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51KB ,
资源ID:51836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83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作业118.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作业118.docx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作业1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作业题)一、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了改革,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8年12月至1984年9月。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第二阶段,1984年10月至1992年1月,强调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3)第三阶段,1992年1月至2000年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1993年11月

2、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根据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之后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已经日臻完善和成熟。二、谈谈你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价及其依据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运行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结合了中国特色所走出的一条伟大而正确的道路。改革使得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产权市

3、场和企业家市场方兴未艾。土地使用权有偿合理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等多种形式不断涌现,国有企业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的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得到大规模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全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局面,新型宏观调节体系建立,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宏观调控重点由微观经济转向调节市场供求总量变动;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深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构建起一张“社会安全网”,政府机构改革和智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审批和微观经济干预逐步减少。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

4、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和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1)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3)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5)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经济、法律体制。(6)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7)建立促进经济社会

5、持续发展的机制。四、如何认识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为主体?答:对所有制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理解一是所有制首先可以说是财产制度,但决不是一般的财产制度,也不单纯是对生产资料的归属。二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总和)是同义词。它并不是一种独立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体制外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生产的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正是因为所有制体现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经常使用“所有制关系”这样的概念。四是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定的所有制形态。五是所有制的性质随所有者的阶级性质不同而不同。坚持公有制为主

6、体,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五、简述非公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答:在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1)发展非公经济的必然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具体表现在首先,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其次,坚持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决定了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再次,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发展非公有

7、制经济的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首先,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大激发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六、简述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答:基本特征有四点(1)在财产权利的划分上要“归属清晰”(2)在财产权利运用过程中“权责明确”(3)在维护产权关系上要“保护严格”(4)在财产权利的配置上要“流转顺畅”七、如何认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制?答: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制:(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有

8、企业改革的前提。(2)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不能动摇 (3)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4)垄断行业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八、试述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答: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意义就是要确保分权分责制衡合理而有效。要保证股东大会的最终控制权,保证董事会的独立决策权,保证经理自主经营管理权。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不能过分重合,以确保董事会不被经理层所控制;大型公司还可以有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以强化对经营层的监督,维护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董事长与经理不要一个兼,以确保董事会对经理的有效监督。职工代表以公司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使职工以法定形式参与公

9、司的决策与监督,对设计职工经济利益的决策要建立与工会平等协商机制,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意义(1)从公司内部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因为它最具有综合协调性和利益敏感性,从而能保证公司的合成动力大而稳定持续不断,及时纠错,协调统一,节约高效。具体来说,它使公司所有者、经营决策者、管理者和职工、各自的权、责、利既明确到位,又相互合理有效制约,从而各掌其权,各守其责,各得其利,各展其长,协调高效有序运营。(2)从外部看,它是整个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同时,它对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经

10、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思想道德体系起着决定的或重要的影响作用。九、试述后改革时代如何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答:(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2)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有条件的垄断行业要积极推进多远持股;(4)加强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监管;(5)尽快建立新的管理体系;(6)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垄断行业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十、现代市场体系有何特征?答: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有:(1)统一性,各类市场在结构上、在运行的基本要素以及功能优化的目标等方面是统一的。(2)开放性,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合乎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潮流,符

11、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3)竞争性,竞争是市场机制的一个要素,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的市场体系必然具有竞争性。(4)规范性,市场体系的规范是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必要条件。十一、你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答: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1)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定;(2)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在建和新上项目多,投资扩张的冲动还很强烈;(3)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生产资料价格、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4)煤、油、电、运紧张,资源约束矛盾仍然很突出。综上所述,宏观经济运行仍处在关键时期,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意义十分重大。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12、有以下几点:(1)促进经济增长;(2)稳定物价;(3)增加就业;(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原则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调控重点也在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变化。十二、试述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镇劳动就业方面的问题。(1)城镇劳动就业总量偏低(2)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提高(3)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数量庞大(4)城镇新增劳动力不断加大.解决郑振劳动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是:(1)加快推进经济增长,全面扩大就业需求;(2)坚持就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强化劳动力市场管理;(3)实行城乡就业统筹,建立城乡就业宏观调整体系;(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

13、城镇劳务输出;(5)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二是农村劳动就业的问题(1)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2)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3)乡镇企业也处于调整中,就业增长缓慢;(4)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环境部宽松。解决农村就业的对策:(1)统筹协调,增加农民就业机会,(2)把握区情,分阶段循序发展,促进就业转移,(3)实行有利于劳动力开发就业的发展政策,(4)扩张城镇体系,扩大大中城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容量,(5)加强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6)努力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国内和国际转移。十三

14、、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有哪些?答:主要原因有: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两种极端现象同时存在。“平均主义”并没有根除,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分配上,多数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内部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工资外收入、垄断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十四、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答:2000年12月25日颁发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指出:“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15、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加快社会保障理发步伐。”措施(1)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和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3)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4)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资金筹集问题。十五、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特征及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答: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特征有:(1)工业化进入加快发展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阶段。(2)市场化取向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体制创新的新阶段。(3)对外开放进入“入世”过渡期结束和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的新阶段。(4)人民生活进入“生存型”向“

16、发展型”升级转型的新阶段。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实现五个“转变”。(1)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到主要立足于现有基础,把增长依靠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提高上。(2)从主要依靠增加投资数量,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投资效益上来,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3)(4)(5).十六、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

17、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而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见附表)。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过于高昂,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 2、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 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准入方面偏重经济性指标,忽视社会性指标。对全社会投资重监管、轻服务,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政

18、府存在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开支不足,一般经济建设开支过多。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不够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正常收入来源。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融资的使用随意性很大,其中相当多资金直接用于盈利性投资。 金融体制改革进展迟缓,金融参数失真。银行体系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市场化融资的需要。利率、汇率机制僵化,资金价格扭曲,容易刺激粗放型经济增长,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久拖不决,难以发挥扩大直接融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 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项目几乎不计环境、资

19、源的使用成本。矿产资源税目前还是按照实物量征收,刺激过量开采。煤、电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失真,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土地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土地产权主体和权利界定不清,保护不力。土地供应方式过于行政化,导致地价严重扭曲。土地使用性质缺乏明确界定,土地收入的分配和管理相当混乱,各种“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猖獗。缺乏权威的国土资源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域规划,导致地方各自为政、任意调整规划和贪大求洋。 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诱发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我国经济波动的“政治周期效应”十分明显,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的高峰,往往正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换届的时间。现行干部选拔、考

20、核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都存在明显缺陷,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也很薄弱。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年上升到(通常为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却面临危机。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缺医少药仍很严重。 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大量转移,而城市财政体系远远没有做好准备。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高涨,而贫困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呼声往往被忽视;部分社会成员既得利益的减少或丧失将引发不满情绪甚至过激行为。 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

21、峻。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是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在现有技术水平和制度框架下,这种态势必将加剧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多重经济社会压力必将接踵而至。 城乡贫困问题有所反弹。随着城市化浪潮和社会转型加速,在失业人口、流动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老年人口中正在形成新型贫困群体,贫富差距迅速拉大。这也鲜明地折射出社会保障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收入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4、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生产要素流动将越来越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等客观经济规律的导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将继续扩大。尽

22、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加快,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正是必然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而在于社会发展差距。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区域政策在消弭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还没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没有显著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后劲,还不能普遍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将不利于逐步改变目前全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状况。 5、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参与全球

23、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带来持续的贸易摩擦。由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出口增长方式粗放,加之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已经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今后我国还会遇到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新贸易壁垒”。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将要全面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国内弱势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同时还会进一步暴露现行

24、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存在的缺陷。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

25、会进步较迟缓。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

26、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十七、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

27、,生产的全球化,企业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过程,正如约翰邓宁所断言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无法阻挡和不以任何国家、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非凡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在此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现实情况和可能的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更是严重,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

28、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在充分熟悉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应对选择。我主要认为分为以下几点:竞

29、争与合作的关系,遵守“游戏规则”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市场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关系,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保证经济安全,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

30、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预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十八、谈谈你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答: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看法:第一,改革开放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鲜明的特点,经济快速发展则是改革开放的最显著成就;第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十个结合”,即

3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建议:第一,一定要客观认识当今中国的国情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

32、总体上海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