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注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张先:北宋诗人。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修芦:修长的芦苇。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B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
2、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2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答案】1A2“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
3、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由近及远”错。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可见,首联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写景。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然后需结合诗句的内容解析分析。(1)“浮萍破处见山影”,意思是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此句直接点出“影”字,是明写微风吹来,满池的浮萍裂开了,露出了一段水面,水面上倒映出青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2)
4、“过桥人似鉴中行”,意思是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此句以“鉴中行”形容中人过桥,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着人影、桥影,但并没有直接点出“影”字,是暗写。(3)“莫放修芦碍月生”,意思是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态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此句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没有写影,却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芦影、月影的存在,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是暗写。所以,全诗机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蚕麦二首(其一)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家家辛苦大作社,典
5、我千钱追四邻。(注)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风格清淡,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语言驾驭纯熟。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D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2本诗衔接自然逻辑严谨,体现出七言律诗“起承转
6、合”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2本诗首联以“天养人”为起句,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写面对一年来得之不易的大丰收,自己借来千钱也要参加四邻乡亲举办的秋社祭祀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欣喜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
7、嘲。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首联“贫病可怜天养人”是“起”,作者感慨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3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浔阳楼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巧妙,以与江州有关的陶渊明、韦应物起笔,“爱”与“怪”表现了对他们的赞扬和钦佩,自然引出登楼的所见所思。B本诗善用意象,第七至十句抓住“大江”“匡山”“炉峰烟”等意象,通过视角的变化、时空的转换,描绘了壮阔静美的景象。C诗人精于写景,“深夜湓浦月”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与“住近湓江地低湿”意境相似,暗含
9、了天涯沦落、知音难觅的苦闷。D诗人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诗歌语言虽浅近平实,亦不乏精细工巧,虚词多次运用使诗歌文脉贯通,摇曳生姿。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C2承接上文,揭示了陶渊明、韦应物二人文思高妙的原因在于得到浔阳“清辉”与“灵气”的涵养;引出下文,借自己这些“偶成句”难以尽现江山之美,强化了对浔阳美好风景的喜爱和赞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深夜湓浦月”是对浔阳夜景的描绘,意境清幽,不含作者天涯沦落、知音难觅的苦闷。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这首诗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10、诗中的第七至十句。前四句中“爱”字来说明陶氏的作品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怪”字来表达自己对韦氏的诗才感到很好奇。五、六句,作者知道了二人之诗风令他“爱”与“怪”的原因。七至第十句话题一转,以优美的对偶句向众人展现出了江州辽远大气的美景。十一、十二句“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作者胸中已了然,正是这样的山水,赋予陶韦二人创作出令其“爱”和“怪”的作品。所以,“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写景句,在结构上承接上文,揭示了陶渊明、韦应物二人文思高妙的原因在于得到浔阳“清辉”与“灵气”的涵养。十三、十四句所言,或许在说文才不如二人的同时,亦觉官才不如之,虽然对于他人来说,他的为
11、官经历和诗作文笔皆可以证明白氏是有才之人,且丝毫不逊于陶韦,但白氏依然在前人才华前表达出了自谦。最后两句,自言这首诗是登高兴至而偶发之作,才情有限,无法将所见景物完美地表达,愧对江山美景。所以,“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写景句,在结构上又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借自己这些“偶成句”难以尽现江山之美,强化了对浔阳美好风景的喜爱和赞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渡江诸将传王迈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注)王迈(11841248)字实之,自号臞轩居士,仙游人,有臞轩集。他因直言强谏,给宋理宗骂为“狂
12、生”。晚年辞官归隐后,他仍自称“敕赐狂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诗人读传洒泪破题,既设置了悬念,又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怆的基调。B颈联运用对比,指出有勇之人不缺而心胸宽广之人稀少,突出胸怀宽广更加可贵。C尾联运用设问,指出不能把中原腹地当做人间乐土,更不能耽于享乐而罔顾民生。D全诗以议论为主,首尾两联是诗人的感慨,中间两联是对诸将的评价,构思精巧。2请简要概括诗人“泪洒衣”的原因。【答案】1C2建立功勋、手握兵权的将军被嫉妒而埋下危机的种子;文臣武将不能精诚团结,一致抗敌;中原失地,尺土不能收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指出不能把
13、中原腹地当做人间乐土,更不能耽于享乐而罔顾民生”说法错误。尾联的意思是:难道沦陷的中原远在天上?竟不能收回尺土寸地。这是运用设问,表达了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对诸将的惋惜。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的首联“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可见“泪洒衣”的原因在于“诸贤传”的内容,要从后三联中去理解分析。颔联“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的意思是:南渡诸将功高勋著却惹来众多怨忌,他们权力煊赫时,并不知其中伏有危机。诗人在诗中用了“成”“是”二字,可见这类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南渡诸将所共有的。这是诗人为南渡诸将手握重权,遭到秉政者的嫉妒而感慨叹息。因此,这是诗人“泪洒衣”的原因
14、之一。颈联“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中,“韩彭”指刘邦时的韩信、彭越,他们均以武功著称;“廉蔺”指战国时赵国名臣廉颇、蔺相如,他们以能捐弃私嫌、共御国敌而传“负荆请罪”的佳话。“希”通“稀”,是少的意思。这两句肯定了诸将的“勇”,同时对他们的“心”提出指责。诗人认为文臣武将虽各有才能,但不能精诚团结,一致抗敌,因此而落泪。尾联“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的意思是:难道沦陷的中原远在天上?竟不能收回尺土寸地。这一联中,“天上”极言高不可及,用一个“岂”字,写出了收复失地并非艰难;“尺土”极言其少,在同“岂天上”的对照中,把诗人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对诸将的惋惜推到了极度。因此,不能收复中原尺土,也是诗人
15、“泪洒衣”的原因之一。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献钱尚父贯休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注)钱尚父:即钱谬,唐朝末年的越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龙骧凤翥:形容奋发有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迎面而来,虽带有宿命的色彩,但作者仍强调了人奋发的能动性。B堂上宾客如云,美女如花,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C一剑霜寒便坐拥了十四州,使人想见钱谬举重若轻、所向披靡的气势。D诗人在尾联对钱尚父固守东南、受封为王、成就功业给予肯定和称许。2请赏析本
16、诗颈联的表达技巧。【答案】1B2听觉与触觉结合:鼓角声、风涛声是听觉,“冷”“秋”是触觉,听觉与触觉结合,表现钱谬四处征战、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夸张:鼓角声直上天际,风涛声震动大地,“揭天”“动地”以夸张手法突出战事的场面宏大和钱缪所向披靡的气势。寓情于景(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以揭天动地的鼓角风涛和充塞天地的肃杀之气,来烘托渲染钱谬坐镇东南的赫赫威势。【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堂上宾客如云,美女如花,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错误。“满堂花醉三千客”意指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而非“美女如花”,故“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更是无稽之谈。故
17、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意思是: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听觉与触觉结合。“鼓角声”“风涛声”是听觉,“冷”是触觉,“秋”指的是眼前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秋意,也是触觉,听觉与触觉结合,表现钱谬四处征战、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夸张。“鼓角揭天嘉气冷”,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气都变得寒冷;“风涛动地海山秋”,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这两句中,“揭天”“动地”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战争场面的宏大和钱缪所向披靡的气势。寓情于景:钱谬是“金天柱”,这两句诗极力铺写鼓角风涛和充塞天地的肃杀
18、之气,烘托渲染钱谬坐镇东南的赫赫威势。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注)张说:唐代诗人,此诗创作前一年,作者由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受命为幽州都督等职,在任数月,政绩颇可观。此诗是作者因岁序之改有感而作。燎火:即庭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日:喻指皇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分别写两地的景物和气候,雪和梅反复互喻,饱含着对仕途遭遇的酸甜苦辣之感。B诗的颔联抒发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慨叹,表现出对世事难料、时光蹉跎而不能自主的复
19、杂心理。C诗的颈联通过对边镇和京城两地不同境况的抒写,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盼望进京做官的心情。D诗的尾联写诗人暗暗地遥遥祝祷,幻想着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祝寿。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D2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D.“诗的尾联为自己祝寿”错误。诗后的注释已点明“日”字比喻的是皇帝,因而此句祝寿的对象应该是皇帝,而不应该是诗人自己。尾联实际上表现了诗人盼望进京在皇帝身边做官的急切心情,有媚上之嫌。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
20、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 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
21、鸡令得近乡关。注: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湔祓:即荐拔。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司马相如的故事盛赞朋友才华横溢,并用借代手法表明其身居卑微的官位,前后对比,感情强烈。B颔联写友人本应安享晚年,却依旧为仕途奔走,只能等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C颈联以不合正常节奏的节奏构成对偶,诗句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牢骚不平之气。D诗人在结尾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
22、斡旋,推荐自己做个靠近家乡的地方官,语气委婉而谦卑。2诗人给执政诸公的“寄语”情感复杂,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答案】1D2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美与怀才不遇的同情:友人有相如之才,却屈居低位,年老依旧在为仕途奔波操劳,令人同情。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愤懑:颈联写友人心系喝酒,看似豪迈,却是为怀才不遇、年华流逝而心生悲愤。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尾联用典,写诗人希望诸公能让友人做个靠近家乡的小小地方官,让他的才能稍微得到一点施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语气委婉而谦卑。”错误,诗人是为朋友求官,语气虽委婉,却并非谦卑,而是说自己友人大才只能小用,带有怨愤不平之气。故
23、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由首联说老友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下僚,可概括出,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美以及对位沉下僚的同情;由颔联说友人头白眼花却仍奔走仕途,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挂冠归去,可概括出,对友人迫于生计,委身官场的同情;由颈联的心系喝酒,豪兴犹在,盛年不再,从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这貌似旷达,内心却有种种牢骚抑郁,由此概括出,为友人的怀才不遇、年华流逝而心生悲愤;由尾联作者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他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可概括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中用人才的渴望。8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完成下题寻_张乔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
24、,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请在标题处补出一个初中课内文言文中描述过的地方,结合这篇文言文与这首诗歌内容相契合之处阐述你判断的理由。【答案】桃源。理由:地名相近,“武林”旧指杭州,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指的也是杭州;描写景色特点与桃花源相近,都写了该地景色优美,与世隔绝;表达主旨相同,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讲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本诗首句“武林春草齐”中的“武林”是杭州的旧称,而桃花源记中的首句“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武陵”指的也是现在浙江杭州一带;其次,本诗中的“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水垂青霭断,松
25、偃绿萝低”,描绘出一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妙画卷,另外诗中“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说明此处与世隔绝,环境幽静,这些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景色相接近;最后,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而本诗中“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所表达的旨趣与桃花源记表达的旨趣相同。所以,标题处应填的初中文言文描述过的地方是“桃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嘉峪关感赋(其三)林则徐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入遥天。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注)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
26、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燕碛:代指关外西域之地。贰负陈尸:贰负是古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变成干尸。匈奴断臂:汉武帝采用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统一了西域。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思接古今,直接引出重镇敦煌和已废弃的旧塞阳关,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感。B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绝不能与鸿沟相提并论,早在汉武盛世,西域即已列入华夏版图。C颈联巧用典故,歌颂了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和汉武帝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业绩。D作为客中赠别诗,诗人立马嘉峪雄关,追古思今,浮想联翩,悲怨
27、陡生,艺术感染力强。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答案】1D2抒发深沉悠远的家国情怀,他驻足嘉峪关,抚今追昔,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礼赞华夏文明的悠久,他借用贰负作恶被诛的典故,歌颂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缅怀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他引经据典,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表达对国家中兴的殷切期待,他借古抒怀,期盼道光皇帝能振作精神,励精图治,重振国威。(答对三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D.“客中赠别诗”错误,由本诗的标题及全诗的内容来看,应为咏史怀古诗,且“悲怨陡生”的说法也不准确,这首诗的情感
28、是昂扬高亢的,抒发的是真挚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首联“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中作者驻足嘉峪关,追述古今,由边塞之思,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作者虽然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但仍心怀天下,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担忧的感情。颔联“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入遥天”写嘉峪关绝非楚汉相争的鸿沟,把关内关外分成两半。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武盛世,关外的土地无论是浩瀚无际的戈壁,还是大雁停留的浅滩全都属于中国辖管,表现作者对悠久的华夏文明的赞颂,歌颂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颈联“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作者此处用典,用具体史例,进一步歌颂了汉
29、武帝开疆拓土的业绩。汉武帝不因李广利伐大宛,取“天马”,“尸首枕籍”,损失惨重而改变开疆宣威的初衷,终于实现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统一西域的计划。作者由此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和治理成效。尾联“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在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和成效的同时,通过“何时此地罢防边”,借古喻今,含蓄地表达了盼望道光皇帝发扬汉武帝的精神,不因战事暂时失利而气馁,要重新振作起来,抗敌御侮,处变不惊,励精图治,宣扬国威的迫切心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
30、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B“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C“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
31、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答案】1D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中原干戈古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