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7.20KB ,
资源ID:508560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856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讨论稿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讨论稿doc.docx

1、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讨论稿doc“十二五”时期,正是铜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变轨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是打造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和核心区域,这为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根据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特编制铜陵市“十

2、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服务业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到“十一五”末,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7.5亿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0.8%;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达4204家,年均增长7.4%;从业人员达19.2万人,年均增长3%;实现地税收入11.1亿元,年均增长36.2%。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房地产业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吸纳就业能力日益增强

3、。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栏一 “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64.9117.510.8服务业就业比重(%)39.342.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31207.94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2.499.218.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2.934.12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13.717.48.2文化产业增加值(亿

4、元)6.1金融业增加值(亿元)4.617.321.9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822.816.1房地产业增加值(亿元)3.79.912.6二、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运行相对平稳,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就其发展规模和水平,不仅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更与先进地区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0.8%,低于同期GDP增速4.2个百分点。“十一五”末,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5.2%,分别比“九五”末和“十五”末低16.5和10.3个百分点,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

5、8.6和17.8个百分点。服务业一直是我市发展的短板,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进程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新兴服务业刚刚起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我市72.7%的城镇化率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反差:1、服务业发展规划滞后,功能布局不够完善,辐射吸纳能力较弱。我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先生产后生活”,“重工轻服”,缺乏规划和管理,服务业市场总体结构档次偏低,现代交易功能匮乏,具有地区性、影响大、辐射强的大型综合交易市场和高档专业化市场数量少,规划布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场无市”,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项目增多、投入加大,但多为房地产开发、市场建设和餐饮等生

6、活性服务业项目,而新兴业态、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带动性项目比较缺乏,尤其是与工业经济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等创新型重大项目、大型企业不多,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后劲。2、服务业发展政策各自为政,分散不集中,支持的力度不够,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难。近年来,市直有关部门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资金政策,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导致“政出多门”等交叉、多头管理现象,资金分散不集中,支持的项目零碎分散,个别项目还有重复雷同,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的支持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够,亟待整合优化。3、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尖管理人才尤为缺乏。“十一五”末,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1

7、9.17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6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2.4%,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一产业21个百分点和第二产业6.2个百分点,在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消费需求、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知识人才和各类服务业领域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短缺,这也是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4、与工业经济关联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十分突出,占70%以上的绝对优势。而与工业经济关联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物

8、流业还是简单运输车队,尚未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区域性第三方物流机制;金融创新品种不多、承担服务的风险不够,还没有形成动产和不动产、企业预期评估抵押的风险融资机制。电子商务和中介服务还是停留在单个企业的买卖交易和服务上,没有形成区域性、国际性、多功能、辐射面广的网上交易平台。5、服务业目标体系尚未建立,统计方法和制度亟待完善。服务业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内容杂,目标体系难以统一,服务业统计等基础工作薄弱,缺乏规范、统一的服务业统计报表体系。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兴服务业态的不断出现(比如动漫、文化创意业等),服务业统计方法和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三、发展机遇从宏观看:国家把推动服务业

9、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和繁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安徽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业战略地位大力提升,为推动我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空间。从外部看:服务业跨国投资和服务外包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呈现加速趋势。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为我市承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和转移

10、、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带来了难得机遇。服务业具有低碳绿色特征,连接生产和消费,加快发展服务业,既有利于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也有利于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市正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节点,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和融合,以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调整,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从内部看:我市正处“城市转型、机制转轨、结构优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9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

11、全力构筑世界铜都、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幸福铜陵,努力把铜陵建成“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平安幸福之城”。这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第二章 规划内容、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125.66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20112015年三、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二)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三)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

12、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五)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六)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七)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八)铜陵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九)铜陵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年);(十)铜陵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年);(十一)铜陵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二)铜陵市现代物流及拆解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三)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四)铜陵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十五)铜陵市2010年统计年鉴(十六)国家、省、市有关服务业发展法

13、律、规定、规范和标准。四、规划内容本规划为铜陵城市规划区内的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8个重点产业的规划布局导向。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共建小康、同享幸福”这一主题,突出“以人为本、城市转型、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我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迅速扩张公共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最终形成以生产性服务

14、业为主导、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公共性服务业为根本、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大格局,以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与软件等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服务业大发展,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供给畅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二、规划原则(一)坚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服务业发展规划布局必须与铜陵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从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出发,与城市人口分布、消费需求、交通体系、环境保护相协调,合理有效的配置各种要素资源,使服务业建设布局与城市综合开发建设同步推进。(二)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原则。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与铜陵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密切结合,

15、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消费水平和市场环境特点、现有服务业布局、交通设施条件,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服务业的布局、数量、规模和档次水平。(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规划引导市场,让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垄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培育市场需求,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四)坚持促进结构调整、引导产业融合的原则。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推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转型

16、升级,加快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制造业中间环节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形成产前和产后高效配置的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构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五)坚持深化体制改革、鼓励自主创新的原则。着力破解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创新机制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服务业,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先发展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政

17、策上、体制上、机制上为服务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建设幸福铜陵,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全面小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发展目标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为导向,坚持产业融合、统筹协调、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以突破价值链关键服务环节为核心,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布局,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着力实施服务业“11310”

18、发展目标:集中打造1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1个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3个特色商业街和10个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培育35家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810个服务业知名品牌。把我市打造成皖江城市带承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皖江城市带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基地、沿江物流中转枢纽和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城市。提质提速、做大做强: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升服务业品质,以国际化提高服务业能级,形成“高增值、广辐射、强功能”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使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持久性支柱产业。不断提质提速,做大做强,提升城市品质和层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铜陵产业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以增强我市服务业竞争

19、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结构优化、就业增加: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突出发展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与软件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比重。围绕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目标,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尤其着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城市转型、体制转轨、结构转优,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加强,吸纳劳动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实现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60%,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人员达70%

20、以上,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投融资、对外开放、土地和税费政策,完善服务业统计核算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服务业工作机制。功能完善、地位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铜都精神进一步彰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地位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发展方针,不断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业和家政、保洁、回收、养老等社区服务业的健

21、康、有序、协调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强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超前规划和布局养老服务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各行业协同发展,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共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向规范化、网络化方向健康发展。到2015年,初步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95%;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8%,城区义务教育实现高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重点建设10个高等教学专业实验室;全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6%;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标台。 打造平台、集聚发展: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22、促进集聚发展。即重点推进铜官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进铜官山区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建设;推进长江中路特色商业街、西湖新区特色商业街和大通特色餐饮一条街建设;集中打造“中央商贸集聚区、金融商务集聚区、铜商品文化集聚区、新洲码头仓储集聚区、横港物流集聚区、新站物流集聚区、专业市场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科技信息服务集聚区、休闲旅游集聚区”等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专栏二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指标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5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服务业就业比重(%)60服务业投资额(亿元)6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0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

23、元)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7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亿元)20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40金融业增加值(亿元)5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50房地产业增加值(亿元)3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6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率(%)95第四章 发展重点在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下,着力推进服务业各领域全面发展的同时,集中全市各方面资源,重点发展牵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八大产业:一、现代物流业围绕构筑“世界铜都”的战略目标,发挥铜陵“长三角经济圈”与“武汉经济圈”两点合一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群和众多专业市场,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着力点,以

24、“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国际物流、城乡配送”为突破口,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两大物流通道、四大物流园区、多个物流节点”,大力发展铜和化工等特色产业物流,将铜陵打造成全国新兴物流节点城市、皖中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全面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实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射频识别(RFID)、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等技术,协调推进铁路、公路、港口、内河等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建成横港物流园等四大物流园区,加快中部地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安徽省铜陵煤炭储配基地和沿江重点港区建设。完善物流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鼓励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鼓励

25、工商企业将原材料、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分离出来,发展面向优势产业服务的专业物流企业,重点支持铜化集团皖中南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抢抓皖江城市带跨江发展的新契机,加快铜陵口岸岸线资源整合和开发进程,加快建设皖江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重点开发利用铜陵深水港口岸线,规划建设以集装箱、有色金属、纺织化工、机械模具和电子器材为特色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发展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运、冷链物流等专业化货运模式。积极推进与港口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铜陵港现代物流基地。创新口岸管理体制,建立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形成高效畅通的开放物流体系。到2015年,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

26、5亿元以上企业23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比重达30%以上,公路、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8%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8%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专栏三 现代物流业重点支撑项目两大物流通道内联物流通道:以干线公路胥坝至大通、钱湾至西埂、坝埂头至复兴、老洲至牧家亭、北埂至半山里等为依托,连接铜陵市内横港物流园、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园、新站物流中心及沿江各物流基地,是铜陵市内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通道和轴线。外联物流通道:连通并辐射长三角经济产业带和皖中南产业带,主要包括公铁陆路通道和江海联运通道。公铁陆路通道以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巢铜宣高速、S320、铜陵长江大桥、铜陵长江

27、二桥、宁铜铁路、铜九铁路、长江航道等为依托,外部沟通芜湖、池州、安庆、宣城、南京、上海、杭州、九江等,连接铜陵港至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是铜陵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通道和轴线。江海联运通道连接铜陵地区至沿海港口,以及长江航道为依托,外部沟通芜湖、安庆、上海、南京、武汉、九江及沿海城市和境外港口,内河连接铜陵地区、郊区、铜官山等港口。四大物流园区、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园:位于铜陵市中北部,南接顺安大桥,东西靠顺安河两侧,北到长江,规划用地2000亩。发展港口散货集疏运,为铜陵市东部和南部的矿产资源提供仓储、公水中转、信息等物流服务。横港物流园:占地面积2600亩,开展港口散货的集疏,大宗货物的仓

28、储、公水中转,集装箱中转及水铁联运等物流服务。新站物流园:占地面积1760亩,提供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服务。铜陵经开区循环工业物流园:占地面积1000亩。提供铜材,电子元器件、纺织和医药等物资的码头装卸、仓储(保税)、配送服务功能。多个末端物流节点通过改造提升和规划新建等方式,打造顺达配送中心、经济开发区仓储中心、城山农产品集散中心、城南货运站、城北货运站、扫把沟货运站、华德物流配送中心、东方农贸配送中心、展圣物流配送中心、钟鸣配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皖中南物流中心、江北物流大市场、铜陵市商业仓储基地、江北煤炭配送中心、金运物流大市场、安徽中之建钢材城、新洲仓储物流园、新兴际

29、华铜陵东港现代物流园等项目。二、文化旅游业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弘扬铜文化为主线,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力。精心打造中国铜文化基地。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技术的氛围,重点引进培育与我市产业密切相关的工艺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广播影视、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发展研究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生产性服务创意产业,培育动漫游戏、网络出版等数字化生活性创意产业,加快创意、演艺、设计和数字内容生产资源的聚集,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品、知名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创意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意产业的特

30、色和品牌,形成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产业园区,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鼓励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发挥创意潜力,扩大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创意支撑。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发创意技术交易市场。培育发展以提供数字信息、影视、演艺、文化资讯、铜工艺雕塑等内容为主的创意工作室或企业,逐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品牌,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铜陵城市发展新亮点。按照“一核、一廊、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规划发展铜陵现代工业旅游和铜文化旅游,深入发掘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大型文化主

31、题公园,丰富旅游产品,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继续实施环天井湖建设项目,推进凤凰山金牛洞文化民俗旅游区、和悦洲大通“生态古镇”观光旅游区、天目湖生态旅游休闲区项目建设,实施大铜官山公园、太阳岛绿色休闲度假体验区建设,建成江南文化园后续项目;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支持铜工艺品企业横向联合,形成品牌优势。突出发展以铜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加快产业重构,提升城市品质,实现铜产业与旅游、科技、信息、演艺、生态环境等的结合,引领实现铜文化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联动、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铜陵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0亿元,形成2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成3-5个特色鲜明的创意园区,培育10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创意龙头企业和投资总额超亿元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成10个市级以上的铜文化产业园区,使铜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铜陵最具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核心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起到引擎作用。实现国内外旅游接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基本形成功能齐全、支撑力强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专栏四 文化旅游业重点支撑项目老洲太阳岛旅游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占地面积630亩,计划用510年时间,建成生态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