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防雷1.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89KB ,
资源ID:51319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319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防雷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防雷1.docx

1、防雷1防雷检测标准流程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NHL-2019 版 本:第一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2019年3月24日发布 2019年4月1日实施湖南华隆检测有限公司一、适用范围 本防雷检测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检测,也适用于常规建筑物的年检。 本作业指导书不适用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714-2105 中规定以外的建构筑物。 检测类、第二类建筑物时应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防雷检测甲级资质方可进行。二、引用标准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714-21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2、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XG1-2018三、测试仪器清单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1 激光测距仪 2 测厚仪 3 经纬仪 4 拉力计 5 可燃气体测试仪 6 接地电阻测试仪 7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 8 等电位测试仪 9 环路电阻测试仪 10 防雷元件测试仪 11 绝缘电阻测试仪 12 表面阻抗测试仪 13 静电电位测试仪 14 数字万用表 15 标准电阻 16 钢卷尺 17 游标卡尺 4、检测分类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第 3.0.1 条规定:建筑物应根 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

3、分为三类。 检测前应首先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被检测建筑物的长、宽、 高,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附录 A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 数中的公式计算出年预计雷击次数,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第 3.0.2 条、3.0.3 条和 3.0.4 条的规定对被测建筑物进行防雷分 类,确定防雷类别后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714-2105 中规定的不同防雷类型的建筑物分别进行检测。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公式: N = k N gA e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次/a); k校正系数, 在一般情况下取 1;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

4、土壤电阻 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 建筑物取 1.5;金属屋面没有接地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 1.7;位于山顶上或旷野的孤立建筑物取 2; N 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次/km2/a); A 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 (km2)。注:建筑物的防雷分三类的,根据雷击次数分一类。二类。三类。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的建筑物,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大

5、型展览馆、国际机场、大型火车站、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和大型体育场等。(3) 国家级计算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4) 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如油漆制造车间、氧气站、易燃品库等。2区、11区及某些1区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5)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6)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7)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

6、档案馆。(2) 年预计雷击次数等于和大于0.012次,小于和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3)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小于和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4)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和等于0.06次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5) 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6) 年平均雷暴日15 da以上地区,高度为15 m及其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 da及15 da以下地区,高度为20 m及20 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5、检测周期 检测

7、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首次检测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 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多次检测。定期检测是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 新建、 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连接方法和电气性能等隐蔽工程进行分阶段检测。 应对其结构、布置、 投入使用后 形状、 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检测,隐蔽工程除外。 划分为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检测周期为 6 个月;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 防雷建筑物的,检测周期为 12 个月。 六、检测项目 无论是划分为第几类防雷的建筑物,其检测项目都应该包含下列项目: a.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b. 接闪器 c. 引下线 d.

8、接地装置 e. 防雷区的划分 f. 雷电电磁脉冲屏蔽 g. 等电位连接h. 电涌保护器 七、检测要求和方法 7.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7.1.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测量建构筑长、款、高 经纬仪 ,测量建构筑长、款、高 钢卷尺 ,测量建构筑长、款、高 7.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分类方法按照本作业指导书第四条或 GB 50057-2010 中第 3.0.2 条、3.0.3 条、3.0.4 条和 4.5.1 条及 GB/T 21431-2015 附录 A 的规定确定。 防雷分类中关于年预计雷击次

9、数的计算详见自动计算软件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年计算雷击次数计算表。 7.2 接闪器 7.2.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数显卡尺 ,测量接闪器规格,接闪器焊接长度; 钢卷尺,测量接闪器高度,接闪带支架间距、高度。拉力计,测量避雷带支架的承受力。 等电位测试仪,测量接闪器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7.2.2 要求 7.2.2.1 接闪器的布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布置接闪器时,可单独或任意组合 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表 1 接闪器布置 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 hr(m)接闪网网格尺寸 (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55 或 6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1010 或12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20

10、或 24167.2.2.2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结构、最小截面积和安装方式等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2.4、4.3.1、4.4.1 及 5.2 条的规定。 7.2.3 检测 7.2.3.1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接闪器的直径,焊接搭接长度;其规格 应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2 条接闪器的规定; 7.2.3.2 首次检测时,用钢卷尺测量接闪带高度、接闪带支架间距、接闪网格尺 寸,其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2 条或 GB/T 21431 第 5.2.1.1 条的规定。 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 150 mm。 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

11、的间距 布置方式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 (mm)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 (mm)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安装于从地面至高 20 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安装在高于 20 m 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 7.2.3.3 首次检测时,应肉眼检测接闪器是否有防腐处理,焊接是否饱满,搭接长度是否符合 GB 50343-2012 第 6.2.4 条规定;截面是否锈蚀 1/3 以上;接闪器上是否缠绕其它线缆、接闪器是否有倒伏、断裂、接闪带支架是否有松动,并用拉力计 HP-500 检测接闪带支架是否可以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12、。 7.2.3.4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并计算突出天面的风帽、放散管、电梯机房等是否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7.2.3.5 首次检测时,应检测接闪杆与风帽、放散管等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 GB 50057-2010 第 4.2.1 条的规定,应大于 3m。 7.2.3.7 高层建筑不应在女儿墙上暗敷接闪器。 7.2.3.8 接闪带在拐角处应按照女儿墙的走向布置,弯曲的角度不小于 90,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 10 倍,扁钢宽度的 6 倍。接闪带通过伸缩缝沉降缝处时, 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 100mm 弧形。 7.2.3.9 烟囱的接闪器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4.9 条的规

13、定。 7.2.3.10 接闪器的焊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等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 。 7.2.3.11 未尽项目详见 GB/T 21431-2015 第 5.2 条规定。 7.3 引下线 7.3.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数显卡尺:测量引下线的规格; 钢卷尺 ,测量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引线下与电气线缆之间的距离; 拉力计 ,测量避雷带支架的承受力。 等电位测试仪, 测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 7.3.2 检测 7.3.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隐蔽工程记录,确认作为引下线的材质、规格、数 量、连接方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 GB 50057-2010 第 5.3 条引下 线的要求

14、。 7.3.2.2 建筑物防雷类别 用钢卷尺间距测量引下线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5 7.3.2.3 用数显卡尺测量引下线的规格,搭接长度是否符合 GB 50057-2010 第 5.3 和 GB 50343-2012 第 6.2.4 条规定。 7.3.2.4 检查引下线是否有防腐措施,截面积腐蚀程度是否小于 1/3,引下线是 否有断裂、松动。检查外敷引下线支架能否承受 49N 的力。 7.3.2.5 外敷引下线时还应检查是否缠绕电气线缆,与线缆之间的平行距离、交 叉距离是否符合 GB 70057-2010 中 4.3.

15、8 条规定。 7.3.2.6 外敷引下线应设置断接卡,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 距地面 0.3 m 至 1.8 m 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 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 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 7.3.2.7 烟囱的引下线应符合 GB50057-2010 第 4.4.9 条规定。 7.3.2.8 引下线与接地体、接闪器之间的焊接,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 。 7.3.2.9 未尽项目详见 GB/T 21431-2015 第 5.3 条规定。 7.4 接地 7.4.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等电位测试仪, 测

16、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7.4.2 检测 7.4.2.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设计图纸和隐蔽工程记录,确保接地装置的材质, 规格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及 GB 50057-2010 第 5.4 条规定。 7.4.2.2 当建筑物采用共用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应按照系统要求的最小的电阻为标准。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通常,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小于 4 。 7.4.2.3 采用独立接地体的构筑物,划分为一类防雷建筑物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 30 。 7.4.2.4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对接地电阻进行跟

17、踪检测。已经投入使用的构筑物,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以测量预留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当无预留接地点时,可以测量建构筑总配电柜内的接地端子排的接地电阻或 1 楼配电间的接地端子排。 7.4.2.5 测量接地电阻时推荐使用四线法,条件无法具备时可以使用三线法,但测试之前应将测试线缆产生的线阻排除掉。接地电阻测试仪 FW-E08A/FW-E08B 的线阻校准方法见仪器使用作业指导。 7.5 防雷区的划分 检测电子信息系统时,应首先对电子信息系统所在的位置进行防雷分区划分。 1 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并导走全部雷电流,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 磁场强度没有衰减时,应划分为 LPZ0A 区。 2 本区内的各物

18、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以及本 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仍没有衰减时,应划分为 LPZ0B 区。 3 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且由于在界面处的分流,流经各导体的 电涌电流比 LPZ0B 区内的更小,以及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衰减 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时,应划分为 LPZ1 区。 4 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涌电流和雷击电磁场强度时,增设的后续防雷区应划 分为 LPZ2n 后续防雷区。 7.6 雷电电磁脉冲屏蔽 7.6.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等电位测试仪 , 测量引下线之间焊接的过渡电阻。 接地电阻测试仪 ,测量接地电阻。 表面电阻测试仪 ,测量防静电地板

19、表面电阻。 静电电压测试仪 ,测量防静电地板静电电压。 7.6.2 检测配电系统的制式为 TN-S 系统。 7.6.3 检测所有外露金属部件之间的过渡电阻不大于 0.2(一类防雷建筑的过 渡电阻不大于 0.03 )。 7.6.4 检测所有外露金属部件均接地,且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7.6.5 测试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静电地板的静电电压,电压值不超过 1kV。 7.6.6 测 试 电 子 信 息 系 统 机 房 防 静 电 地 板 的 表 面 电 阻 , 电 阻 值 在 2.5*104-1.0*109。 7.6.7 屏蔽效能的计算和测试参照 GB50057-2010 第 6.3.2 的规定和 G

20、B/T 21431-2015 附录 I.2.3 条的规定。7.7 等电位 7.7.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等电位测试仪,测量金属部件之间连接的过渡电阻。 7.7.2 检测 7.7.2.1 等电位的检测包含直击雷的等电位和感应雷防护的等电位。 7.7.2.2 检测直击雷防护措施的等电位,屋面所有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 闪网格)的焊接过渡电阻不大于 0.2 。 7.7.2.3 屋面所有不带电的金属均应与接闪器做等电位连接,连接处过渡电阻不 大于 0.2 。 7.7.2.4 卫生间内的不带电金属管道应与卫生间预留的等电位箱内的接地排连接,过渡电阻不大于 0.2 。 7.7.2.5 配电房、配电竖

21、井内的配电柜外壳、金属桥架、穿线管等金属应与等电 位接地端子排相连接,过渡电阻不大于 0.2 。 7.7.2.6 信息机房内应设置等电位端子排,配电柜、金属机柜、防静电地板支架、UPS 0.2及。电池柜外壳、操作台、光纤加强筋等均应做等电位接地,过渡电阻不大于 7.7.2.7 对于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的弯头、阀门等连 接其过渡电阻不大于 0.03 。 7.8 电涌保护器 7.8.1 检测中使用到的仪器 手持式 SPD 现场测试仪,测量 SPD 启动电压和漏电电流。 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 SPD 绝缘电阻。 7.8.2 肉眼检测 7.8.2.1 配电系统是否有安装相应级别的

22、电源 SPD。(A 级的需要安装四级保护,B 级的需要三级保护,C 级的需要两级保护,D 级的需要两级保护),重要等级的划分参考 GB 50343-2012 第 4.3.1 条规定; 7.8.2.2 SPD 前端是否有安装跟通流量匹配的后备保护装置(空气开关或熔断 器),一般一级 SPD 匹配空开 63A,二级匹配 32A,三级匹配 20A 或 16A。 7.8.2.3 一级通流量不小于 12.5kA(10/350us), 第二级通流量不小于 5kA (8/20us)第三级不小于 3kA(8/20us) 7.8.2.4 检查 SPD 前的后备保护装置是否处于闭合状态,如果断开应及时通知甲 方闭

23、合; 7.8.2.5 SPD 接线是否过长,有打卷等现象,接线线径是否符合要求(一级不小 于 6mm2,二级不小于 2.5mm2,三级不小于 1.5mm2,信号 SPD 不小于 1.2mm2); 7.8.2.6 SPD 指示窗口是否有变化(变红表示脱扣),应及时通知甲方更换; 7.8.2.7 外观是否有烧黑的痕迹; 7.8.2.8 检查 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 Up 是否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 7.8.3启动电压和漏电流检测7.8.3.1测试前请务必断开后备保护装置,SPD 上端口处于无电状态; 7.8.3.2 根据 Uc 测试启动电压(对应下表),压敏电阻的公差为10% 。7.8.3.3

24、 测试漏电电流(单片小于 20uA,多片并联时,小于 20 乘以 MOV 并联数量)。 常见 SPD 合格范围Uc标称压敏电压最小值最大值150240222270175275 25631027543028747332051045956138562055868242068061274851082073890255091081910017501200115013207.8.4 操作指引 7.8.4.1 现场测试 SPD 的启动电压和漏电电流时,可以不用拆卸 SPD,但是测试 前请确保一下注意事项: a. SPD 的测试应该在被检测方物业管理人员或指定电工的陪同下进行。 b. 前面应该有后备保护装置

25、(空开或者熔断器),如果没有,则 SPD 安 装本身已经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判为不合格。如果有后备保护装置,请将保护装 置断开;如果不清楚哪个空开或者熔断器是 SPD 的后备保护装置,应由甲方的物 业管理人员或电工确认,或者自行根据线路走向判断。 业管理人员或电工确认,或者自行根据线路走向判断。 c. 为了安全,需要双重确认,即便断开了后备保护装置,还应该用电笔确认一 下 SPD 的接线口是否带电,然后再进行测试。 d. 测试仪人员应穿绝缘鞋,并带绝缘手套进行测试。 7.8.4.2 测试前请确保测试人员可以区分 SPD 的结构,三相为 4+0 结构(四组模 块全部是 MOV,四个模块的标签是一样

26、的),3+1 结构(三组 MOV 模块和一组 GDT, MOV 与 GDT 模块的标签不一致),单相为 2+0 结构(两组模块全部为 MOV,两个 模块的标签一样),1+1 结构(一组 MOV 和一组 GDT,两个模块的标签不一样)。 7.8.4.3 4+0(2+0)结构的 SPD,测试表笔(不分极性),一个表笔接触 L 或 N 端 (看 SPD 上的端口标注),一个表笔接触 PE 端即可测试,测试的是 MOV;3+1(1+1) 结构的 SPD,一个表笔接触 L,一个表笔接触 N,测试的是 MOV;一个表笔接触 N, 一个表笔接触 PE,测试的是 GDT。 7.8.4.4 注意事项:当 SPD

27、 的 N-PE 模块前端没有串接后备保护空开或熔断器时, 应断开 SPD 上的零线测试 SPD 的 N-PE 模块,或将 SPD 的 N-PE 模块拔下来测试。 7.8.4.5 测试 MOV 时,请按照 SPD 标签上的 Uc 在测试界面输入对应启动电压的 上限和下限即可,当不知道时可查询测试仪面板上的表格,上面列出了常用 SPD 的启动电压范围。测试放电管(Uc 通常是 255V)时,直流击穿电压不小于 480V, 通常厂家会用 600V 的放电管,20%30%的偏差。 7.8.4.6 测试过程中,请勿手触表笔,测试时表笔有高压! 7.8.4.7 测试结束后,请将断开的后备保护装置合上,确保

28、SPD 处于保护中。 7.8.4.8 判定标准,MOV 的启动电压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漏电电流应小于 20uA。 7.8.4.9 该测试仪可自动判断 SPD 内的模块的 MOV 还是 GDT,并且可以自动判断 合格状态。 7.8.4.10 测试仪出厂时默认的预制电压范围为 200-1200V,当无法满足测试要求时,可以在仪器的系统设置功能里重新设置预制电压。 7.8.4.11 测试仪应该经常使用,内置锂电池经常充放电,如果长期间不用,每 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以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 7.8.4.12 测试完毕后,请及时关机,以节省电量。 7.8.5 绝缘电阻测试 7.8.5.1 SPD 的绝缘电

29、阻测试仅对 SPD 所有接线端与 SPD 壳体间进行测量。先将 后备保护装置断开并确认已断开电源后,在用不小于 500V 绝缘电阻测试仪正负 极性各测一次,待读数稳定后读取。合格判断标准为不小于 50M 。 八、检测作业要求 8.1 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宜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 8.2 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雷雨天应停止检测,攀高危险 作业应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 8.3 应使用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 8.4 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两个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要经过 复核

30、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8.5 现场检测时,应严格遵守受检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8.6 检测配电房、变电所的防雷装置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 8.7 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检测时,严禁带火种、手机,严禁吸烟。应穿防静电衣服,使用防爆型对讲机。 九、检测操作文明 9.1 测试过程有可能妨碍他人的,应提前说明,经受检单位、被妨碍人同意后 方可操作。 9.2 测试过程有可能造成易碎物品、 高价值物品损坏的,必须预先采取防护措施,谨慎操作。 9.3 正确使用工具 不得蛮干 不得对物品造成损坏 。 9.4 进入房间注意保持安静, 不得喧哗。 未经允许不得四处走进行拍照、 录 到允许。动,现场情况。9.5 测试点除锈应选择在被测物体的不明显部位。 9.6 注意保持现场清洁,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损、破坏。测试完毕后及时清 理现场,不得在现场遗留物品。 9.7 车辆停放时应注意文明停车,按照交通法规停车入位,不得停放于人行道、 盲道、 道路进出口、 地库坡道、 景观道、 草坪、 垃圾筒前方等处。 进入受 检单位内部停车场时, 必须遵从指示, 按照统一停车方向停放在来宾车位或其 它指定位置,不得占压固定车位或相邻的车位。人员下车前应观察周围情况,防 止开启车门时与行人、 车辆碰撞。 十、检测操作一般规定 10.1 人员及设备 1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