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90KB ,
资源ID:50598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59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docx

1、自考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考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引言:如何理解此讲四个方面问题的设置 任何文学或文化研究都是一定的研究者,在一定的时代中对一定的对象所进行的认识、分析、思考和研究。这就是说,任何文学研究都要涉及到研究者、研究所进行的时代以及研究对象三者,因此,挑选什么对象进行研究,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展开研究,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都不是单纯(而且往往主要不是)由被研究者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这一讲之所以选择这样四个专题,并不说明它们一定是鲁迅思想或鲁迅写作本身所具有的四个最为重要的问

2、题。这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都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逐渐盛行、鲁迅遭到更多人的质疑的时代特点,直接相关。而在具体的论述中,课本对这几个问题都给出了正面的阐释,也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真理”,而很可能是写作者在特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受特定时代文化制约,而得出的研究结果。相对而言,本讲的第四个问题,是文学史研究中的“传统”问题,受当前时代的影响不是太直接。之所以在本讲开讲之前,要设这样一个引言,是为了给大家一点总的提示,以便使我们在初步接触“文学史研究”时,对它的基本性质有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不至于把文学史或文学研究,视为对固定对象的客观本质的提示。 第一节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

3、判中的偏激 一、重点问题 1、与同时代的其他新文化先驱者相比较,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否很猛烈、决绝,甚至有些偏激? 2、课本中所列出的对鲁迅偏激的批评之主要观点有哪些,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为此加以解释或开脱的?你是否认同课本中的观点,或是既有认同,也有异议? 简略答案:批评之主要观点:共三点,见2页倒数1段。 辩解之几方面:a、既将“吃人说”归为小说的形象表现非逻辑判断,但又肯定这是“带义愤的攻打和否定”(p3倒1)b、鲁迅对传统首先采取怀疑态度,有意以“逆反式的评判去警醒人们”。(p4,2段划)c、“语境还原兼有选择批判说”(p56),d、“策略说(p6,2)与吸取养分说(p6,3p8)”解

4、释鲁迅“全盘否定传统” 第二节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一、重点问题 1、对鲁迅批判国民性有异议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课本是怎样解释的? 简略答案:异议:a、“不了解说”(p8倒1,划1),b、“他者的眼光看国人”(p8倒1 划2)c、“病态偏执说”(根据p11,2段归纳) 辩解:a、“启蒙主义角度的苦口良药治病说”此属总体辩解的理由(p91)b、“社会心理研究剖析透视说”(p9,210)b、“猛药警醒说”开脱偏执的批评(p10,211),c、“天才超前孤独说”(p11,2p12),c、“外来影响有限启发说”(p12,2段) 第三节 鲁迅对文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一、重点问

5、题 1、本节在理解鲁迅文化思考的当代意义的总体性关键点是什么?为什么课本要选择这样一个关键点? 简略答案:A、关键点为正确理解“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这两对问题。正确理解传统文明,前两节已论述,故此节略;而此节的一部分重点内容,首先是论对待西方文化的基本态度:批判盲目排外与“西崽”这两种态度,主张“有眼光,有魄力”的拿来主义。其次抓住鲁迅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看法,来进行更进一步的具体评述。这方面大致涉及以下内容:a、鲁迅对唯科学论唯物质论的批判,而这种批判之基础被课本编者视为:“提醒在引进发展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记根底在人,在人的解放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6、(p14,2段p16,1段)。b、由鲁迅对“民主”、“平等”观念的看法,来更具体地阐述他对“立人”之本的重视(p16,2段p17) B、选择这一关键点主要是着眼于当前转型期的文化问题的思考。 2、课本第三节,评述鲁迅相关思想时,主要引用了鲁迅哪两篇文献,它们分别写于什么时候?由此你是否可以产生什么问题? 简略答案:A、科学史教篇(1907年)、文化贪偏至论(1907年)。1881年诞生,时年26岁。 B、应该产生的疑问一是,鲁迅的思想有无发展,他早期的文 章,是否能够代表他一贯的观点(这个问题涉及研究方法论的问题);二是这些观点是鲁迅独立思考所致,还是受外来“反现代性”思想启发成熟思考,或是主

7、要是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观点再述?(此问题一要指出鲁迅当时的观点主要来自尼采的影响,并非其独创,二由此向同学介绍“现代性”问题及其鲁迅的“个人体主义”的精神侧度。 第四节 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与前三节相比,第四节的内容较为局限于文学史研究本身,而现实的文化针对性相对较弱。呐喊彷徨属于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创始之作,从其问世到现在近百年了。它们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又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又有了新的发展,但课本认为这两部现代小说的开山作品集,仍然具有不朽的崇高地位,这可能既是文学史事实,也可能是针对“鲁迅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家”的指责,而从文学上来为鲁迅辩护,更可能是两者兼有。课本

8、中大致从以下几方面来证明呐喊彷徨仍然具有崇高地位: 第一、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不凡的创作基调?此问题课本是从主题讨论角度来展开的,通过归纳呐喊彷徨三方面的主题,指出“鲁迅小说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p19)。但这并非重点所在,编者重点要指出的是鲁迅小说既符合时代前进的潮流,同时又不同更超越于时代。而在这一方面,如何充分地理解“忧愤深广”四字,是关键所在。A、鲁迅的执着、深沉、冷静,超越于“五四”浪漫感伤、暴躁凌厉之时代风气的不凡。B、不是直接浅近地传达时代的要求,作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是极力关注和表现“社会变动和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扰和出路问题。”显示出他的小说主题的深刻。 第二

9、、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突破,对完成“小说形式向现代”转型的贡献。1、题材的变革:日常生活、普通人、事题材的选择,对传统小说题材的突破。(p20,2段)2、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思想构思,使得呐喊彷徨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了那一切永久的悲哀”(p21,1段)。 3、揭示灵魂的深邃对传统小说的突破。A、细腻的心理刻画,对国民灵魂的深刻剖析。B、“总是在心理常态中看到精神的病态”(p22,1段)c、多层心理层面的揭示。(p22,1段) 第三、鲁迅小说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p22,2段):a、以多样的结构形式突破传统“说书体”(p22,2段“”)。b、语言的精粹、凝练、含蓄。注意

10、,这方面的一些概括性的概念在讲解时要稍微展开些。 第五节 鲁迅补论(自补内容) 一、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1、晚清小说的现代性与鲁迅小说的早熟(主要简略地介绍一下晚清小说的“现代性”所蕴涵的中国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自然转型的可能,与鲁迅小说早熟的可能性负面) 2、鲁迅的看客批判与中国现代人的意识钳制机制“鲁迅、沈从文与砍头”(王德威) 二、灵魂撕扯的鲁迅与启蒙先行者的鲁迅 此部分主要介绍毁灭性的深层无意识对鲁迅灵魂分裂和深刻的双重影响:可以根据本人对鲁迅心理无意识机制的文本分析展开,另外要特地强调以下野草之于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精神的重要性。 思考题答题思路与要点 1、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

11、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这种态度?接合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此题答题范围是在本讲的第一节。答题时应该首先点出有人认为对鲁迅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激烈、偏执、不当,并列出代表性的几点意见,然后根据课本的解释思路,逐层加以解释。至于说具体作品的接合,并不需要专门根据哪篇或哪几篇文章进行阐释,而是像课本那样在談每一方面时,分别举些例子即可。 2、就阿Q正传或其他作品为例,评析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及其价值。 此题的范围是在第二节兼第三节。答题基本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主要方面,对鲁迅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内容进行阐释,根据课本第二节的内容来组织,至于价值当然可以談,但应该紧扣所分析的鲁迅

12、国民性批判的每一方面的内容顺便带出;第二层重点谈价值,但这个价值应该侧重于对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下性意义。这样就要接合第三节的一些内容。具体的答题步 1 骤如下: 第一指出,鲁迅先生从提起笔开始思考中国文化问题进行文学创作之始,(如早年的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到晚年的杂文创作,一直都把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问题的思考放在第一位,而这一思考又基本落实于对国民劣根性的猛烈、不断的批判上,而作品阿Q正传正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高度简要地介绍一下这部作品,重点点出在这篇作品中,鲁迅主要批判了以“精神分析法”为代表的国民劣根性的主要丑陋之处。 第三、指出从阿Q正传中,所可以看到的

13、鲁迅国民性批判的特点:a、深刻的社会心理剖析透视,如对阿Q趁火打劫式的“革命”的理心态的揭示,再如阿Q临死前麻木不醒心态的细致刻划等。b、激烈、深恶痛绝的批判之特点。 第四、根据本讲第二节,談談鲁迅是否丑化了中国人,也即如何正确地把握鲁迅对国民劣根性批判的激烈态度。(这第四步,是此题的最重要之处,题目所说的“评析”二字,主要就落在此部分,所以要谈的佯细点。) 第五、指出,在今天社会全面转型期间,当人们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时,鲁迅对国民性批判和建设,仍然对我们建设精神文明有重要借鉴意义。当然,这并非是说要照搬鲁迅的激烈作法,而是要继承其精神内涵。 请注意:这里所列出的五个步骤,每个

14、步骤究竟应该写多少,一要根据题目本身的轻重要求,另外还要根据题目给分的多少。如果是简单题,就要注意简明扼要,如果是大题,就可以答得充分一些。 自设模拟题(这有可能在将来考试中设为40分的大题): 应该怎样正确理解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 答题思路:一、指出鲁迅是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不遗余力批判的第一人,而在近十多年来,这一点遭到不少的质疑。简要列出质疑的要点。然后指出,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的确相当激烈、甚至有些偏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鲁迅否定传统时的时代“语境”,认识到他这样的良苦用心和深刻用意,就知道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片面的。(这一步,基本)属于开场白 二、根据课本第二节为鲁迅

15、的辩护步骤,具体进行阐释。(这一步是重点) 第二讲 关于郭沬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此讲非重点章。其中相对的重点是第一节,如果时间不够的话,二、三两节可以不在课堂上讲授,只把需了解的关键知识点告诉同学即可。 第一节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一、重点问题: 1、课本中所说的“两级阅读现象”指什么?(p24,1段:当下的无阅读兴趣和低评价,与文学史的崇高定位.或“专业读法”与“非专业读法”。)。 2、何为“文学史阅读法”?(p24,1段,划a) 3、造成“两级阅读现象的原因”,可能既有“专业阅读本身的缺陷”,也因“非专业阅读的缺陷”,以表现在郭沬若的“两极阅读现象而言,专业和非专业两者各存在的主

16、要问题是什么?(专业阅读的思想、形式侧重点的“定位偏差”,p25倒2、倒3。非专业阅读之不感兴趣的基本原因在于:时过境迁、专业解析的无历史现场感p26,2段) 4、突破“两极阅读”障碍的关键点是什么?(“从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的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理解当年女神热的原因,而不是局限于对文本的分析”。P、26,2段)。具体到女神的阅读,课本中介绍了哪三步的阅读法?(p、26,3段)前4个问题为课本内容,下面2个问题是针对课本的商榷。 5、如果按照课本所介绍的“三步阅读法”去阅读,那么你可能会真正了解为什么五四时期女神会得到热烈的欢迎这样的文学史理解,但能否由此就真正喜欢上它呢?所以,课本所

17、介绍的克服“两极阅读现象”的办法是否一定有效?(它最多只能保证读者理解为什么文学史会给予郭沬若那样高的评价,但很可能不能保证读者由此而产生喜欢。所以,才引出下面第6个问题。) 6、你认为“两极阅读现象”,有没有必要去花费精力克服?如果有,是针对何种阅读目的而言,如果没有,又是针对何种阅读目的而言?(对一般的文学欣赏而言,可能就无必要,尤其是对女神这样的作品;但对带有研究性的阅读而言,可能就有必要了。) 第二节 知人论诗读女神 一、重点问题 1、如果说第一节“从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的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的角度,去克服“两极阅读现象”,那么第二节是从“知人论诗”的角度,即由欲了解作者来理解

18、、解读作品的角度进行的。根据课本对郭沬若的分析,从这种角度来理解作家、作品,有哪些具体方面?(1、读自传性作品,2、了解作者的童年、少年生活的情况,3、了解作者的生理特征,4、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 2、郭沬若一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p3738) 一、“五四”时期:女神,天才诗情喷发阶;二、三四十年代,“诗人社会活动家时期”,创作生命力递减的时期;三、1949年之后,高位,艺术生命死亡,御用之笔。 第三节 郭沬若研究概况 此节直接看上去是为大家今后进入郭沬若研究提供基本方向,但还具有提醒同学,要想真正对某一个作家或某种文学史现象进行研究,必须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仅提此这点即可。其

19、他内容可略。 思考题答题思路与要点 本讲的两个思考题只需完成第1题的前半部分即可,其余可做可不做。估计被考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讲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引言部分的几个问题 1、茅盾的原名是 ,“茅盾”这一笔名是从哪部作品开始使用的,最初茅盾想用的笔名是“茅盾”还是“矛盾”? 2、沈雁冰用“矛盾”作为自身形象的和其处女作主题的定位,“以此折射 p44 心理”。 茅盾研究概况 重点问题: 1、茅盾研究中最具关键性也是最能从总体上涵盖茅盾创作本身和茅盾研究之矛盾的问题是什么?(“革命思想家与文学家”的关系。P46,1段)这一角度,最早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张光年,1986年)它对茅盾研究具有什么

20、样的意义?(a、“起到了将目光从社会的、历史的茅盾向主体的个人的茅盾的引导作用”。大大拓展了茅盾研究的视野, P46,1段。b、本讲中所涉及的茅盾本身及茅盾研究方面的矛盾,在一定的意义上,都可以看成是这一总体问题的不同侧面的展开。比如说关于茅盾“理性化创作”倾向的不同观点,“理性化”指向作为“革命家”的茅盾,而这种理性究竟是长处还是短处,又都与作为“文学家”的茅盾相关。这第二方面为自己的发挥。) 2、近十年来,茅盾创作最受评论家非议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方面不同观点的分歧集中反映在“茅盾小说的理性化倾向”。课本所列出的代表性的批评观点有哪些?肯定性的观点是什么? 代表性批评观点:a、蓝棣之的观点

21、:“高级社会文件说”(p47,2段),b、王晓明的观点:茅盾创作走下坡路说(p47,3段),c、邱方治的观点(p48,2段) 代表性肯定观点:a、严家炎的观点:从思潮流派史的角度肯定(p、48,3段),姜文的“四重情结说”。 第二节、茅盾的文学主张 重点问题: 1、如果说,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存在于茅盾研究中的不同观点,那么本节是从茅盾的文学主张的角度来看其自身创作思想的矛盾。从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角度说,为什么课本要讨论茅盾文学主张的茅盾,它与存在于茅盾研究中不同矛盾有什么关系?(知人论文,与前一讲的“知人论诗”同。在一定意义上,茅盾文学主张中的矛盾,就正是茅盾研究中矛盾发生的研究对象自身的原因。

22、) 2、课本主要谈了茅盾文学主张的哪几方面的矛盾? 简略答案 a、对待“五四”的不同看法(p50,1段);b、在五四时期就持“为人生的艺术”的艺术观念,在30年代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影响下,越来越趋于理性化,甚至以理性的偏颇修正及至牺牲艺术感觉,但又始终未彻底放弃敏感精细的艺术领悟力。也即“政治理性与艺术天性之间的矛盾”。(p50,251,1段)。c、茅盾在“人”的问题上的看法:五四时期就注重关心群体的“人”和社会的“人”,认为文学应该属于“民众”而不应该属于个人,将文学作为反抗的和改造社会、唤起民众的工具。到了30年代,这种倾向发展为和“自觉地为被压迫阶级而呐喊。”由五四时期笼统地主张文学反映

23、时代, 2 到30年代要把总的时代情形表现出来,并特别注重反映社会变革阶段的重大事件和斗争。(p52,253,1段)。d、既“主张小说必须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主张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p53,254,1段)。 3、如何认识茅盾文学主张中的矛盾? 简略答案:a、首先要从历史出发,不能只从当下的某一立志出发看问题。b、中外文学史上,都不乏思想家兼艺术家的创作,不乏“首先是思想性的作品”。c、特定时代历史使命的要求,对作家的影响与制约。(p、51,252,1段) 子夜分析 重要问题 1、子夜在文学史中的基本定位:a、中国第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b、无论在茅盾

24、的创作生涯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c、子夜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语言的华赡、劲健、爽利,都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罕见。 2、子夜蛛网式结构的主要线索以及对它的不同评价。(此题将来几乎肯定不会考) 简略答案:a、五条重要线索(p55,2段);b、肯定与异议(p、55,356,1段) 3、我们可以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评价子夜的艺术成就? 简略答案:主要可从以下三大方面来评价:一、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p56,3p57,2段):a、明确、自觉地书写历史,力图完整地描摹社会生活的全景图,b、构思的恢宏、阔大、具有深重的历史感。c、社会空

25、间的全景安排与展现(都市与农村线索的安排)。d、注重社会结构的全景表层模拟,即将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放弃在特定的社会阶级及阶层的位置上,作为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由众多标本式人物所结成的特定社会关系,与整体社会结构相互对应。e、具体情节安排上的虚实结合、远近结合。 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a、塑造人物时所关注的重点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时代、阶级和政治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人物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b、对吴荪甫这一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成功塑造立体化性格(注意吴荪甫这个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即“反动资本家”与“失败的英雄人物”这两个不同侧面的相互映照。)

26、三、对真实性的珍爱与执着:a、茅盾所理解的真实性的涵义生活逻辑的真实,富有时代代表性的现实特征的捕捉与表现。b、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写作,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对思想性、工具性对真实性侵害的警惕。 第四节 茅盾的艺术风格 重要问题: 1、应该怎样理解茅盾写作的“史诗”性风格? 简略答案:a、对中国史传传统与诗歌传统的双重继承,形成其创作的时代的形象展示(p62,2段)。b、史诗反映生活的宏大规模与气势(63,2段)。 2、与“史诗”风格相关联的茅盾另外两个风格特点,是什么? 简略作案:a、时事性、纪实性、传记性特征(p64,1段)。b、鲜明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直接参与中国现代革命史斗争

27、的倾向性。 3、注意课本66页第一自然段对,由“社会剖析派”的长短,对茅盾艺术风格的“辩证”式总结。 思考题答题思路与要点 1、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 这道题可以参照中央电大“茅盾专题辅导”大重点为(2)。不过我还想提供一种补充的思路。 要想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清“社会剖析小说”出现前的文学环境之特点为。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不久,在1928年初以成仿吾、郭沬若等为代表的前创造社成员,打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号”,开始了作为“革命文学”的三十年代文学。但是这些最早的“革命文学”倡导者,不仅一开始错误地将批判的锋芒对准了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

28、学,而且他们的“革命文学”创作(如蒋光赤的短裤党、咆哮的土地等),不仅在题材上表现出“革命恋爱”的俗套,而且感情缺少节制,公式化、概念化、口号化标语化的问题相当严重。另外如丁玲的一九三零 年春上海、水等作品,也存在严重的群休速写化、公式化、概念化、口号化标语化的问题。它们共同表现了初期“革命文学”的幼稚、不成熟。而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则既继承了,五四“为人生小说”的现实主义特点,同时它又在新的代表作创作理念的指导下,大大开拓并加以超越。从而创造出具有如下特点的全新样式的“社会剖析小说”。下面根据“茅盾专题辅导”,概括地介绍“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最后指出,这种全新的“社会剖析小说”,不仅与幼

29、稚的早期“革命文学”有天壤之别,而且也真正告别了五四文学风范,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流派,将中国现代小说,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2题主要参考课本第57页倒数第1段59页的内容。(这个题将来考的可能性较大) 第3题参考“茅盾专题辅导”大重点(4) 第四讲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第一节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 重要问题 1、为什么说“城”与“人的关系”是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p71,2段:a、现代文学史上,少有执着描写“城与人”关系的;b、构筑了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 2、老舍是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市民社会的,由这一独特角度决定了老舍

30、创作什么样的基本视点,由这一视角我们应该重点思考哪些问题? 简略答案:A、角度:“始终关注的文化问题?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p71,2段)B、基本视点:“文化对于从属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p71,2段)。作为 3、应该怎样理解老舍在文化批判视野中所展开的市民生活图卷的独特性?C、应该思考的问题:a、独创性,b、怎样反思传统文化、怎样批判国民性,c如何探讨现代文明病的病根(p7172)。 4、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主要有哪三种,其中刻画的最为成功的是哪种类型,这类型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简略答案:A、三类:“老派、新派、正派”市民形象,老派形象最为成功。B、基本特点:城里人身份农

31、民的本质,传统乡土中国的子民。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旧的闭塞、保守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p72,3段) 5、应该怎样理解老舍对北京及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消极成份的批判? 简略答案:A、夸张的讽刺(二马、老张的哲学)与抽象、荒诞世界的营造(猫城记)。(p72,倒173,1段)B、通过对“老派市民”生活方式种种病相的展示,挖掘、解剖传统文化的病根:离婚中的张大哥形象,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和祁瑞宣的形象(p73,2段p75,2段)。 C、老舍文化反思和批判的独特性:对传统批判的温厚、分寸、节制,对外来文化的谨慎甚至排拒。关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第一,从老舍作品本身进行分析(主要参照课本p75,

32、3段p78,1段),此方面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点:a、对“老派市民”形象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美德的书写与追怀,含泪的批判与哀挽;对“新派市民”的夸张甚至无情的讽刺,打心眼里的憎恶。(参“电大辅导”的“大重点(2)”b、表现底层市民命运中,所贯穿的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c、“正派市民”不成功塑造中所寄含的同时超越传统和现代文明弊病的理想追求。第二,将老舍的国民性批判与鲁迅国民性批判、左翼文学等进行比较。不过第二方面为次要方面。 第二节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此节的重点是如何通过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具体把握老舍对现代城市文明病的批判。也即中央电大本讲辅导的大重点(5):“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对于病态城市文明与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