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0.42KB ,
资源ID:5112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12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教育与知识能力重要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教育与知识能力重要知识点整理.docx

1、中学教育与知识能力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9%)第一节、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2、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4、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5、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6、柏拉图:提出“寓学习于游戏”7、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8、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9、佩

2、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1、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12、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13、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5、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

3、标志)16、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17、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8、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9、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20、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2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22、凯洛夫: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23、马卡连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教育诗 2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4、)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5、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第二节、教育概述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的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4、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

5、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起决定性作用。6、教育的文化的影响: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教育选择提升文化;教育创造更新文化7、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可以培养

6、各种类型人”8、教育(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4)有助于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9、我国近代学制:1902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中央政府制定的全国性学制,未实施1904癸卯学制,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但不允许男女同校,体现中体西用思想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允许男女同校,学堂改为学校1922壬戌学制,基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六三三学制10、义务教育:概念:指国家采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障的带有强制

7、性的国民教育。11、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连续观察,做出准确详尽记录(2)调查法:问卷、访谈方式,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普遍、抽样、个案调查(3)历史法:研究过去,认识规律,指导今天(4)实验法:人为影响研究对象,探讨因果关系(5)行动研究法:教师的反思性探索、研究与活动一体化第二章 中学课程(14)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1、学科中心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赫尔巴特、斯宾塞为代表2、活动中心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社会活动为中心,杜威为代表3、社会

8、中心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儿童、社会、学科特征5、课程类型: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易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学科知识缺乏联系性.(高中为主)综合课程:又称统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相邻学科内容合二为一的课程形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为主)活动课程:也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是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课程。优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缺点是儿童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小学)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地方

9、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地正式课程,公开性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连带学习:杜威提出; 附属学习:克伯屈提出,有意无意的熏陶6、课程内容主要表现: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个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教育文件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学科内容及其

10、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的材料。编写方式有: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螺旋式上升:课题内容重复出现,逐级深化 ; 直线式:课题内容不重复7、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建立在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评价原理”与“课程原理”的基础上.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从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CIPP模式:背景评估、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英文缩写。8、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9、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第一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第二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创建富有个

11、性化的学校文化.10、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兼顾各学科与各年级教材的衔接11、课程实施: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1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三章 中学教学(18%)1

1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特殊认识过程说:苏联,凯洛夫.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发展说: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发展的过程。 实践说:把教学过程看成实践活动,可以从实践的高度认识教学活动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教学任务:形式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忽视学科内容;实质教育: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学生智力

13、的特别训练首要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或智能)相统一;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5、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几点: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表达清晰;重点突

14、出;组织严密; 气氛热烈 评价:测验法质量指标: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者可靠性;效度,测验的正确性4、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清晰表象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巩固性原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差别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

15、合原则:学科知识与德育方面教育相结合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思想理念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等获取知识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独立作

16、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6、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法:学生主动参与,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7、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的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学科限制,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

17、己的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系统的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请教师辅导,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检查。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特朗普:灵活的课程表,大班、小班、个别结合起来,课时20分钟8、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9、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10、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为了了解学生进行的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的测试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改善和完善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的测试评价相对性评价:又

18、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根据成绩决定优或差(作为人才选拔依据)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通过测试判断学生优差个体内差异评价: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11、教学评价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12、新型教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17%)1、感觉的特征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值: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

19、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与绝对感受性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产别感受阈限:感觉所能觉察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转暗的视觉感受.如,走进电影院明适应:由暗转亮的视觉感受。如,走出电影院感觉的同时对比:明暗相邻边界,亮处更亮,暗处更暗(马赫带现象)感觉后象:如,点灯灭了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形状感觉得相互补偿:如,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更灵敏联觉:一种刺激能引起多种感觉现象。如,看红色觉温暖2、知觉:整体性:把对象感知为统一的整体,如,红花绿叶选择性:把知觉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理解性:利用已有知觉和经验用词语标示出来恒常性:知觉不会随知

20、觉条件改变而是保持稳定3、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选择性、集中性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受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注意到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稳定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5、记忆的分类(1)瞬时记忆:极为短暂的记忆,时间短(不超过5秒),信息原始,记忆痕迹易衰

21、退(2)短时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加减2个组块,一般是几十秒不超过1分钟(3)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超过1分钟、几天、几周、甚至终身不忘(4)陈述性记忆:用语言表达,如时间、事件、概念等(5)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6、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遗忘曲线:第一个系统研究者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7、遗忘的原因: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先学习东西对后学习东西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衰退理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同化说: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8、运用记忆规律有效学习的方法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

22、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的保持策略.进行组块化编码:指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间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适当过度学习:熟练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9、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3)复习的方法要多样(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10、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如,儿童边数手指边算术具体形象思维:人脑对表象进行的思维。如,儿

23、童计算3+4=7,在头脑中用手指或其他实物相加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符号进行。如,概念、公式、定理、命题等经验思维:日常经验为依据判断,如,儿童凭经验认为“鸟事会飞的动物”理论思维: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如,光合作用原理判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直觉思维:未经分析就迅速对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思维:经过分析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合起来得出最好的答案发散思维:辐射思维,通过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常规思维:再创造性思维,现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案、程序、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12、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

24、定势与功能固着13、学习动机的含义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思维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14、学习动机的三种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协调功能15、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本身兴趣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远景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高尚动机: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联系在一起 低级动机:利己、自我中心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学生渴望了解,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来,是最重要稳定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凭自己才能和成就赢的地位和自尊心,是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生为了保持家长

25、和教师的赞许或认可16、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过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追求成功及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维纳。归因是指人们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行为结果形成原因的过程.能力属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性不可控制因素成就目标理论:是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归因

26、理论为基础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成败经验、对他人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感17、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重视立志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18、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水平最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9、学习迁移的概念: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互动的影响20、学习迁移的分类:正迁移(积极作用):一种

27、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作用):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垂直迁移:先行学习与后续学习产生的影响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应用到本质相同的事物中,如,举一反三顺应迁性移: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新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如,新的学科概念重装性迁移:重新组合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关系。如,字母重组,形成新的单词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候机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21、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自动发生的,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

28、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关系转换理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 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室不存在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存在迁移.22、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确立具体的、明确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2)科学选择教材和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4)具

29、体分析教学内同适合何种迁移(5)教授学习策略,体改迁移意识性23、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24、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如,画线和批注精细加工策略:将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如,记忆术,做笔记,生成性学习,缩简、编歌诀,视觉联想。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利用表格。25、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

30、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如,考试时看自己的时间和速度,做题目时先易后难。26、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1)时间管理策略:根据目标,对时间做出整体安排,通过时间表落实.(2)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树立信念,选择挑战性任务等(3)学习环境设置策略: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光线的明亮、和谐的色彩等(4)工具的利用策略: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电脑网络等(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2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

31、用公式SR来表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桑代克:猫的实验,“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定律,教师尽量使学生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尤为重要)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习得率与消退率;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强化学说,(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多用此手段来塑造学生良性行为)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实施奖励)负强化: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消退: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在这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降低斯金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消退、再强化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学生循序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