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八年级(下)目录: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地区的划分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
2、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学教材说教材我又把它分为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四个方面。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主要内容是
3、在认识不同地理区域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了更合理,更准确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2、说学情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必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
4、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位置、范围。掌握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能力目标: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 教学难点: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二、
5、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理课程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科的特点,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制定教学方法是: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三、说学法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读图、析图,得出规律。因此采用读图法,进而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
6、出组内答案,再将组内答案进行公示。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出问题如下:1.图片上展示的四大区域分别是什么?2.这四大区域是由哪几条线组成的?3.这三条界线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现在的地理教学必须在学
7、生自主探究,经验归纳的基础的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了出三条分界线的划分依据,且总结出分析每一条界线时得出的结论。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老师带领着学生将四大区域的三条界线画出来,一边画一边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下环节。(三)强化训练,巩固双基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
8、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画出四大地理区域三条线,且注明四大区域的名称、分界线,以及确定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本节课的作业。总的设计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9、说课稿)一、说教材 在编排上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这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
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自然地理的差异是造成人文差异的一种直接原因,自然差异的学习为学生正确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3)通过南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各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4)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
11、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比较,在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基础上,理解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我将通过学案导学、并辅助于多
12、媒体课件的方式,来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探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是注重渗透地理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1、在教学中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究学习组织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法四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能在对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13、的差异中,形成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构建;通过探究学习组织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法,充分锻炼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归纳法,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总结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2、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各种地形图、景观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说学法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1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生理上表现为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
15、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进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六、说教学过程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巩固深化 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1、教师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收集北方、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地形、气候、植被类型)。(二)导入新课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故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
16、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进而设问,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三)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教师首先发放学案,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可以达到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
17、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1、展示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阅读课本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北方地区地区的主要地形区?(2)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3)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4)北方有哪些旅游资源?(5)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农业及主要农产品?(6)找出东北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的位置?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能源地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并带领学生提炼学习一个区域知识的方法。教授南方地区时,学生有了学习区域知识的经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知识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2、PPT展示南方方地区区域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探究、思
18、考回答下列问题,并归纳总结。(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3)南方地区的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这些概况。(4)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5)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6)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7)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8)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3、展示中国地形图、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图下面所设的问题读图,讨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地形,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区别以及河流径流量的差异。问题: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方面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讨论后
19、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完成下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多 ,少)主要地形典型植被河流流量多少气候类型资源主要农产品【过渡】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人文方面上的差异,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在人文地理差异这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地形、温度、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并完成下表:南北方的差异主要形成原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0、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气候(降水)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水稻,油菜气候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气候(气温)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气候(降水)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降水)其他不同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四)巩固小结 在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回答课前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五)在小结完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反馈,巩固的作用。七、自我反思 本节课目的性强,层次感强,实践性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作交流学习
21、经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学得自在,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以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对两地区地理要素的比较、分析、归纳,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将他们从一个直观的图像思维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最终来落实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一、北方地区1、范围、面积、人口2、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3、农业及主要农产品4、矿产资源及工业二、南方地区1、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2、自然环境特征和旅游资源3、农业与主要物产4、工业基地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说课人 程 斌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
22、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省内区域,为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以及本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掌握西北地区气候
23、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明确青藏地区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有关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
24、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原因和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本课的重点。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的水平需要提高的情况下,确定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作为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
25、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讲授新课一、西北地区1.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况(1)【活动】读图525,完成下列任务。找出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2)西北地区的
26、面积、人口和民族【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的人口和面积各占全国的多少?有哪些民族?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读图】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想一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2)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和植被特征是什么?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3.西北地区的畜牧业(1)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的牧区及畜产品。(2)【思考】西北地区因自然景观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内蒙古高原
27、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4.西北地区的农业(1)【提问】西北地区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议一议,这些地区绿洲较多的原因是什么?(2)【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你吃过哪些产自西北地区的瓜果?请将它们介绍给同学。想一想,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议一议,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主要农业区及农产品。并让学生欣赏沙漠绿洲的奇迹。5.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28、2)阅读:中国的稀土资源(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第一课时)授课人 程斌教学时间:2014年3月10日 教学班级:八年级(14)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
29、响。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讲授新课一、西北地区1.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况(1)【活动】读图525,完成下列任务。找出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说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2)西北地区的面积、人口和民族【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的人口和面积各占全国的多少?有哪些民族?2.西
30、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读图】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想一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2)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和植被特征是什么?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讲述】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等耐旱植物。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3.西北地区的畜牧业【讲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思考】西北地区因自然景观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4.西北地区的农业【提问】西北地区的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议一议,这些地区绿洲较多的原因是什么?【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