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67KB ,
资源ID:51533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533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初中化学常见的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常见的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标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课标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后来认识常见的碱。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比较多,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等。需要三个课时来完

2、成。本节课是第三课时,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2、学习方法方面:通过探究学习常见的酸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三、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

3、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2、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1分钟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

4、过复习酸碱指示剂与碱溶液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见的碱NaOH和Ca(OH)2观察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设问实验4分钟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 实验、观察有关现象,并做好有关纪录通过学习实验归纳总结NaOH的有关性质归纳NaOH的有关性质设问2分钟通过上面实验,讨论如下问题:1、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2、怎样保存NaOH固体?3、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aOH的腐蚀性实验1分钟把洗净的鸡爪放在装有约20%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情况。(说明:

5、上课前教师先把鸡爪浸泡在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通过此实验,让学生体会到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归纳NaOH的腐蚀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设问3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个实验说明NaOH具有什么性质?2、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Ca(OH)2性质和用途过渡设置情景3分钟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冬天园林工人为什么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2、为什么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

6、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Ca(OH)2的制取和性质设问实验3分钟Ca(OH)2是如何制取的呢?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归纳小结Ca(OH)2的有关性质)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CaO和H2O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学业评价七、具体情况见七学习评价设计作业习题P135 1 、2 、3、4八、学习评价设计学生学业评价设想在评价方面新课标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目标达成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纸笔评价,另一方面

7、是过程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通过试题测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过到能力与方法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而过程表现性评价则反映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两方面综合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是总结性与过程性的结合,是发展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是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在量化的基础上发展质性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及时间安排 纸笔评价(在课外进行,时间5分钟)1、氢氧化钠是一种 色的 体,在空气中易吸收 而发生潮解,故可作为某些气体的 剂,俗名叫 、 、 。2、氢氧化钙是一种 色的 体,俗名叫 、 。它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

8、反应的方程式是 。该反应 (“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3、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 冲洗,再涂上 溶液。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证明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表现性评价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小组成员: 主题: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1)NaOH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前后的变化实验操作: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你观察到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如何?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将氢氧化钠放入装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有什么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我们的成功与收获其他小组的闪光点(2)NaOH的腐蚀

9、性实验操作:把洗净的鸡爪放在装有约20%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的成功与收获其他小组的闪光点(3)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然后加少量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我们的成功与收获其他小组的闪光点请给各小组一个评价:(用A+、A、B+、B、C作为评价的等级)小组1小组2小组3小组4小组5小组6小组7小组8小组9小组10小组11 九、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设置情景,引入对常见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的教学设计体现出从“生活

10、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十、教学反思此教案是为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兴趣班而设计的。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同时,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CO2和NaOH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很多精彩的方案

11、。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扮演好“老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的角色,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当然,此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超时10分钟,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学生的讨论时间而造成超时。学情分析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新接触的学科,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对于新接触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烈,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情境交融的故事、大量的精美图片都能够吸引学

12、生认真来学习这门学科,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学科有趣易学。特别是化学实验的开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能够体验学习化学的魅力和乐趣。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对该学科有所了解,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用。【效果分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碱效果分析(一)、加深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验,对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可以以生活中的熟石灰引入从而引出学

13、生对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的思考,加深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二)、加深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对它们的腐蚀性有了更好的感性认识,这点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感到困惑。(三)、学生对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有了更好的理解对于碱的组成和结构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把从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分析,从而突破了难点。学生学得轻松,积极性高,学习兴趣也就提高。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

14、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认识复分解反应和化合物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用对比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归纳出碱的通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强碱的腐蚀性的认识、正确掌握碱的使用方法,树立安全使用腐蚀性药品的意识,增强实验安全意识。评测练习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氢氧化钠、熟石灰、Ca(OH)2

15、B石灰水、熟石灰、Ca(OH)2 C碳酸钠、火碱、Na2CO3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2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 ) A天平的托盘上 B滤纸上 C小烧杯内 D试管中3、氢氧化钠是一种 色的 体,在空气中易吸收 而发生潮解,故可作为某些气体的 剂,俗名叫 、 、 。4、氢氧化钙是一种 色的 体,俗名叫 、 。它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该反应 (“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5.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 冲洗,再涂上 溶液。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证明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7.生石灰干燥剂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其中除C

16、aO外还会含有哪些成分?8、如何证1明你的观点?9、请书写方程式常见的碱教后反思 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的鲜明主线。 这节课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我的重点是放在通过实验对知识规律的总结上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

17、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因为他们的化学学习就是在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以一种新鲜的眼光去重新衡量身边的事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我也深刻体会,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本节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

18、,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深入思考以及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尽管我在教学设计和实验安排、实施上作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本人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更加改进和完善: 一是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实际接受中的疑难挖掘不够,这也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表现,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 另外我还发现,在这热烈的学习气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一些基础的化学用语掌握不到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够准确,我认为这是对基础知识的总结不够造成的,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加强这节课的课后强化训练。 三是课堂上应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与学生,不要限制的太死。由于时间关系,精心准备的几道相关的练习题没做。【课标分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碱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化学实验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这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