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治疗学 颈椎病 一、名解1、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颈部向受累侧伸展,侧屈和旋转,医师位于其后方,给予头部压力,出现颈部或上肢麻木疼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2、椎间孔分离试验(颈椎拔伸试验):患者坐位,医师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并以胸|腰部抵住患枕部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扩大椎间孔,如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即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根型颈椎病多见,多颈型亦有诊断意义。3、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并自动向左右做旋颈动作。若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症状,则为阳性,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4、超外展试验:患者站立或坐位,将患肢被动地
2、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桡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如有压迫,即为超外展综合征。二、填空1、颈椎的结构(1)骨骼:7颈椎 12胸椎 5腰椎 1骶椎 1尾骨 = 26块椎骨(2)颈椎骨骼:6个椎体 6个椎间盘 7块颈椎 8对脊神经 (3)椎体: 1)椎弓根 2)椎弓板*7个突起=2*上关节突+2*下关节突+2*横突+1棘突2、颈椎的特殊结构(上颈段)C1 寰椎:无椎体 无关节突 无棘突 前弓+齿突寰枢关节;前结节(前纵韧带);后结节(项韧带和头后小直肌); 上侧块+枕骨髁=寰枕关节;下侧块+枢椎上关节突=寰枢关节;C2 枢椎:齿突 横突小、不分叉
3、棘突较长而且粗大,为X线摄片定位标志C7 隆椎:横突较大,前结节可能长出一个额外的颈肋压迫臂丛神经。棘突特长,不分叉,为解剖计数标志C3C6:棘突较短,纠正时偏作用于横突。寰枕关节C0C1主要运动:屈曲(YES点头运动)、伸展;轻微侧屈;旋转严重受限;寰枢关节复合体C1C2 主要运动:旋转(No摇头运动)、屈伸;侧屈受限;椎间关节C2C3至L5S1 脊柱中有23个椎间关节,包括一个椎间盘、脊柱终板(薄弱环节),相邻锥体椎间盘包括:纤维环、髓核关节突关节C2C7关节面为冠状面*水平面之正中(45),这个方向增加了所有三个平面的自由度,是颈椎关节的一个标志。钩椎关节C3C7相邻两个椎体间的钩椎关节
4、,关节随椎体活动而滑动,从而为椎体的滑动起导向作用。打开/关闭障碍举例:C4屈曲+左旋转+左侧屈C4左向右移容易C4伸展+左旋转+左侧屈C4右向左移容易矢状面头部前伸,颈椎运动:中下颈段屈曲,上颈段后伸3、稳定寰枕/寰枢关节两个韧带:横韧带、翼状韧带。 横韧带中部发出纵行纤维束“寰枢十字韧带”限制齿突后移位压迫脊髓。4、枕下肌群及其功能(旋转的两块肌肉) C0C1: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伸展、侧屈功能 C12: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伸展、旋转功能5、枕下三角穿行: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通过。6、椎动脉分部:颈部、椎骨部C6C1 、枕部、颅内部。7、颈丛皮支:枕小神经
5、、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枕神经痛:呈阵发性剧烈疼痛,位于枕部和后颈部,向头顶(枕大神经)、乳突部(枕小神经)和外耳部(耳大神经)放射,沿神经走行的上颈部偶有触痛。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并伴阵发性加剧,也有间歇性发作。 头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疼痛加剧。 8、神经张力测试(1)正中神经张力测试:肩胛下沉一肩外展90度肩外旋前臂旋后一腕下压(重压大拇指)一肘伸展。常见卡压点:肱二头肌内侧 旋前圆肌 腕管:尺桡骨茎突远端,介于腕骨沟(舟骨、月骨、多角骨)之间。(2)桡神经神经张力检测:髋关节下压肩部肩内旋一伸肘一前臂旋前一屈腕一肩外展。常见卡压点:桡神经沟::肱骨后内侧,肱三头肌内侧头
6、和长头之间 桡骨头:肘外侧 旋后肌:肱骨外上髁远端(3)尺神经神经张力测试:肩胛下沉肩外展90度肩外旋前臂旋前腕下压(主要是无名指、小指)一肘屈曲。常见卡压点 肘管:肘后内侧(尺神经沟) 肱骨内侧髁远端:(尺侧腕屈肌长短头之间) 尺管:豌豆骨桡侧和钩骨间隙内9、颈椎相关肌肉功能(比较大的肌肉例如:肩胛提肌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近固定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 远固定(一侧收缩)同侧屈、对侧旋转;(双侧收缩)头后仰、脊柱伸直。肩胛提肌:近固定肩胛上提、下回旋; 远固定(一侧收缩)头同侧侧屈、同侧旋转和后伸;(两侧收缩)头颈后伸夹肌: 一侧收缩,头向同侧侧屈,旋转。 双侧收缩,头向后仰。
7、胸锁乳突肌:下固定(胸锁端固定)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如射箭动作)。两侧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而使头伸;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而使头前屈如头顶球动作。 上固定(颞骨乳突端固定):上提胸廓助吸气。(表格了解)三、选择病因病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 2、颈椎急慢性损伤 3、生物力学失衡 4、风寒湿邪侵袭 5、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可能没考到,但有出题)中医认识:首见于内经 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项痹”、“眩晕”、“痿证”“头痛” 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 中医不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臀等局部,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 整体进行辨证施治颈椎病分型:颈型、
8、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分型临床表现(鉴别题考小题)颈型早期:颈项、肩背部痉挛性疼痛,活动受限。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急性期过后:常颈肩上背部酸痛,不能持久伏案工作,晨起颈项僵硬,反复落枕;神经根型疼痛:主要发生于头、颈项、肩背、上肢、手部, 疼痛可表现为钝痛、酸痛、灼痛、隐痛、过电样窜麻痛; 头颈部的活动/某种姿势和体位的改变,往往加重/缓解疼痛,并引起突然窜痛麻木:往往和疼痛部位相同,以手指和前臂多见 部分患者上肢和手部因颈部活动/某一姿势时麻木加重 大部分患者夜间症状加重多发部位:C5-6、C4-5、C6-7、C7-T1 、C3-4(依次)* 单
9、选椎动脉型眩晕:常在头部转到某一方位或体位改变时,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再转回原方位时症状减轻。头痛:血管性头痛,头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特有的症状,与头部突然活动姿势改变有关;视觉障碍:大脑后动脉缺血视中枢缺血。交感神经型(了解)眼睑无力、视物模糊;耳鸣、听力减退;心悸、心慌;头痛或偏头痛、头晕;鼻咽不适; 局部或半身无汗少汗; 血管痉挛引起肢体发凉、刺痒感。脊髓型双侧受压较单侧多见:主诉踩棉花感 头重脚轻,欲倒;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步态不稳笨拙、发抖无力。四、简答1.颈型颈椎病诊断要点 (1)
10、疼痛:一般为单侧颈痛;判断有无静息痛。 (2)关节活动:颈项强直,活动受限,包括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及附属运动。 (3)肌肉张力:颈部肌肉痉挛,肌张力高 (4)触诊:颈椎、上胸段及肌肉触诊时需要打开关节障碍的节段。 颈项部有广泛压痛,压痛点多在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菱形肌、大小圆肌等。 (5)影像学:颈椎X线检查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成角,有轻度骨质增生。2.颈椎病治疗 (1)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部位及取穴:枕后部、颈肩背部、肩胛骨内缘; 风池、风府、颈夹脊、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穴 (3)手法:、一指禅推、拿、揉、按、拔伸、扳等法3、上颈段段手法操作(C1C2
11、)(1)枕下肌群松解(2)俯卧位、关节调整(3)收缩-放松技术(4)被动旋转拉伸C1 C2(5)中立位旋转整复手法4、脊髓型颈椎病诊断要点(课本)(1)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腱、膝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腹壁、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2)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等)阳性(3)颈椎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成角,甚至反弓,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4)颈椎CT:能准确测量椎管的狭窄程度,可见椎管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5)颈椎MRI:可以清楚看到椎间盘髓核及增生的骨赘黄韧带凸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特
12、殊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 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常称为“腰突症”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居多。 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第4-5腰椎及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临床表现】1.腰部疼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2.腰部活动受限3.久病患者,出现主观麻木感4.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木5.患侧下肢有发凉感【诊断要点】1.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13、腹压增高时,则腰腿痛加剧。2.第4-5腰椎或第5腰椎、第1骶椎棘突旁及棘间两旁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按压痛点时,可引起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后弓;腰部活动受限。3.屈颈试验阳性,严重者坐位屈颈试验不能完成;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4.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甚至肌肉萎缩。根据突出椎间盘位置的不同,可以出现足背伸、跖屈肌力的减弱。5 .X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6 .CT、MRI可见椎间盘后缘或侧后缘有局限性软组织影凸向椎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两侧下肢伸直靠
14、拢。医师立于其一侧,嘱患者先将一侧下肢抬高到最大限度,然后放回检查床面,再将另一侧下肢伸直抬高至最大限度,两侧作对比,正常时,腿和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在60以上,两侧对等。两侧抬高不等并且角度小于60,一侧腿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肿瘤等病变。【直腿抬高加强实验】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立于其一侧,一手握患者踝部,在直腿抬高中若患者出现腰部或下肢的疼痛,此时将患腿放低510,直至疼痛感减轻或消失,突然将足背伸,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再度出现即为阳性,多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受压。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以及滑膜等软
15、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俗称“闪腰”“岔气”。本病是腰痛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作业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的人群,男性较女性为多。此病若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治疗效果极佳。本病属中医“腰痛”范畴。【临床表现】1.腰部损伤后即出现典型的腰痛,疼痛一般较剧烈,患者多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2.轻者以手撑腰能勉强行走,重者则完全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翻身、起床,哇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3.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常用一手或两手撑住腰部以保护,行走时步履缓慢,迈步较小,落脚平稳,表情痛苦。【诊断要点】1.损伤后腰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胀痛或
16、牵扯样痛。部位局限,且有局部肿胀,部分患者可伴有臀部牵扯痛。2.损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3.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位于骶棘肌、腰背筋膜等处4.腰椎生理曲度消失,并伴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且多数向患侧侧弯。5.直腿抬高试验及骨盆旋转试验可为阳性。6.X线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腰椎各部的骨折、脱位、椎间隙明显狭窄等,并可排除肿瘤、结核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的腰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又称“假性腰椎滑脱症”。临床以向前滑脱多见,好发于第4、5腰椎。多见于女性,45岁以上者居多。【临床表现】1.下腰部长期慢性疼痛2.
17、马尾神经受压症状3.腰活动受限【诊断要点】 1 急性外伤史或持续劳损史2 反复发作下腰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 坐骨神经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4 腰椎前凸增加,甚至腰骶交界处凹陷或呈现横纹,滑脱棘突有压痛,滑脱节段可触及“台阶感”5 X线检查,一般正侧位片即能明确诊断。正位片(椎板形态)、侧位(滑脱程度)、斜位片(判断有无椎弓峡部裂);6 根据椎体滑脱的程度可分为IV度,即将滑脱腰椎下一椎体的上平面纵分为4等分,以滑脱椎体在此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来评定滑脱的程度,每滑动1等分为I度,以此类推。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第三腰椎横突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使第三腰椎横突处
18、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和增厚,刺激附近的腰脊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征候群,又称“腰三横突周围炎”“腰三横突滑囊炎”。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第三腰椎居5个腰椎的中心,活动度大,其两侧横突最长,是腰肌和腰方肌的起点,并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其上。【临床表现】1.腰臀部疼痛腰部一侧酸痛或钝痛,对侧腰部可有牵掣痛。弯腰及旋转腰部时疼痛加剧,劳累后明显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可波及臀部、股后、膝下和股内侧肌等处,有的可沿大腿向下放射到小腿外侧,疼痛多呈持续性。2.腰部活动受限腰部俯仰转侧活动受限,尤以健侧侧屈和旋转时为甚。【诊断要点】1.腰部有负重或不同
19、程度的劳损史,从事体力劳动的男性青壮年多见。2.多表现为腰部疼痛及同侧肌紧张或痉挛,腰部及臀部弥散性疼痛。3.在第3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3腰椎棘突旁4cm处,可触及明显压痛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可刺激第3腰神经分支而引起大腿及膝部的放射痛。4.局部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并有弹响感。5.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6.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可见第3腰椎横突较长或肥大改变,有时横突左右不对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囊及周围滑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
20、,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等。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偶见双侧同时发病; 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治则:温经活血 通络止痛 松解黏连 滑利关节(选择)【临床表现】 1 肩部疼痛 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2 功能障碍 慢性期,又称冻结期。(尤其以外展、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最为明显) 日久三角肌等肌肉发生失用性萎缩。3 自愈性功能 恢复期。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逐步恢复,最终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诊断要点】1 肩部有外伤史、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2 肩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且可向上臂及肘部放射。3 压痛广泛,常见于喙
21、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三角肌附着处、四边孔等部位。4 发病一段时间后疼痛较前减轻而出现 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冻结期)5 发病时间长久可出现肩部及上臂肌肉萎缩。6 X线检查 一般无异常,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MRI检查 部分无任何异常;部分可出现两个典型征象,即关节囊增厚并水肿、喙肱韧带处纤维组织增生。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1 疼痛: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处局限性酸痛为主。其疼痛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更为剧烈,如拧衣、扫地、端茶、倒水等,同时沿腕伸肌向下放射。2 功能受限多起病缓慢。 轻者症状时隐时现,有的经数
22、日或数月后自愈;重者可反复发作,疼痛为持续性,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局部可呈肿胀。【诊断要点】1 疼痛多见于劳动强度较大的青壮年工人,并有肘部急性损伤或腕关节的反复屈伸劳损史。2 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处明显,以及沿腕伸肌行走方向广泛压痛。3 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密尔氏试验(网球肘试验)阳性。 (填)4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部分可见外上髁粗糙或钙化阴影。【治 则】 行气活血 通络止痛 理筋解痉腕管综合征腕管:是由 屈肌支持带 与 腕骨沟 共同围成的骨纤维隧道,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正中神经通过。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A腕骨骨折、脱位B屈肌支持带
23、增厚C滑膜腱鞘肿胀D肿瘤占位均能引起:腕管内容积增加、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而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临床表现】1 早期: 主要为正中神经受压症状,患者拇、示、中指及无名指桡侧半手指麻木、疼痛,腕关节反复屈曲和伸展活动时症状加重,夜间加重可有麻醒史,醒后甩手或搓手后好转。腕部不适偶尔可向前臂、肘部,甚至肩部放射。患肢可伴握力减弱和活动受限。2 晚期 : 患者出现大鱼际萎缩、麻痹及肌力减弱,拇指外展、对掌无力。拇指处于手掌的一侧,不能单侧外展(即拇指不能与掌面垂直)。肌萎缩程度常与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病程在四个月以后可逐步出现。【诊断要点】1 腕部外伤史或劳损史2 感觉障碍3 运动障碍4 叩击试验阳
24、性5 屈腕试验阳性6 止血带试验阳性7 肌电图检查:大鱼际神经变性 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在跖屈位,足踝强力内翻或外翻,致使踝部软组织相应损伤,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证。踝关节扭伤包括 踝部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但主要是指韧带的损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青壮年更为多见。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种,以跖屈内翻位多见。内翻扭伤(外侧韧带损伤); 外翻扭伤(踝部内侧的三角韧带损伤)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1.膝关节疼痛滕关节活动时疼痛,初起时,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和夜间较重,上下楼梯时明显。2.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
25、、蹲均受不同程度地限制,部分患者关节肿胀。【诊断要点】1.多有膝关节疼痛伴关节活动受限病史。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发病高峰在5060岁。2.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初起时,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和夜间疼痛较重,上下楼梯时明显。3.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蹲均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及摩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4.膝髌处有明显压痛,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见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股四头肌萎缩或关节挛缩。5.X线检查:X线检查可见股、胫骨内外髁增生,胫骨髁间突变尖,胫股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韧带钙化。6.血、尿常规检查、血沉检查、抗链球菌o及类风湿因子检查均
26、未见异常。【推拿治疗】治则:舒筋通络 活血化瘀 松解粘连 滑利关节部位及取穴:膝关节周围;鹤顶 内外膝眼 血海 伏兔 梁丘 风市 、委中 承山等穴。手法:点、按、揉、拿、擦、摇 、弹拨.等法操作: (1)舒筋通络: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揉法作用于大腿股四头肌,重点在髌骨上部操作(约5min);点揉鹤顶、内外膝眼、血海、梁丘、伏兔、风市、阳陵泉等穴位(3min)。(2)活血化瘀: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法作用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后侧(3min),拿委中、承山穴数次。(3)松解粘连: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按揉与弹拨法交替作用在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重点在鹤顶、内外膝眼、阳陵
27、泉、血海、梁丘等穴周围进行治疗(约3Min)。提拿髌骨数次。以掌擦法擦患膝周围部,以透热为度。(4)滑利关节: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医师站于一侧,一手扶按患膝髌骨,另一手握持小腿远端,做屈膝摇法,配合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数次。腘肌1、腘肌的基础知识膝关节的钥匙腘肌功能相当于肩关节的“肌腱袖”。使胫骨内旋、股骨外旋,保持膝关节稳定。腘肌协助膝关节内侧与外侧动态稳定性,其强大的关节囊内肌腱可对抗施于膝关节内翻的力量。腘肌同时借由协助限制与减低膝关节外转的速度来提升关节内侧的稳定性。膝关节伸直胫骨外旋帮助锁定膝关节开始屈曲时需要解锁,这时只有腘肌能够做出内旋胫骨的动作。膝关节大幅屈曲时,外侧半
28、月板向后拉出,避免挤压。(膝关节被动屈曲时,如患者述腘窝疼痛多因外侧半月板受到夹挤,激活窝进行收缩,疼痛多消失。)二、腘肌损伤临床表现及诊断1.膝关节疼痛,不能完全屈曲,在下蹲、起立、上楼梯时膝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会因收缩使疼痛加剧。2.由于腘肌的病理改变压迫和刺激胫神经的关节支和支配小腿、足跟部的神经支造成:膝关节的前面、小腿后面及足跟部的疼痛,使患者步履不便,影响生活和工作。易被误诊为腰突症,但无腰突的其他神经激惹征象。3.腘窝处有轻度肿胀,自膝关节外上至内下沿腘肌走行处可扪及条索状改变,有压痛。尤其股骨外上髁后下方压痛明显。4.kendall腘肌功能检查阳性:嘱患者坐在高凳上,脚尖小腿悬
29、垂,脚尖向外,然后嘱患者小腿向内旋转,若腘肌产生疼痛,即为阳性。若小腿外旋异常增大也提示腘肌腱损伤。5.小孩突然膝关节前面疼痛或膝关节屈伸时疼痛,绝大多数是腘肌损伤。三、腘肌的拉伸患者自然仰卧垫子上,操作者单膝跪地,单脚固定患者右脚脚踝,屈膝屈髋,右手掌心包住患左脚后跟,右手放在左腿膝关节上方外侧。吸气不动,呼气时一边把小腿始外旋,一边把股骨内旋并慢慢伸直膝关节。注意操作不要过快,不要用太大的力。防止把更多作用力作用到膝关节周围韧带上。避免膝关节超伸。痛经操作:(简答)(1)患者仰卧位。医师以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部5分钟。(2)一指禅推气海、关元穴,每穴约2分钟。(3)患者俯卧位。医师以法作
30、用于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5分钟。(4)按揉肾俞、八髎穴,每穴1-2分钟。(5)掌擦法横擦八髎穴,使之有温热感。痛经疼痛位置:小腹及腰部痛经治疗原则:通调气血为主腹 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便为主症,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腹泻分型:寒湿泻 湿热泻 伤食泻 脾虚泻胃痛(小题)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嗯一种脾胃系病症,古代又称“心痛”和“心下痛”。 治疗原则: 理气止痛部位及穴位: 两胁部;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小儿推拿推法类型:直推法 旋推法 分推法 合推法手法操作要求: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咳嗽干啰音加推小横纹100次,湿性啰音揉掌小横纹100次。小儿推拿手法选择题旋转类手法: A摩法 (轻快) B揉法 (吸定) C 运法 (点与点之间的运输) D 旋推 (主要运用五经螺纹面)复式手法操作特点:A黄蜂入洞左手扶儿头部,右手食、中二指端轻揉患儿两鼻孔20-30次。B运土入水从大指根起,经大鱼际、小天心、小鱼际运至小指根处,12分钟。运水入土从小指根起,经小鱼际、小天心、大鱼际运至大指根处,12分钟。C水底捞明月一手握持手掌,一手拇指自小指根起,沿小鱼际推至小天心,转入内劳宫处,做捕获状,后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