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9.54KB ,
资源ID:51443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443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 61页.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 61页.docx

1、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doc 61页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Engineering Design for 900/1800MHZ T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2004年11月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Engineering Design for 900/1800MHZ T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2、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4年11月目 次1 总 则1.0.1本设计规范适用于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的安装设计,其他移动通信网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其网路组织、使用频段、编号等按相关规定执行。1.0.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必须贯彻“中国技术政策”中的通信技术政策要点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以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3 设计必须密切结合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1.0.4 设计应在充分调查和预测用户需求及运营维护需要的基础上,做好网路设计

3、,解决数字移动通信设计中遇到的新问题,适应用户不断增长和自动漫游通信的需要。1.0.5 在设计GSM 900/1800 双频网时,要充分考虑到1800MHz频段上的空间传播特性,研究GSM 900/1800系统的组网结构。一般情况下,GSM 1800系统应以承载市区高话务量为主要目标。1.0.6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业务对网络结构、容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并建立数据业务模型。1.0.7 在设计中,宜利用现有的市政、电信设施,努力降低工程造价。1.0.8 设计中选用的主要设备,其性能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规范和进网许可要求。1.0.9 设计应有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精心设计,提高经济效益。

4、1.0.10 本设计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办理。1.0.11 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设计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2 名词术语APN:Access Point Name 接入点名AUC: Authorization Center 鉴权中心BFH: Baseband Frequency Hopping 基带跳频BG:Border Gateway 边界网关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CDR:Ca

5、ll Detail Record 呼叫详细记录CG:Charging Gateway 计费网关CS-i: Coding Scheme(GPRS) (GPRS)编码方案 Concentric Cell 同心圆DNS:abbr.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DPC: Dynamic Power Control 动态功率控制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不连续发射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设备识别寄存器FH: Frequency Hopping 跳频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

6、e 网关GPRS支持节点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关口局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HDSL: 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HSTP: High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高级信令转接点IP: Intelligent Peripheral 智能外设LSTP: Low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7、 Point 低级信令转接点MRP: Multiple Frequency Reuse Pattern 多重频率复用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MTP: Message Transfer Part 消息传递部分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re 操作维护中心PCU: Packet Control Unit (GPRS) (GPRS)分组控制单元SCCP: 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oin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FH:

8、 Synthesiser Frequency Hopping 合成跳频SGSN:Switch GPRS Support Node 服务GPRS支持节点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SSP: 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业务交换点STP: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信令转接点TMSC: 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汇接中心VLR: Visit Location 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2B1Q: 2 Binary 4 Quaternary 两个二元一个四元线

9、路码3 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3.1.1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 900/1800移动网)采用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组网,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心(OMC)、移动用户设备、中继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组成。 移动交换子系统(NSS)由移动关口局(G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户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另外为了业务和组网的需求,在GSM900、1800移动网中还增加了短消息业务中心(SMSC)、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及信令转

10、接点(STP)。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组成。通常一个BSC 可控制多个BTS,具体数量依BSC 的处理能力及BTS配置的载频数决定。3.1.2 GSM 1800系统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900MHz频段频率紧张,不能满足高话务密度城市和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其系统组成来看,可有与GSM 900系统混合组网或独立成网两种方式,但为了减少移动用户的移动性引起的越区或越局切换对系统资源的过多占用,宜采用混合组网方式。3.1.3 GSM 900与GSM1800独立组网时,分别由独立的交换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组成。3.1.4 GSM 900与GSM1800混合

11、组网有以下四种,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第3种和第2种。 1 共用HLR/AUC、EIR、OMC和SMSC; 2 共用交换子系统; 3 共用交换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 4 共用整个网络系统。3.1.5 网络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要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密度不均匀的特点; 2 要适应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发展策略; 3 既要考虑局部地区的容量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扩大无线覆盖范围; 4 应便于完成越局频道切换和自动漫游通信; 5 建网要经济合理。3.1.6 网络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话路网、GPRS网及信令网组网方案 2 移动网内各种节点设置方案 3 话路路由、GPRS路由及

12、信令路由选择原则 4 无线覆盖区及业务密度设计 5 双频网建设方案(存在双频网时) 6 频道配置方案 7 编号计划和拨号方式 8 信令点编码方案 9 IP地址分配方案 10 中继、信令链路配置方案,数据电路带宽配置方案 11 计费话单的采集方式 12 时钟同步与时间同步的提取方式 13 与网管中心的连接方式 14 局、站址选择4 交换网路设计4.1 网路结构划分4.1.1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应划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及全国网三级。4.1.2移动业务本地网的范围原则上与扩大后的C3以上固定本地电话网的范围一致,长途区号为二、三位的地区都可建本地网。4.1.3 省内网由省内多个移动业务本地网

13、组成,全国网则由各省网组成。4.2 各种节点的设置4.2.1 根据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的需求,移动网内应设置以下节点:GMSC、MSC、VLR、HLR、AUC、SMSC、EIR、TMSC(移动汇接交换中心)、STP(信令转接点)。4.2.2 MSC、VLR的设置1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个或若干个MSC,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个实体MSC。2 MSC 应与VLR综合设置,即每个MSC必须设一个VLR。3 MSC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4 MSC、VLR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交换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

14、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4.2.3 GMSC的设置 GMSC负责转接GSM移动网与同一运营商或不同运营商其它通信网间的话务,以及其它运营商通信网内的长途话务。 1 当一个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少且端局数量少于等于3个时,GMSC宜与MSC合设。 2 当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多且端局数量大于3个时,宜设置独立的GMSC。独立设置的GMSC根据其转接话务流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既转接来话也转接去话的GMSC;一种是只负责转接来话的GMSC;一种是只负责去话的GMSC。 3 一般情况下,当本地网内只需设一对GMSC时,这对GMSC应采用来去话汇接的方式;当本地网内出现多对GMSC时,应根据移

15、动网与其它网间话务流向及流量的大小,可采用多对GMSC均为来去话汇接的方式,或某些GMSC只负责去话而其它GMSC只负责来话的方式。 4 GMSC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但对于只负责去话汇接的GMSC不需具备SSP功能。 5 GMSC宜成对设置,且设在不同的局址。应选用高处理能力、中继端口容量大的交换设备。4.2.4 HLR、AUC的设置1 HLR应与AUC综合设置。2 若干个MSC可共用一个HLR,由HLR的容量是否经济及MSCHLR间的中继线路是否经济决定。3 应选用大容量的HLR/AUC设备,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4.2.5 SMSC的设置 1 SMSC宜

16、设在省内用户数量较多的本地网内,应相对集中设置,以便于管理。 2 应选用大容量的SMSC设备,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4.2.6 EIR的设置 根据我国GSM移动通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暂不考虑在移动网中设置EIR。4.2.7 TMSC的设置 1 TMSC应成对设置。省内可根据话务流量、流向分等级设置汇接中心,分为一级汇接中心(TMSC1)和二级汇接中心(TMSC2),一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际话务,二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内不同本地网间的话务(也可转接所在本地网内移动用户间的话务)。一般一个省内可设一对TMSC1,话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TMSC1,该TMSC1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 2 TM

17、SC1应独立设置,且选用大容量交换设备。TMSC1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的传输节点上,一般情况下宜设在省会城市,以便于传输电路特别是省际电路的调度,且成对的TMSC1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3 TMSC2可以与TMSC1合设,也可独立设置。在未设独立TMSC1的省,TMSC2也可以与移动端局或移动关口局合设,工程中根据需转接业务量、技术经济条件确定。4 TMSC2应设置在话务量比较集中、传输条件良好的本地网内。成对TMSC2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4.2.8 STP的设置 STP应成对设置。省内可根据信令业务量分等级设置信令转接点,分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

18、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高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省际信令业务,低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本地及省内不同本地网间信令业务。 1 HSTP的设置原则 1)一般一个省内只设一对HSTP,信令业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HSTP,该HSTP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 2)HSTP宜设置在省会城市,且在一个省内尽可能只设一对HSTP。成对HSTP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且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传输节点上。 3)HSTP应采用大容量独立式信令转接设备。 2 LSTP的设置原则 1)在设有HSTP的省,LSTP可以与HSTP合设,当一对HSTP兼LSTP不能

19、满足本省需求时,可将LSTP功能移出,设置独立LSTP,工程中应根据省内信令业务转接量、传输网状况、投资效益等确定设置一对还是多对LSTP。 2)在未设HSTP的省,建网初期LSTP可与TMSC合设,另外在一些信令业务量大且设有独立GMSC的本地网内,根据GMSC的实际情况,也可采用由GMSC兼LSTP的方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应尽量设置独立LSTP。 3)初期LSTP应设置在信令业务量比较集中,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本地网内。成对LSTP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4.3 话路网网路组织4.3.1 从物理实体设置角度,我国GSM数字移动网话路

20、网结构为二级和三级混合结构: 采用三级结构时的话路网结构为: 第一级:一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1)_独立设置; 第二级:二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2)_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 第三级:移动端局和移动关口局(MSC和GMSC)GMSC可独立设置或与MSC合设。 采用二级结构时的话路网结构为: 第一级:一级兼二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1/TMSC2)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 第二级:移动端局和移动关口局(MSC和GMSC)GMSC可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4.3.2 话路网网路组织 1 移动业务本地网内网路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个本地网内设有多个MSC/VLR且当M

21、SC/VLR数量较少时,MSC间可采用网状相连的方式;当MSC/VLR数量较多时,可在部分话务量较大的局间以及所辖无线覆盖区重叠的局间(即有越局切换的局间)设置直达中继,其它局间则可采用经GMSC或TMSC2汇接的方式。 2)移动本地网内MSC应与独立设置的GMSC或综合设置的GMSC相连。当同一本地网内设置多对独立GMSC时,可采用多对GMSC均负责来去话转接的方式;也可采用某些GMSC对只负责转接至其它通信网的去话话务(这些GMSC称为去话GMSC),而其它GMSC对只负责转接由其它通信网的来话话务(这些GMSC称为来话GMSC)。 2 省内网的网路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网络规

22、模较小的省宜采用三级网结构,且在本省暂不设置独立TMSC1,利用所属大区中心的TMSC1来转接本省的省际话务,并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设置独立TMSC2或与端局综合设置的TMSC2;对于中等网络规模的省宜采用二级结构,在省内设置独立一级兼二级汇接中心,转接本省的省内及省际话务;对于网络规模大的省宜采用三级结构,且在本省设置独立TMSC1和独立TMSC2。 2)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未设TMSC1或设有TMSC1但本省的省际话务仍由TMSC2转至TMSC1时,MSC、独立GMSC应接到省内相应的一对TMSC2,TMSC2应与TMSC1相连。 3)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TMSC1,但本省的省际、省内话务分

23、别由TMSC1、TMSC2转接(在这种情况下从话务转接段数来看,为二级结构),则MSC、GMSC应与省内的TMSC2及TMSC1均相连,TMSC2与TMSC1可不相连或设置一定比例的省际话务备用电路。在这种结构下,对于部分省际长途话务量较小的MSC或GMSC也可采用经TMSC2转至TMSC1的方式,即这些局只与TMSC2相连。 4)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多对TMSC2时,不同TMSC2对应划分汇接区转接省内或省际话务,TMSC2间应网状相连。 5)省内采用两级结构时,每个MSC、GMSC应连至本省的一对TMSC1兼TMSC2。 6)省内不同本地网的移动端局间只有当话务量20Erl,或所辖无线覆

24、盖区重叠有越局切换需求时才有必要设置直达话路中继。 3 全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交换网路组织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定。 1)建网初期,全国可在大区中心及用户数量较多、业务量较大的省设置一级汇接中心,将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应在每个省均设置一级汇接中心。 2)一级汇接中心之间以网状网相连。未设TMSC1省的二级汇接中心应与其所属大区中心的一级汇接中心相连。4.3.3 GSM移动网与其它网间的互通在一个移动本地网内,GSM移动网应通过关口局(GMSC)与同一运营商或其它运营商的通信网进行互通。 1 GSM移动网与其它通信网间话务汇接方式有来去话汇接方式和来话汇接方式两种,来去话汇接方式是指与其它网间的话务均

25、通过关口局转接;来话汇接方式则是指由其它网来的话务由关口局转接,而至其它网的话务则由端局直接送至对端网的关口局。为了便于不同运营商网间的计费结算,应尽量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 2 本地网内未设单独的关口局时,MSC应作为移动关口局(GMSC)与其它通信网的关口局相连。 3 本地网内设置了综合或独立关口局时,当与其它网间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时,MSC应作为端局只与所在本地网的GMSC相连,与其它网中的节点均不相连;当与其它网间采用来话汇接方式时, MSC应与所在本地网的GMSC及其它网中的关口局相连。当本地网内设有多对GMSC且功能分设时,MSC应与来话GMSC、去话GMSC均相连。 4 GSM移动

26、网中的非分组型数据终端与分组交换网(PSPDN)内的分组用户互通采用由MSC经GMSC及PSPDN网的关口局接入PSPDN网的PAD方式。4.3.4 各种电路群设置原则及路由选择 1 低呼损电路群的设置原则: 1)一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 2)同一省内网中的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 3)二级汇接中心与所属大区中心的一级汇接中心之间若需设直达中继时,原则上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 4)本地网内MSC、GMSC与省内一级或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 5)MSC/GMSC、GMSC与其它网关口局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

27、,呼损指标 1。 6)MSC与它所管辖的其他未设移动局实体的移动业务本地网内本网关口局或其它网关口局之间应设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与固定网长途局之间电路群呼损指标 0.5。 7)一级汇接中心与当地国际出入口局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0.5。 8)MSC与所辖BSC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 9)低呼损电路群的电路数按本路由上的终端话务量、转话话务量及由高效电路群溢出至本路由的话务量之总和及呼损指标计算,按双向电路数字模块向上取整。 2 高效直达电路群的设置原则 1)跨省的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当需要建立直达路由时宜设置高效直达电路群。 2)跨本地网的任意二个MSC之间当需

28、要建立直达路由时应设置高效直达电路群。 3)任意二个MSC之间的高效电路只考虑疏通落地话务量,任意二个汇接中心之间的高效电路应考虑疏通终端话务量及转话话务量。 4)高效直达电路的呼损指标为 7。3 路由选择原则 1)移动网中设置的各种路由,应按照“自远而近”的顺序进行选择,即首先选择最靠近终端移动局的路由。先选高效直达路由,后选低呼损路由。 2)同一移动业务汇接区内的话务应在本汇接区内疏通。 3)路由选择中遇低呼损路由时,话务不再溢出到其他路由。4.4信令网4.4.1 我国省内GSM数字蜂窝移动网的信令网结构采用二级和三级混合结构: 采用三级结构的信令网结构为: 第一级:高级信令转接点(HST

29、P)_独立设置; 第二级: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_独立设置或设于二级汇接中心或GMSC; 第三级:信令点(SP)_设于MSC、GMSC及各种数据库。 采用二级结构的信令网结构为: 第一级:高级信令转接点兼低级信令转接点(H/LSTP)独立设置; 第二级:信令点(SP)设于MSC、GMSC及各种数据库。 GSM数字移动网内MSC、GMSC、TMSC、HLR、SMSC等应作为信令点(SP)。4.4.2 信令网网路组织 1 移动本地网内信令网路组织 1)MSC、GMSC与所辖业务区内用户数据所在HLR间在信令业务量较大时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当本地网内设有独立或综合LSTP对(该LSTP与HSTP

30、综合设置或与其它节点如GMSC综合设置)且其处理能力满足需求时,MSC、GMSC与相关HLR间也可采用准直联方式,即经LSTP转接其间的信令消息。 2)无线覆盖区重叠的MSC间应设置直联信令链路。 3)本地网内移动网与其它通信网间发生信令关系时,MSC/GMSC或独立GMSC应与其它网关口局间采用直联方式,即在两个信令点间设置直联信令链路。 2 省内移动网信令网路组织 1)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省宜采用三级网结构,且在本省暂不设置独立HSTP,利用所属大区中心的HSTP来转接本省的省际信令业务,并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设置独立LSTP或与TMSC2综合设置的LSTP;对于中等网络规模的省宜采用二级结构

31、,在省内设置独立HSTP兼LSTP,转接本省的省内及省际信令业务;对于网络规模大的省宜采用三级结构,且在本省设置独立HSTP和独立LSTP。 2)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未设HSTP或设有HSTP但本省的省际信令业务仍由LSTP转至HSTP时,各信令点应接到省内相应的一对LSTP,LSTP应与HSTP相连。 3)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HSTP,但本省的省际、省内信令业务分别由HSTP、LSTP转接(在这种情况下从信令转接次数来看,为二级结构),则各信令点应与省内的HSTP及LSTP均相连,HSTP与LSTP可不相连或相连作为备用路由。 4)省内采用两级结构时,每个SP应连至本省的一对H&LSTP。 5)省内出现多对LSTP时宜采用A、B平面连接方式或网状网方式,但为了便于信令网的管理和故障定位,建议尽量采用A、B平面连接方式。采用A、B平面方式时,同一平面内的LSTP应网状相连,同对LSTP间应设置直联信令链路;采用网状网方式时,每两个LSTP间均需设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