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8.13KB ,
资源ID:50601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601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docx

1、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教育部附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部分 前言一、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二、我国环境现状与环境教育三、环境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四、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 目标一、总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 学习内容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能力 (一)自然生态 (二)社会生活 (三)经济与技术 (四)参与与决策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实施准备 二、设计与组织 三、教学实施 第五部分 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要点与方法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得以创造出前所

2、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为此,人们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

3、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1995年,联合国在希腊雅典召开了环境教育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到可持续发展方向,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召开了“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会议发表了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教育

4、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里,环境教育正在与本国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使环境教育内化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使整个教育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以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21世纪,一些国家如英国、新西兰等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并竭力拓展环境教育的社会维度,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引导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二、我国环境现状与环境教育(一)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上的问题,致使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8%;2)

5、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国土陆地面积的27,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3)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4)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且每年以2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5)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6)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7)大气污染严重。污染造成的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南方多数城

6、市出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8)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包围城市现象明显增加;9)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10)放射性污染与电磁辐射形势严峻,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目前,我们是以最脆弱、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这就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态度与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了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等工作

7、,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努力。”明确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8、从而改变对环境的不可持续行为和生活方式。”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九五”期间,启动了“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污染防治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总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开始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三)我国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对环境保护的回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并取

9、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尤显薄弱。为此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來。三、环境教育的性质与特点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

10、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是:1.综合性: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从学习过程看,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理解环境系统,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环境教育可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或依托社区来开展,还可以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2.实践性: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

11、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四、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

12、文化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

13、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应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

14、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第二部分 目标一、总目标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二、具体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爱自然,尊重生命2、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人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二

15、)过程与方法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实施和评价解决方案3、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对比各种解决途径(三)知识与能力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2、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3、知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4、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知道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第三部分 学习内容本部分围绕环境教育在情感、

16、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提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内容与活动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对本部分建议的活动加以选择或改编,使之适合本地条件和学生需要。教师应注意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在创设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和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与内化。(一)16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活动建议欣赏自然的美,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 观看日出、日落、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倾听小鸟的歌唱、溪流的欢笑 诵读描写自然环

17、境的古诗词,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角色扮演:体验动植物在健康生境中的快乐生活。尊重、关爱和善待他人,乐于和他人分享。 以“假如我是”为题,体会讨论尊重和善待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重要性。 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合作创作一幅“2010年的家乡”的图画。意识到需求与欲望的差别,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了解父母小时候的生活状况,例举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对比分析其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中人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的方式与习俗。 以不同方式交流中华大家庭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化传统,讨论不同文化传统和自然的关系。认同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

18、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批评。 搜集学校有关环境卫生和环境建设的规章制度及国家环境法规,了解公民环境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组织并实施学校或社区的垃圾减量行动。(二)79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活动建议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参观自然保护区,考察动植物与其生境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机制,体验和展示生物多样性和奇妙的生境。关注家乡所在区域和国家的环境问题,有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强烈愿望。 搜集有关家乡或国家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了解道路、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等工程建设状况,预测这些工程给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途径。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与意见,乐于与

19、他人共享信息和资源。 模拟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减灾和消除贫困”达成一个协议,发表一个宣言。 走访儿童福利院或敬老院,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交朋友,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本土知识和文化多样性。 考察本地现代与传统的农耕方式,对比两者对自然环境的不同影响,挖掘传统农耕方式中有益于环境的因素。 设计一个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本地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些生活方式。树立平等、公正的观念,认识全球资源分配不平等现状及其历史根源。 对比世界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选择一个本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问题,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或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响

20、,认识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愿意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分析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差别,并据此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列举自己与公众不利于环保的行为,提出改正措施并付诸于行动。(三)1012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认识自然规律,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定胜天”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或辩论活动,反思人类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及其带来的恶果。理解关于环境的不同观点,通过交流和协商,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共同设计一套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行动计划方案。 以京都议定书为例,分析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的意义和策略。 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认识团

21、队合作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珍视文化多样性, 关注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 分析讨论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认识到保护本土文化的紧迫性,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愿望。 列举地区歧视或文化歧视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消除偏见或误解的建议。 以不同形式,如诗歌、绘画、广告设计,表现不同地域文化对不同生存环境的反映。意识到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需要关注弱势群体,愿意采取行动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调查外来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在城市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调查的结果与更多的人分享,以减少偏见,增进相互的理解。在反思个人行为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本地着

22、手,关注全球环境,并积极落实在行动上。 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及其积极意义。 搜集各国和国际社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协定,了解各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和发展动向。二、过程与方法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环境系统,获得识别、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包括观察周围的环境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调查方案、搜集和整理信息、采取行动、反思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一)16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环境,学会思考、倾听、讨论。 通过触摸大树、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并讲述各自的感受。就身边的环境提出问题。 在校园或社区中一

23、边观察周围环境,一边互相提问。 依据自身经历,对当地环境的调查报告、媒体报道等材料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搜集有关环境的信息,尝试解决简单的环境问题。 设计保障上下学途中交通安全的方案。 运用日常工具或简单仪器检测周围环境状况。 运用地图册、数据库,通过观察周边环境、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有关环境的信息。评价、组织和解释信息,简单描述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图表描述植物生长与水量或日照程度间的关系。 在实地考察基础上,通过统计图表或地图再现该地环境状况。(二)79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并交流各自对环境的看法。 基于个人生活经验或报刊、电视新闻提出环境问题。 运用语言文字、

24、图画等方式表达对身边环境的感受和设想。围绕身边的环境问题选择适宜的探究方法,确定探究范围,选择相应的调查工具。 设计家庭节水和校园节水的调研方案。 围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及其影响设计调查方案。依据环境调查方案,搜集、评价和整理相关信息。 通过实地考察,制作本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或者环境状况图。 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电子数据库、互联网等信息源搜集有关环境的信息,加以评价、选择、整理,并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整理结果。 对电视等媒体传达的某一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在分析环境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方案。 设计保护本地水域环境质量的行动方案;村庄生活小环境的改善设计。 根据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设

25、计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海报。实施环境行动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反思。 参与校园建设,反思并评价行动效果。(三)1012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观察、描述并批判性地思考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 在实地观察、绘制地图、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说明一个区域在土地利用方面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针对私人购买轿车既带来污染又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争议性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陈述理由。 农用机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的利弊分析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对策设计。围绕自己选定的环境问题确定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法、制订调查计划。 针对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设计调查方案。 就本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明确各种信息来源与各

26、种调查类型的对应关系,对自己搜集的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 围绕某个地方性的环境问题,从不同途径搜集信息,对比判断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搜集并对比不同媒体对某一环境问题的报道,分析各方立场。根据搜集的信息,设计几种解决方案,对比并确定行动方案。 根据本地条件,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地方性对策。 对比解决某个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的不同提案,分析它们的适用条件,以及反映的不同观点。实施环境行动方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参与社区环境建设。 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三、知识与能力人、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创造并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

27、生态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包含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活方式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与技术决定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决策与参与反映人们合作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意识与途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需要帮助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从而全面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形态和过程。学校现有各个学科均包含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一)自然生态116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说出身边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 运用各种感官体验自然环境的特点。 观察自然现象及其季节变化,用图表描述太阳高度、日照时数、鸟类迁徙和植物落叶等自然现象。列举各种生命形态的物质和能量

28、需求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 描述沙漠、湖泊或森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的特点。识别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征。 观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落叶的分解过程。 以堆肥或再生纸的制作为例,描述物质的循环。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居住空间和资源。 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或学习用品。 想像作文:假如地球上只剩下一棵树。理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访社区不同年龄的居民,记录本地区近几十年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机动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279年级内容与要求活动建议辨认各种自然过程及其成因,分析特殊自然现象可能给环境带来的

29、变化。 运用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如侵蚀和沉积、生物作用下的物质迁移和循环、地震、暴雨等引发的自然变化等,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理解生命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利用、储存和转换,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过程的干扰和生态恢复措施。 用图或文字描述煤或石油的开采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列举我国有关禁伐天然林的规定并进行讨论。解释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特征,知道不同物种对生境有不同要求,理解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相互联系构成生态系统。 调查不同动植物在结构或行为(鸟的迁徙)等方面对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 举例说明不同生物个体在能量利用方面的差异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列举一些物种濒危或者灭绝的原因,探讨物种灭绝对社会遗产、基因遗产等可能造成的后果。 列举一些濒危物种的名称,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说明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参观周围的自然保护区,了解生境保护和物种保护的意义。知道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