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82KB ,
资源ID:51492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49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整理铁矿床实习报告docx.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整理铁矿床实习报告docx.docx

1、最新整理铁矿床实习报告docx最新整理铁矿床实习报告铁矿床实习报告一、区域地质简介弓长岭铁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南幔枝构造北部拆离滑脱带上,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包括:新生界第四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震旦系、上元古宇青白口系、下元古宇辽河群、太古宇鞍山群。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东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

2、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陶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矿区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鞍山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形态较为复杂,由西向东组成一个复杂的复试褶皱,北部切割于寒岭大断裂,主要的褶皱有三道岭下马

3、塘背斜、弓长岭背斜。褶皱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期断裂构造发育的影响,导致岩层缺失,或远距离错动,形态遭到破坏。主要的断裂有汤河沿南芬断裂、偏岭断裂、三道岭陈家岭子断裂、寒岭断裂及东黄泥岗断裂。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以大面积出露的太古宙花岗岩为主,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辉绿岩仅呈零星小岩株状产出。一、矿区地质概况弓长岭铁矿床位于辽东南幔枝构造的北部强烈抬升区边缘,下辽河凹陷与太子河凹陷交汇处,大地构造上位于鞍山凸起中。属鞍山式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后期收构造及岩体侵入的改造。据区内中已探明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八盘岭矿区。其中老岭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

4、岭。其中二矿区位于寒岭断裂以南,偏岭断裂以北,与老岭八盘岭矿区毗邻。(一)、地层二矿区的整个含铁岩系,夹杂在大片的混合岩中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分布,长4800余米,宽100700余米,倾向北东,倾角陡峭约6080°。矿体受到混合岩化及热液作用不同程度的改造,由西北向东南,按矿体分布分为西北采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矿床产出地层主要为太古宇鞍山群茨沟组,矿区西北部少量出露古生界奥陶系石灰岩。(1)、鞍山群茨沟组是本区分布最广的一套岩系,含铁层亦发育其中,呈大的残留体存在于大片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中,自下而上可分为6层,分层情况及特征见下表。(2)、古生界奥陶系矿区西北端沿河谷狭长分布着奥陶系

5、岩层,奥陶系与鞍山群茨沟组地层为断层接触。奥陶系共出露中、下两统,下统底部岩性为白云质灰岩,下部以灰色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为主,中部分布着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花纹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统为灰色厚层灰岩和白云质灰岩。(3)、第四系第四系主要由坡洪积物及冲基层组成,矿区西南侧冲基层发育,主要有各种岩性岩石的砖石、砾石、泥沙组成。厚1020m左右。(二)、构造弓长岭铁矿二矿区虽然呈带状夹持在弓长岭花岗岩和麻峪花岗岩体内,但是,详细解剖矿区构造变形,还是能够总结出其复杂的变形特征。弓长岭二矿区的构造变形从早到晚,变形性质从塑性到脆性,变

6、形规模由小到大,变形类型则是褶皱与剪切带相间发生,经历了多期次强烈变形变质,形成了一系列复背斜(形)、复向斜(形)等复杂的褶皱构造以及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剪切带相互交织,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构造图案。(1)、褶皱构造矿区褶皱构造可分为四期,分别为:流变褶皱与韧性剪切带、区域性主体褶皱构造、横跨叠加褶皱与韧脆性剪切带、横弯褶皱与区域隆升作用。分别阐述如下:1、第一期流变褶皱与韧性剪切带第一期构造变形时地质体的埋深较大,地壳的地温梯度较高,压力较大,因此,岩石的流变性较强,褶皱幅度较小,一般多表现为小规模的塑性流变褶皱。早期塑性流变褶皱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在早期温度压力较高的状态下形成

7、的重力流变褶皱,这种褶皱的最大特点是流变性较强,往往受重力流作用控制,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也没有很好的对比性,甚至形成肠状褶皱。在区域分布特征上,一般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多随机形成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或塑性较强的软弱层中;也是由于早期温度压力较高的原因,第一期韧性剪切带亦多表现为小规模、强塑性流变为特征,韧性剪切带的长度多为几米至几十米,宽带多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流变特征明显,多发育糜棱岩或超糜棱岩,常伴有明显的拉伸线理、旋转碎斑系、S-C组构、书斜构造、拖曳褶皱等强变形标志。特别是在早期褶皱的倒转翼容易形成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第一期褶皱变形应发生在新太古宙鞍山运动期间,伴随地壳深部高角闪岩相条

8、件下发育强烈的柔流褶皱为特征,变质深成岩亦发生变质分异作用,形成区域性的片麻理构造。2、第二期区域性主体褶皱构造对于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第二期褶皱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整个二矿区为夹持于花岗片麻岩中的单斜层理,包括铁矿层也是简单的单斜构造,没有褶皱构造的改造;另一种意见认为铁矿层中不仅存在着不同级别的褶皱构造,而且变形规模较大、变形强度亦较高。就总体构造形态来讲,第二期褶皱属于区域性大规模褶皱为主,甚至发育紧闭同斜倒转褶皱,褶皱具明显的转折端加厚、翼部拉薄的现象,沿薄弱层间贯入的石英脉体也被挤压形成香肠构造。在形成第二期区域性褶皱构造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些中小尺度的褶皱构造,或者说

9、有些中小尺度的褶皱构造实际上是第二期区域构造的缩影。在第二期褶皱作用期间及其期后,区域上形成并发育了一系列与褶皱同向的脆韧性剪切带。该类剪切带在产状上与复背斜密切相关,多发育于褶皱,特别是背斜两翼的层间薄弱带或已经存在的构造薄弱面上,也有人从成因上称作褶-断型脆韧性剪切带,最初形成受第二期褶-断作用构造应力场统一变形机制的控制,其后又经历了绿片岩相脆韧性剪切作用等复杂演化历史。脆韧性剪切带明显不同于早期韧性剪切带,早期韧性剪切带以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环境为主,变形多以规模较小、流变性较强为特征;第二期脆韧性剪切带则以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环境为主,且多以规模较大线状展布,往往与铁矿层相间排列成带。3、第

10、三期横跨叠加褶皱与韧脆性剪切带弓长岭二矿区的第三期褶皱作用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对第二期近东西向主褶皱来讲,发生了大角度的横跨叠加褶皱作用,使第二期北东向褶皱发生了北西向蛇形弯曲,即以第二期近北东向褶皱的轴面为参考面(AP2≈S2),发生了蛇形褶皱。伴随第三期褶皱作用的是燕山期低绿片岩相韧脆性剪切作用,因为第三期主压应力为北西-南东向,与第二期构造线方向呈大角度相交,对第二期的脆韧性剪切带来讲,使第二期脆韧性剪切带叠加上张扭性或压扭性剪切作用,并可能是弓长岭铁矿叠加富集的过程(下述)。4、第四期横弯褶皱与区域隆升作用燕山运动晚期,弓长岭地区总体进入了垂向

11、运动阶段,外围则发生了大幅度的断陷,最突出的表现是铁岭地区逐渐隆起成山,包括弓长岭铁矿在内的岩浆-变质杂岩裸露,甚至连二矿区陡倾的铁矿层和变质岩系在垂向隆升(第四期主压应力(σ1)近于直立)作用下,均发生了左右波状弯曲,也即形成的第四期褶皱轴面呈近于水平状态。而且这种隆升作用波及全区,包括南矿区第二期形成的大平卧褶皱构造核部岩石也形成了两组高角度共轭节理,以表明第四期主压应力(σ1)近于直立。由于核部强烈的隆升作用,使上盘盖层多被拆离滑脱到外围地区,盆-岭构造格局逐渐显现。(2)、断裂构造如前所述,长岭铁矿二矿区主体岩层(包括矿层)走向120160°,倾向北东,

12、倾角6085°。矿区从早到晚经历了四期褶皱作用,其间夹有强烈的剪切(断裂)作用。就变形特征来看,从早到晚经历了由韧性-脆韧性-韧脆性-脆性褶皱-剪切(断裂)作用,对铁矿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是第二期褶皱作用及其相关的脆韧性剪切作用。但是,第四期构造的叠加改造作用亦对矿区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晚期断裂构造,对铁矿层的就位至关重要。本区晚期断裂构造发育,按照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走向断层和横向断层。1、走向断层多为逆断层,部分为正断层。走向逆断层多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硬度不同的岩层接触带附近发育,在弓长岭二矿区多发育在含铁石英岩和角闪岩之间出现。其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多数

13、断裂经历过多期次活动,包括断裂力学性质的转变。这是因为二矿区本身就经历过多期次的构造演变。以六矿层旁侧断裂为例,它实际上发育在第二期主体褶皱的翼部,是伴随第二期褶皱构造的挤压,由褶皱翼部薄弱岩性层发育起来的逆冲性脆韧性剪切带,并具有一定的展布宽度和很大的(基本平行于第二期褶皱构造)延长,局部可以出现分而复合和合而复分的网状展布,剪切带总体为逆冲压扭性为主。而第三期褶皱作用发生时,区域性北西-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则使剪切带发生了张扭性剪切叠加,断裂性质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第四期构造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隆升为主,对走向断裂的叠加亦是张性为主,所以,走向断裂多具有复杂的演变特征。较大的走向断层有:大

14、砬子走向断层、茨山走向断层、磨石沟走向断层、杨木山走向断层等。断裂性质则如上述分析,至于总体上是表现为逆断裂为主,还是正断裂作用为主,则取决于该断裂是第二期构造活动为主,还是第三期构造活动为主,前者多表现为逆断裂特征,后者则表现为正断裂活动为主。2、横向断层弓长岭二矿区的西北端被区域性寒岭断裂所切割,东南端被偏岭断裂所切割,矿床内的横断层也很发育。寒岭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位于山嘴子三星村阎家堡子一线,从矿区西北端通过,区内长约15km,走向6575°,倾向南东,倾角7085°。该断裂性质复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断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位移,水平方向上表现为左旋扭动,垂

15、直方向上总的表现为南盘向北逆冲的性质。现今断裂东南侧(上盘)为鞍山群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断裂北西侧为古生代地层,在深部推测含铁岩系被此断层切割。偏岭断裂:该断层是二矿区与老弓长岭区的分界线。是矿区最大的横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590°。断层上盘相对往北东错动,其水平错距在百米以上,甚至在铁矿层和相关岩石上留下一组粗大擦痕。寒岭断裂和偏岭断裂是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北西、南东两侧边界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早期应该是伴随第二期褶皱构造作用形成的横张断裂,也可能叠加在早期区域构造之上,所以断裂规模较大,形成时具有张性活动。第三期褶皱构造形成时,由于区域性南东-北西向挤压构造应力场

16、作用,使断裂被改造为逆冲断裂,发生大幅度逆冲断裂作用,寒岭断裂上盘变质岩系推覆到古生界地层之上即为本次构造活动的结果。第四期区域构造隆升作用有使寒岭断裂和偏岭断裂叠加了晚期张性活动,并构成二矿区的北西-南东两侧区域边界。除了寒岭断裂和偏岭断裂以外,在弓长岭二矿区尚有一系列小一些的横张断裂。(三)、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分布极为广泛,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弓长岭矿区混合花岗岩可分为两期,较老的一期称为弓长岭混合花岗岩,年龄为29.9亿年。较新的一期称为麻峪混合花岗岩,年龄为25亿年左右,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之后形成。29.9亿的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整体呈灰白色,矿物组合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也出现少量

17、黑云母,具片麻状构造。25亿左右的花岗岩有钠质花岗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钠质花岗岩形成早于钾质花岗岩,它们广泛分布于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地层的上下盘。1、钠质花岗岩呈灰白色、浅肉红色,中细中粒结构,组成矿物微斜长石、石英、微斜长石,含少量黑云母。2、钾质花岗岩呈浅红色、肉红色,中粗粒粗粒、块状或斑状构造,组成矿物为微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四)、变质岩矿区发育着热液蚀变作用生成的变质岩。这些变质岩的原岩主要是变质岩系中的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硅质岩、含铁石英岩,少部分的岩脉(石英岩)及混合花岗岩。蚀变岩石在219线上含铁带及硅质岩层,特别是第六层铁矿及附近比较发育。此外,在2030

18、线硅质岩层中蚀变岩石也较发育。蚀变岩带发育在富铁矿体的一侧,一般宽十几到几十米,与磁铁富矿关系密切。在上含铁带可直接观察到斜长角闪岩转变为黑云绿泥石榴岩的蚀变过程。主要蚀变岩石有绿泥片岩、石榴绿泥岩、石榴镁铁闪岩、绿泥石化石榴镁铁闪岩等。蚀变矿物有镁铁闪石、石榴石、绿泥石、黑云母、磁铁矿等,这些矿物互相组成各种岩石蚀变岩的分带现象不甚明显,但有时也有一定规律,一般由富矿体向外依次为石榴镁铁闪岩绿泥石化石榴镁铁闪岩石榴绿泥岩绿泥岩绿泥斜长角闪岩或绿泥石英片岩。蚀变岩石为暗绿色,呈脉状,具片理,矿物成分变化较大,而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也较大,有时岩石彼此代替。蚀变岩与角闪岩接触界线一般是渐变的,而与含

19、铁石英岩、石英岩的接触界线是清晰的,在蚀变岩石中往往有未被蚀变原岩的残留体。兹将几种主要的蚀变岩石叙述如下:绿泥(片)岩:呈暗绿色,多具有片理构造,主要由绿泥石组成,有时含有磁铁矿、石英和未被交代蚀变的角闪岩等。石榴绿泥岩:暗绿色,块状或具有片状构造,主要由绿泥石及石榴石组成,有时有少量的磁铁矿。绿泥石与石榴石界线清楚。磁铁矿呈完整晶形,有的包于石榴石之中。石榴石为暗紫色,呈菱形十二面体,大小在13cm。石榴镁铁闪岩:呈淡黄褐色,带紫色斑点,主要由镁铁闪石和石榴石组成。有时于石榴石中有镁铁闪石晶体。二、矿床地质特征(一)、矿体地质特征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分贫、富铁矿体两种,分别叙述如下。(1)、贫

20、铁矿体在上含铁带第六层铁矿(Fe6)、第五层铁矿(Fe5)及第四层铁矿(Fe4)和下含铁带第二层铁矿(Fe2)及第一层铁矿(Fe1)以及两带之间的黑云变粒岩夹第三层铁矿中都赋存有呈层状、似层状的贫铁矿。区内矿体出露最高海拔586.88m,位于大砬子。见矿最深达海拔-798m,矿层总长4800m,矿体在倾向和走向上延伸都很大。铁矿层总体走向东南120160°,倾向北东,倾角6085°。其中第六层铁矿为矿区规模最大矿层,储量占总储量的52.1%。其他各层储量分别为:第一层铁矿占总储量8.3%;第二层铁矿占总储量19.2%;第三层铁矿占总储量0.5%;第四层铁矿占总储量14.0%;第

21、五层铁矿占总储量4.7%;硅质层中铁矿占总储量1.2%。各层厚度、延长、矿石平均品位、矿石组成见表。(2)、富铁矿体矿区内富矿体主要集中于第六层铁矿中,在全区已探明的xxxx个富矿体中第六层铁矿占65个,储量占富矿总储量的77.1%。其余富矿体分别分布于硅质层(29个,储量比13.5%)、第四层铁矿(21个,储量比6.5%)、第五层铁矿(19个,储量比2.5%)、第二层铁矿(3个,储量比的0.4%)、第三层铁矿(1个)。典型富矿体特征见表。(二)、矿石特征1、类型主要分为脉石和矿石,实习中观察到的矿石如下。脉石:具体手标本描述如下。(1)、名称及标本号:GCLSH1斜长角闪岩其为灰绿色,块状构

22、造,细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普遍在25mm之间。主要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角闪石为长柱状,灰黑色,半自形,硬度大于小刀,玻璃光泽,条痕灰色微带绿色,含量约80%。另外可见少量斜长石。斜长石为白色,板状,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粒径约为0.1-2mm,含量约5%。此外,还可见方解石穿插于手标本中,方解石为白色,呈脉状,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为1%,此应为后期热液填充形成。(2)、名称及标本号:GCLSH2片麻花岗岩其为灰黑色,片麻状构造,中粗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普遍在1cm-5cm之间。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及部分暗色矿物等,还可见少量菱铁矿。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

23、,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小刀),部分石英变色呈红棕色,含量约为5%。斜长石,白色,板状,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10%。钾长石为肉红色,厚板状,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20%。暗色矿物据其形状判断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角闪石为长柱状,黑云母为片状,且黑云母硬度更小。另外,可见少量菱铁矿。菱铁矿为褐黄色,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为1%,有一定程度的风化。手标本中可见明显片麻理,暗色矿物有一定的拉长和定向性。(3)、名称及标本号:GCLSH3石榴石绿泥石片岩其为黑绿色,片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矿物整体粒度在2mm以下。主要成分为绿泥石和石榴子石,还

24、可见少量磁铁矿。绿泥石为绿黑色,他形,条痕浅绿色,硬度小于小刀,玻璃光泽,因铁质含量高所以多偏黑色,含量约90%。石榴子石为黑色,自形,集合体为粒状,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5%。此外还含有少量磁铁矿,磁铁矿为黑色,他形,半金属光泽,粒度较小,其他性质不易观察,含量约为1%。手标本中可见片理,但因后期改造不太明显。(4)、名称及标本号:GCLSH4混合岩其为肉红色,斑杂状构造,中粗粒变晶结构。矿物整体粒度在1cm-3cm。主要成分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等。钾长石为肉红色,厚板状,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40%。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

25、.5(小刀),含量约为20%。斜长石,白色,板状,半自形,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20%。绢云母,黄绿色,片状,自形,硬度小于2.5,粒度较小,约2-5mm,丝绢光泽,含量约为20%。各矿物均有一定的定向性,石英及长石较为明显。且石英等呈他形填充在钾长石中。手标本整体偏向岩浆岩,应为混合花岗岩。(5)、名称及标本号:GCLSH5绿泥石片岩其为灰绿色,片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粒度在5mm以下。主要成分为绿泥石。绿泥石为绿色,他形,条痕浅绿色,硬度小于小刀,玻璃光泽,含量90%以上。此外,可见少量黄铜矿和白云母。白云母为白色,片状,自形,硬度小于2.5,丝绢光泽,含量约为1%。黄铜

26、矿为铜黄色,金属光泽,他形,晶形不明显,颗粒较小,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5%。片理明显,可见绿泥石及黄铜矿等矿物有一定的定向性。(6)、名称及标本号:GCLSH6角闪石片岩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多在0.20.5mm之间。主要成分有角闪石,绿泥石,并含有少量赤铁矿及石英。角闪石为长柱状,灰黑色,半自形,硬度大于小刀,玻璃光泽,条痕灰色微带绿色,含量约40%。绿泥石为墨绿色,他形,条痕浅绿色,硬度小于小刀,玻璃光泽,含量40%。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含量约为5%。赤铁矿为红棕色,半自形,短柱状,半金属光泽,条痕为樱红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

27、,含量约为5%。手标本后期改造较为严重,片理不明显。(7)、名称及标本号:GCL3绿泥石片岩其为黑绿色,片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普遍在0.5mm1cm之间。主要成分为绿泥石,斜长石,并可见少量磁铁矿和方解石脉穿插。绿泥石为绿黑色,他形,条痕浅绿色,硬度小于小刀,玻璃光泽,因铁质含量高所以多偏黑色,含量约80%。斜长石,白色,晶形不明显,部分已被风化成粉末,玻璃光泽,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为10%。此外还含有少量磁铁矿,磁铁矿为黑色,他形,半金属光泽,粒度较小,其他性质不易观察,含量约为1%。并可见方解石细脉穿插于手标本中,方解石为白色,呈脉状,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为1%。片理较

28、为明显,各矿物有一定定向性。矿石:具体手标本描述如下。(1)、名称及标本号:GCLK1红贫矿石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磁铁矿,赤铁矿,方解石等。矿石矿物:磁铁矿为黑色,半自形,集合体为粒状,半金属光泽,条痕黑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不易观察,具磁性,含量约为20%。赤铁矿为红棕色,半自形,短柱状,半金属光泽,条痕为樱红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含量约为10%。脉石矿物: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但可见一些晶形较好,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含量约为60%。方解石为白色,呈脉状,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为1%,切割其他矿物,应为后期热液填充形成。矿石

29、结构构造:其为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矿物整体粒度较小,但颗粒结晶较好。各矿物边界明显。矿石矿物含量:铁矿含量约为30%。(2)、名称及标本号:GCLK2黑富矿石其为黑色,致密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整体粒度较小但结晶较好。主要成分为磁铁矿。磁铁矿为黑色,半自形,集合体为粒状,半金属光泽,条痕黑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不易观察,具磁性,密度大,含量约90%以上。部分可见锖色,可能为采取时敲击产生。(3)、名称及标本号:GCLK3含铁石英岩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磁铁矿,赤铁矿等,并含有少量白云母。矿石矿物:磁铁矿为黑色,他形,集合体为粒状,半金属光泽,条痕黑色,

30、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不易观察,具磁性,含量约为10%。赤铁矿为红棕色,他形,晶形不明显,半金属光泽,条痕为樱红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含量约为5%。脉石矿物: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部分混染成褐色及黄色,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含量约为80%。白云母为白色,片状,自形,硬度小于2.5,丝绢光泽,含量约为1%矿石结构构造:其为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矿物整体粒度较小,整体小于0.5mm,矿石矿物多结晶不好。各矿物边界明显。矿石矿物含量:铁矿含量约为15%。(4)、名称及标本号:GCLK4红富矿石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矿石矿物:磁铁

31、矿为黑色,半自形,集合体为粒状,半金属光泽,条痕黑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不易观察,具磁性,密度大,含量约为70%。部分磁铁矿变质成赤铁矿,因富矿石显红色色调被称为红富矿石。赤铁矿为红棕色,半自形,短柱状,半金属光泽,条痕为樱红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含量约为10%。脉石矿物: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含量约为10%。矿石结构构造:其为块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整体颗粒结晶较好,多为半自形。各矿物边界明显。矿石矿物含量:铁矿含量约为80%。(5)、名称及标本号:GCLK5假象赤铁矿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他形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32、矿石矿物:磁铁矿为黑色,他形,集合体为粒状,半金属光泽,条痕黑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不易观察,具磁性,密度大,含量约为70%。部分磁铁矿变质成赤铁矿,赤铁矿为红棕色,半自形,短柱状,半金属光泽,条痕为樱红色,硬度大于小刀,粒度较小,含量约为5%。脉石矿物:石英透明,形状在手标本中不规则,有的成脉状分布,油脂光泽,硬度大于5.5,含量约为10%。矿石结构构造:其为块状构造,他形粒状结构。矿物整体颗粒结晶较差,粒度较小。各矿物边界明显。据其磁性较强及大部分矿物条痕为黑色判断,其主要成分还是磁铁矿,并非假象赤铁矿。矿石矿物含量:铁矿含量约为75%。(6)、名称及标本号:GCL7假象赤铁矿其为灰黑色,块状构造,他形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矿石矿物:大部分磁铁矿变质成赤铁矿,形成假象赤铁矿。虽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