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65.90KB ,
资源ID:51899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899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大二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大二上.docx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大二上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性质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1917,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现代文学:19171949(40年代前称新文学)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0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二十世纪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二、中国现代文学理解(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二)现代:诞生于17世纪前后,普遍应用于19世纪以后。现代首先是一个决心与传统断裂的概念:告别中世纪的愚 昧,面向理性之光;又充满运动的概念,串联起时髦的新话语:革命、解

2、放、进步(三)现代性:原委欧洲启蒙思想家有关未来社会的一套抽象哲理概念: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具有时间上 的不可逆性。(四)文学艺术、审美属性 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运动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三、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必然(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社会变革的影响: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 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新民说”、文体观念革命论、语言观念改变,文学史观念、“游戏说”)2文学革命的准备:晚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白话文运动、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二)实绩政论散文、革命派散文、政治问题

3、小说、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翻译小说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1.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性质:鲜明的民族特征,高度的科学精神、人民大众文学3.主题:启蒙、救亡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人”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文学是人学)1.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人的文学。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个性化张扬,以散文为突出成就2.第二个十年(19271937)人的阶级性、社会观念突出。阶级意识、左翼文学、民主文学、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以长篇小说,多幕戏剧为突出成就3.第三个十年(19271949)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发展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

4、发展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必然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外来文学的影响 3国语教育的普及 4思想革命的必然要求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新文学理论的思想核心:白话文学论、历史文学观念论 主要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白话文学史、易卜生主义、论新诗 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2.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3.周作人人的文学 主要观点:新文学的本质在于“重现发现人”,弘扬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从而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 主要作品: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三、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贡献1.重新估定一切的评判精神 2.人的文学的个性精神 3.忧国忧民的悲剧精神 4.拿来

5、主义的开放精神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涌一、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表现 1.发难者都从外国文学运动中得到启示 2.如何建设先问下,也借鉴了外国文艺运动或文学创作潮流 3.作品翻译介绍外国文艺思潮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意义 1.促进文学观念的更新 2.指导并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期创作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 文研会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文学,创造新文学。 口号:文学为人生!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

6、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文学主张:只为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的活动罢了。 口号:为文学而文学!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转向:以1925年五卅为界,五卅后,郭沫若等又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以诗歌见长,形成新月诗派,倡导新格律诗。 ()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鲁迅、周作人是语丝派的主将。 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以散文 、杂文见长。 ()其他社团 莽原社、未名社:作品多为乡土小说,

7、鲁迅,高长虹、台静农 浅草-沉钟社: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冯至、陈翔鹤、林如稷 湖畔诗社:以爱情诗闻名,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南国社:戏剧创作,田汉 弥洒社:乡土小说,胡山源第二章 第一个十年文学第一节 20年代小说一、20年代小说概述(一) 新潮作家群 (1918年冬,北京大学学生成立) 发起人:汪敬熙、叶绍钧、杨振声、罗家伦、俞平伯 阵地:新潮杂志 主张:1.作品有社会针对性。汪敬熙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渔家、贞女,俞平伯花匠 2.技巧上具有从旧到新过渡的性质。(二)“问题小说” 形成原因:1.五四理性精神高涨,在此启迪下,人们开始思考各种问题 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大量欧洲和俄国

8、表现社会和人生的作品译介到国内,特别是易卜生的社会问 题剧,都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发展 周作人在1918年4月在文章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 中倾向性地评价了日本的问题小说。1919年2月更明确的指出“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的产物” 创作:1.王统照:以爱和美为解决世间烦恼的药方 作品:沉思、湖畔儿语、黄昏、刀柄、生与死的一行列 山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2.卢隐:自述传性质 作品:或人的悲哀、海边故人、雷锋塔下、象牙戒指、女人的心 意义:1.启发亲年读者探索人生社会问题,进行思想启蒙 2.问题小说作者揭示了问题却不能回答问题,或用爱或宗教情节,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3.问题小说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9、但也存在概念化的问题(三)“自叙传抒情小说”主张: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作品大都有个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不着意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是直接 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理论来源: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日本的自我小说和现代小说的手法。主张再现作者自己的生活和心境, 排斥理想。技巧,暴露私生活中的肉欲,向旧道德挑战 代表人物:1.冯沅君:创造社同好 隔绝隔绝之后慈母 第一人称,多用书信,自传性,多心理描写 2.王以仁:孤雁 自叙传性质 3.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 4.冯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 笔调冲淡质朴,流露出寂静的美 (四)乡土小说(描写故乡乡村或小城镇的生活,

10、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产生原因:1.亲年离家,对故乡的怀念 2.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读者欣赏心理的发展,需要艺术上的发展和通铺 3.一是题材狭窄,多恋爱少农村;二是表现的观念化。无论是问题小说还是抒情小说都带有这一倾向, 读者要求欣赏更广阔的的社会天地 代表作家和作品:1. 王鲁彦:柚子、菊英的出嫁、黄金 2.彭家煌:怂恿、喜讯 3. 台静农:烛焰、拜堂、红灯 4.许杰:惨雾、赌徒吉顺 5. 许钦文:鼻涕阿二、石宕 6.蹇先艾:水莽 二、冰心、叶圣陶、许地山 (一) 冰心 1.小说创作:问题小说。1919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等,探讨家庭的交流隔阂问题 2.“冰心体”

11、:在语言文体上,提产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3.艺术特色:不喜情节铺排,重写任务的心灵活动,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风格清新、 飘逸、感伤、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含蓄凝练、诗情洋溢 4.小诗和散文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 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寄小读者(二)叶圣陶(叶绍钧)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小说创作:隔膜、火灾、线下、倪焕之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初期创作问题小说,后 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表现,又被成为“教育小说家” 2.艺术特点:格调朴实、冷隽、自然;结构严谨、匀称;语言规范、严谨、平实、纯正 3.童话创作: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三)许地山 1

12、.小说穿创作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饺子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因素 2.作品: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向现实主义转变)、春桃、铁鱼的腮(真正转变) 散文集:空山灵雨,对人生哲理的玄想,平民文学的礼赞,夫妇感情的抒发三、郁达夫(一) 文学创作的几个阶段 1.1920你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银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国 2.回国后茑萝行、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 3.1927年以后创作的过去、迷羊、迟桂花沉沦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表现了鲜明的反帝细想 (二) 小说主题与特点 1.主题:突出变现五四青年对人性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爱国反帝

13、情怀 以青年人为题材,以罕见的直率与真诚洞察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秘。表达人生的苦闷和变态心理的零 余者形象,表达出一种“感伤美”和“变态美” 2.特点: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直诚挚;感伤的抒情,犹豫、颓废、忏悔情绪,整体 呈现出一种感伤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 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环境第二节 20年代新诗一、20年代新诗概述(一)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诗界革命没有解决诗歌的语言问题2.西方诗歌翻译3.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新诗散文化的主张4.早期白话新诗 特征:诗行较短,语言欧化或散文化,自由的形式,偏重说理 重要诗人:胡适、刘半农、沈伊

14、默、俞平伯、周作人、朱自清等(二)早期白话诗 1.诗的创刊中国第一个新诗刊物,叶圣陶主办 2.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尝试 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和古典诗歌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格律的内容、语 言方式上完成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革新与超越(三)初期白话诗的贡献 1.以白话文为诗,使中国诗歌从文言体中解放出来 2.创立了自由体、无韵体、散文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的体式中解放出来,形式上的变革成了新诗诞生的契机 3.不足:诗歌过于平实,感情浓度不够,想象力不足,缺少诗歌的意味。诗歌语言的散文化倾向,只注重诗语言 与旧诗体的区别,而忽视了诗歌语言和其他文体间的区别,诗歌的语言失去了韵律感和节奏感(四)一代诗风的

15、开创 1.1921年女神的横空出世,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要求,成为20世纪新诗奠基之作 2.“湖畔诗人”的创作: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出版合集湖畔, 汪静之蕙的风。诗歌着重感 伤的抒情,显示了五四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显示了新诗的独立品格 3.冰心、朱自清、宗白华的小诗创作:强调凝练和内心的感悟 冰心的繁星、春水 小诗体现的是诗歌的哲理性和瞬间感悟,体现了新诗的表现力,表达趋于简约化,具有问题的过渡性质 4.冯至的抒情诗:昨日的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又称商籁体)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特点:诗歌注意诗意的提炼和表达,感情深沉含蓄。形式上追求整饬的节奏美,舒缓柔美。语言

16、上明净纯洁, 手法平中见奇 (五)新诗的规范化 1.主张:以闻一多为代表。 写诗到作诗诗歌创作的自觉内在追求 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诗的形式格律化主张 2.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国传统中和之美的承续” “和谐”与“均齐”的“唯美”的审美追求。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新诗的格律化(六)纯诗概念的提出和早期象征主义牌诗歌 1.穆木天提出“纯粹的诗歌”概念:强调写诗要用诗歌的思维,采取纯粹的表现和诗歌的表达,认为“诗要暗示”,强调诗歌的象征性和暗示性 体现了诗的贵族化,诗歌从问题解放出来的自由化,散文化进入诗歌创作的纯诗化,对艺术的自觉追求 2.早期象征派

17、诗歌的试验者李金发 强调“用诗的思考去想,用诗的文章构成法去表现”,强调诗歌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诗歌特点:诗歌形式上追求新奇、怪异和突兀。意象上追求奇特意象的暗示的力量,注意暗示与联想;艺术上重 视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用省略法、陌生化,以增加晦涩感;情感上有强烈的颓废情绪(七)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1.邓中复“把诗歌作为革命的工具”的观点的提出 2.蒋光慈的无产阶级诗歌的创作二、徐志摩、闻一多 (一)徐志摩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作品: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抒发美和爱,光明与自由的追求 2新的内容: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反映社会现实 描写爱情体验 歌咏大自然 3.散文感情炽烈,想象

18、丰富,浪漫飘逸浓丽 4.艺术特色: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二)闻一多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的理论奠基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1.作品:红烛、死水 2.诗歌内容:歌颂祖国,思恋祖国 反帝反种族的歧视 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 信念 表现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鲜明表现了诗人的爱憎和人道主义的情怀第三节 20年代戏剧一、现代戏剧的发生和发展(一)五四戏剧的创作和发展 1.早期文明戏的兴衰:“话剧”是1926年由洪深提出,此前称之为“文明戏”、“新剧”、“白话戏” 2.1927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19、。袁世凯复辟后,“文明新戏”从此堕落 3.五四戏剧运动: 话剧艺术由早期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的标志:1921年民众戏剧社与上海戏剧社成立 胡适的第一部话剧:终身大事 “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二)主要的戏剧创作 1.欧阳予倩:1913年在湖南组织文社,编演了运动力泼妇回家以后,大胆批判男子爱情不专 2.洪深: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3.熊佛西:洋状元、蟋蟀、一片爱国心 4.丁西林:题材较狭窄,以委婉的笔法嘲笑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中落后、虚伪、世态人情的揭示。 主要作品:一只马蜂、压迫,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执着于独幕剧的实验,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二、五四话剧的核心精神和灵

20、魂强调并表现个性解放的剧本是当时的聚光点 1.婚姻爱情题材:要求恋爱自由、婚姻平等 作品:终身大事、一只马蜂、兵变、这是谁的罪 2.表现平民生计和遭遇:反应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残酷压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生活的权利 作品:赵阎王、冷饭 3.历史人物题材:拂去了封建意识,理性的辩证 作品:三个叛逆的女性、潘金莲、杨贵妃、人间的乐园三、田汉 1.剧作 :梵峨嶙与蔷薇、湖上的悲剧、南归、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剧作特色:对美和爱的理想境界的自我肯定 青春岁月的感伤和奋进2.艺术特色:承传戏曲艺术的剧诗传统,在剧中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散文与诗歌相结合,弥漫诗的氛围情调3.南归语言的诗化:作为抒情诗,不以事

21、件、性格或观念的展开当目的,而专暗示一种情欲的葛藤或情 调的流动 田汉的剧作往往注重意境的创造,由诗情性的台词和戏剧情景两个层面 建筑的,诚信诗情画意的境界第四节 20年代散文一、五四散文1.成就:与五四时代相关的时代性特性。它的思想批判性及显示出来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古典散文的批判继承创新2.五四散文的兴起和发展:问题本身的原因 时代的特殊要求 文学革命的需要 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杂感”一来的杂文创作潮流 1.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1918年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特点: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 论战批判色 彩浓厚的急就章 现代最

22、早的散文诗创作(二)美文创作 1.美文:1921年5月,周作人发表美文,提倡“叙事与抒情因素并重的散文”,称之为“美文”、“小品文” 2.现代散文四大家: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 重要散文作家:俞平伯、钟敬文、冯文炳、叶绍钧、孙伏园、丰子恺、梁遇春、郑振铎、许地山 3.美文的作用:拓展了创作题材 凸显个性特征 促使多元化发展 (三)“雨丝派”与“现代批评”派散文 1.“雨丝体”散文:主要批评文明与社会。 主要作家:林语堂、川岛 2.“现代散文派”散文在思想取向上不像“雨丝派”那样有批判性,问题方面的影响也不及前者 陈西滢:“闲话式”幽默散文 (四)其他散文作家及其创作 1.用“赤子之心”写作

23、的丰子恺 2.受英国随笔影响甚大的梁遇春等 3.白马湖作家群:5俞平伯、丰子恺、叶绍钧、朱光潜、李叔同、刘大白等二、周作人、朱自清(一)周作人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永日集 1.散文理论与创作:风格“浮躁凌厉、平和冲淡” (1)散文观:引入“美文”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提倡风格冲淡,个性独特的小品文 (2)美文特色: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恬淡从容、真率亲切;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2.风格形成原因:丰富的知识性,眼界开阔,学识丰富,古今中外,融会贯通 独特的审美追求(二)朱自清 1.作品:雪朝、背影、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 2.诗歌:长诗毁灭,带有刹那主义的思

24、想 3.散文:早期散文也有尖锐抨击,反帝反封建之作,也有平淡朴实的叙事、写景、抒情之作 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绘之妇 4.美文创作特色:真挚深厚的情感 情思交融的意境刻画 缜密精巧的构思 清幽细密的语言第三章 鲁 迅第一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关于鲁迅 1.小说创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小说题材:农民知识分子二、鲁迅的意义1.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文学巨匠中独特的一个,是五四那批人中真正把文学当做自己终身职业的人2.其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思想家的特质,全部创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改造全民性,即立人思想3.全部创作意识表达出一种现实战斗精神,现代反抗精神,超越了个人人格特征,显示出

25、一种民族魂4.对现代文学在多种问题形式上积极的开拓,显示了新文学丰富精彩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三、呐喊、彷徨(一)表现的深切 1.题材的更新:与传统小说相比,鲁迅作品多采用的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 起疗救者的注意 2.思想的深刻:重在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 3.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看与不看”:无主义的杀人团 “离去-归来-再离去” (二)格式的特别 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借鉴外国文学艺术形式,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革新 1.突破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势 2.每篇小说一个新形势 3.融合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 术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

26、 4.外国小说影响创作技巧和手法(三)故事新编:另类小说 1.取材和写法: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这些历史小说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而是“取 一点因由,随意渲染”而成 2.根据时代背景和创作思想,可分为两组: 补天、奔月、铸剑(19221926) 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3.评价: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 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紧张的内在,从容的节奏 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第二节 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狂人日记(果戈里同名小说) (一)思想上彻底的反封建和叛逆精神 周围环境广大的社会整个历史仁义道

27、德等名教吃人自省吃人(二)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1.现代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实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 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特别 2.“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具有总主题的意义 3.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二、阿Q正传 (一)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1. 鲁迅“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性” 2.矛盾“中国人品化的结晶” 3.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4.落后的农民典型 5.国民性弱点的典型 6.人类精神的象征 (二) 阿形象分析 1.身份:辛亥革命时期具有严重病态的心理的流浪农民的艺术形象 2.精神胜利法: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

28、的胜利,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三)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结合的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嘲讽、反语等多种表现 手法构成第三节 朝花夕拾野草一、朝花夕拾与野草 (独语体和闲话风) 1.闲话风的独特价值:以传统文学表现手法融合现代思想与精神。“任心而谈”,体现了五四时代读者与作者之间 平等的精神、率真之气及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 2.独语体的独特价值: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的内省精神,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中 国现代散文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二、朝花夕拾1.展现了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和追忆与童年的思考。“在

29、纷扰中得 出一点闲静”显出余裕、从容的风姿2.爱憎分明,旨在社会批判:无常、猫鼠狗二十四孝图3.亲切生动,描绘风俗事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琐记4.境界开阔,记述亲友:藤野先生、花爱农5.艺术成就:对传统散文风格的继承,刻画出一些神态逼真的人物形象,渗透在事实和情节抒写中的思 想批判,情淡意浓,深情平易的语言格调三、野草 1.写作背景:五四退潮后其彷徨、苦闷的产物,反映了彷徨思考,坚韧斗争的心路历程 2.主体:无归宿感:深刻的焦虑不安,处于一种“无物之阵” 过客意识,折射出虚无感和孤独感,揭示的是人 的意义在于行动的过程,而非目的本身的哲学命题 必死的主题:对死亡的阐述和态度构成了野草哲 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逻辑 荒诞的主题:荒诞背后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发现 绝望的抗战 3.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 广泛借鉴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和表达技巧,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性文体 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复杂性、超前性,寓于 构思奇巧,想象奇崛,景观奇异的具体现象中第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