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2.05KB ,
资源ID:5070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70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docx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重难点突破

2、】 一、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资产阶级分子用西方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2)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3)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2.不同点: (1)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2)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3)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

3、民主政治。 (4)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专题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重要的考点。从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来命题。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认识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人、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

4、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美等国学术思想的传人。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经历四个阶段:从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技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变法时期引进进化论;“天赋人权”、“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

5、级政治学说传人。 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历史原因: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时,偏重于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经济主张,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他们的统治;袁世凯上台后,为配合其复辟帝制,废除了革命派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尊孔复古的逆流。 (2)根本原因: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就成为必然了。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它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运动。 4.新文化运动意义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批判,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准备了革命新时期的到来。 四、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它们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

7、人民的新觉醒;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不同点 (1)性质不同:五四运动以前,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运动的主流,进入了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斗争的新阶段。 (2)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后者则是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作用不同:前者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后者促进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

8、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评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批仁人志士从封建地主士大夫的营垒中分化出来,从旧的科举道路上醒悟过来,开始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知识,并逐渐与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背离,奋起寻求救亡图存的新办法,形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 康有为为实现其维新变法思想,做了不少努力。首先,重视维新人才的培养。1891年在广州创办了一所政治教育的新型学馆万木草堂。康有为正是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陶冶学生,引导他们肩负“匹夫之责”,跟着他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

9、理,到1898年戊戌变法前后近十年间受康有为教诲的学生约有千人,形成了一个以康有为为首、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的政治群体。 此外,他还重视维变法的理论准备,为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19世纪90年代初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理论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在这两本书里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而实际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革的理论。康有为说他自己是“会通中西”,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六、康有为变法为何要借用经学

10、和孔子的外衣?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以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七、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同点及不足之处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分别掀起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他们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1.反封建方面的不同点 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

11、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 革命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的正统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2.反封建方面的不足 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有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到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即维新

12、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虽然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跟踪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

13、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完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

14、识,并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2)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3)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 (4)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夭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回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

15、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完,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聿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 (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

16、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二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

17、、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

18、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王韬扶桑游记 材料二 所谓国民者,有参政权之谓也。所谓权力者,在君主之国须经君主与议员所承认,在民主之国须经国民全体代表所许可,定为宪法布之通国,彼暴

19、虐之君主,专擅之政府,多数之党派,皆不得而破坏之、专横之、攘窃之也。要之,国民之权利,须经宪法法律所定者,然后谓之权,不然则否。 说国民(原载国民报1901年第2期) 材料三 今日国势,危险极矣,仁人志士,奔走骇汗,大声疾呼,日谋所以救亡之法。愤于国立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政体不更,宪法不立,而武备、实业终莫能兴也,则曰讲求政治,讲求法律。民智不开,民气不伸,而政治、法律卒莫能变也,则曰讲求学问,讲求教育。今日外患之侵,急于星火,而我始讲求学问,讲求教育,呜呼晚矣! 与同志书 (原载游学译编1903年第7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王韬对魏源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20、 (2)据材料二,指出实现国民权利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其在近代的实践如何?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社会上“救亡之法”有哪些?你认为实现“救亡”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2)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减少变法的阻力。 (3)态度: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原因:“尊孔复古”逆流;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影响。 (4)扬弃(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意图:坚持改良,反对革命;实现君主立宪

21、政体。 (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 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 (3)改进:变革思想,宣扬民主、科学。 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 (4)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 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加快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 3.(1)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不足: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2)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3)促成民族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4.(1)积极:率先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局限:没有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2)条件:法律确认和保护。实践: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 (3)方法:军事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教育救国。前提:完成反帝任务,实现民族独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