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补充材料一: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五种运输方式经济技术特征比较:、铁路:速度快、运量大、可靠性强、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可达性差;、公路:速度快、机动性强、投资少、运量小、运营成本高、可靠性一般、环境污染大;、水运航线:运量大、投资少、运营成本低、速度慢、可靠性较差、可达性差;、航空:速度快、机动性强、通达性强、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可靠性一般、可达性差、环境污染;、管道:连续性强、通达性强、可靠性强、不占土地资源、运营成本低、投资高、适应性差。五种运输方式的定位比较:、铁路:大批量、长距离、较低运费、低风险客货运;、公路:小批量、多批次、中短距离()、灵活机动性较高客货运;、水路
2、:远洋长或超长距离、最低运费、定期货物运输;内河、沿海各种距离、最低运费、定期客货运;、航空:小批量、超长距离、时效性强、高运费客货运输;、管道:固定货种、固定路线、持续性好的货物运输。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基建投资运量运价速度连续性灵活性劳动生产率备注线路运距铁路51233133数小为最优河运33325542海运12114451公路44442215航空25551324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上表)三、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经济特征比较: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2004年03月18日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
3、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具体为: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 综合运输体系包含两个系统:一个是交通基础网络系统,是实现运输的基础;一个是一体化的运输系统,是运输服务和体系效益效率最终体现的运行系统。宏观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自始至终贯彻于这两个系统中,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与运行的必备支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关键.它所体现的发展理念与具体政策措
4、施,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结构形式以及建设重点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作用。 一、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思想 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直接构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人们生活质量的体现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等。至目前为止,我国交通运输还没有完成大发展过程,总量规模和质量与我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交通运输又是占用资源和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克服空间距离阻碍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了环境质量等负面问题;而且,我国
5、人口总量多,人均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的发展受资源的约束性强.因此,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将面临着如何更快地发展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的问题,既不能因为强调发展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因资源和环境保护,片面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将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此,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想应是:在可承担得起的资源和成本消耗的情况下,建立能够较有效地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并创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交通运输系统。 二、现
6、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思路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基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应是: (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进行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以交易费用下降为核心,劳动分工和制度变迁循环累积、互为因果的过程。交通运输的改进是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交易费用降低和促进市场扩张等极其重要的手段.目前,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状况虽已得到缓解,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暂时的、非全面性的缓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运输成本尚未有效降低,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7、,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与我国经济地理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未来20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期,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增速,到2020年,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达到目前的253倍左右,如果没有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和及时提供足够的基础条件,保证其应有的机动性和便利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就会受到制约,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未来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还需要继续以发展为主题,继续支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大的发展过程,通过增加总量规模,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增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快符合
8、未来发展需求的主导运输方式的发展,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 (二)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发达国家的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代表了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交通运输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过程,具有后发优势,应充分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和最新的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跨越,少走弯路,在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和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在规划思想上,要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性,要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要以实现整个
9、大系统的高效率为目标。 公路:要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骨架干线要高速化,次干线要快速化,支线要密集化。 铁路:铁路路网系统应着重于干线和通道,要形成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的框架网络布局,而没有必要形成一个普遍的高密度的网络. 内河和沿海水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江、河、海自然条件和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系运输网络。 远洋运输和港口:要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沿海运输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 航空:要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次合理的机场布局。 管道:要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
10、地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 (三)以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方式,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 综合运输大通道(交通轴)是综合运输网络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跨区域间最重要的连接,其发达程度既代表着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通道内城市、人口、产业密集,经济规模总量大,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内部以及跨区域之间的人员和货物交流量大等特点,决定了大通道运输需求总量庞大,且具有集中和多样性,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共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有限的选择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和便利性降低,会使人们被迫放弃一些最符合自己愿望和
11、最经济合理的需求,其结果不仅不能较好 地满足通道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较严重地影响产品的市场范围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人们出行的欲望,而且还会由于缺乏足够竞争,造成运输能力的紧张,服务水平下降,系统效率降低等. 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共存与紧密的协作,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更发达,为经济起飞创造更好的基础支持条件,会使产品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场范围扩大,会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深化,增强产业分布的聚集效应和新产业的诞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和生产、经销企业以及人口沿着通道聚集,形成更加密集的工业带和城市带,经济发展的爆发力增强. 大通道是国家社会经济的主要集中带和发展带,是各种运输方式骨
12、干线路必经的地区,同时也是各种运输方式承担运输量最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作用最明显的线路,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通道综合运输系统,既是通道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以较高起点进行干线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 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是一种投资大、占用土地等稀缺资源较多、建设周期较长、长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一经建成使用后,再进行改造或重建的社会成本较高,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与建设中,要有超前性。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提供基础支撑条件.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运输的需求在不断快速地增长,加大交通运输投资、较早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可显著地改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流通条件和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种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地、便捷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干线网络是交通运输的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在建设标准与规模上满足未来较长时期的交通运输量增长的需要,而且要尽量提高基础设施的科技水平并为未来的科技发展留出开放性的接口. (五)以可持续发展和需求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在于从战略的角度做到交通运
14、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之间确立一种协调发展的辨证比例关系。世界发达国家讲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已完成了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拥有了雄厚的基础上的,而我国的交通运输规模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同时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交通运输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是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不能简单地以占用土地的多少来衡量,关键要看是否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更有利于整体路网布局的完善和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交通需求管理是为解决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限扩展并不能根本解决运输量不断增长的需要问题的。为此,
15、政府应通过一些理性的手段,引导人们自觉地调整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一是建立与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在结构上实现交通模式的优化;二是创造条件和鼓励人们采用资源消耗较少的交通模式;三是不断促进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 (六)以干支线路协调和区域协调的发展思想,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在重点解决干线交通运输的同时,应加快与其连接的次干线和支线网络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农村的通达程度,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网络系统,适应地区经济、农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加深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以区域协调发展的思
16、想加快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综合考虑各层次路网的功能需求和社会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要注重老、少、边、穷地区的公路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体现社会公平发展的原则,支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七)统一政策、规划和体制管理,实现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社会性特征。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动,要在政策、规划、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经营规则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宏观调控,避免各种运输方式或部门各自规划、分散建设、自成体系,最终导致系统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尤其是对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
17、等技术标准的制定,更需要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上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的关键,必须以战略的高度在规划综合运输网络的同时,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加强包括各城市在内的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强调城间运输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采取指定部门(单位)负责、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方式,加快建设. (八)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发展集约型交通 人类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地扩张设施和服务来满足运输需求,只有改进方式、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才能克服空间约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与使用者需求之间
18、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能力、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 世界发达国家已开始把注意力从修建更多交通基础设施、扩大交通网络规模转移到采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运输系统及其管理体系上.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运输系统(1TS)的建设,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ITS的广泛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由单一的基础设施扩张向集约型交通发展的转变,是解决现代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是
19、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同时,在交通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开始,就应把人类对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如安全、便捷、舒适、智能等要素加以全面考虑. (九)以宏观调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思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化两个方面的合力。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交通运输赖以存在的土地、岸线、空域、航道等都为政府所控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而市场化手段对于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和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与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市场化的手段也就没有交通运输今天的成就
20、,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将越走越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进程将会受到资金、体制等各方面的严重制约. 在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上,要由政府进行规划与协调,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式实现结构合理化,并积极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促使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公平;运输方面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由企业自主经营,政府要在规则的制定、市场准人与监督上行使职能,消除体制性障碍和行业壁垒,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自由竞争. 此外,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应从国家经济战略角度进行决策,达到既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要,又能提高我国产品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竞争力。 作 者: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所 罗仁
21、坚来 源:宏观经济管理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高更君 黄卫摘要:本文先对各类运输方式做了概括论述,在着重考虑时间因素的前提下,对运输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最小花费来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选择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求解过程,有助于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关键词 :运输方式;时间因素;运输任务;定量分析1 引言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繁荣的基础。交通作为经济贸易发展的产物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加速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国将来近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随着我国各类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
22、善,日益频繁的经济和贸易活动有了可靠的基础支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时间对商务活动者变得十分重要,消费者(旅客和货主)对运佃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化,高效率、快节奏的经济活动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为了试图在重点考虑时间因素的条件下优化运输方式的选择,从而对运输消费者选择比较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运输方式概述运输方式是指以运输工具和运输线路为标志的各种交通运输类型的统称。目前我国现代化的运输业主要有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物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虽然它们的产品(客、货在空间的位移
23、)是相同的,但它们的送达速度、输送重量、运输的连续性、保证货物的完整性和旅客的安全性以及舒适程度等各项技术性能是不同的,并用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经济指针(例如运费等)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要求对运输方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短途运输成本高,列车运行受到轨道的限制,机动性差。但是,和公路与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此外,铁路运输还有受自然条件、季节和昼夜的影响小,运输作业连续性强,客、货到发时间准确,便于统一指挥调度等优点.这种运输方式最适于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也适宜承担中长途的旅客运输,目
24、前在我国客、货运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铁路客、货运分别占全国客、货运周转量的35和32.5%,和以前相比虽有下降的趋势,但当前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主要使用汽车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有:货物的送达速度快,仅次航空运输,比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要高出若干倍;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运输的连续性较强,仅次于铁路运输;中转环节少,可实现门门”的运输。缺点有:每次运量小;运输成本高,能耗大,劳动生产率低。这种运输方式宜承担客、货的中、短途运输,可为铁运、水运和空运集散客、货。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高等级公路和改
25、造已有公路步伐的加快,公路运输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据统计,1998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在总的客、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6.1%和14。4%,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是我国交通运输业急需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一种使用船舶或其它水运工具通过各种水道运送客、货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信道主要是天然形成的,只需稍加入工改造和整理(例如建立一些码头和装卸设备等)即可通航。因此,具有以下优点:运费低;运输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运行速度低,连续性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于水运的成本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最低,可优先考虑,其
26、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对客运来讲,若对时间要求不太严格,这种运输方式也不失为一种经济选择。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到1998年水路货物运输的比重已提高到了51。3%;虽然水路客运周转量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其它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经济活动对时间要求的提高,其在总的客运周转量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1.总的看来,水路运输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4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又?quot;空运”,是一种使用飞机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方式,也是目前最快的一种运输方式.其最明显的优点就是送达速度高、机动性好,但是它的空间高速性使空运具有运输费用高,运量小,受天气条件
27、限制大等缺点,适用于长途快速客运和贵重及紧急物资的快速调运.1978年到1998年,这种运输方式和公路运输发展最快,1998年航空客、货运周转量的比重分别已提高了以了7.6%和0。09%,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是今后发展潜力较大的运输方式.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由大型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乖且成的运输系统来完成运输工作的动输方式。其具有运量大、运费低、效率高、安全可靠、管理方便、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优点,目前这种运输方式仅限于运送单一货物,是输送液体或气体货物的最佳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灵活性差、局限性大,适用范围较小. 3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1问题提出运输消费者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有利于提高总
28、体物流的合理化。为了使运输消费者能科学地选择合理的运佃方式,从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所消耗时间多少的角度出发,亦即在运输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的价值这一重要的因素,使运输对象在实现位移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最小,从而达到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运输目的。假设运输对象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可供运输消费者选择的运输方式有N种,由于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完成运输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运费不同,如何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使运费和所耗费的时间费用达到最小,这将使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2模型建立由于管道运输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运输方式,在下面的讨论中将不予考虑。假设要在甲乙两地(物流中心或运输站、场)完成一项运输任
29、务,各客货运站、场到起运地或目的地之间均利用公路运输进行集散客货,并且不考虑货物装卸或旅客上下车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在起运地与目的地的装卸费。为了便于构造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结合图1对有关变量和符号进行说明。图1中横轴表示运输的时间t,纵轴表示运输的距离d,点(0,0)代表客货的起运点,点(0,D)代表客货的目的地,图中的其余符号代表的含义可参见图说。需要定义的变量如下:令dij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中第j路段的距离;tij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中在第j路段运行时间,这里对下标i,j作如下规定:第i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任务节约或增加的时间费用Fi可表示为:Fi=sign(TiT)(Ti-T)ft (6)T-
30、及时完成该项运输任务的所用的时间,h,ft-单位时间的价值,元/h;sign(x)符号函数Fi 0表示运输时间增加时时间费用; Fi 0表运输时间节约的时间费用; Fi =0表示及时完成运输任务。第i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任务所花费的总费用为:3。求解过程该模型的求解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的工作是对有关参数的合理确定.具体求解过程如下:明确是客运还是货运,即确定m的值;确定及时完成运输任务的所用的时间T及运输任务的运输量Q;确定起运地到目的地各路段的运输距离dij,平均输送速度Vi,单位运费Ci,平均装卸货或换乘费fim,单位时间的价值ft,在起运地运输站、场当前时刻离最近班次的时间ti;计算起运地到
31、目的地各路段的运输时间tij;利用公式计算完成运输任务所花费的时间Ti;根据Ti与T的值利用公式进行判断,并利用公式计算完成运输任务节约或增加的时间费用Fi;根据公式Zim计算的值,最后利用式进行选择所需的运输方式. 4 结论本文重点在考虑时间因素的前提下建立了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定量地分析了运输方式选择的问题,这对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导,对物流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运输管理者服务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选择过程,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运佃物品的种类(包括物品的形状、单位物品的容积、重量、危险性、变质性等)、输送量、运输的距离、各类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等因素,对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作定量化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此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其它因素,对通过本文建立的模型所选择出的运输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