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3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乡下人家2天窗2三月桃花水1习作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2)师指名读;生齐读。(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
4、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5、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学习“宿、徐”。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4)解析题目意思。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生交流。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5.指导读诗题。(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设
6、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
7、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5)引导理解“径”。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板块三 吟吟诵诵
8、,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课件出示:(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2)生交流。3.指导
9、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2)师指名读。(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4.想象诗的意境。(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
10、呢?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配乐读诗。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课件播放古筝曲)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5 课堂小结。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
11、着学习。【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板书设计第2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检查复习。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
12、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了解题意。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生齐读诗题。2.简介诗人。(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2
13、)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3)生自由读简介。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稀 蜻 蜓(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4)检查课文预习。课件出示全诗。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师引导:小
14、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5.指导读出节奏。(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3)师生合作朗读。(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15、。【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3)指名交流。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
16、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4)理解“菜花稀”。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2)师指名读。(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17、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引导想象画面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配乐齐朗读。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3)引导理解“无人过”
18、。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示例:侧面描写。师小结:诗
19、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5)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师生合作朗读。(6)引导想象画面。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
20、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
21、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3)指导背诵。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师指名背诵。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板书设
22、计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教学过程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
23、的那份浓浓的情感。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板书:清平乐村居。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
24、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翁”的韵母是“e”。(2)识记字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3)指导书写
25、。(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3.检查课文朗读。(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生交流讨论。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
26、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3)指导朗读。
27、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茅屋青青草)指导
28、朗读。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引导想象: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象。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师引导: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生交流。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
29、(板书:剥莲蓬人)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b.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b.体
30、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a.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b.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c.理解“相媚好”。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d.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4)引导想象说话。师引导: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