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727.02KB ,
资源ID:50908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90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届高三选考二冲刺模拟3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届高三选考二冲刺模拟3解析版.docx

1、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届高三选考二冲刺模拟3解析版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19届高三选考二冲刺模拟3一、选择题1.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A. SO2 的排放 B. 氟利昂的泄露C. PM2.5的含量升高 D.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详解】A、SO2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A项错误;B、一般氮氧化物和氟氯烃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B项正确;C、空气质量指数PM2.5(单位: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

2、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C项错误;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成CO,使动物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降低,D项错误。故选B。2.下列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是A. 甲状腺 B. 下丘脑 C. 卵巢 D. 垂体【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除生长激素外,垂体还能分泌各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A错误;B、下丘脑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但是不分泌生长激素,B错误;C、卵巢可分泌雌激素,C错误;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种促激素,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

3、的能力 B. 癌细胞由正常的细胞突变而成C.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易转移 D. 细胞癌变不可能由病毒感染引发【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简介:(1)定义: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恶性增殖的细胞。(2)特点:(3)致癌因子分类: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种类繁多,无机化合物如砷化物、铬化物,有机化合物如苯胺、亚硝酸等;病毒致癌因子能够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详解】A、癌细胞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B、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正常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

4、由于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其黏性降低,导致扩散范围变大、扩散速度加快,C正确;D、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D错误。故选D。4.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膜和核被膜C. 内质网和叶绿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详解】AC、原核细胞中不含除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A和C均错误;B、原核细胞无核被膜包裹的细胞核,B错误;D、所有的原核细胞中,均含有核糖体和细胞膜这两种结构,D正确。故选D。5.甲湖湖水退却,逐渐暴露出底部沙丘,在沙丘上最后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乙农田弃耕后发展成

5、栎-山核桃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湖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乙地的演替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C. 不同演替阶段上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有差异D. 任何群落演替的结果最后都会发展成为森林【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详解】A、沙丘是湖

6、水退却后逐渐暴露出来,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 乙农田弃耕后发展成栎-山核桃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进行得比较快,B错误;C、不同演替阶段上优势植物种类不同,而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则动物种群也有差异,C正确;D、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不利因素能影响群落演替,则不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D错误。故选C。6.某种植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吸附于其他绿色植物以取得养分。该种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捕食者【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自养型

7、):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详解】ABC、植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靠吸收其他绿色植物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属于消费者,故AC错误,B正确;D、植物可吸附于其他绿色植物以取得养分,该植物和它吸附的植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不是捕食关系,故该植物不是捕食者,D错误。故选B。7. 蜘蛛能分泌一种毒素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该毒素是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毒素至少含有31个肽键B. 该毒素在细胞的高尔基体上合成C. 该毒素空

8、间结构破坏则其毒性丧失D. 该毒素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结果呈蓝色【答案】C【解析】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多肽就是蛋白质,若是肽链组成其分子结构,肽键数至多有30个,A错误;多肽和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高尔基体只是参与加工,B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其功能就会丧失,C正确;多肽和蛋白质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结果应为紫色,D错误。【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合成和鉴定8.为验证幼苗顶端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为 A. 幼苗顶端向右弯曲生长 B. 幼苗顶端向左弯曲生长C. 幼苗顶端直立生长 D. 幼苗顶端不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

9、哚乙酸,是色氨酸的衍生物,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切断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一段,并沿划线处向左移动切段,则胚芽鞘尖端正常产生生长素,且由于没有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均匀,但是由于切段向左侧移动,右侧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左侧正常向下运输,最终造成植株左侧生长,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禁止近亲结婚是优生的重要措施之一B. 羊膜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C. 高龄孕妇有必要对胎儿进行细胞学检查D. 估算遗传病发病风险不属于遗传咨询的步骤【答案】D【解析】【分析】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

10、,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越多。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表兄妹或表姐弟结婚,生育的后代出现遗传病机率高。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详解】A、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生育的后代出现隐性遗传病机率高,A正确;B、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B正确;C、高龄孕妇通过产前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估算遗传病发病风险属于遗传咨询的步骤之一

11、,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会导致艾滋病的发生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 HIV通过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受体进入细胞D.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是一种因先天性胸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所造成的T

12、细胞功能缺陷的疾病,而艾滋病的发生是由于HIV病毒进攻人体T细胞而导致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与艾滋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不一定引起艾滋病,A错误;B、艾滋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B错误;C、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C正确;D、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不是过敏性疾病,D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B. 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C. 放能反应增强时ATP只进行合成而不能水解D.

13、 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正确;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为普通磷酸键,B错误;C、放能反应增强时ATP合成增加,但也有ATP的水解,C错误;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14、故选A。1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B. 温度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C. 在t1之前,若A组温度提高10,则A组酶催化反应速率加快D. 若在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量,则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

15、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据图分析可以知道,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因为温度过高,t2时酶已失活。【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以知道: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正确;B、温度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B正确;C、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C正确;D、C组为6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

16、的影响曲线,看图可以知道,在时间t2时,产物浓度不再改变,说明高温下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也不变,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图示对应的影响因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显著增加。这是因为A.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B. 机体产热增加,呼吸酶的活性明显下降C. 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D. 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

17、随着汗水流失【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的考查,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状态下,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乳酸或者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为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未被释放出来,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详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相对缺氧状态,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为乳酸中含有大部分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故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A正确。故选A。14.甲、乙两组同学用A、T

18、、C、G四种卡片搭建DNA模型,四种卡片的数量如下表:ATCG甲组10个20个30个40个乙组40个30个20个10个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卡片,这两组同学搭建的DNA模型将A. 长度一样,顺序不一样 B. 长度不一样,顺序一样C. 长度一样,顺序也一样 D. 长度不一样,顺序也不一样【答案】A【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且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两组同学的卡片总数相等,因此搭建的DNA模型长度一样。由于两组的卡片中碱基ATGC的数量各不相同,并且构建模型时卡片随机排列,因此搭建的DNA模型的碱基排列顺序不一样,A正

19、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可形成的脱氧核苷酸对数及DNA分子数的种类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核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初始RNA的剪切加工不需要酶的催化B. 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细胞核中完成C. mRNA上第一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D. mRNA合成、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

20、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形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说明mRNA的产生、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详解】A. 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初始RNA的剪切加工不需要蛋白质酶的催化,可能需要RNA酶催化,A错误;B. 真核细胞DNA转绿发生在细胞核,故初始RNA的剪切加工也在细胞核中完成,B正确;C. mRNA上第一个密码子是AUG或GUG,编码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

21、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可知,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细胞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 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 单倍体育种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大多数不具优良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详解】A、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光、激光等,可以大

22、大提高突变率,A正确;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C、单倍体育种植物由配子发育而来,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故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大多数不具优良性状,D正确。故选B。17.图为某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其G1期和G2期极短,与一般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显著不同。有关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B. G1期和G2期缩短,导致DNA不复制C. S期和M期的时间明

23、显长于一般体细胞D. S期的某些细胞中,可清晰观察到染色体组型【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形:G1、S、G2属于有丝分裂的间期,S期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详解】A、中心体在G1期复制完成,故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

24、A正确;B、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缩短,则细胞周期变短,有利于细胞的快速增殖,DNA复制也加快,B错误;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与体细胞相比,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缩短,但是无法知道早期胚胎细胞的S期和M期的时间与一般体细胞的S期和M期的时间变化,C错误;D、S期是DNA合成时期,细胞中存在染色质,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组型,D错误。故选A。18.某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且男患者不育,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发病率男女相当 B. 女患者所生儿子不育的概率为1C. 男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 D. 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答案】B【解析】【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男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患者的

25、比例,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等特征。【详解】A、伴X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男高于女,A错误;B、女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故女患者所生儿子不育的概率为1,B正确;C、男患者的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可育是正常的。由于男患者不育,其X来自母方,则母亲的染色体组成由两种(XBXb或者XbXb),母亲可能正常,可能患病,C错误;D、男患者不育,致病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B。19.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具有明显抗性。原因是A. 青霉素诱使葡萄球菌发生

26、了抗青霉素的突变B. 青霉素的选择提高了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频率C. 葡萄球菌个体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逐渐适应并生存D. 抗青霉素葡萄球菌的后代抗青霉素能力会越来越强【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B、青霉素对葡萄球菌的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逐渐被淘汰,最后青霉素使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错误;B正确;C、葡萄球菌个体在含青霉

27、素的培养基上逐渐淘汰不抗青霉素的个体,留下抗青霉素的个体,而不是适应并生存,C错误;D. 葡萄球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抗青霉素葡萄球菌的后代抗青霉素能力不可预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进化问题。20.为研究2,4-D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效应的影响,某同学用X、Y和Z三种浓度的2,4-D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可以省略不作B. 三种浓度均促进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C. X、Y和Z三种浓度中,X浓度最小D. Y浓度与Z浓度之间大小关系不能确定【答案

28、】D【解析】【分析】四条曲线中,“空白对照”组的生长量可作为参照值,与之相比,X浓度的甲处理结果,生长量较低,起抑制作用。题中介绍“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因此甲的作用特点,也具备“两重性”,图中Y浓度、Z浓度对侧芽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且Z的作用大于Y,联系生长素作用的曲线分析:X一定大于Y和Z,而Y和Z之间的大小不确定。【详解】A、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不可以省略不作,对照起到参照的作用,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X浓度起到抑制,Z和Y浓度起到促进,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X浓度最大,C错误;D、图中Y浓度、Z浓度对侧芽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且Z的作用大于Y,联系生长素作用的曲线分析:X一定大于Y和Z,

29、而Y和Z之间的大小不确定,D正确。故选D。21.胭脂红为水溶性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75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B. 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C. 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D. 当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时,该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

30、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2、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由于细胞液无色,因此可以依据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颜色区域大小,可判断细胞是发生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详解】A、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细胞的液泡为无色,液泡不断失水,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A正确;B、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液泡变大,由于胭脂红

31、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所以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B错误;C、若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会造成细胞死亡,所以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失活,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理解细胞壁的全透性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22.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亲代的DNA应为 B. 子一代DNA应为C. 子二代DNA应为 D. 子三代DNA应为【答案】B【解析】【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