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92.42KB ,
资源ID:5095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95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1、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编号:2012-2007N 勘察起止时间:2013年03月12日2013年04月08日 提交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231001-kj(综合甲级)法定代表人:陆增建 技术负责人:刘文连 审 定 人:龚宪伟 审 核 人:秦勇光 项目负责人:宋 毅报告编写人:宋 毅提交日期: 2013年 04月10日 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线路路径 12 工作 22.1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22.2 遵循的技术标准 22.4 现

2、场调查与收集资料 23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33.1 区域地质构造 33.2地震 44 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44.1 地形地貌与不良地质作用 44.2 地层岩性 54.3水文地质条件 64.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64.5 适宜的基础形式 65 沿线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66 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与建议 61概述1.1 工程概况拟建的220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工程位于浦北县张黄镇,长约11.2km,线路跨越的行政区域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1.2 线路路径线路从110kV福山变构架向东面出线后转往东北方向走线,途经高山西面、清水洞东面、赤泥岭北面和东方农场长岭队附近之后,线路折往正北方向走

3、线,经过芋地岭西、高栋岭后到达东方农场苏茅坪队附近并于此折向西北方向走线,往牛运湖方向前行约2.2km后到达碰油麻附近,在碰油麻附近线路再折往西北向,经东信塘南面、叶山、曲江南面和田垌后到达接点,分别在原线路的76#塔和77#塔附近与原线路连接,新建线路全长约11.20km。该方案在曲江南面跨越张黄江,全线除与原线连接用单回路塔外,其余均采用双回共塔架设,详细走向见图1.1。图 1.1 线路路径走2工作2.1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a)调查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用的发育状况及其危害性。b)调查了解沿线地层岩性及其分布特征,初步评价岩土的工程特性,提供重度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为杆

4、塔基础型式的选择提供初步资料。c)调查了解沿线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d)调查了解沿线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评价其对送电线路的影响。e)调查拟选方案路径的文物矿产情况,对拟选方案路径重要跨越地段及可能的崩塌、滑坡地段作判断和专门说明,为线路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提供相关的岩土工程资料。2.2 遵循的技术标准a)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规定(DL5076-2008);b)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c)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4 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本

5、次初设现场勘测外业工作于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0日进行。为了充分收集已有资料,掌握工作区的基本地质背景,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收集了如下资料: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 B 1);b)1990年出版的广西通志地震志;c)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其附图;d) 中华人民共和国1/20万地质图、矿产图及水文地质图“合浦幅、灵山幅”;e) 浦北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矿产资料;f) 浦北县文物管理所提供的文物古迹资料;g) 设计提供的本工程1/5万的路径走向示意图;3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3

6、.1 区域地质构造线路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钦州残余地槽之六万大山隆起的南部,与博白拗陷的接合部位,处于大地构造的相对稳定地段。工程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外围近场的主要活动性断裂为合浦北流断裂带、防城灵山断裂带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a) 合浦北流断裂带:断裂带西南起于北部湾海中,往东北方向经合浦、博白、陆川、北流、容县。而后可能延入广东,在广西境内长约300公里。断裂带由一组走向大致为北东4060的断裂组成,分为东西两束:东边一束称陆川岑溪断裂带,多数倾向南东、倾角4070,属硅镁层深断裂;西边一束称博白梧州断裂带,多数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属硅铝层深断裂。拟选的线路路径与西束主断裂的距离

7、约8.0km。 b) 防城灵山断裂带:断裂西南始于越南的先安,经广西的防城、灵山至平南大安,由相互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呈舒缓波状延伸,长约350km。总体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4080,其中大于60居多,断裂右旋平移可达800m1000m,破碎带或动力变质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局部达2000m,带内构造透镜体,挤压揉皱、角砾岩、千糜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及华里西期至燕山期花岗岩。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活动,并表现出右旋剪切引张的力学性质。该断裂与拟选线路区距离大于40km,断裂活动对线路区域稳定无大的不利影响。c)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8、断裂西北起自黔桂边境,经南丹、都安、马山、昆仑关至横县莲塘,并延伸至搏白县龙潭一带,全长400公里以上。断裂带走向310330。西北段倾向北东,中段都安至马山一带,有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宽数公里至20公里的断裂带,多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东南段昆仑关一带主要倾向南西,倾角4085。断裂破碎带或动力变质带宽数米至百余米,以昆仑关一带最为显著,带内构造透镜体,挤压揉皱、角砾岩、千糜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沿断裂带有小地震发生,最大震级4.0级,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断裂带与拟选线路区距离大于50.0km,断裂活动对线路工程区域稳定无影响。图3.2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3.2地

9、震线路沿线处于桂东南强震地震构造区,据广西通志地震志资料,受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影响,本区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条件和力学条件.历史上广西最大的6级灵山大地震就发生在本区, 但震中平山距拟选线路工程区域大于100km,地震波向南传播波及至张黄一带强度已减弱。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上限值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4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4.1 地形地貌与不良地质作用拟建沿线均属丘陵地貌。山体呈垄状,山顶高程80m150m之间,沟谷地段地面高程序为45m50m,均属花岗岩建造。地表植被发育,植物资源较丰富

10、。主要植物有岗松、桃金娘、铁芒箕、芒草等植物。部分坡地已被开垦,种植人工林桉树林、龙眼木林等。场址内沟谷地段已开垦为耕地,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4.2 地层岩性线路沿线地层自上而下为冲洪积层(Qal+pl)、残坡积层(Qel+sl)和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a) 冲洪积层(Qal+pl):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夹粘土,黄褐色,可塑状,夹碎石、砾石,次棱角状,粒径3mm50mm,含量5%30%,成分为花岗岩碎屑及石英、长石。厚度1.5m6.0m,分布于场地沟谷地段。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170kPa,凝聚力c=15kPa25kPa,内摩擦角=1218。b) 残坡积层(Qel+sl)

11、:为含砂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黄褐色,褐红色,硬塑状,局部夹砾石、碎石、球状风化花岗岩孤石,次棱角次圆状,粒径3mm500mm,含量15%40%,成分随母岩成分而变,为花岗岩风化堆积层。广泛分布于斜坡表面,厚度0.50m2.5m。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230kPa,凝聚力c=15kPa21kPa,内摩擦角=1622。c) 志留系(S)泥质粉砂岩:浅灰、褐黄色,部份青灰色,薄层-中层状,常受铁质演染而带紫红色,泥质粉砂结构,岩石结构大部分被风化破坏,主要成份为石英粉砂,次为粘土物质。岩石破碎,碎块多呈碎块状。裂隙发育,裂面铁质渲染,层间夹薄层灰色泥页岩,岩心采取率极低。稍硬,冲击难贯

12、入,岩心碎块敲击声哑,一般用手可手断。厚度一般45.9M。其承载力特征值fak=310kPa360kPa,凝聚力c=20kPa38kPa,内摩擦角=3036。d) 花岗岩在垂直方向的风化特征,可分全、强、中等、微四个风化带,由于受断层、裂隙和地下水的作用影响,常形成有球状风化、槽(囊)状风化和夹层状风化等现象,球状风化主要见于全、强风化带内。1)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黄色,岩体呈碎屑状风化,母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以疏松状岩石为主,夹少量岩块与碎石,局部夹球状风化。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风化呈次生矿物,具有浸水缓慢崩解的特点。厚度一般10.0m20.0m。其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230

13、kPa,凝聚力c=10kPa18kPa,内摩擦角=1824。2) 强风化花岗岩:母岩颜色大部分改变为黄色、黄褐色,原岩中长石大部分风化呈高岭土,由疏松至半疏松状岩石夹坚硬至半坚硬岩石组成,岩体完整性差,岩石多呈碎块状。厚度变化较大,层厚0.5m4.5m。其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500kPa,3) 中等风化花岗岩:岩性较均一、岩体颜色与母岩颜色基本一致,仅沿裂面风化呈灰黄色或有锈色,强度较高,透水性小。裂隙少量发育,岩体属中等较完整的块状岩石,厚度5.0m10.0m,顶面埋深15m25m。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c=50MPa65MPa。4) 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14、长石、黑云母,中细粒结构,整体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质坚硬,敲击声脆。顶面埋深20m30m,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c=70MPa75MPa。4.3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沿线属于张黄江流域,线路区为丘陵地貌,地表水系发育,地表径流条件好,排泄顺畅,大部分沿坡面排至低洼沟渠,汇入河流中,部分通过土层及基岩中的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局部低洼地段在雨季会有短时间的内涝。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分布于低洼地段的粘性土土层中,来源于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丘坡地段埋深一般大于5m;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沿线丘陵的基岩裂隙中,水量不大。根据线路附近其他工程的资料,线路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

15、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4.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线路沿线均为丘陵地貌,峰谷相对高差30m100m,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路径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仅在沟谷地段有软土分布,由于线路杆塔多落在丘陵坡地上,软土对本线路工程影响不大。4.5 适宜的基础形式a)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5m的土质塔基及较破碎的岩质塔基宜采用台阶基础。b)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塔基以及全风化花岗岩塔基宜采用掏挖基础。c)个别落在沟谷或河流阶地上,软土层厚度较大的塔基可采用板式基础。5沿线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根据有关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现场踏勘调查,工程区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线路区内未见

16、风景名胜及压埋文物现象。6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与建议a) 线路经过的地方均未发现暗滨、洞穴和坍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且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主要活动性断裂带为合浦北流、防城灵山和南丹昆仑关断裂带,距离线路较远,对拟建的线路工程几乎无影响,地层稳定性良好,地质构造稳定。b) 线路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c) 线路沿线地形地貌条件良好,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d) 线路沿线地区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e) 根据有关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现场踏勘调查,工程区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线路未跨越任风景名胜区;g) 线路沿线适宜采用的基础型式有台阶基础、掏挖基础,局部软土分布地段可采用板式基础; .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