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1关于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内容 摘要:货币数量和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两者各有优劣。拥有完善 金融 市场的发达国家 目前 多以利率目标为主,其中利率目标区的 应用 较为广泛。本文从 理论 上对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的利弊做了 分析 ,如果放宽论证的条件,与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的最优性可能是不一致的。关键词:货币政策 利率目标区社会 福利最大化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综合理论,人们认为利率是宏观 经济 政策的有效工具,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而货币学派又从新货币数量说的角度提出了以控制货币数量为目标的政策操作规则。但从目前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应用来看,利率仍是主要的操作工
2、具,这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与金融创新的 发展 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以利率目标区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劣加以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关于货币政策的几个 问题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执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依赖于 通过政策规则 执行目标 执行工具效果及反馈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不同,就会对央行期望达到的目标与执行工具间的相关性,以及央行对执行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控制能力提出疑问。这也是讨论货币政策是否有效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分析上依据如下的基本假定:如果总支出的各个部分与长期利率变动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此假定下, 影响 短期利率的货币政策措施与总量经济之间的联系就取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决定货币政策是否有
3、效,是实际利率与资本边际收益率的比较;稳态实际利率由资本边际产出决定,从长期考查货币政策对实际回报率不会有影响;控制名义利率将会显着影响总体价格水平。也就是说,从货币数量,价格水平,实际利率与产出的关系上考查,在长期中,货币、利率均呈现出中性的特征。因此问题就在于短期的利率水平是否影响产出、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关系如何和以控制利率水平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是否会引发价格的过度波动。从理论上看,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性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实际效果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在政策操作上,也存在着利率与总量目标不相容的问题。这就对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设定了选择范围,即利率或是货
4、币量。图中I代表利率,M代表货币量。图1表示了以货币总量为目标的状态,当央行货币供给水平确定在MS水平的时候,由于货币需求的不确定性,Md会在央行预期的Md与实际的Md1 Md2之间波动,由不同货币需求水平决定的市场利率会在I0 I1 I2间波动。也就表明以货币供给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将面对不确定的利率水平。图2表示了以利率为目标的状态,当央行确定I0目标利率的时候,央行预期的货币需求位于Md的位置,而当实际货币需求在Md1Md2间波动时,央行为确保利率目标的实现,必会调整货币供给水平,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在 Ms1Ms2间波动。视利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正是由于要调整货币供给量而可能在维护政策规则时
5、付出其他代价。在其中价格的过渡波动会是直接的结果,如果在利率政策规则下,由货币供给引发的价格波动是可以接受的,则利率规则就是可取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考察,货币政策都能影响名义利率,依靠费雪方程式就可以将实际利率、预期通胀及名义利率联系在一起。由于利率与总量目标的不相容性,名义利率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彼此无法单独选定,故而控制名义利率就会对总体价格水平产生显着影响。标准化的 研究 模型yt=yc+(pt-Et-1pt)+etyt=0-1rt+utmt-pt=-cit+yt+vtit=rt+(Etpt+1-pt)式中y代表产出m代表通货数量p代表价格水平的对数;r代表实际利率i代
6、表名义利率;yt, yc分别代表当期产出和预期的产出。既当期产出是预期值与通胀率的函数,实际货币供给是产出与名义利率的函数,名义利率是通胀率与实际利率的函数。其中通货数量确定产出y,价格水平p;名义利率i由系统内生决定。当央行实行以固定名义利率水平的目标政策时,固定it=IT ,以上总供求方程式变为:yt=yc+(pt-Et-1pt)+etyt=0-1rt+utIt=rt+(Etpt+1-pt)上式的明显变化是货币供给方程式不再是 计算 内容。因为已知实际产出、价格水平和名义利率,名义货币水平就可以由货币需求公式内生的决定。问题在于央行要严格的控制名义利率i ,由此影响消费及决策,但影响总需求
7、的却是预期实际利率r。这也就对利率目标区设定规则的灵活性产生了影响。观查上式 pt-Et-1pt; Etpt+1-pt;式中的价格水平仅是一种预期误差,或说是一种预期变动率的形式。假定序列p*t+ii=0是一种均衡,pt-Et-1pt 或Pt*就是不确定的。得出此结论意味着,P对yt及r 无影响,故而仅要求预期通胀率满足:iT = (0 - yt+ut /1) + Etpt+1*-pt*价格水平的不确定性,被认为是纯粹钉住利率过程的潜在 问题 。即如果 经济 主体不关心绝对价格水平,同时央行也不关心这一问题,那价格的上扬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情况是相符的。而事实上这
8、是不可能的,价格水平的无限上扬是不可接受的。以上 分析 的意义在于,钉住名义利率不变规则下,央行若令货币数量随价格变化进行调整而令实际货币余额保持不变,也即通胀水平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率规则就是可取的。那么余下的问题是这种状态是否存在。对如上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提出了央行实行怎样的货币供给方式,能够在实现利率目标的前提下不出现通胀的失控。麦卡伦(1986)曾强调指出,不确定性问题与多重均衡问题有所不同,后者涉及到的情形是多个均衡的价格路径同时与给定名义货币供给路径相匹配。央行对名义、实际货币供给量控制的方式或说途径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货币供给方式的视角以名义货币供给为实际操作工具假定央行以名义货
9、币供给为控制利率的操作工具,并钉住名义目标利率进行调整。引入模型:mt=0+mt-1+(it-iT)其中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上式的含义在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取决于名义利率偏离目标利率的程度。如果it围绕着目标利率iT随机的波动,则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为0。随趋向于无穷,名义利率对目标利率的偏差如果会收敛,那么价格水平的确定性就可以保持。通过对上式的求解,可以得出结论mt是非稳态的,同时m的这一属性也就导致价格水平的非稳态性质。也就是说价格水平误差会随着预测期的延长而加大。这就表明了,在钉住目标利率的政策规则下,以名义货币供给为实际操作工具的作法是不可行的。以实际货币供给为实际操作工具假定央行以
10、趋势稳定的方式进行货币供给,上述模型变形为:mt=+0tmt-1+(it-it)式中隐含了平均货币供给增长率稳定为0的假定,同样进行如上式相同的验证过程,可以得出结果,名义利率与价格水平随机表现为一种均衡。也就是在特定确定货币供给规则下,均衡的价格水平是趋势稳定的,同时预期误差方差并不随预测期的延长而无上限的提高。通过如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在 理论 上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少名义利率波动,同时并不引起价格水平的不确定性,既在理论上可以认为在特定货币供给规则条件下,目标利率货币政策规则是可行的;名义货币供给的基本表现,并不单一的取决于钉往目标利率的约束,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货币供给过程实
11、现。利率政策的最优性如果盯住目标利率的政策规则是可行的,那么适当的目标利率水平又应当如何确定呢?笔者认为这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以上是以央行为行为主体,依靠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以实现目标利率政策规则。但如果将央行的政策执行置于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相一致,或者说是两种政策的搭配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可能就会出现其他结果。政府的目标函数决定了他的政策取向,也就决定了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这样一种 自然 福利标准的设定是相当困难的。脱离现实的宏观经济状况,单纯的用理论模型来解释是不可取的。政府面对的宏观经济现况可能会比任何现有的经济模型所解释的情况都复杂。故而以目标利率为货币政策规则的设定必定与
12、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大体一致的。从理论方面对这个问题的 研究 ,有的使用了一般均衡、代表性行为人模型。其借用了预付现金模型,假定消费者资金必须从名义货币余额中筹措,此时正的名义利率表明对消费开征了一项隐性税收,这就 影响 到家庭在现金商品与信用间的选择。在模型中引入一期价格粘性可得出结论,固定名义利率会消除资本积累的扭曲,利率钉住帕累托优于固定的货币规则,而且对于任何都存在某种货币增长过程,类似于可变价格模型中的实际均衡状况。 即可以在外生名义货币供给过程下决定价格水平与名义利率。这实际上与上文中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都论证了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规则的最优性与可行性。当然,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是存在
13、的。设定何种利率及利率水平依然是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同时关于短期利率与产出,长期利率与产出,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间的关系;价格水平与利率的相关程度或说通胀水平与利率的相关程度有多大等在理论上也未达到统一。放弃在本文第二部份中标准化的研究模型,分别在封闭及开放环境中及受到外部冲击条件下进行讨论,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规则是否是最优政策选择的结论可能是不一致的。以上讨论还尚未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考虑在内,以及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发达 金融 市场与二元金融市场)利率政策是否都会是最优选择也需要进行论证的。尽管经验的研究表明,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规则有相当的优越性,也即此种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名义利率,并通过名义利率对实际利率的影响对产出产生真实影响,同时并不引发过度的价格波动。但正如在本部分表述的那样,破除了经验的假定,利率政策的最优性还是值得论证的,尤其是其可操作性方面。综上所述,利率目标区货币政策操作规则在理论及经验的验证中都得到了支持,但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讨论的理论 。在这种讨论的背后,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不同学派间相互融合、 发展 的态势。货币究竟是否呈现中性,利率对实际产出是否有真实影响依然是此类研究的出发点。在最终的结论上,分歧依然存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