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134.16KB ,
资源ID:51685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68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docx

1、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 2.干气 3.湿气 4.油田水 5.相对密度 6.热值二、填空题三、简述题1.什么是石油?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石油的族份、馏份、组份组成及化合物组成有哪些?4.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产状分类有哪些?5.什么是干气和湿气?干气与湿气的主要区别?6.什么是油田水?油田水的来源是什么?7.地下水的产状有哪些?8.油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0.为什么石油通常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四、论述题3.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9.油田水的类型(苏林分类)包括哪些?11.组成石油的烃类主要有哪几种?第一章 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

2、 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液态烃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2. 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气含量极少,不超过1%4%者称为干气。3.二、填空题三、简述题1.答: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液态烃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石油主要由碳、氢及少量氧、硫、氮等元素的组成。石油中的主要元素不是呈游离态,而是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其中已烃类化合物为主,另外还有含氧、含硫和含氮等非烃化合物。2.答:油质 石油的主要组分,它是由烃类组成的浅色粘性物质,可溶解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主要是

3、饱和烃和一部分低分子芳香烃。胶质 粘稠状的液体或半固体,颜色为浅黄、红褐至黑色。胶质可溶于石油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被硅胶吸附,依此可将它和油质分开。沥青质 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质为黑色的脆性的固体粉末,它不同于胶质。高分子化合物含量增加,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碳质 又称残碳,为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它不溶于有机溶剂,在石油中含量很少或无。4.答:按天然气在地下的产状可分为油田气、气田气、凝析气、水溶气、煤层气及固态气体水合物等。5.答: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气含量极少,不超过1%4%者称为干气,它一般不与石油伴生可单独形成纯气藏;凡气体成分中含重烃气较多者称为湿气

4、,湿气长与石油伴生,且与凝析气藏有关。6.答:油田水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储集油气的地层中的地下水,亦即油层水。7.答:吸附水 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呈薄膜状。部分水即使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也不能自由运动。毛细管水 存在与毛细管或裂隙中的水,只有当作用与水的外力超过毛细管了、力时,水才能在孔隙中流动。自由水 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隙、空洞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其中自由流动。8.答:颜色与透明度 油田水通常带色并混浊不清,含硫化氢时,呈青绿色;含铁质胶状体时,带淡红色、褐色或淡黄色。密度及粘度 因油田水含盐类多,使密度及粘度均比纯水高。油田

5、水密度一般大于1g/cm3。含盐量越高,则密度及粘度越大;温度升高粘度则降低。嗅觉及味觉 油田水中含有少量石油时,往往具有汽油或煤油味;当含硫化氢时,常常使水有臭鸡蛋味;溶有NaCl时,具有咸味;溶有MgSO4时具有苦味。总之,油田水 给人的嗅觉和味觉是比较特殊的。温度 油田水的温度随着油层的埋深增加而增加。据测定,油田水的温度一般介于20100oC之间。导电性 水为极性化合物,纯水不是良导体,而油田水因含有各种离子,所以具有导电性。离子浓度大,导电性越强;温度增高,导电性增强。10.答: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由于石油形成的原生因素和次生变化作用,所以;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

6、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四、论述题3.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说明:颜色 石油的颜色变化很大,从白色、淡黄色、黄褐色二淡红色、黑绿色至黑色都有。石油的颜色与其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其含量越高,颜色越深。密度及相对密度 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石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及石油组分的分子量。地下石油密度的大小还与其所处温度、压力条件及溶解气的数量有关。粘度 粘度是对流体流动性能的量度。流体粘度越大,越不容易流动。人们把流体质点相对移动时所受到的内部阻力称为粘度。一般说,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及溶解气量等有关。低分子量的烷烃、环烷烃含量多,粘度就低;高分子化合物含量高,则石油

7、粘度高;石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加大而增高;石油中溶解气量增加使粘度降低。凝固点 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凝固点。石油凝固点的高低取决于含蜡量及烷烃碳数高低;含蜡量高,则凝固点高。富含沥青的石油在温度降低时无明显凝固现象。导电性 石油具有极高的电阻率,是一种非导体。石油的电阻率为1091016m。如岩石孔隙中存在石油,则其中所含的矿化水就少,所以,含油岩石的电阻率比含水的岩石的电阻率高。溶解性 石油主要由含烃类化合物组成,而烃类难溶于水,因此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很低。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在温度压力升高时会增大,当水中无机组分含量增加时,烃类的溶解度则降低。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

8、下产生荧光,这种特性称为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的多环芳烃及非烃能引起发光,饱和烃则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色或黄色荧光,而含沥青较多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所以,发光颜色随石油或沥青质的性质而变。石油溶于有机溶剂发光颜色不受溶剂性质影响,而发光强度随石油或沥青物质的浓度而发生变化。石油的热值 每千克可然矿产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为热值。9.答:硫酸钠(Na2SO4)水型 当Na/Cl1,(NaCl)SO41时,油田水为Na2SO4水型。地表水多属此类,苏林认为此类水是在大陆环境下形成的。它分布于油田垂向剖面的上部,在横向上多分布子供水区。重碳

9、酸钠(NaHCO3)水型 当NaCl1,(NaC1)SO41时,油田水为NaHCO3水型。这类水的pH值常大于8,为碱性水。苏林认为,此类水型属大陆环境下形成的。NaHCO3水型在油气田区分布广泛。我国西北及川南的油气田中均有此类水型出现。它分布于油田垂向剖面的下部。氯化镁(MgCl2)水型 当NaC11,(C1Na)Mg1时,油田水为MgCl2水型。苏林认为氯化镁水型为海洋环境形成的。在封闭环境中,MgCl2水型常向CaCl2水型转化。此类水型通常存在于油气田的内部。 氯化钠(NaCl)水型 当时Na/1时油田水为CaCl2水型。苏林认为,此类型是在地壳深部环境中形成的。它代表水所处的环境封

10、闭性好,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CaCl2水型其pH值在46之间,为酸性水。在油气田区广泛分布,我国大部分油田均有发现。11.答:石油中的各种烃类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烷烃 又称脂肪烃,其化学通式为CnH2n+2,属饱和烃。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是碳与碳的原子已单键相连,排列成直链式。同时,按其是否有支链存在,进一步分为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无支链的为正构烷烃,简称正烷烃;有支链的为异构烷烃,简称异烷烃。环烷烃 环烷烃也属饱和烃,其分子结构中只有C-C和C-H键。单环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为闭链结构,如环戊烷和环己烷结构式。在石油中C5-C10环烷烃较多,其中尤以五碳和六碳环较多,是石油

11、的重要组成部分。芳香烃 芳香烃为一种不饱和烃,具有芳香气味,化学通式为CnH2n-6。其主要特点为分子中至少有一个苯环,故又称苯属烃。石油的低沸点馏分中芳香烃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20%,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第二章 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一、名词解释干酪根 生油层二、填空题1、TOC系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以 表示。2、在一些地质发展演化史较复杂的盆地,由于某种原因历经多次大的构造运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在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被抬升,后来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达到成熟温度,有机质可以大量生石油,即所谓 。三、简述题1.试阐述油气有机成因说的主要论点和证据。2.试阐述干酪根的类型。3

12、.试阐述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4.试阐述油气生成的物理化学条件。5.试叙述油气生成一般的模式。6.试阐述二次生油。四、论述题1.试阐述油气无机成因说的主要论点和证据。2.试阐述油气有机成因说的主要论点和证据。3. 什么是沉积有机质?4.什么是干酪根?5.按照油气有机成因理论,试阐述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6.生油岩、生油层、生油层系、含油层系的概念7.生油层岩性特征有哪些?8.有机质丰度指标有哪些?9.有机质类型指标有哪些?10.生油层地球化学指标有哪些?第二章 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质溶剂的分散有机质。2、生油层:能够生成石油和

13、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或烃源岩、生油气母岩),由该类岩石组成的地层,即为生油(气)层。二、填空题1、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质的重量百分数2、二次生油三、简述题1.答:(1)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数石油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的结晶岩突起发育区,至今未找到油气聚集。(2)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上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的,表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3)虽然世界上的石油没有成份完全相同的,但所有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是相近的或相似的,说明它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4)大量油田

14、测试结果可知,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有些深部油层温度可以高达141,而当T超过250时,烃类就会发生急剧而彻底的裂解,生成石墨及H2,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5)从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不需很长的时间,大约需不到一百万年。(6)石油中含的卟啉化合物,异戊间二烯型化合物,甾醇类,石油的旋光性都证明石油是在低温下,由生物有机质生成的。(7)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近代沉积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中确实存在着油气生成过程,且至今还在进行着,生成的数量也很可观。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用有机质进行地下条件模拟,转化出了烃类,这为有机成因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2. 根据干酪根中的C

15、、H、O元素分析结果划分为三种类型:型:H/C原子比介于1.251.75,O/C原子比介于0.0260.12,以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很多,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很少;主要来自于藻类、细菌类等低等生物,生油潜能大。型:H/C原子比介于0.651.25,O/C原子比介于0.040.13,属高度饱和的多环碳骨架,含中等长度直链烷烃和环烷烃很多,也含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它们来源于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和微生物的混合有机质。生油潜能中等。型:H/C:0.460.93,O/C:0.050.30,以含多环芳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它生油不利,可利于生气。目前还划

16、出若干中间类型。3.答:首先在地质历史上只有哪些曾发生过持续下沉的沉积盆地才是有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才有沉积物的沉积,才能为油气生成、运聚提供有利场所。若沉降速度Vs沉积速度(Vd),则水体不断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巨厚水体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且因阳光不足、温度低,不利于生物生存。若VdVs,则相反,沉积物会迅速填满盆地;水体快速变浅,乃至上升为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会易受空气氧化,也不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只有在长期持续下沉过程中,并伴随适当的升降,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相近或前者稍大时,才能持久保持还原环境。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可以长期保持适于生物大量繁殖和有机质免遭氧化的

17、有利水体深度,保证丰富的原始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可以造成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大、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的优越环境。此外,在大型沉积盆地内,由于断裂分割或沉降速度的差异,造成盆地起伏不平,出现许多次级凸起与凹陷,使有机质不必经过长距离搬运便可就近沉积下来,避免途中氧化。所以,沉积盆地的分割性对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有利。4.答:油气生成除需大量有机质提供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力、细菌、催化剂、放射性等物化条件,只有这样,有机质才能逐步转化为油气。(1)温度与时间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温度是最有效、最持久的作用因素。在转化的

18、过程,温度的不足可用延长反应时间来弥补。温度与时间可以互相补偿:高温短时作用与低温长时作用可能产生近乎同样的效果。(2)细菌活动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繁殖最快,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按其生活习性,可分为三类:喜氧细菌、厌氧细菌、通性细菌。(3)催化作用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在于催化剂与分散有机质作用,使后者的原始结构破坏,促使分子重新分布,形成结构稳定的烃类。这种催化剂主要有无机盐类和有机酵母两大类。(4)放射性放射性作用可能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5)压力一般认为,高压对于使体积增大的裂解反应是不利的,它可以阻止液态烃裂解为气态烃。5.试叙述油气生成一般的模式。

19、答:生物有机质随沉积物沉积后,随埋深加大,地温不断升高,在还原条件下,有机质逐步向油气转化。由于在不同深度范围内,各种能源显示不同的作用效果,致使有机质的转化反应性质及主要产物都有明显区别,表明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具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01500m,温度:1060与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相符,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主要能量以细菌活动为主。在还原环境下,厌氧细菌非常活跃,其结果是:有机质中不稳定组分被完全分解成CO2、CH4、NH3、H2S、H2O等简单分子,生物体被分解成分子量低的生物化学单体(苯酚、氨基酸、单糖、脂肪酸),而这些产物再聚合成结构

20、复杂的干酪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沉积物埋深H:15002500m,温度:60180时,进入后生作用阶段,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这时有机质转化最活跃的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催化剂为粘土矿物。由于成岩作用增强,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大,加快了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速度,降低有机质成熟的温度。(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H:35004000m,T:180250,进入后生成岩阶段后期,相当于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此时温度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除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烃外,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长链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低分子的正烷烃剧增,加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

21、烃和芳烃。在地下呈气态,采到地上反凝结为液态轻质油,并伴有湿气,这是进入了高成熟期。(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m时,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相当于半无烟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温度超过了250,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形成碳沥青或石墨。6. 在一些地质发展演化史较复杂的盆地,由于某种原因历经多次大的构造运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在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被抬升,后来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达到成熟温度,有机质可以大量生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四、论述题1.答:无机成油学说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形成的,后来沿

22、着深大断裂渗透到地壳上部,或者在天体形成时形成,当地壳冷凝时以“烃雨”的形式降落下来,后聚集成油气藏。其基本观点是石油是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而非生物成因。其依据是:(1)在实验室,用无机C、H元素合成了烃类;(2)在岩浆岩内曾发现过石油、沥青;(3)在宇宙其它星球大气层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存在;(4)在陨石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多达100多种;(5)认为用有机观点对世界上有些大的沥青矿(如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沥青矿,储量达856亿吨以上)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2. 答: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用无机学说无法自圆其说,只能证明现代有机成油理论的正确性。这些实事有(1

23、)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数石油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的结晶岩突起发育区,至今未找到油气聚集。(2)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上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的,表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3)虽然世界上的石油没有成份完全相同的,但所有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是相近的或相似的,说明它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4)大量油田测试结果可知,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有些深部油层温度可以高达141,而当T超过250时,烃类就会发生急剧而彻底的裂解,生成石墨及H2,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5)从

24、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不需很长的时间,大约需不到一百万年。(6)石油中含的卟啉化合物,异戊间二烯型化合物,甾醇类,石油的旋光性都证明石油是在低温下,由生物有机质生成的。(7)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近代沉积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中确实存在着油气生成过程,且至今还在进行着,生成的数量也很可观。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用有机质进行地下条件模拟,转化出了烃类,这为有机成因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3.答:沉积有机质主要有四大类:即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木质素等。它们是生物死亡之后的残体经沉积作用埋藏于水下的沉积物中,经过一定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细菌、浮

25、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供应者。4.答: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质溶剂的分散有机质。5.答:根据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生物体是生成油气的最初来源。生物死亡之后的残体经沉积作用埋藏于水下的沉积物中,经过一定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是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供应者。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生物的天然组合类型不同,决定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合类型不同。生成油气的沉积有机质主要有四大类:即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木质素等。它们都有比较复杂的结构。6. 答: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或烃源岩、

26、生油气母岩),由该类岩石组成的地层,即为生油(气)层。由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生油层组成的地层即生油层系。含油层系指一套含油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储层。7.答:从岩性上看,能够作为生油层的岩性主要有二大类即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泥质岩类主要为暗色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粘土岩;碳酸盐类生油层的岩类以灰色、深灰色的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豹斑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为主。8.答:岩石中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岩石生烃潜力的主要因素。有机质丰度指标主要有有机碳含量(TOC)、岩石热解参数、氯仿沥青“A”和总烃(CH)含量等。9.答:有机质的类型不同,其生烃潜力及产物是有差异的。一般认为型干酪

27、根生烃潜力最大,且生油为主,型生烃潜力最差,且以生气为主,型介于两者之间。10.答:主要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指标,评价生烃潜力。主要包括丰度指标、成熟度指标、类型指标等。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二、填空题三、简述题2.储集层有哪些类型?3.什么是孔隙?孔隙的类型有哪些?4.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的概念?5.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之间的关系6.渗透性概念、达西公式、渗透率的物理意义7.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的概念8.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9.什么是孔隙结构?孔隙结构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10.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15.其它岩类储集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16.什么是盖层?

28、盖层的类型有哪些?四、论述题11.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质的影响因素?12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1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质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14.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17.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是什么?18.什么是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组合有哪些类型?第三章 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能够储存流体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叫储集层。二、填空题三、简述题2.储集层有哪些类型?答: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以及其它类储集层。3.答:广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狭义的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充填物内的空隙。4.答: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之比值;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

29、连通的,在一定压差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5.答:有效孔隙度一般小于绝对有效孔隙度。6.答: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能够使流体通过的能力,通常用K符号表示之。当流体通过一段岩石时,如果岩心两端压差不太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岩心流体的体积与岩心两端的压差及岩心横截面积成正比,与流体的粘度及岩心长度成反比。7.答: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水或气);流体不与岩心发生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两种条件下,才有符合达西直线定律,K值为绝对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分别用K0、Kw、Kg表示。这种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

30、性质有关,也与其中流体的性质和他们的数量有关,和它的数量比例有关。8.答: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影响孔隙、渗透性关系十分复杂。例如:孔隙度大的则不一定渗透率高,例如:泥岩、页岩绝对孔隙度旗,而渗透率很低,还有孔隙度很低,而渗透可能很大,如石灰岩中的裂缝,则其渗透率很大,而孔隙度则有56%。一般说来,凡是具有渗透性的岩石均具有一定的孔隙度。特别是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随有效孔隙度增加,而渗透率增加。9.答: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以喉道较粗和孔隙直径较大为特征的储层,一般孔隙度大,渗透率高;以喉道较粗和孔隙直径较上类偏小为特征的储层,一般

31、孔隙度低中等,渗透率低中等;以喉道较粗和孔隙直径较上两类偏小,孔隙粗大为特征的储层,一般孔隙度中等,渗透率低;以喉道细小和孔隙细小为特征的储层,一般孔隙度渗透率均低。10.答:碎屑岩的构成是由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和一定数量的胶结物质组成,其储集空间主要是碎屑颗粒之间粒间孔隙。这种粒间孔隙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15.答: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外,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和粘土岩中也都找到了数量不等的油气。尽管所占比例很小,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火山岩储集层(二)结晶岩储集层(三)泥质岩储层16.答:盖层:是指位于储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四、论述题11.答:碎屑颗粒的矿物成份:矿物成份对孔隙和渗透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是矿物颗粒的耐风化性,即矿物的坚硬程度和水溶解膨胀程度。其二颗粒与流体的吸附力大小,一般讲坚硬的矿物(石英)硬度大、遇水不易溶解,遇油石吸附,由其组成的岩石,物性好。反之,则较差。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度:碎屑颗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对孔隙和渗透率有很大影响。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园球度:当排列为立方体时最松散;当排列为斜的时候则紧密;自然状态下,颗粒不可能象其球体那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