每只打火机需要5到8只,当年进口要0.2元一只,温州人研制出来后,只要0.05元一只,现在更是仅需0.005元一只;为降低成本,一些厂家甚至直接将一些零配件拼装组合生产,如防风打火机中的微孔片过去要五六元一只,现在包括微孔片在内的3个配件组合只有0.2 元。打火机产业集群的这种演化本质上就是通过竞合而实现的。4.7集群产业链延伸机制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是我国各地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纵向延伸实际上是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的过程,横向延伸则是随着主导产业链条的延长及其规模的扩张而促成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发展的过程。这种延伸机制将
29、推动一个产业集群逐步壮大、逐步升级、逐步完善。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形成了由种桑、养蚕、缫丝和聚酯切片、纺丝、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和服饰生产组成的丝绸纺织生产链,以及从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到市场集散、外贸、物流、信息配套的产业网络,全镇980家企业140亿元总资产的大型产业集群。该市横扇镇羊毛衫产业集群的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服务性工种逐步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一批服务型企业陆续出现,专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羊毛衫生产经营户已基本做到足不出户便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订单、商贸、运输等服务性企业配套完备。全镇除3500户羊毛衫生产企业外,还有600户在全国各地搞销售、
30、500户搞配套经营、400户专门从事原辅料生产,形成了一个社会化企业群。4.8政府支持虽然前述种种机制都以民间的力量为基础,以集群自身的发展规律为根据,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并非可有可无,相反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实际上构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环境,亦即有利的制度和政策供给环境。有人因此提出,“政府环境”是最好的资源。研究表明,各种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通常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一是创新制度与政策,鼓励和推动民间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以发展地方经济。这些地方政府不断转换职能,在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用地供给、工商管理政策创新、社会服务供给等方面,为产业集群创造
31、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它们还积极挖掘本地的地理、人文、商业传统等有利因素,致力于筹划和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例如,浙江省嘉兴市各级政府摸索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和“政府为主、行业为辅”的管理模式,同时改革审批制度,近几年取消、下放审批和核准权限的事项共计305项,且普遍推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二是进行规划和投资,为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提供条件。各地针对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弊端,积极规划建设各具特色、专业分工的特色工业园区或开发区,引导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以推动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升级。有关
32、地方政府在这方面都显得十分积极。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政府推动并直接参与的园区建设无疑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奠定了空间基础。三是大规模招商引资。各地政府在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的同时,为确保园区充分发挥集聚功能,使园区建起来以后不出现“空洞化”问题,相关地方政府在引导鼓励本地既有企业入园进区的同时,普遍建立的各种形式的招商机构,在国内外招商引资。四是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不断提高企业和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从而提高集群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几年,浙江全省各级财政共计安排技改贷款贴息30多亿元,带动全社会技改投入2300亿元。一些地方政府还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为集群企业提供科技信息中介服务。另外,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还设立一定的标准,鼓励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污染较少的企业入园进区。五、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5.1产业集群存在多方面的内在不足1. 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虽然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将来中小企业仍将构成产业集群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中的企业越小越好。实际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