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教学是阅读训练的有效手段桂林山水课堂教学评析情境教学是阅读训练的有效手段桂林山水课堂教学评析导读: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法指导之得当,读写结合之紧密,单讲十分鲜明的情境教学的特色。一、从教材特点出发设计情境教学环节桂林山水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漓江水的美丽景色,如诗如画。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非常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李老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不如说是带领学生游览桂林山水。第一课时的导言和范读,把学生的思绪引向千里之遥的桂林,进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一下子和课文贴近了;第二课时的导言,把学
2、生由赏漓江的水,引向游桂林的山,及时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教学自始至终在“游山玩水”的氛围中,结合进行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训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词句,了解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其中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意境,理解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词语,又是教学的难点。李老师恰恰是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上更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情境教学形式小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去过桂林,不曾荡舟漓江。通过读课文,知道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是不难的,难的是体会漓江的水怎么个静、清、绿。针对学生上述实际,李老师在学生从字
3、面上抓住漓江水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做一次畅游漓江的遐想旅行的方法,引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深入体会静、清、绿的意境。她采取了如下形式: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用优美乐曲创设情境,用想象、联想丰富情境。学生置身创设的情境之中,并联系已有生活经验,仿佛听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这时,学生对漓江水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理解,而是有了真切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小学生绝大多数不曾见过桂林一带的山。因此,对描写桂林山的词语感到陌生,提出了“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拔地而起这个词我不懂”之类的问题。这时,李老师将情境教学主要用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上,如,用娴熟的简笔画勾画挺立的孤峰
4、,以帮助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勾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并启发学生想象老人、骆驼、巨象在干什么,使学生眼前浮现形态万千、若静若动的山峰,以帮助学生理解桂林山的“奇”。又如,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中秀美的山,并做出一折一折的手势,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屏障”这一词语,又使学生对桂林山的“秀”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板画又高又陡的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危峰兀立”;板画怪石重叠的山,以帮助学生理解“怪石嶙峋”,增加对桂林山“险”的实感。借助图画、动作帮助理解词语,即在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架起桥梁,体现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结合,无论对学生理解词句还是提高认识,都大有裨益。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的教学给我们诸多启示。其
5、中,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学应当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情境为语言训练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因此,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当然,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与修养。这一点我们在学习李老师情境教学经验时,不应忽视。【附:李吉林老师教学桂林山水】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设计特色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如果有人来到南通,问我们这里有哪
6、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爱国主义教育可从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板书: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过的也行。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二、描述,带入情境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7、,你们看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三、范读课文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板书:山水山水山水总分总五、讲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二小节。1、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启发想象: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
8、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2、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3、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4、老师、学生轮读
9、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5、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结合教给知识)齐读。(女
10、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6、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7、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突出了哪一个字?(“甲”)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
11、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8、齐读第一、二两小节。9、板书:桂林山水:甲(下加点)天下静水清得绿六、语言训练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第二步(加修饰语)如: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七、学生自学第三小节1、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要求边读边做下列符号:表示疑问的?,分层次,重要词语.,好词佳句。(指名一学生在抄好这一段课文的黑板上做记号)八、作业布置学生找排比句。第二课时一、继续自学1、提示疑问,释疑:这一小节,生词语较多,
12、需集中解决,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2、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师边说边画。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图略),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图略),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图略),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象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观察图画。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教学“观赏”: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
13、赏)“观赏”的“赏”就是“欣赏”。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我们就不能说“观赏音乐”。自学。指导: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设计意图: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
14、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设计意图: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设计意图: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都是用“得”。指名读,指
15、导朗读:“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各不相连)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
16、的词义:危:不安全;损害;高的、陡的。(随手画图,图略。)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图),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3、再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自学,准备讲书,也可同座商量。4、学生讲书:讲书要点: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奇、秀、险。先说桂林的山“奇”,课文中用一串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桂林山的奇特。再说桂林山的“秀”“险”,(指名上来指着图讲)分别说明
17、“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倒映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后,指出课文上用“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指名讲后,启发其他学生纠正补充。5、齐读课文第三小节。6、欣赏最后一小节:描述:我们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课文最后一小节,写出了我们游览的感受,写得很美,让我们来欣赏阅读,说这一小节文字,哪儿写得好。学生自学,学习鉴赏。讨论。欣赏要点:从山水;从水山,相互映衬。从空中山间江上,写得很有层次。从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船,由静动,而且写了色彩,更觉桂林山水的美。把桂林山水比成“连绵不断的画卷”,更觉桂林山水美
18、不胜收。最后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余味。指名读,齐读。7、朗读全文。8、总结性训练:(凭借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桂林山水如此秀丽,当我们游览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登上桂林市郊的叠彩山,那么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时你想说什么?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你由此又想到什么?“山水”的同义词有哪些?(河山、山河、山川、江山)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词组。(并引导多种组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大好河山秀丽锦绣山河锦绣江山如画秀丽山川多娇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例句: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锦绣山河美如画。江山如此多娇,叫我怎能不爱!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总静水清得分绿奇总山秀险空中山间江上山水静动评点情境教育的理念在本案中被生动地演化为语文本体和人文情怀的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是本案一大特色,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被完全溶化在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情境欣赏之中,达到了水乳交融、浑若天成之妙,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的情韵。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