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15KB ,
资源ID:51034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03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心理学.docx

1、大学心理学 大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4、填空 15、单选 15、判断说明 4、简答题 5、论述题 2 补充: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 认识 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 记忆 的含义基本相同。2、卡特尔认为, 人格特质 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3、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生理上 或 心理上 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4、“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 或 罗森塔尔效应 。5、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 注意 。6、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习得、 知识的巩固 和 知识的应用 三个阶段。7、智力的

2、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 智商 值来表示。8、 创造力 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9、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心理状态 10、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意志特征 。11、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1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组成。(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条件

3、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13、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14、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后继性有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形成的两个条件。15、智力低下的

4、人比智力高的人为数略多。这是因为人类智力除按正常的变异规律分布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损害大脑,导致智力低下。16、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心理活动的载体。(2)从心理的内容和来源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其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17、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功能性18、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

5、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但并不是匀速前进的。从总体上讲,是先快后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呈现下降趋势。19、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3)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

6、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 (4)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会使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0、试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虽然都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并在人的活动中得到体现,但它们所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性格与气质的

7、形成条件有很大区别。性格与气质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同步的。(3)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1、简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征。(1)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通常,心理学中将性格区分为四种性格特征。(2)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3)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5)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

8、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22、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1)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2)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3)认识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4)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2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具有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2)知觉具有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

9、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具有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4)知觉具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24、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25、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着。(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3)生理需要。 (4)安全的需要。 (5)归属与爱的需要。 (6)尊重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8)马斯洛认为,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

10、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9)马洛斯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中间增加了审美和认知的需要。26、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1)粘合。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2)夸张。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3)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新形象。(4)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27、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1)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

11、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2)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3)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5)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最主要的。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的兴趣的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6)此外,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可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28、复习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材料重新组织和巩固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到“温故而知新

12、”的效果。2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30、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1)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

13、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31、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人有了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32、“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 生存环境 的依存性。33、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复述 。34、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情感 。 情绪是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满足与否相联

14、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有机体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形式,这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情感。35、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道德认识 。36、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 心理过程 。37、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 主观印象 。38、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 七 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39、道德感 、 理智感 和 美感 被认为是高级社会性情感,因为这些情感包含着人类独有的社会意义,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40、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

15、态、心理特征41、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 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42、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种活动叫做 意志行为 。43、需要 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西方心理学中,它往往被称作 内驱力 。44、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 学习动机 。45、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46、 动机 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47、“授之以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 陈述性 知识。48、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 情绪和情感 。49、“忧者见

16、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心境 的影响所致。50、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 心理倾向 和 心理特点 。51、幻想是 创造想象 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 生活愿望 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52、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 自然性需要 、 社会性需要 。53、 陈述性 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54、注意品质:注意到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5、试述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健忘的有效途径。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

17、知识的理解,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复习的效果取决于合理地组织复习,以下是合理组织复习的一些主要条件。(1)要及时复习。 (2)要过度学习。 (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 (5)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6)要动员多种感官参加。56、试述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对其行为表现作出预测,并采取适合其气质特点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气质不能决定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

18、的学生,不要以自己情感的好恶,亲近或疏远某种气质类型学生;要相信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能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学生。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优良的品质或不良的品质。但每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有利于形成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个性品质的可能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有意识地利用其积极方面,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以防止个性品质向消极方面发展。(2)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3)由于气质特征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效率以及智力活动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

19、同气质特征,在学习途径、方式和方法上,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只要这样,无论何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完全可以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学习风格取得好成绩,提高其智力水平。5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 抽象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58、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的影响。59、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表情 。60、人们在 气质 、 能力 、 性格 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个性。61、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 编码 、 贮存 和 提取 的认知加工过程。第一章 人的心理心理学是

20、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1879年12月是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3、 心理(mind)即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精神现象和主观世界。也称为心理活动,简称心理。4、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5、 行为是指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6、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它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21、程。7、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识过程。8、 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9、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10、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信息在神经系统内的传导是电位的变化和化学递质。11、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墨、苛勒)、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人本主义(马洛

22、斯、罗杰斯)、认知心理学(奈瑟、皮亚杰、布鲁纳)1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对于理论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其他领域各自的研究对象。(2)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搞好教育改革;有助于师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3)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自我、了解自我、改正缺点、发扬长处,从而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可以了解别人,有效地帮助别人。1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心里统计法、逻辑思维推理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和个

23、性心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1、感觉和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门户,也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和知觉都是感性认识。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3、感觉的产生依赖于两个物质条件:感觉器官和客观事物,只有当客观事物(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才能产生。4、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规律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是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

24、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5、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一般规律是出视觉适应的感受性有的提高,有的降低,其他各种感觉的适应基本上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或暂时消失,但痛觉没有适应。如,从光亮出走进暗示,开始时什么也看不见,不久后就慢慢地能看见周围的食物;对樟脑气味的适应等。(2)感

25、觉对比(暂时):月明星稀现象;同一灰色的长方形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更亮些;吃过甜食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是酸的。(3)联觉(暂时):看到黄、红的颜色会有暖的感觉,甜蜜的声音、冰冷的脸色等都是联觉现象。6、知觉活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1)知觉的选择性:图少女和老妇,优先地选择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从而获得清晰的映像,其余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只能模糊地觉察到。(2)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如,会把四条孤立的线看成是一个四边形。 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并非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

26、影响人知觉整体性的有人自身的主观因素、人的过去经验、知识储备和语言作用等。(3)知觉的理解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成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来的特征。如,老司机对汽车运转情况比一般人有更精确、更完整的理解,能听出故障出在哪等。(4)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我们熟悉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距离、角度、光线明暗)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印象却始终保持不变的、恒定的、稳定的。如,从远处开来的一辆车看起来很小。7、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

27、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8、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感受性与感觉强度:呈现给学生的图片要色彩鲜明,大小适中,线条粗细安排合理(2)感觉适应:直观教学环境中光线、声音、颜色不能变化太大或太快(3)感觉的对比:用红笔标出重点 第四章 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过程。“经验“是指个体在过去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事件,其中既有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学习过的知识,也有思考过的问题、经体验过的情绪。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

28、所出现该事物的形象叫记忆表象。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表象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记忆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3、按照记忆存储信息的久暂,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持续时间0.252秒。感觉登记在注意下转为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或操作记忆,时间一般为5秒2分钟,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7+ 2个组块。在无复述的情况下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在精细复述下转为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骑容量几乎是无限的。4、记忆过程: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

29、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保证,再认、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与证明。5、识记是获得事物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1)根据识记时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的不同,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根据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人们通常采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两种办法进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死记硬背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之后而进行的识记。6、(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1)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识记的目的和要求。实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的识记效果优

30、于无意识记的效果。(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会影响识记的效果。凡是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识记效果就会大为提高。(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也会影响识记的效果。从材料的性质来看,一般地说,具体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语文材料容易识记;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易于识记。从材料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效果随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多而降低。(4)识记的效果也依赖于识记的方法。意义识记的方法优于机械识记的方法。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的方法优于单纯阅读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则应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和难度等特点而采用。7、保持:它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8、再认:对已感知

31、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辩认出来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再认。9、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 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10、(论述)遗忘的规律:(1)德国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主要特点是先快后慢(2)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多,则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学习程度也有影响,材料达15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佳。(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 识记的事物中间部分遗忘得多而快,开头和结尾部分遗忘得少而慢。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识记容易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保持少遗忘多的现象。(前面的材料影响后面的记忆前摄;后面影响前面倒摄)(5)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6)适度的过度学习能减少遗忘。(7)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8)识记者的主观因素(个人的动机、兴趣、需要、情感等)和识记时采用的方法等对遗忘有影响。11、回忆策略主要有接近联想(由北京想到天安门)、相似联想(由麦子想到稻谷)、对比联想(由白色想到黑色)、因果联想(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