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10KB ,
资源ID:51368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36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docx

1、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江苏省信息化现状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第一次革命为农业革命,使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革命为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第三次革命为当代仍在进行中的信息革命。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正在逐渐将人类从繁琐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对全社会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众多新的产业;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快,信息的生产、收集、处理和传播,在社会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着社会的进步。一、教育信息化的概

2、念教育信息化问题目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在技术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变得简单、统一和可靠;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受较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多媒体化则使人们的学习可以利用多种感觉通道来接收信息; 在教育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可归纳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1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美国鼓励及发展信息科技教育政策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投入51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用于实施一项称之为“美国教育行动”的宏伟计划,实施

3、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让每一位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12岁的儿童都能上Internet网;(2)使每一位18岁的青年都能受到高等教育;(3)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显然,上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尤其离不开广大中小学和每一个家庭的普遍联网。 (2)英国出台世界上最大的公私合作的教育系统从1989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院校中实施了一项称之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 in Teaching 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其目标是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在当前就是通过

4、Internet),实现对高等院校所有学科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该项目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及其深远意义,在整个欧洲及至全世界范围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规划在19972002年期间投资20亿新元购置计算机、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另外每年以6亿新元作经常性开支(如计算机维护、开发软件及教师持续培训等)。2002年的目标是:在所有学校内每两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30%的课程使用计算机上课;学校内所有教室及其他学习场所均可联通网络,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所有教师及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拥有电子邮件;教师可获得计算机价格2

5、0%的补贴用于购买计算机。 (4)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政策从初中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稳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体做法是:小学计算机在综合学习课以及各科教学里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在综合学习课以及各科教学中积极应用计算机以获得信息,在“技术家政”课开设“信息与计算机”,为必修科目;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必修课,学生可从三个程度上任选其一。文部省规定的小学两人一台计算机,中学一人一台计算机(以笔记本电脑为主),所有公立中小学校能上因特网的硬件配置目标已经实现,新一轮以实现远程教育为目标的学校硬件建设已进入实验阶段。2 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1)总体状

6、况信息产业部的一项统计表明,至2002年我国整个的信息化指标只相当于美国的2%。教育上和巴西、墨西哥这样的中等国家相比,我们千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只有他们的13不到,每万人的网络基础设施只有他们的110不到。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的一个缩影。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了约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时间:80年代前期90年代前期,发展动力:“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初期发展阶段,时间:90年代中期,发展动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迅速发展阶段,时间:90年代后期,发展动力:面向导21世

7、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3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颁布,明确强调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育工程,要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布实施”,力争五年内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中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光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高度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迫切性,这也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均衡发

8、展。 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2)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现状至2002年,上海已完成投入20亿实施完成、覆盖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电脑总量达到15万台,从而实现了配置率“高中每8人一台、初中每10人一台、小学每15人一台”的标准化配备。与此同时,一个具备视频会议、网络电话、资源共享等高级功能的教育信息网络也基本建完。所有学校都能通过区域教育信息中心,实现高速、安全上网。 北京力图于

9、2004年实现10多万中小学专任教师每人配一台电脑,是继北京市1400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100%开设信息技术课之后,“数字教育”迈出的又一大步。2003年财政投入1755万元完成了为6个远郊区县的农村完小配备100个网络计算机教室的政府实事项目。同时,采取企业垫资,市、区县共同分担的机制,为远郊区县205所完小建设了计算机教室。仅2003年,全市中小学就建设校园网557个,其中为远郊区县中小学建设415个。至此,10个远郊区县实现了与市教育主干信息网的联通,其中7个远郊区县建成区域网络中心,农村地区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全市完小以上中小学实现了校校有计算机教室,全部开设信息技术

10、课,提前两年完成了教育部提出的开课任务。市教委还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工程投入。至2003年,宁夏全区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23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788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143个,计算机总数达到13.2万多台,学生生机比为3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自治区还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山区300多所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自治区政府还决定,从2004年起,区级财政每年再追加400万元经费投入,市、县按照11配套,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

11、教育资源网络中心,建成500个校园网、300个农村初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00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在偏远乡村教学点建设光盘播放点,实现中小学多种形式的“校校通”。同时,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名师教育。 青海省也于2002年决定,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从2002年起,连续9年每年划拨300万元用于补贴特别困难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保证民族教育补助专项资金、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以及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中,用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0%。甘肃省委、省政府也决定每年拨专款1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

12、设。3 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自启动以来,经过“八五”、“九五”阶段的不断推进,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在全国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特别是经过“十五”前期的发展,我省中小学信息化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合格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十五”以来,省、市、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中小学信息化组织机构,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及办事机构,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到2002年底,全省共建成市、县(市、区)教育城域网30个,实现“校校通”学校4733所,其中1671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实现宽带连接的

13、学校1881所;建成网络及多媒体教室8544个;全省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373300台。南京、无锡、镇江等市建成了整体性能良好、在僵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教育城域网,苏中、苏北地区较为薄弱的网络环境基础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全省新建了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站点,这些站点都把教育资源和教育软件的开发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初步发挥了网络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部分学校通过自制、购买等方式在局域网上建设了相当数量的音视频资源和各类校内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随着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示范)学校的确立和建设,一批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研课题已立项,其中一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城市初中、大部分农

14、村示范初中和省级实验小学、大部分中心小学,都已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列为劳动技术课或必修课。 2000年全省启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谴责师资培训及全省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到目前为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师资培训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第一轮以音像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结束,有36万教师通过培训和考核;第二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有26万教师参加了培训,8万多教师通过了考核;第三轮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全省形成了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和网络,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为充分发挥

15、网络教育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全省各类教育在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为抓手,狠抓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不放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省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开发、引进和建成的包括远程教育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大批应用系统的同时,继续认真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加快新的教育资源建设。其中,普通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平台运行的各种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及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软件配置不断完善。如南京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软件、南

16、京工业大学的基于校园网络信息的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苏州大学对校园新闻及教学课件资源直接采用VOD方式进行点播的视频点播系统等均已研究、开发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类新课件制作层出不穷。根据2003年5月对全省43所普通高校调查的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就完成新课件制作2601个;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加强。如扬州大学图书馆,已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发布了自建成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以来引进的万方数据资料系统,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MEDNINE、AGRIS、AGRICOLA、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等十多种光盘资料;苏州大学,到2002年底已经拥有光盘数据库18个,网络数据库20

17、个,其中仅本地镜像资源容量就超过3T、两个电子书库容量达30万册。至20032004学年初,全省普通高校已经拥有电子图书2150800片,其中当年新增电子图书326336片,大大加快了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本省高校已经完成了20%左右的必修课多媒体教学素材,至20032004学年初,已经实现网上教学的课程数达850种,比2002年的481种增加了369种。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拥有电子图书389823片,其中当年新增电子图书120923片。实现网上教学课程数4004种。 全省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进展明显,2002年全年各级电教部门通过对中小学电子音像教材的编制、开发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及与学科课程整合

18、,完成了国标本新课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创新教学的部分视频系列讲座;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完成了45G初中化学视频素材库、高中化学视频素材库、初中地理、历史、物理视频素材库等3套以移动硬盘为载体的主题式资源库;开发完成了2盘新课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多媒体(CDR);设计并绘制了20集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动画教材;开发完成了10集牛津版“小学英语同步教材”;完成850片SVCD约3万分钟原有音像资料的数字化改造刻录工作。制作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拍摄素材近400分钟的地理课程标准情景要素视频40集;制作完成了84集由教育部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名师同步辅导;组织完成了180课时“支援西

19、部”中小学音乐优秀课例,40课时中学物理优秀课例,12课时中学语文优秀课例;完成了近150框小学音乐投影片及近280框小学美术投影片;编制、审定了江苏省2003年秋季电教材料(软件)推荐目录及江苏省2004年春季电教教材(软件)推荐目录。至20032004学年初,全省普通中小学拥有的电子图书藏量已达2418161片。 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了如江苏教育资源中心、南京教育信息网等诸多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站点,及时完成了教育新视窗杂志维护、更新和江苏教育技术报刊电子版的改版工作,开发、建设并更新维护了“江苏高校思政网”、“江苏语言文字网”、“江苏教育厅行风建设网”等网页内容。通过教育资源和教

20、育软件的开发建设,较好发挥了网络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这些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证。三、我省教育信息化的目标1993年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报告中就专门列出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目标:通过信息网络来实现按需教育、远程课堂,将提供最好的教师和教材,以及虚拟的实验环境。以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电子报刊、网上游戏、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等将提供学习化社区和方便的生活。随后,受此影响其它国家也先后制订了类似的教育信息化计划。例如,在日本2001年制订的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中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其目标是到2005年使日本成为

21、IT人才的资源大国。为促进教育领域IT技术的应用,将充实、普及多种教育用网络内容,促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但是通过以上对国内外、省内外的具体情况的分析表明: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普及,事实上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方面我省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已经没有大的差距,尤其是城镇学校和苏南绝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因此,我省的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应该紧紧贴近世界发达国家。参照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本世纪初国家教育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至2010年江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应该达到: 1 所有的学生和教

22、师都有机会在教室、学校、社区和家里应用信息技术; 2 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备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 3 所有教师都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4 建成可供全省乃至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5 数字化的教学内容和网络化的应用将改变教和学。四、我省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求解决的重点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与技术进展的矛盾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人的观念现代化,而观念的现代化则一定是物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结果。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之中,应加强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学校校长、一线教师等)的意识和理念的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现

23、代教学法相结合的培训。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事实证明是不可能逆转的世界潮流之时,目前仍然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孰优孰劣”的争论,这显然是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仍在过程中。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虽然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长期的传统的思想意识的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进一步统一认识,把握信息技术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长足的发展。2 设备闲置与资源紧缺现象共存的矛盾设备闲置与资源紧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部分地区或学校由于设备数量充足而导致部分设备闲置,而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而无力购置相关设备导致资源紧缺。但是

24、更多的还是部分地区或学校由于资源配置不当而引起的结构性设备闲置与资源紧缺同时存在的矛盾。目前来说绝大部分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资源配置还没有全部到位,总体上还表现为资源紧缺的现象,但是即使是这些学校往往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想用的人没有设备,有设备的人不会用”的现象,尤其是资源总体比较紧缺的部分学校对教师利用数字化设备规定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和烦琐的使用手续,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使用积极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往往很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是人为用坏的,而是长期闲置放坏的。3 教师培训滞后有效而又持续的教师培训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时代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之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的各方面

25、素质要求也更高。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会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是必须的。 仅在2003年,我省就有16036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省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苏州、常州、盐城、泰州等市中小学教师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第三轮培训考核准备工作又在全国率先展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已经形成了第三轮培训考核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做法,下发了关于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通知(苏教师200316号)及实施细则。 虽然目前已经明

26、确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培训的方向与目标,但是如何切实将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落到实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多头培训、无序培训、重复培训的局面。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加强校本培训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培训考评体系。4 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目前国际上将因地域、教育水准和种族不同而产生对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差异,导致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机遇不等(如就业)的现象称为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现象在我国显而易见。就我省而言,苏南、苏中、苏北区域性的、农村与城市地域性的、不同人群之间职业性的“数字化鸿沟”现象也是相当明显的。就教育而言,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农村中小学的信息

27、化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而苏北地区除极少数重点中小学和部分高等学校以外,信息化的程度总体上还是极其低下的,由于经济落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步伐很慢,许多学校现在还停留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状态。长此以往,这又必将形成新的贫困。因此,目前必须切实解决我省的“数字化鸿沟”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府加大投入,尤其是对苏北欠发达地区进行政策的倾斜,尽可能保证受教育者尽可能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重点扶持贫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在“一费制”情况下,政府加大投入更是至关重要,否则,将会进一步加大已经存在的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2)出台相

28、关的政策,将学校的教师培训尤其是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切实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校本培训。例如,可以通过提倡与鼓励苏南、苏北相关学校结对互助的形式进行帮扶,也可以通过一些硬件厂商提供技术服务的渠道来为学校的校本培训提供服务,不以通过政策扶持使相关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同时,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与省里的对口扶贫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化扶贫”工作。 (3)进一步完善捐赠体系,积极提倡地区之间的对口捐助。目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开始大面积更新换代,这些设备往往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的。因此,我

29、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设备的捐赠体系建设,提倡无偿捐赠,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设备缺乏的问题,另一面也减少了“电子垃圾”带来的问题。5 重硬件建设与轻软件建设的矛盾教育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备课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科资源库素材库、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框架型学习工具软件(如建模软件、几何画板等)、教育门户网站、教育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各种工具系统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育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资源和更便捷的服务,这也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硬件建设已经上到了一个比

30、较高的台阶,但是还普遍存在一种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现象。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计算机,建设校园网,片面追求硬件设备上的档次和规模,自认为学校设备高档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结果是大量设备闲置,只能作为客人参观时展示的门面,点缀学校形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由于更新周期比较短,所以淘汰的速度也比较快。如果利用率低下,那么硬件投入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同时,目前教学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各级各类学校很少真正花精力对本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软件进行论证,往往比较随意地做出购置意向。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部分软件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下,使软件本身的真正价值没有能够体现

31、出来,而学校行政决策部门往往又会因此而形成一个错觉:花了很多的经费,购置了一些软件,而这些软件似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对学校的进一步的软件建设又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障碍。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的软件购置、使用考评系统,责任到人,尽可能发挥投资的效益,大面积地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6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与信息技术教育内容陈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概念知识,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信息的创造性能力。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远不能跟上时代与技术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解决这个矛盾,目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模式:(1)学校可以在

32、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对于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2)学校提供多种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等多门课程,其中一些可列为选修,另一些可列为必修。 7 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与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目前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但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由于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又提出了比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应该切实进一步增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增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8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源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我省的教育信息建设总体上尚缺乏统一的规划。虽然目前南京、无锡、镇江等市建成了整体性能良好、在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