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93.56KB ,
资源ID:51780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780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docx

1、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GBT 14777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 199407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15031977几何定向和运动方向。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产品固有方向性及运动方向的表示方法和操纵器与控制对象之间的方向一致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与方向性、运动方向和控制方向有关的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2 术语21 方向 在空间里,一点至另一点的指向。22 对象物 欲描述和确定方向的物体。23 方向性 对象物本身关于方向的固有性质。24 中心点 为对象物进行几何定向和确定方向而设定的基准点。25 轴线 通过中心点的相互垂直的三条设

2、定的基准线,即前后轴、左右轴及上下轴。251 前后轴(X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前后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X表示(见图1、图4和图5)。252 左右轴(r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左右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Y表示(见图1、图4和图6)。253 上下轴(Z轴);通过对象物的中心点连接上下的直线。在图上用轴线Z表示(见图1、图5和图6)。26 基准平面 通过中心点的相互垂直的三个设定平面。每个平面包含对象物的两条轴线。 三个平面是:基础平面、前后方向平面及左右方向平面。261 基础平面:由前后轴(X轴)及左右轴(y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Pxy表示(见图4)。262 前后方向平面:由前后轴(X

3、轴)及上下轴(Z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Pxz(见图5)。263 左右方向平面;由左右轴(y轴)及上下轴(Z轴)所构成的平面。在图上用PYZ(见图6)。27 观察者 为了确定方向,从对象外部或内部在中心点进行观察的人或假设的人。28 视点 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9 视方向 为了确定方向而设定的观察者的视线方向,分为视方向X、视方向Y及视方向Z。210 观察方式 为了明确方向,以对象物的三轴线为基础确定观察者的视点及视方向。分为外视观察方式(简称外视式)及内视观察方式(简称内视式)。211 外视式 视点在对象物的外部。212 内视式 视点在对象的内部。213 操纵器 为了控制对象物的运动或变化而

4、进行操作的可动部件。操纵器只限于位置操纵器类型,即被控对象的状态只随操纵器的位移和转角而变化,操纵器的动作只限于直线、旋转、圆周及螺旋四种运动形式。214 顺时针旋转 与时针转动的方向相一致的旋转。 同义词:右旋215逆时针旋转 与顺时针旋转相反方向的旋转。 同义词:左旋3 几何定向31 对象物方向的确定 以对象物的中心点或轴线或基准平面为依据确定对象的方向。32 对象物的方向性 对象物以有无固有的方向性分为三类:321 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对象物具有三条轴线,可以明确断定上、下、左、右、前、后方向。 例如:飞机、汽车、配电盘,仪表盘、船舶(见图1)。322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对象物只具备一条

5、或二条轴线,只能确定一个轴或两个轴方向。 例如:圆桌见图2(a),车轮、管子见图2(b)L323 无方向性对象物 对象物不具备固定轴线,不能确定方向。 例如:球见图3(a),正方体见图3(b)。4 观察方式 观察方式见图7、图8。41 视方向X 在内视式时,视方向沿前后轴(X轴)并通过对象物中心点向前;在外视式时,视方向沿前后轴(X轴)所看的对象物的前面。42 视方向Y 沿左右轴(Y轴)相对于视方向X右侧的方向。43 视方向Z 沿上下轴(Z轴)所见的下面的方向。44 观察方式的选择441 观察方式的选择 根据对象物的性质,选择内视式或外视式。442 根据固有的方向性来选择 a 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6、 可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来选择。对于对象物及其相关部分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例如对汽车采用内视式,而对其仪表盘上的仪器采用外视式; b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物 通常只有一个固定轴线,其第二、第三条轴线的方向需按习惯确定,确定出第二、第三条轴线的方向之后便可以选定一种合适的观察方式; c 无方向性对象物 三条轴线都必须按习惯确定,然后选定一种合适的观察方式。443 根据观察方式确定方向4431 用外视式确定方向(见图7) a 在确定直线运动的方向和绕前后轴(X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对象物前方,身体直立于对象物之前,沿视方向X观察物体; b 在确定绕左右轴(Y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在对象物的左

7、侧,身体直立于对象物之左,沿视方向Y观察物体; C 在确定绕上下轴(Z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上下轴的上部,身体俯卧于对象物的上部,沿视方向Z观察物体。 4432 用内视式确定方向(见图8) a 在确定直线运动的方向和绕前后轴(X轴)的旋转方向时,假定视点位于对象物的中心点,身体取直立姿势,沿视方向X观察,这是从中心点向前方向观察物体; b 在确定绕左右轴(Y轴)的旋转方向时,观察者的视点位于对象的中心点,身体取直立姿势,沿视方向Y观察,这是从中心点向右观察物体; c 在确定绕上下轴(Z轴)的旋转方向时,观察者取俯卧姿势,沿视方向Z观察,透过中心点看到的为下方。45 对象物三维方向的确定

8、451 前后方向4511 前 a 外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X相反的方向见图9(a); b 内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X相同的方向见图9(b)。4512 后 a 外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X相同的方向见图9(a); b 内视式 以左右方向平面(PY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X相反的方向见图9(b)。 采用的表达方式应避免因观察方式不明确所造成的混乱。452 左右方向4521 左 以前后方向平面(Px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y相反的方向(见图10)。4522 右 以前后方向平面(Pxz)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y相同的方向(

9、见图10)。453 上下方向4531 上 以基础平面(PXY)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Z相反的方向(见图11)。4532 下 以基础平面(PXY)为中心界面,在视方向Z相同的方向(见图11)。5 运动方向51 直线运动的方向511 前后运动5111 向前的运动 a 外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轴)向前与视方向X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12(a); b 内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轴)沿着与视方向X一致方向的运动见图12(b)。5112 向后的运动 a 外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轴)沿着视方向X的运动见图12(a); b 内视式时,平行于前后轴(X轴)向着与视方向X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12(b)。512 左右运

10、动5121 向左运动 平行于左右轴(Y轴)沿着与视方向Y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13)。5122 向右运动 平行于左右轴(Y轴)沿着视方向Y的运动(见图13)。513 上下运动5131向上的运动 平行于上下轴(Z轴),沿着与视方向Z相反方向的运动(见图14)。5132 向下的运动 平行于上下轴(Z轴),沿着视方向Z的运动(见图14)。52旋转运动的方向521 旋转运动的视方向 确定旋转运动的方向,与观察者的实际位置和视方向无关,而应假定观察者的视方向与对象物或其某部分的旋转轴相一致(见图15图17)。顺时针的旋转方向为正,逆时针的旋转方向为负。522 绕前后轴(X轴)的旋转5221 绕前后轴(X轴

11、)顺时针旋转(见图15、图18)。5222 绕前后轴(X轴)逆时针旋转(见图18)。523 绕左右轴(y轴)的旋转5231 绕左右轴(y轴)顺时针旋转(见图16、图19)5232 绕左右轴(y轴)逆时针旋转(见图16、图19)5233 在绕左右轴(y轴)旋转时,对于不可能明确表示旋转的运动作为直线运动对待,例如打开箱子盖(见图20)和大部分被覆盖的旋转圆筒等(见图21)。524 绕上下轴(Z轴)的旋转5241 绕上下轴(Z轴)的顺时针旋转(见图17、图22)。52小2 绕上下轴(Z轴)的逆时针旋转(见图17、图22)。53 圆周运动的方向531 顺时针的圆周运动 观察者沿旋转轴透过圆心。观察基

12、准平面时,对象物顺时针的圆周运动(见图23)。532 逆时针的圆周运动 观察者沿旋转轴透过圆心。观察基准平面时,对象物逆时针的圆周运动(见图23)。54 螺旋运动的方向541 螺旋运动的观察方式 螺旋运动的方向与观察者的视点、视方向无关,观察方式通常取内视式。542右螺旋运动 沿观察者视方向的向前直线运动与顺时针的旋转运动合成的运动见图24(a)。543 左螺旋运动 沿观察者视方向的向前直线运动与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合成的运动见图24(b)。6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61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控制效果的协调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对象物的运动方向应一致且达到效果一致。 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对象物运动方向的协调,

13、以及与控制效果的协调,见表1。例如:操纵杆向右移动,对象物应该向右做直线运动;手柄做顺时针旋转,对象物应该顺时针旋转,或向右做直线运动;左右排列的成对按钮开关,按动右侧的按钮应使对象物向右做直线运动,反之亦反之。62 操纵器操作方向与对象物运动方向一致的基本原则621 第一原则:相类似的操纵器的一致性 凡是使对象物(不论是同类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产生同样的运动或发生同样的变化,应尽量使用同类或相似的操纵器,并且操作方向相同(见表2)。622 第二原则:不同种类的操纵器的一致性 使用不同种类的操纵器,又要求不同对象物产生同样运动或发生同样变化,此时至少应使操纵器的运动和对象物的变化与表1相符合,

14、在第一组或第二组内进行协调(见表1、表2)。623 第三原则:操纵器的更换 如果以前的操纵器的操作方向与第一原则或第二原则不一致,此时不采取改变以前的操作方向的办法,而应变更控制方式。例如,从前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轮,机械向左移动,而现在必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机械向左移动,此时应把手轮换成控制杆或按钮。624 第四原则:标志 必须给操纵器标上不易误解而又易懂的图形符号和文字。表1 为使对象物变化与操纵器一致的成组词汇第一组第二组位置右、右舷、右舵上顶部前外视式:向着观察者的这侧内视式:船头、机头前端左、左舷、左舵下底部后外视式:向着观察者反方向一侧内视式:船尾、尾部末尾运动方向第一组向右向上离开操

15、作者顺时针旋转第二组向左向下接近操作者逆时针旋转状态明暖噪快加(+)加速效果增加例:亮度速度动力压力温度电压电流频率照度暗冷静慢减(一)减速(制动)效果减少例;亮度速度动力压力温度电压电流频率照度动作合闸接通起动开始捆紧开灯点火充入推拉闸切断停止终止松开关灯熄火排出拉注:本表中不包括“向前”、“向后”。这两个词在两种观察方式(即内视式和外视式)中,其含义不同。表2 操纵器运动方向举例注:本表中箭头根据表1的第一组;操作者位于图中标号处。图1 完全方向性对象之例图2 不完全方向性对象之例图3 无方向性对象之例图4 基础平面、前后轴及左右轴图5 前后方向平面、前后轴及上下轴图6 左右方向平面、左右

16、轴及上下轴图7 按外视式确定方向图8 按内视式确定方向图9 前后图10 左右图11 上下图12 向前、向后的运动图13 向左、向右的运动(外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图14 向上、向下的运动(外视式与内视式一致)图15 绕前后轴的旋转方向图16 绕左右轴的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按外视式鸵轮的旋转方向图17 绕上下轴的旋转方向按外视式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的旋转按外视式操纵元件的旋转方向图18 绕前后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图19 绕左右轴的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图20 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逆时针旋转(打开箱盖)当作直线运动之例图21 在外视式场合,绕左右轴的旋转运动当作向上或向下的直线运动之例图22 绕上下轴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图23 围绕视方向Z的顺时针圆周运动和逆时针圆周运动图24 绕前后轴沿视方向X的螺旋运动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学敏、张铭续。窗体顶部窗体底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