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74KB ,
资源ID:50480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480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坑土方开挖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docx

1、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第四标段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甘肃第三建设集团公司 2014.7.151、编制依据及范围1.1 编制依据1.1.1、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第四标段: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及图纸会审纪要;1.1.2、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第四标段: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1.1.4、建筑施工土石

2、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的基坑开挖、回填。2、工程概况2.1 基本情况序号 项 目 内 容(1) 工程名称 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 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 (2) 工程地址 武威市新城区经一路与纬六路交汇处(3) 建设单位 武威市人民医院(4) 设计单位

3、中国建筑上海设计院(5) 勘察单位 甘肃省土木工程勘察院(6) 质量目标 合格 本工程为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一阶段)第四标段: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 3.45 万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 24 层,地下 1 层(大型地下车库)。本结构单元长为30.80m,宽为16.50m,结构主体高度为69.60m。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2 地质情况2.2.1、标高。 基础顶面标高为-5.45米,车库底板标高为-5.700米; 基坑开挖深度:-6.700米。2.2.2、周边环境 (1)周边道路畅通无阻,交通条件便利。(2地下无埋设的水管、电缆、天然气、液化气等管道。

4、场地较为开阔。(3)施工现场周围无建筑物(构筑物)开挖不会对其他在建工程造成影响。2.2.3、地质情况本工程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ak=500kpa;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非湿陷性,fak=130kpa。冻土层深度1.20-1.56m。根据甘肃省土木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武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二期一阶段)1#、3#、5#公寓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现工程场地地质状况大致如下:杂填土,厚度0.9-2.0m;粉质粘土,厚度1.0-2.6m,层面埋深0.9-1.5m,层面标高1516.05-1517.37m;卵石,厚度约在16.0m以上,层

5、面埋深3.3-4.4m,层面标高1513.92-1514.97m;2.2.4、地下水: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常年稳定水位为自然地面以下10.5-10.8m。3、施工部署3.1 土方开挖时间:2014年7月15日25日;工期10天。3.2 主要机具:挖土机、自卸汽车、铁锹、手推车、钢卷尺等。3.3 作业条件:3.3.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3.3.2 建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3.3 施工用电必须接至施工现场,达到连续施工的条件。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

6、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和超挖。3.3.4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3.3.5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人工进行。3.3.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并且签字齐全。3.4 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以下人员按其职责分工负责:3.4.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工作。3.4.2 技术负责人负责全面技术工作。3.4.3 施工工长负责具体施工及施工方案的落实。3.4.4 安全员负责对进场人员及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对现场的安全工作。3.4.5 测量人员负责基坑定位标高的控制。4、工程特点、难点与施工

7、关键4.1、根据地勘报告,工程场地存在部分中粗砂,层厚0.4-0.6m,无胶结,易垮塌,属于不良因素。挖土过程中,该层必须挖掉,如达到设计底标高时,地基部分出现中粗砂,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联系,如有必要,还要和质量监督单位联系。会同各方一起查勘现场,协商解决,对商量的结果形成纪要,影响较大时,要由地勘单位出具解决方案的文本。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可采用换填法,如砂夹石、卵石等;或由设计院针对此问题提出处理意见。4.2、控制标高,防止超挖。当基坑深度超挖时,首先要由地勘单位对超挖地基进行勘测,设计单位对数据进行结构承载力测算,看是否能达到要求,如达不到,应通过设计单位变更设计

8、,采取如降低基础、加厚基础等措施。不得随意回填。4.3、图纸设计中要求基础持力层为卵石层,部分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而且不能扰动地基。对此,在允许机械开挖的同时,要防止机械在对主楼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裙楼持力层的破坏,因此对主楼基坑的开挖要一次成形,不能频繁使用。5、 施工工艺技术5.1 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确定为为放坡挖土,放坡系数1:0.5。综合当地的施工经验及地勘报告反映出施工范围内土质较好,无需放坡,但结合安全因素考虑项目部保守操作,决定放坡开挖。5.2 工艺流程:放坡大开挖的土方开挖:机械挖土运土、弃土人工挖土修整坑壁、坑底基坑验收。5.2.1场地平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施工区域

9、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平整场地。5.2.2定位放线:根据规划局在现场所提供的红线点J1J2、J3、J4 的测绘结果以及总平面图确定本楼准确位置,钉好外围线轴线的控制桩,以1:0.5为放坡系数开挖。5.2.3 根据测量放样的基坑开挖边线,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挖掘机顺着基础长边的方向,向后退着挖,开挖过程中,应随时对基坑边坡实施位移观测,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控制好坑壁的坡度,防止坑壁的坍塌,以利稳定,并控制好基础开挖的深度。先采用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标高处,基坑一次开挖的深度不宜大于2m,接着再人工精确修整至基础底标高。5.2.4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

10、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5.2.5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5.2.6开挖过程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桩,轴线桩,水准控制桩,防止碰坏。5.2.7 人工修边和清底。基坑形成后根据已建立的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桩,将轴线标高引测于坑内,并在坑内建立临时轴线控制网,测放出基础垫层外框线,作为人工捡底的依据,在距坑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

11、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人工捡底应采用锹镐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基底标高,防止超挖,人工开挖前应邀建设单位、监理、质监等部门进行验槽。5.2.8 在挖到集水井等加深部位土方时,人工开挖,再往坑外运土。挖土时,现场必须有专人控制指挥,明确集水井位置的前提下,方准利用机械,适当加深挖掘,挖到基坑一定深度,采用人工清底。5.2.9土方的运输和堆放。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土方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堆放。堆放场地内,将土方按土的类型分类堆放,即杂填土、素填

12、土堆放在一起,粉质粘土、粉土堆放在一起,中砂堆放在一起,圆砾、卵石堆放一起。本工程开挖出的土方全部留置在现场。堆土位置距基坑边3米以上。重车行走距基坑边3米以上。6、土方回填程序6.1 主要机具:6.1.1、装运土方机械有: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6.1.2、碾压机械有:平碾、振动碾等。6.1.3、一般机具有:蛙式打夯机、手推车、铁锹、钢尺等。6.2 作业条件:6.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6.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

13、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6.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基坑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6.2.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6.3 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6.3.1、填土时应先清除基底的树根、积水、淤泥和有机杂物。 6.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

14、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6.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压实机具 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遍)平碾 200300 68蛙式打夯机 200250 34人工夯实 不大于200 346.3.4、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6.3.5、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

15、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6.3.6、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6.3.7、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请实验室做密实度试验,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6.3.8、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7、施工质量控制措施7.1、开挖前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必须经规划部门,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进行。7.2、根据施工方案精心施工,及时注意边坡的稳定及状况。7.3、开挖土方时,挖掘机扰动地基的原土结构。7.4、每层开挖土方必须依次按顺序进行,不得随处乱挖,开挖面尽量平整,

16、不得深浅太大。7.5、基坑开外,采用水平桩,严格控制基底的高程,标桩间的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7.6、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基本要求(1)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防止超挖;(2)边坡坡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平整,局部开挖嵌补牢固,无开裂;(3)基底不得侵水,杂物必须清除。基坑开挖允许偏 差检查部位允许偏差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 围点 数坑底高程50(土)、-200(石)5水准仪测量纵横轴线50纵横各测一点2经纬仪测量基坑尺寸不小于施工图标示值每边各测一点4钢卷尺测量8、劳动力计划8.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对组织模式8.2、施工人员根据施工任务量的大小确定劳务队,并保证不同工种和人员的合理分

17、配。作业班组配备如下:施工员1人技术员1人安全员1人挖掘机司机3人普 工12人9.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9.1、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要求。9.2、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9.2.1 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并应及时外运。9.2.2 基坑开挖应采用全面分层开挖或台阶式分层开挖的方式;分层厚度不应大于2m,开挖过程中的边坡坡度不宜小于1:0.5。9.2.4邻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9.2.4

18、机械挖土应避免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挖土机械严禁碰撞坑壁、监测点等,其周边200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挖除。9.2.5基坑顶周边必须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防护栏杆采用黄色48 x 3.5钢管,横杆两道,距坑边1.5m,高度不应低于1.2m,并用密目网封闭;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基坑开挖完成后,可在基坑内设置两个或一个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靠近道路及便道侧,基坑边可增加一道卸荷设施,保证行车的安全距离。9.2.6、根据无支护基坑面积大小与形状,确定为放坡大开挖,部分分层分段分块开挖,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施工、验收的规范要求。9.2.

19、7、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措施。9.3 在开工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无安全措施和交底时,不得进行施工。9.4 施工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得进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允许持证上岗。9.5 车辆在场区内缓慢行驶,车速不得大于15km/h,夜间开灯行驶。在距基坑5米范围内不得有非施工车辆行驶。10、基坑变形监测1 、监测目的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2 、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3)对地下水

20、位进行监测;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要包括以下内容: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3、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路边设置四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

21、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 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保持垂直,并使一对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4 、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 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准仪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5mm; 附合闭

22、合差 0.3mm( n为测站点)。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5 、监测频度1)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

23、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

24、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6、监控报警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2mm/d。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1mm/d。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7、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1)外业观测值和记

25、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监测报告应包括

26、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各测点布置图;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期间的工况;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监测结果及评价。 观测点布置图(后附)11. 雨期施工措施11.1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 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11.2雨期施工中应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11.3雨期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 设置支撑,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 11.4基坑(槽)边坡堆置各类建筑材料时,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 3 m边

27、坡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11.5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11.6雨期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 水流入。基坑(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定情况。 12、基坑防汛措施1、汛期危险性分析 由于该项目所处地段地势平坦,汇水量大,在雨季或暴雨季节容易积水,而且汇水量大,此处市政管网在暴雨季节不能及时、完全满足防汛的要求,在雨季期间容易被洪水淹没,基坑容易进水,随着进水量的增加,基坑很容易出现失稳、垮塌

28、和裂缝的现象,直接威胁到道路车辆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2、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针对城项目部特成立汛期基坑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汛期积极组织和协调防汛救援抢险工作,充分调动各方人员和机械、设备,全力以赴做好本标段基坑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3、应急救援方案及预防措施(1)基坑 根据基坑施工特点,场地内局部易积水、汇水面积大等特点,项目部在汛期时拟采取以下措施: 积极掌握气候特点和本地汛情,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收集水、雨情况预报资料。在汛期来临前对施工现场各部分进行认真检查,将需整改的地方及时整改,并抢在主汛期前付诸落实。同时注意积累和保存观测资料,作

29、为今后维修和加固措施的依据。 基坑开挖后在周边开挖30cm50cm的排水沟,并经常性检查,确保排水沟的畅通。 一旦暴雨、洪水来临有蔓延至基坑的趋势,迅速组织人员在基坑外地势低洼处及道路污(雨)水井口四周用编织袋装砂土堆码800mm高围堰 ,迅速形成一道土围堰,防止雨水进一步涌入基坑。 在汛期,暴雨来临时派出人员对施工现场主要工程、薄弱地段进行24小时巡查,在易积水和低洼地段根据汇水情况提前安装抽水泵,发现险情,以便及时积极应对处理。 在基坑南北两端头各安装一台大功率的水泵,直接将基坑内积水抽入市政管网雨水井,及时排出。 在遭遇特大暴雨时,积极组织协调报告监理、业主,必要时请求市政工程公司增援配

30、合防汛。4、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 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水泵10kw2台2水泵7.5kw3台3水泵3kw10台4编织袋500个5塑料布2006抽水带500m与10kw、7.5 kw、3kw水泵配套规格7雨衣20套8雨鞋20双9铁锨20把10铁丝若干11小型挖掘机1台12砂或土若干七、汛期巡查及预警制度1、汛期雨天巡查值班制度 进入主汛期,工区、各施工班组按项目经理部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由工区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巡逻,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各施工队、班组负责人必须在岗,领导小组每天安排专人收听收看雨情、汛情、报告;值班地点设在综合部。2、雨天巡查预警制度 巡查人员根据当前雨情、汛情适时开展灾情、险情巡查和地质灾害情况报告,发现有前兆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上报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值班室,以便及时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