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7 ,大小:1.57MB ,
资源ID:50822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82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docx

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的科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由此引出课文

2、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的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

3、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世界物理年的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蓝顶代表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介绍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的过程

4、。(2)展示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播放蒸汽机工作时的录像。热学的研究、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三)物理学的召唤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

5、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板书设计1.1 希望你喜欢物理1.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类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3.物理学的召唤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要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3会使用刻度尺测

6、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4会根据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教具准备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

7、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测量长度1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

8、。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1cm、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 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

9、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

10、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 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4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

11、差是不可避免的。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用图表来处理数据仔细观察表格数据,利用表格数据来绘制条形统计图,并相互交流处理数据。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探究点二 测量时间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停表的使用。2时间单位规定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12、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 (1)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测量次数123平均值脉搏数(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三、板书设计1.2 测量长度和时间1.测量长度(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3)误差的定义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4)会用图表处理数据。2.测量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

13、使用常见的工具测时间。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 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教学重点: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教具准备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问题: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

14、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1)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

15、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单层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活动B: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测量一曲线的长度:方法1: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线段组成的,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线段的长度。方法2(化曲为直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在测出硬币的圆周长,然后用“圈数圆周长”,算出曲线的长度。方法3(化曲为直法):用细线沿着曲线的取长度,再拉直测量,即为曲线的长度。让学生交流其他方案;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探究点二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照仪器阅读自学。1.注意

16、:(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2.测量液体的体积可以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读出所对应的刻度线即为该液体的体积。3.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在量筒或量杯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值为V1,在将待测固体放入量筒或量杯中,此时水不溢出,记下液面的刻度值为V2,则该待测固体的体积为V2V1。探究点三 你身上的“尺”和“表”1身上的“尺”(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如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 (2)估测: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心中“尺”:普通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指甲宽约1cm;拳头

17、宽约1dm;教室高约3m。 2身上的“表” 脉搏数等。三、板书设计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计法;(2)以直代曲法。2.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3.你身上的“尺”和“表” 1.4 尝试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2练习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简化

18、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教具准备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探究摆的奥秘1提出问题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即: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将自制的几个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猜想:摆动

19、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 有关?猜想: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 有关?猜想: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 有关?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由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6评估对探究过程与结果

20、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7交流与合作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探究点二 科学探究的过程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三、板书设计1.4 尝试科学探究1.探究摆的奥秘(1)控制变量;(2)悬线长度

21、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度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2.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教具准备录音机、音叉和小锤、锣鼓、钢锯条、乒乓球(带线)、橡皮筋、抹布和水盆、真空泵、水槽、电铃、电池、示波器、话筒。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

22、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呢?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他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活动A 敲击音叉,将音叉立即插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水花四溅。活动B 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收录机的扬声器上,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受到扬声器和机身在振动。选择其他工具的让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3)正在发声的物

23、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进一步探究。分析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对于实验中正在发声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声源。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探究点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探究点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

24、气听声音,进行对比。总结:真空不能传声。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能用实验证明吗?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可演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声效果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三、板书设计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25、体、气体可以传声,且传声效果依次减弱。第2课时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现象及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教学重点:理解回声现象,知道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及声速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问题: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如图所示: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当两个声音传到人耳时间大于0.1 s时,人耳就能分辨这两个声

26、音。若小于0.1 s则原声加强(如图所示)。 (1)开山放炮时为什么能听到隆隆不绝的响声?(2)人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说明:(1)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该物体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就是这种情况;(2)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探究点二 声音传播有多快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时间之比叫做声速。思考问题:既然固、液、气都能传声,为什么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声音在固体、液

27、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多媒体展示: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15 )340海水(25 )1 531空气(25 )346铜(棒)3 750软木(25 )500大理石3 810煤油(25 )1 324铝(棒)5 000水(常温)1 500铁(棒)5 200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问题: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学生

28、思考并回答。探究点三 人怎样听见声音1实验:用嘴贴近塑料薄膜讲“喂”,扯薄膜的手有什么感觉?我们人耳中就有类似的结构,是什么?思考:鼓膜有什么作用?2人耳的基本结构: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号传入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 声速、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1.回声(1)回声的概念。(2)产生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应比原声晚0.1 s以上。(3)有关回声现象的解释。2.声音传播有多

29、快(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3.人怎样听见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号传入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乐音和噪声。2.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3.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4.了解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教学难点: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教具准备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

30、40Hz,)、话筒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二泉映月(二胡)和工地施工现场的音频片断。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噪声我们周围的声音千差万别,有的使人愉悦,有的令人厌烦。前者叫做乐音,后者叫做噪声。同学们举出身边的乐音和噪声。探究点二 声音的高低音调1音调的初步概念对于身边的乐音,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的强,有的弱,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设计实验: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观察:在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