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全覆盖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关系。它重点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情景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问题,包括: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的个别差异等重要问题。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即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研究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2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2-3桑代克奠定了教心理学研究体系,他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国内学者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研究内容的 “五要素”“三过程”学说。所谓“五要素”是指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过程当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六种: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科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学3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有科学性质?P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具有科学观点与方法(即范式)。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p5-6它的研究范
3、式是什么?p6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等。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p6-7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二者
4、侧重点不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微观性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发展心理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认知心理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流。6、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p7-8它对教育实践(对教师)有什么意义(作用)p8-9?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7、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P9-11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79年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 的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个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至50年代末)。主要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化;广泛吸收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有关教育的内容扩充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将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原理运用推广到教育实际部门。三、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到80年代末)。研究内容和体系出现了很多的进步,其主要标志:研究内容日益人集中,学科
6、体系逐步稳定。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联结主义逐渐上升发展为强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8、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新的趋势(发展成果)是什么?p11-12从研究主题看有四个重点发展趋势,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从理论范式看,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从研究重点来讲,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9、我国教育心理
7、学的发展趋势如何P12-13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学引进自西方。我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学思想,没有心理学科。作为学科建制的心理学出现于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学校开设心理学课,一些学者翻译介绍了西方的一些心理学书籍,并进行了不少享有一定声誉的科学研究。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心理的发展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心理学有较快的发展。1950年6月在中科院成立了心理研究所,60年代初在各师范大学开设心理学专业,1962提制定了心理学十年规划方案,1963年出版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形成。但“文革”十年,教育心理学同整个心理学的研究一样处于停滞状态。三、改革开放以
8、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度过了恢复发展时期,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空前繁荣,今非昔比,研究水平也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这些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心理学研究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4-15一、客观性原则: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要求做到:通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而不能先入为主,去证明自己主观上希望存在的结论;在搜集研究相关材料时,必须尽可能从全面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实记录;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在作结论时特别要严谨慎重,不应“推论
9、过远”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什么问题。“树立注重实效,力戒空谈的良好学风”二、整体性原则:指要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考察人的心理,把人的心理活动做为一个开放、动态、整体的系统来加以综合研究。这是提升教育心理学研究水平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要求:从整体方法了解认识学生,从整体方法上研究教育心理问题。三、发展性原则:指要求研究者或从事工作的人应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要求:充分重视人的心理现象各种量的变化和质的表现,不断观察和了解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而不能以静止的、固定模式看待人的心理。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教育中所存在的诸现象和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是唯物辩证法这一原理的精髓所在
10、。四、教育性原则:指的是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控制哪些因素或变量?p15-16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因素或变量可以化分为三种类型:一、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指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因素。常见的类型有:外部刺激、被试的特点、环境因素等。二、反应变量因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研究者探讨的行为变量,其最重要的特征应该是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测量并转化为数据进行研究处理。选取因变量特别需要注意因变量的适度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操作性。三、无关变量:指研究中除了刺激变量因素以外,还可能对反应变量产
11、生影响的因素。无关变量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变量,而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变量,甚至是十分复杂的变量,需要精心设计、严密控制。1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常用的技术(方法)?P17-18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3)测量法(运用标准化量表进行)。4)调查法 可分为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5)经验总结法 对教育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6)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研究。1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哪些程序?P18-19选择和确立选题; 文献综述 ;形成假设; 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研究报告
12、。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什么?P20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终身发展中心理发展、发展以及变化的有次序的过程,是不逆的;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成熟。心理发展实质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一般(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什么时间?P21-2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是心理发
13、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分别出现在(幼儿期)和(青春发育期)。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点)是什么?p23少年期(初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的速度而言则相对平稳。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但由于心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水平还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辩证思维开始萌芽,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14、,但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增强,出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初中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根据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控力还不强。青年初期(高中阶段):高中生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趋于成熟和稳定,个性与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更加丰富和稳定。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青年初期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接近成人;高中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
15、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已具有一定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高中生社会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有了深刻发展;高中生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在心理上把自己分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且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开始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冲突;高中生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4、什么是“学习准备”、“关键期”、“终身发展”?p23-2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
16、、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终身发展”问题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前到终年的全程发展规律。认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连续的发展着,发展是毕生的过程,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其主要观点是: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了生物、认知和社会三个维度;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心理发展的各层次和方面发展的速率、进程是不同的;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年龄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还包括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以及对个体生活产生重要影
17、响的不平常事件。5、哪些因素影响着心理发展?如何理解这些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p25-26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因素是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环境因素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另一类是人类社会环境,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二者在人的心理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片面的把
18、人的心理发展归结于哪一种因素。片面夸大遗传作用的“遗传决定论”和片面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以及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共同决定论”都是错误的。6、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27-28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教育要适应爱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三、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即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身心发展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能够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教育的基础。7、主要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P28-36
19、一、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格塞尔。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成熟与个体的内部环境有关,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与个体的外部环境有。成熟是学习的条件,学习对成熟只是起一种促进作用,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著名的实验是:“双生子爬梯”。意义:自然成熟说强调的是生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这种自然的法则,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才能使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主体的活动操作,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改变与适应。适应的形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能够利用已有的图示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
20、合到当前的认知结构中的工程。顺应则是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刺激情景的过程。图示指的是个体为了应对某一特定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模式或认知结构。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感知觉与运动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适应周围陌生的环境;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A、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B、自我中心化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小学阶段,A、守恒概念的掌握,B、去自我中心化;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青春前期,能够以命题形式进行运算,以假设-演绎推理形式进行思考,以假设推理解答问题,开始掌握理论。认知发展与教
21、学的关系(对教学的启示):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制约人的发展的三个因素: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实践活动因素“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儿童的这两种发展水平,即现在的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着眼于学生的
22、潜在发展水平,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当前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发展区。只有走在发展区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四、儿童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儿童心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论 模拟论 模块论儿童心理理论的意义(启示):帮助深入认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潜力;儿童心理论的发展,对学科发展、儿童教育的总体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心理、想法和信心,在些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工作。8、什么是个性(人格)?p37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p37-38影响人格形成和发
23、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有哪些?p38-39人格的定义: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显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发展阶段: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所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危机能否积极解,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个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八个阶段是: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儿童早期(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学前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亲密与孤独的冲突)成年期(生育与发展的冲突)成
24、熟期(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等。9、什么是自我意识?p3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p39-4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经历: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10、什么是认知方式?p40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出哪些差异?pp40-4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
25、格。学生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容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忘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整体上二者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表现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场独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场独立学生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场依存性学生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知觉方式;场独立学生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外来结构明确指导与讲解。沉思型与冲动型。问题解答速度与准确度方面的差
26、异。沉思型的人对问题解决答 的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冲动型的人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辐合型与发散型。幅合型问题解决中表现为幅合思维;发散型表现为发散思维。11、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3-44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的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和智力的差异等,所以训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异质分组同质分级双重进度方案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
27、差异的教学手段12、什么是智力?p42人的智力存在什么差异?p42-43智力又称为一般能力,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智力差异分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两类。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就智力性别差异而言:A、男女智力整体没有差异,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B、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女生在中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具有优势,但高中大学阶男生占优势。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女生普遍比男生好。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13、什么是性格?p44学生的性格
28、存在什么样的差异?p44-45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教育含义)?p45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差异有两类:一、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这四种性格特征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二、性格类型差异。有外倾型与内倾型的差异和独立型与顺从型的差异。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
29、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1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41- 答: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
30、。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第三章 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学习有哪些类型?P46-4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的学习;次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索里把学习的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尝试、模仿性、顿悟性、含有推理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学习四种。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两种。后者又分为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安德森将知识学习分为:陈述性
31、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两大类。梅耶提出了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三种类型的分类方法。国内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五种。2、中学生学习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8-49中学教师工作重心是帮助学生“过好学习关“,中学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帮助少年起飞” 第一、在身体发展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 第二、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任务。 第三、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3、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习理论?p49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p55行为主义的学习观主要包括: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察联结学说。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上,简化内部活动的复杂过程;在学习结果上简化结果;在学习条件上,强调外界刺激强化对学习的作用,提倡用外部条件来控制学习过程,强调反复练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他们的观点都忽略了学习的内部条件,明显具有机械性和片面性。4、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种学说认为学习有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