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7.68KB ,
资源ID:5176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76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公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公示.docx

1、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公示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证书号:建城规编第(081152)2013年8月工程负责:熊国平副教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工程审核:孔令龙教授工程组成员:汪成璇规划师李袁规划师陈天鹤 规划师龙迪规划师潘嘉虹规划师程亚午规划师曹伯威 规划师第一部分 文本第一部分 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 规划意义渔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之一。作为人类原始产业,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过巨大的作用。洪泽湖地处苏北平原中部西侧,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是淮河河床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为中国

2、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泄洪通道,有多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是千百年来洪泽湖地区民俗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洪泽湖渔文化可谓是我国淡水渔文化的集大成者。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具有突出特色价值的渔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规划好、建设好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建设洪泽湖渔文化生态区,是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省”的号召,利用和发挥洪泽湖渔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生态的传承和利用,促进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体现文化生态的实力在新的

3、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第2条 指导思想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江苏省第一个渔文化生态保护区。他的设立,是建设文化强省的一个内容,是塑造江苏不同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实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工作方针;以传承、保护、发展洪泽湖渔文化为主旨,开展区域内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传承、保护、利用,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利用和发挥洪泽湖渔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生态的传承和利用,促进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体现文化生态的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维护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延续文化生态基因,进一步发

4、挥文化遗产在推进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3条规划范围洪泽县所属的行政区域,规划面积1394km2。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充分考虑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注重中期,着眼长远,将实施阶段分为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为2012年2015年中期为2015年2020年远期为2020年2025年第5条规划依据(略)第6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洪泽县人民政府依据相关地方法律法规和洪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制定,由洪泽县人民政府主导实施的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未来十五年的建设思路和实施纲要,是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所依存的文化生态空间保护工作的建设目标和行

5、动指南,对提升洪泽县城市文化品质,提高人民精神面貌,提升城市知名度有着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 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第一节地理与历史文化第7条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距今1亿至300万年,苏北地区由于地壳断裂而发生下限,形成苏北凹陷区。凹陷区的西部边缘在淮河出口处,即今洪泽湖区。在地质运动中,这一区域又产生了许多次主断裂和副断裂,其中,与淮阴断裂大体平行的一条次主断裂是老子山周桥蒋坝断裂,这条断裂带与淮阴断裂带之间,还有若干纵向的连接二者的断裂支脉。它们漫长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地质构造上的“洪泽凹陷”。洪泽凹陷带的基岩为下第三系三垛组的红色砂砾岩。凹陷以东为北东向洪泽建湖隆起带。凹

6、陷内覆有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厚度为50-200M,湖泊位于第四系之上。(2)气象洪泽湖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40天,据1959到1989年3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925.5毫M,日照平均2296.7小时,年平均日照率52,湖区年平均气温16.3,冬季各月气温比周边临县高2左右。(3)水资源洪泽湖水资源丰沛。洪泽湖湖岸线达554.60公里,湖面最宽处达60公里,在蓄水位12.50M时,湖区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1.27亿立方M。湖水位13.50M时水域面积为2231.90平方公里,库容52.95亿立方M,湖区水域面积3604.18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2.20亿立方M,

7、多年平均入湖量330.40亿立方M,出湖量342亿立方M,换水率高为正常库容的11倍。第8条历史沿革洪泽湖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称洪泽湖。洪泽湖形成前,淮河经由盱眙第一山、龟山脚下向东北,斜穿今洪泽湖水域,基本顺直地流向淮阴故城西侧、北侧,然后经今淮安城、涟水城边东流入海。在今洪泽湖水域的古淮河沿岸,分布有富陵湖、万家湖、泥墩湖等小湖沼,一般情况下,淮、湖互不相连。洪泽湖的前身与筑陂塘屯垦相关。湖区筑塘屯垦之举,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东汉元和三年(86),下邳相张禹开发徐县(今泗洪县境)北面的蒲阳陂水利。陂水宽20里,长近百里,东西有良田万顷。汉建安四至五年(199200),陈登任典

8、农校尉、广陵太守,“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杭稻丰积”。三国曹魏时(约在齐王曹芳正始二年(241),大将邓艾于今莆囱、杀奴沟以西,观音寺、三河以北,周桥以南,马郎岗以东的范围内修筑白水塘。同时,在塘东筑石鳖城(约当今新集以南、衡阳阜以北),以护屯,并置屯49所。唐大历三年(768),射阳湖与洪泽湖并置官屯,洪泽湖之名始见。开挖白水塘的灌溉渠道青州泾、徐州泾、竹子泾(当为草子河的前身)、棠梨泾、大府泾。唐末,白水塘失修。元代,由于漕运转海,接着运河改道,遂又在洪泽湖区大兴屯田。至元二十二年(1285),谢仲温以新附汉军15万人于淮安路云山白水塘屯田。立洪泽南北三屯,由三个屯田万户府统领,至元三十

9、一年(1294)合并为一个,称“洪泽屯田万户府”。时洪泽屯军达15994人,屯田共35万余顷。元贞二年(1296),因修建大都城,洪泽屯田军万人停种一年。大德元年(1297),恢复洪泽屯田,接着又停种三年。后又恢复,直至元末兵乱。明朝,白水塘逐渐荒废倾圮。当今洪泽湖的状貌和规模,形成于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是黄河夺泗夺淮和“蓄清刷黄”治河治运方略所共同造就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黄河夺泗夺淮,就不会有当今意义上的洪泽湖;如果明清两朝河臣不坚持实行“蓄清刷黄”的治河治运方略,也不会有当今意义上的洪泽湖。其北侧的黄河故道和东侧的京杭运河里运河段,对洪泽湖的形成曾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节 遗产现状分

10、析第9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淮楚文化根基,沉淀深厚。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曲艺等多个方面。目前,保护区内已有五百多条非遗工程登记在案。其中民间知识214项、民间文学100项、传统技艺101项、传统音乐38项、岁时节令19项、人生礼俗10项、传统舞蹈8项、传统美术8项、民间信仰8项、生产贸易习俗7项、消费习俗5项、游艺、传统体育竞技4项、杂技2项、曲艺2项、传统戏剧1项。非遗传承情况总体良好,共有代表性传承人694名,其中民间文学代表性传承人126名、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10名、岁时节令代表性传

11、承人29名、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代表性传承人34名、杂技代表性传承人20名、民间信仰代表性传承人28名、人生礼俗代表性传承人40名、生产贸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17名、消费习俗代表性传承人15名、民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58名、传统舞蹈代表性传承人88名、曲艺代表性传承人4名、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3名、传统美术代表性传承人8名、民间知识代表性传承人14名。由于现代人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流失。有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工程现存状况较好。第10条物质文化遗产洪泽文物古迹众多,共有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3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3 处县级文物保护

12、单位。其中,古遗址有龟山遗址、越城遗址、孙庄西周遗址、头坝遗址、施庄遗址、塘埂遗址、彭城遗址;古墓葬有夏桥汉墓群、老子山山南古墓群;古建筑有洪泽湖大堤、岔河石桥彭城村古井群、东双沟南甸村六组八组汉遗址及汉陶井遗存、东双沟太平井;石窟寺及石刻有三河闸历代石刻遗存、老子山犹龙书院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高良涧进水闸、三河闸、二河闸、左家楼、二十六烈士墓、刘少奇王光美下榻处、淮宝县办公旧址、江淮大学旧址、李绍武烈士陵园、岔河镇烈士陵园;此外还有铁牛、蒋坝镇邮电所银杏树,越城村银杏树。第11条自然风景资源洪泽区域范围内有拥有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河闸水利风景区;2个地文景观资源:老子山风景区

13、和龟山风景区;3个水文景观区:洪泽湖、白马湖和淮河口。除老子山名胜古迹遭早期人为破坏外,其他自然风景资源均保护良好。第12条存在问题1、在水面吃喝住的生存方式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蚀。2、渔业养殖与湖水的生态净化相矛盾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3、渔民生活质量亟待改善,非遗传承得不到保证。4、较之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渔文化知名度还不够。第三节 特点第13条多元、融合是洪泽湖渔文化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洪泽湖一直承载着黄河、淮河、长江三水流域交汇多重使命,曾汇集13省68个县的众多人群来此捕鱼为生,将不同地方的生态生活方式和习俗带来,并融汇在一起,成为洪泽湖渔文化的组成部分。崇尚传统、吸收创新,天南海北、包容

14、并蓄,也就成为了洪泽湖渔文化显著特征。洪泽湖地区汇集了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湖北五省的渔民,他们将当地的具有淮河流域特征的文艺形式带到洪泽湖地区,并形成别具特色的洪泽湖地区文艺形式呈现出多元特质。 第14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洪泽湖渔文化的形成基础洪泽湖地处江淮地区,是淮河流域水系入江、入海流经的重要水库。湖内鱼种众多,吸引了大批渔民来此谋生,渔业生产逐渐繁荣,继而形成了独特的洪泽湖人文环境。传统技艺极具洪泽湖特征。洪泽湖的船舶与其他湖泊的船舶制造时在外形和部件设置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洪泽湖的特殊性。洪泽湖是“鱼M之乡”,饮食文化十分丰富,这里的人们不仅能烹饪出各种湖鲜菜肴,而且

15、能做出精致美味的鱼宴席。民俗传统并彰显洪泽湖区域特色。虽然都是汉族节日,但其具体内容都有洪泽湖区域特色。第15条洪泽湖变迁是洪泽湖渔文化形成流变基本主题洪泽湖渔文化生态的存在是一个系统自我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包括纵向的历史发展与延续与横向的流传与交融。1、在当代洪泽湖渔文化正在产生新的变化。 2、节庆活动使洪泽湖渔文化传承展示更为广泛。 3、水产良种生产培育基地使洪泽湖渔文化更具潜力。4、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化使洪泽湖渔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洪泽湖屡建屡溃,在与洪泽湖做斗争的过程中,湖区人民也产生了敬畏水神、敬畏自然的情感。由此产生了洪泽湖独有的文化生态现象。正是因为渔文化不断变迁,过去的传统和技艺

16、愈加珍贵,保护区建设势在必行,为洪泽湖湖区渔民寻根探祖留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第四节 价值评估第16条评估对象本次评估的对象为调研时期已经公布的保护区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7条评估原则以突出洪泽湖渔文化特色为原则,侧重在“渔”和“洪泽湖”这两个关键词。在权重配比方面,为了突出洪泽湖渔文化的地域性和实用性,会给以文化创造力价值、地域特色价值、技能水平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较高权重。第18条评估内容从评价结果来看,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洪泽湖渔鼓舞、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水漫泗州城传说、巫支祁传说的分处于比较高,均在95分以上;安

17、淮寺庙会、白马湖来历传说、黄集羊肉烹饪技艺等32项入选县级及以上级别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分在90分以上。在现有省级名录中,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两项综合评分高,且具有浓郁的洪泽湖渔文化特色,有条件入选国家级名录。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有鲜明的特色,其船宽吃水浅的特点是与洪泽湖水浅和开花浪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是渔民特有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渔民习俗的集中体现,在洪泽湖流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现有市级名录中,安淮寺庙会、洪泽湖民俗风情剪纸和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都是在洪泽湖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传承广泛,有条

18、件入选省级名录。安淮寺庙会是融民间群众性集会、文化、商贸交流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庙会,香客以淮河流域的渔民和船民为主,庙会活动集中体现了洪泽湖湖区人民在漫长的与水做斗争历史中产生的敬畏水的文化现象;洪泽湖民俗风情剪纸以罩鱼、撒网捕鱼、跑旱船、水上人家、水陆攻战纹壶等为艺术表现主要内容,是洪泽湖湖区人民生活生产文化在艺术上的升华;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的原料为洪泽湖地区的鱼类,其烹饪技艺与渔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渔民中有广泛的社会传承基础,目前以洪泽湖活鱼锅贴为主打的菜肴在全省都有较高的声誉。在现有的县级名录中,越城庙会、螃蟹是龙体龙胎的传说体现了洪泽湖渔家生活文化和生产文化,有条件入选市级名录。越城

19、庙会最活跃的主体是普通民众,早期的越城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元、明以后的越城庙会仍偏重于祭神,是洪泽湖湖区人民民间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洪泽湖湖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养成的敬水畏水体现。螃蟹是龙体龙胎的传说讲述了螃蟹的来历,反映了洪泽湖湖区人民相信善恶有报的朴素的人生观,集中体现了老百姓从湖区捕鱼生活中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智慧。第三章 总体思路第19条规划思路本次规划以整体保护,分布实施,统筹兼顾作为规划的主要思路贯穿整个规划过程,确保对洪泽湖渔文化进行全面完善的保护。第20条保护原则对洪泽湖渔文化的保护主要秉承以下五个原则:1、真实性原则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

20、全部历史文化信息,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本质内核和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文化。2、活态传承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发展的,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要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3、整体性原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的区域进行整体保护,对彼此关联的多种遗产类型的完整保护,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基地的整体保护。4、促进共享原则非物质文化的可共享性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被不同的社群、族群所共同持有、共同享用、共同传承,这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特征决定的。5、以人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创

21、造并享用的文化传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做到以人为本,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价值,突出人民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地位。第21条规划原则对洪泽湖渔文化保护区的规划主要秉承以下五个原则: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将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加强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政府各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期计划和目标,各部门间应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3、

22、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全局观念,统筹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配套,做到立足长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4、点面结合、讲求突破坚持试点先行与面上推进相结合,以点带面,重点抢救与整体保护相结合,典型示范,积累经验,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5、尊敬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原则在保护区申报、规划制定、规划执行各个环节中,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等权利,让人民群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资源,自觉的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第22条规划目标建设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渔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空间,实现渔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协调统一。第23条主要任务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为:1制定规划追根溯源、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编制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近、中、远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重点,落实责任。2全面普查在已有的基础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对规划区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补充调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照片、视频、网络数据库等,完整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达到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产环境、保护现状和传承人传承困难的目的。3及时抢救对濒危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应实物,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记录和收集;对年事已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以一

24、定特殊照顾并帮助寻找新的传承人。4分级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制度,把保护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镇、个行政村。5维护生态对与渔文化紧密联系的生态空间和相关的文物古迹进行整体性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良好的延续环境,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6合理利用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整体性传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当代文化的潜力,赋予非物质文化新的内涵,发挥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带动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由针对性的生产保护,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其寻找新的致富道路,以改善渔民的生活质量。第四章 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第一节 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重

25、要保护工程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洪泽所有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保护工程进行保护,是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基因葆有生命力的坚实基础。第24条渔家生活文化从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挑出以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渔家传统节庆、渔家传统习俗为主的能够反映洪泽湖渔家风情的非遗工程,将其统一整理,以期能够系统、立体的还原洪泽湖渔家生活,而非简单的罗列保护。入选渔家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化类、民间舞蹈、民俗、民间音乐及部分民间制作技艺。捕鱼是所有渔民的看家手艺和求生手段。洪泽湖是淮河流域的淡水湖,有自身的特点

26、。在几百年的生活实践中,洪泽湖渔民的捕鱼工具和方法慢慢在改进,逐步形成了具有洪泽湖特色的淡水捕鱼、养殖及劳作文化。第25条治水文化洪泽湖的治水历程可谓我国水利工程发展史的一大缩影,洪泽湖大堤及洪泽湖周边分布着各种小型水利设施如三岔河水闸等均是有力证明。过去洪泽湖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的集散点之一,如今,洪泽湖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洪泽湖治水文化是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主要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特性由其传承人得以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传承人通过学习和传播的各种实践活动得以传承不断。保护好洪泽湖渔文化传承人并使其有效

27、地履行传承人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洪泽湖渔文化生态链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传承以上所提及的非遗工程,或未来可能成为传承人,或在保护区内具有非遗文化要素和技能的当地居民都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第26条渔家生活文化(表格略)第27条渔业生产文化(表格略)第28条治水文化(表格略)第三节 文化生态空间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泽湖生态环境是渔文化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区范围内的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已分别被列入省级保护工程。相关水域、风景区、建构筑物和水乡、渔村、船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传承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和载体。第29条水域与文化生态空间相关的水域包括洪泽湖、白马湖、浔河

28、、三河。保护区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与洪泽湖息息相关,有当地百姓在与洪泽湖洪灾抗争的漫长岁月中流传的民间文学,也有百姓在洪泽湖捕捞养殖代代积累的捕鱼技术,也有受洪泽湖的自然风光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民间美术、民间音乐和民间歌舞等,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34项。白马湖通过浔河与洪泽湖相连,洪泽湖的渔民的生活文化习俗、渔业养殖文化和治水文化,随着渔民间的交流和人口流动,通过浔河慢慢传播到白马湖,使白马湖成为了洪泽湖渔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白马湖打夯号子、白马湖传说、堆头集传说、人城、土城、鬼城传说等6项。浔河西连洪泽湖,东接白马湖,是洪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的传播线路。

29、洪泽湖渔文化通过这条文化线路影响洪泽湖西边的渔民。在浔河的县级及以上非遗有民间文学凤凰嘴传说,传统手工技艺朱坝小鱼锅贴,朱坝小鱼锅贴已成为洪泽县知名饮食,作为新的饮食品牌走进各大城市。三河西连洪泽湖,东接高邮湖,是洪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一条重要线路,洪泽湖渔文化经由该线路影响洪泽湖东南部的地区,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三河娶新娘说喜话,民间舞蹈类三河花船等3项。第30条风景区风景区有老子山湿地和渔人码头旅游风景区。老子山镇地处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滩涂、水面约占95%,11个村(居)中有9个为渔业村。村民走村串户多乘木船、帆船,近年来也有利用游艇出行的。老子山湿

30、地具有独特的洪泽湖饮食文化和以渔民风筝制作、渔鼓舞、渔姑婚嫁、水上人家为主要内容的渔家民俗文化,洪泽湖渔人码头旅游风景区工程位于洪泽县西部洪泽湖水域和湖滨路之间,北有古鱼市和游船码头,东靠新建的洪泽湖湿地公园,园内有1800年历史的防洪古堤。第31条建构筑物(1)古遗址洪泽湖渔文化保护区范围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古遗址有洪泽湖大堤、龟山遗址、越城遗址和铁牛。龟山遗址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龟山传说、小白龙探母。堆头集是仁和渔民的陆地定居点之一,是渔业村村部所在地,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堆头集传说。越城遗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城庙会的文化生态空间。(2)古建筑洪泽湖大堤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1、是水漫泗州城的传说、洪泽湖传说、洪泽湖地区农业谚语、洪泽湖气象歌谣。淮安寺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淮安寺庙会。(3)古墓葬2处县级古墓葬夏桥汉墓群、老子山山南古墓群。老子山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子山的传说。(4)石窟寺及石刻三河闸历代石刻遗存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罡寺传说。(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省级文保单位与洪泽湖治水文化息息相关。(6)其他铁牛相关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九牛二虎一只鸡传说。古银杏树:位于三元殿内的古银杏树,是越城庙会的文化生态空间。老子山镇龟山巫支祁井:巫支祁传说、洪泽湖传说。第32条水乡、渔村与船塘水乡、渔船、船塘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空间,是渔民生活生产最为集中的地点,渔文化在此处得以交融发展,应当保留水乡、渔村和船塘的特色文化元素。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有水乡3个,分别是老子山镇、岔河镇和西顺河镇。特色渔村7个,分别是刘嘴村、龟山村、长山村、其虎村、塘圩村、南街村、白马湖村。船塘5个,分别是蒋坝船塘、四坝船塘、信坝船塘、周家大塘船塘和高良涧进水闸船塘。第五章 保护范围与重点区域第一节 保护格局确定为确定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点区域、文化传播轴线、文化节点,需要根据每个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级别和数量,对洪泽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量化分析。本方案对洪泽湖地区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