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52.15KB ,
资源ID:5126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26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E学习环教学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E学习环教学法.docx

1、5E学习环教学法第二章 学习环教学法(learning cycle teaching strategies)学习环源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很多研究都证实学习环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以下研究者分成三节来探讨,首先介绍学习环的发展与内容,再来深入认识何谓5E学习环教学模式,最后看国内外5E学习环的应用。 第1節学习环的学习环的发展与内容学习环源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环三个阶段可追溯至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早期,在加洲柏克莱大学所进行的SCIS(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课程研究计划(Lawson, A. E,199

2、5;甘汉銧、熊召弟、钟圣校,1999;钟圣校,1999),在1957年Karplus应邀到国小二年级上课,Karplus发觉这个教学经验很有趣,学生们也很喜欢,因此Karplus想为小学发展一套科学课程。1962年,Karplus和Atkin发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Karplus在1967年提出学习环三阶段,教学阶段分别为探索(Exploration)、发明(Invention)、发现(Discovery);而后来因这几个名词很多教师都不了解意涵,故Karplus & Lawson在1977年将三阶段改为探索(Exploration)、概念引介(Concept introduction)、概念

3、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Lawson, A. E,1995;甘汉銧、熊召弟、钟圣校,1999;钟圣校,1999)。而之后Lawson将概念引介改为名词引介(Term introduction),因为他认为概念是学生自己建构来的,而不是教师所引介的(Lawson, A. E,1995;甘汉銧、熊召弟、钟圣校,1999)。 后来陆陆续续有学者提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环,Trowbridge & Bybee(1990)在美国BSCS(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以建构主义观点为基础所发展的5E 学习环教学模式,其教学阶段包括:参与(Eng

4、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评量(Evaluation)(Bybee1993;Trowbridge & Bybee ,1990)。研究者整理诸多学者的研究(Bybee1993;Driver, R., Asoko, H., Leach, J., Mortimer, E., & Scoti, P. ,1994;Lawson, A. E,1995;Hackett,1991;Trowbridge & Bybee ,1990;王美芬、熊召弟,1995;甘汉銧、熊召弟、钟圣校,1999;许顺钦,2003;钟圣校,199

5、9)修正之后,归纳出以下学习环的发展沿革,如表2-1。表2-1 学习环的发展沿革学者年代阶段内容Karplus等人1957开始进行SCIS课程计划。Karplus &Their1967 探索(Exploration)发明(Invention)发现(Discovery)1967年Karplus &Their出版一本着作,在首先明确提出探索、发明、发现三个阶段(许荣富、杨文金、洪振方,1990),而1970年在SCIS教师手册首次提出学习环这个用语(Lawson, A. E.、Abraham, M.R.& Renner,J.W., 1989)。Karplus &Lawson 1977 探索(Exp

6、loration)概念引介(Concept introduction)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对于Karplus & Their提出的三阶段,很多教师不了解,探索、发明、发现的意涵,于是将三阶段改为探索、概念引介、概念应用(Lawson, A. E,1995)。Erikson1979 经验(Experience manoeuvres)发现异例(Anomolymanoeuvres)重整概念(restructing manoeuvres)在布鲁纳的教学理念上加入皮亚杰对认知的看法,强调制造认知冲突,透过调适,以形成进一步的概念。Nussbaum &Novick1982 找出

7、学生的另有架构制造概念冲突鼓励认知调适Abraham &Renner 等1983 经验诠释概念深入Smith & Good等1984预测探索(Exploration)概念引介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者建议增加预测阶段到学习环作为教学步骤的第一阶段。Lawson 等1988探索(Exploration)名词引介(Term introduction)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 )Lawson 认为概念是学习者本身建构出来的,无法经由教师引介得来。教师只是在介绍名词而已,因此以将Karplus &Lawson三阶段中的名词引介代替概

8、念引介(Lawson, A. E,1995)。Trowbridge & Bybee1990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评量(Evaluation)BSCS 课程是设计给小学生,具建构性的5E 学习环教学模式(Trowbridge & Bybee ,1990)Hackett 1991导入探索(Exploration)发展应用用以指导发现调查和其他的儿童课程。Westhrooks &Rogers1994解释验证假设设计实验能够加强九年级生的物理课程的过程技能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引自许顺钦,2003)自己有加有

9、改,那要怎么写引用这些不同阶段的学习环教学模式后来被广泛使用(许顺钦,2003),在运用学习环教学策略时要按其顺序来教学,否则不再是学习环教学策略(Lawson,AbrahamRenner,1989),上面我们看到每个学者都提出不同的学习环阶段,虽然名称不同,但教学流程相似,以下举几个学者所提出的学习环阶段,并简要的说明其内容:1、Karplus & Their的三阶段学习环教学模式,是Karplus所提,他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 NSF)支持下,与 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学科学教师,以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出 一套命名为学习环(

10、learning cycle)的三阶段教学步骤,这套模式后来被广泛引用,也被不同专家略作修改或更名,但基本观念不变(钟圣校,1998)。Karplus等人将学习环经过一连串的发展,最后才明确提出探索、发明、发现三阶段的学习环教学法。其后三阶段学习环教学法被多位知名的科教学者修正其内容及更名。学习环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者,而是一方面倾听和注意学童再探索时进展情形的观察者,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注意他们的摸索与重要的科学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引导者(姚珩,民83)。学习环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图如下图 2-1图 2-1 学习环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图(姚珩,1994)2、Karplus & La

11、wson的三阶段对于Karplus & Their提出的三阶段,很多教师不了解,探索、发明、发现的意涵,于是Karplus & Their将三阶段改为探索(Exploration)、概念引介(Concept Introduction)、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Lawson, A. E, 1995)。指出此三阶段内涵如下如2-2图:(一)探索(Exploration):教师要针对想要教导的概念及要培养的科学方法,安排教学情境,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观察事件,引发学生探索;而学生能亲自操作,并在过程中和同学合作、讨论、及交换意见。 (二)概念引介(Concept Introd

12、uction):教师要搜集学生的探索经验,加以综合,当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述说某概念时,教师将科学习惯用的术语或名词介绍给学生,协助他们形成更完整的科学概念;而学生在此阶段必须要将探索的结果发表出来,并与同学及老师讨论,从而形成较成熟的科学概念。 (三)概念应用 (Concept Application): 教师在此阶段要陈述一个或多个新情境或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应用已学习到的概念,而学生要将发展出来的概念活用于新情境,解答相关问题。图2-2 三段式学习环(引自Barman,1992)3、Lawson 等人的三阶段Lawson,Abraham和Renner(1989)将学习环分为描述型(descr

13、iptive) 、经验外展型(empirical-abductive)、假说演绎型(hypothetical-deductive)三种类型,它们之间原始的差异在于学生由纯粹描述的形式搜集资料或用受控形式先建立测试的另有假说,两者间程度上的不同。(1)描述型(descriptive)学生于特定情境中发现和描述某一经验的心智模型(探索),着教师给予新的名称(名词引介),然后此心智模式在学生与教师仅描述其观察到的现象(概念应用),并未给予现象的解释,如2-3图。亦即学生只重在回答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探索(Exploration)确认新的名词名词引介(Term introduction)新的情境概念

14、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 )图2-3描述型学习环(引自黄慧琳,1995)(2)经验外展型(empirical-abductive)学生再次于特定情境中发现和描述某一经验的心智模式(探索),进一步产生该心智模式的可能原因(外展),此过程需要运用模拟推理以专换原有语词到新情境中(名词引介),在名词引介过程中,可由教师或学生两者共同参与,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详察在探索阶段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已知的现象是否能证实该假说(概念应用)如图2-4。换言之,以描述的形式做观察,但更进一步形成可能原因与初步的测试。特定情境心智模式形成假说探索(Exploration)检测新的名词名词引介(Ter

15、m introduction)新的情境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 )图2-4 假说演绎型学习环(引自黄慧琳,1995)(3)假说演绎型(hypothetical-deductive)起始于某一因果问题的叙述,学生进而产上假说,并致力于演绎假说的逻辑结果,然后设计实验以测试(探索),经实验结果的分析导致某些假说被拒绝、某些假说被保留,及语词因而被引介进来(名词引介)。最后这些概念及推理模式在新的情境再被应用(概念应用),如图2-5。因果问题叙述探索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檢驗探索(Exploration)拒绝假说接受假说新的名词名词引介(Term introduction)

16、新的情境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 )图2-5 假说演绎型学习环(引自黄慧琳,1995) 在运用学习环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先确认预期教导的概念,并确认某些现象包含教导概念基础模式,而Lawson,Abraham和Renner(1989)将三类型学习环使用与准备步骤叙述如表2-2:表2-2 学习环使用与准备步骤描述型学习环经验外展型学习环假说演绎型学习环探索阶段学生探索现象并尝试发现和描述此心智模式。教师提出一个描述性、因果关系的问题。学生探索现象,提出因果关系的问题,或由教师提出因果关系的问题。1.学生搜集资料以回答此描述性的问题。2.将回答该描述性的问题的资料展示于黑板

17、上。3.描述性的问题被回答且因果关系的问题被提出。4.另有假说被进一步用来回答因果关系的问题,且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已被用来检验最初的试验。1.在班级讨论中,进一步提出假说,以学生分组的方式去推论可能的关系并设计实验,或是以班级讨论的形式完成此一步骤。2.学生进行实验。名词引介学生报告搜集的资料,并与教师叙述该心智模式,然后教师介绍与该心智模式相关的语词。引介该探索现象与最可能的假设性解释的相关名词。比较分析数据、介绍词语并下结论。概念应用讨论或探索包含相同概念的现象。讨论或探索包含相同概念的现象。讨论或探索包含相同概念的现象。(引自 Lawson,Abraham和Renner,1989)4、Tr

18、owbridge & Bybee 的五阶段Trowbridge & Bybee(1990)在美国BSCS(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以建构主义观点为基础所发展的5E学习环教学模式,其教学阶段包括: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评量(Evaluation)(Bybee1993;Trowbridge & Bybee ,1990),如图2-6。5E学习环教学模式特色使用时机是针对学童的心理认知能力出发,以活动引起学习兴趣,并注意避免学童逃避学习。学童以自己建

19、构、解释所学习得新的概念,教师同时引进新名词或做概念澄清,使新概念应用于不同情境或扩展知识。评量是散布于整个教学活动历程中,并非独立学习情境外另加施行的纸笔测验。评量方式可由教师评量学童迷思概念的改变情形、知识的扩展或由学童自评、互评自己与同侪的学习(林晓雯,2001)。图2-5 5E建构式教学模式(引自黄凤琴,2002) 下一小节会更深入了解5E学习环的内涵。5、Hackett的四阶段Hackett(1991)对国小自然科教学提出导入、探索、发展、应用的四阶段学习环。由于学习环定位可以是大型的,并提供其他延伸学习章节的发展性结构;也可以是小型的,并构筑一种引导发现式探究或其他小学生的课程。换

20、言之, 在较大的循环之内,会有一种自然的循环。学生在导入探究应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又将形成下一次学习循环的契机,而环环相扣,产生更新一波的学习循环(陈惠芬,2000)。Hackett 的四阶段学习环模式见图2-7。ExtendApplyInitiateEngageClarifyExplainExploreQuestion图2-7四阶段学习环模式(Hackett, 1991)学习环是目前教学常使用的教学模式,从上面可以看到不同的学习环的不同阶段,但仔细去看会发现学习环的内涵很相近,因学习环所涵盖的教学模式具有弹性,可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学习形式,在发展概念的理解上,每一阶段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R

21、enner, Abraham & Birnie, 1989),而本研究的研究主要对象是国小高年级原住民学生,考虑学生的概念发展阶段及学习环的历史演进选用较后期的5E学习环教学模式,也就是Trowbridge & Bybee(1990)在美国BSCS的5E学习环教学模式,而下面研究者就详细介绍5E学习环。第2節5E学习环的教学策略与研究1980 年代,美国BSCS(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Study)以建构主义观点为基础所发展的5E学习环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包括: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

22、(Elaboration)、评量(Evaluation)(黄凤琴,民91)。而Beyee & Landes(1988),也指出5E学习环教学模式,分成五个阶段依序为: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及评量(Evaluation),如图2-8。图2-8 BSCS的5E建构教学模式(Beyee & Landes,1988)而游淑媚(1996)提出的五阶段教学模式如图2-9所示,在进行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

23、)四个阶段后,也可以依需求再次重复进行探索、解释、精致化等步骤,或评量后再次循环探索、解释、精致化等过程阶段,以达教学目的。图2-9 BSCS 5E学习环教学模式(游淑媚,1996)虽然上述两种5E学习环教学模式过程步骤有点不同,研究者在教案设计上是参考游淑媚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学生去思考探索、说明解释,但是主体是一样的,5E学习环都是以建构主义之主动、适应、发展三大原则为主轴,所构成的学习环及教学模式,它与Drive & Oldham(1994)提出的教学流程区分为五个阶段:确定探讨的方向、引出学生的想法、学生想法的重组、应用新的想法、回顾想法的改变教学过程相似(黄凤琴,民91),而Trowb

24、ridge & Bybee (1990) 提出每一个阶段都有提供教师要遵守的规则及学生应扮演的角色,而其分析如下表2-3:表2-3:5E学习环教学模式各阶段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参与(Engagement)1.引起兴趣2.引发好奇心3.提出问题4.引出学生的回答,以了解学生对概念或主题的认识或思考。1.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对于此事我已经知道哪些?从这里我可以发现到什么?2.对老师教的主题感到兴趣。探索(Exploration)1.鼓励学生一起学习而不直接教导。2.观察与聆听学生之间的互动3.必要时提出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方向。4.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5.扮

25、演咨询者的角色。1.在活动范围内自由思考。2.提出新的预测、假设。3.形成新的预测及假设。4.尝试其他的方式并与同学讨论。5.记录观察及并写下想法。6.不立即做判断。解释(Explanation)1.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话语解释概念。2.要求学生提出证据。3.提供正式定义与解释。4.利用学生原有经验来解释概念。1.向其他同学解释可能的解答。2.注意聆听别人的解释。3.质疑别人的解释。4.聆听并设法了解老师的解释。5.能与先前的活动做连结。6.在做解释时用到自己观察的东西。精致化(Elaboration)1.预期学生应用正式的定义与解释。2.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应用与扩充概念与增进技术。3.针对已知

26、证据问学生:你已经知道什么了吗?为什么你认为如此?(探索的部分也应用到此策略)1.应用新的定义、解释、技术在新但是却类似的情境。2.应用先前所学得的东西来提问,并假设解答,做决定和设计实验。3.根据证据下结论。4.对观察与解释做纪录。5.在同侪间检验是否了解。评量(Evaluation)1.观察学生如何应用新的概念与技术。2.评量学生的知识与技术。3.注意学生的认知是否有所成长。4.让学生自己评估个人及团体的学习技巧。5.利用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你认为?你有什么证据?你如何知道?你要如何解释?1.利用观察、证据和先前已接受的解释来回答开放性的问题。2.显现出对概念或技术的理解。3.评估自己

27、的进步。4.所问的相关问题能激起进一步探究。(引自 Trowbridge & Bybee 1990)而游淑媚(1996)也指出5E学习环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如表2-4:表2-4 5E学习环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内容参与(Engagement)以活动或问题引起学生参与学习,以帮助学生连结所知和能做的事,澄清先备知识。 探索(Exploration)学生从合作动手做活动来探讨概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澄清主要的概念和技能。解释(Explanation)学生解释他们所学习的概念和学习过程,教师澄清学生的了解和介绍新概念与知识。精致化(Elaboration)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建构自

28、己概念的了解,扩展知识和技能。 评量(Evaluation)学生自评他们的知识、概念和能力,教师评鉴学生的进展。(引自游淑媚,1996)而陈均依、张惠博(2007)的文章也提出各阶段的内容,如下表2-5:表2-5 5E学习环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内容参与(Engagement)教学活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将日常生活的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连结,此外教师可采用提问来呈现矛盾,引导学学探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 探索(Exploration)学生参与活动后,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经由动手操作,建构共同的、具体的经验。教师再以学生的共同经验为基础,给予充份的

29、时间与机会,协助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学习科学概念与过程技能。解释(Explanation)旨在协助学生理解科学裆识与发展过程技能,先请学生提出解释,教师再以学生的想法基础,并运用口头、影片或教学媒体等方式,简单、明确的介绍科学概念或技能,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方式有别于直接讲述教学,教师引导的过程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基于学生的想法和语言来解释科学概念。精致化(Elaboration)以Vygotsky的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能促使学生讨论以及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藉由想法的分享与彼此的回馈,建构个人的理解,其次阶段相当重视学生是否能将其所形成的解释

30、,应用于新的情境或问题中。评量(Evaluation)在学生进行探索与提出解释后,给予回馈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皆可进行形成性评量,以实务层面而言,教师须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量,并提供学生应用于科学知识与过程技能的机会,学生经由自我评量,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引自陈均依、张惠博,2007)综上所述5E学习环教学模式,以活动或动手做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建构、解释所学习得新的概念,教师同时引进新名词或做概念澄清,并让学生能应用所学于不同情境,教师再利用形成式评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形。Lowson,Renner & Abraham(1989)提到在运用学习环教学策略时要注意的是,不能任意改变阶段的顺序或是删除任一阶段,否则即不再是学习环教学策略,而5E学习环教学模式步骤具体明确(林义修,2006),本研究遂采用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