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9.73KB ,
资源ID:50439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439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代诗人的尚武心态.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代诗人的尚武心态.docx

1、唐代诗人的尚武心态唐代诗人的尚武心态 一 七世纪的初唐,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是帝王将相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秦王李世民气势恢弘,开拓疆域;630年,李靖破突厥,兹后唐军攻占西域诸国,中国威势达葱岭以西,与波斯印度接触。唐帝国的文治也异常辉煌,国都长安规模宏大,全城分为一百二十个方格,横贯南北的驰道竟有五百尺宽,整个国度的面积为今日西安城的八倍。唐王朝日益繁荣昌盛。 开国之初的文治武功并进,使得那些随唐王从烽火战场上走来的赫赫战将们具有很高的地位。而那些谋治国之略的或文采风骚的文士们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秦王府不仅拥有尉迟敬德、程咬金等猛将。其实李世民尚在登基之前已收罗十八位当代一

2、流文人学士成立了文学馆:有著名的经学家孔颖达、诗人虞世南等。时军中有威武雄壮的军乐破阵乐;太宗为秦王时,征伐四方,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魏征等制歌辞,然后,一百多号人披甲执戟,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如斯音响,今日虽不能聆听,但遥想当日,则使人激情澎湃,心向往之。 虞世南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文士,生于衰微的陈朝,曾服务于隋炀帝。他写的那些宫廷诗颇受朝廷青睐。但是这位著名的宫廷诗人入唐后却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描绘出一代建功立业的开国将士们从戎疆场的艰苦历程: 驰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轻骑犹衔勒,疑兵尚 解鞍。(拟饮马长城窟行)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焰焰霜戈动,

3、耿耿剑虹浮。风起龙沙暗,木落 雁门秋。天山东夏雪,交河南北流。(结客少年场行)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愈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 散飞雪。(从军行) 雾锋暗无色,霜骑冻不翻。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出塞) 文人们开始看重那些以武功打天下,从雪与火的战场上走过来的开国勇士,开始远离那种以文胜质,高雅文弱,血统高贵的士族文风。他们具有了一种投笔从戎,自己开创天下的使命感,一种慷慨激昂的功名之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喧。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 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磐。郁迂步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 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经几折魂。岂不惮艰险,深

4、怀国士恩。季布 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义气,功名谁复论。(魏征述怀) 此时的作者是辅佐太宗进行贞观之治的名臣魏征。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魏征以文治著称,孰不知他在隋末义军李密的帐下,曾献奇谋深策,后来辅佐太子李建成,也卓有远见。故诗中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侠气。 到了“初唐四杰”,诗人们的情感世界在这开放而动荡的时代里起了根本变化。卢照邻之所以脱离了他习之已久的宫廷诗,便是因为这种贵族诗歌的严格惯例无法表达他那痛苦复杂的感情经历。他一生不得志,为官只降不升,后来又染疾瘫痪,病卧几十年,终无法忍受疾病的 折磨,投颖水而死。他向往英雄豪侠的行为,在结客少年场行里却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矛盾:英

5、武豪侠的青年战士突然变成了老翁,本来诗人赞美他们为君王而战,转而又感慨他们成了君王的牺牲品。这种转变中的矛盾心情也体现在雨雪曲中: 虏骑入三秋,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 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诗中暗示了一场结束不久的战斗一支中国军队正覆灭在此。银装素裹的长城虽非常平静,却隐藏了许多征人之魂。 骆宾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初唐诗坛中冒出的一位不安份的诗人,性格倜傥脱俗,浑身充溢豪侠之气,“专喜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闻一多宫廷诗的自赎)。骆宾王曾从军四川,逢好友卢照邻也在蜀做官。卢照邻离开四川回洛阳时,情人郭氏有孕在身,而卢

6、竟然一去不返,且另有新欢。郭氏悲苦不堪,幼子也夭折了。骆宾王怒而不平,写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来申讨卢照邻,颇具侠肝义胆,全然不顾老友的情面。这类仗义之事他还干过不止一回。骆宾王曾被贬到西北边塞,在那里曾参加了对吐蕃的战争。38岁时又在长安遭祸下狱,因之有了传世名作在狱咏蝉。出狱后,作过地方小吏,终“怏怏不志,弃官而去”。晚岁客居扬州,居然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诗人在那里遇到了准备暴动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入其幕府做了艺文令,写下了著名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讨武曌书)。这位“从军的荡子,囚系的南冠,倒霉的迁客”终于找到了一个喷发胸中激愤的机会。此文气势磅礴,挟雷霆万钧之势:“借问今日之域中,竟

7、是谁家之天下?”如此文笔就连武后本人看了也拍案叫绝,谓如此人才流落在外,实宰相之过也。“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易水送人),具有浓烈的尚武任侠之气,诗人的气质于此可见一斑。骆宾王的边塞诗亦出色。从军塞上的经历,开拓了他的胸襟和诗境,艰难的人生也并未冲淡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抱明君”(宿温城望军营便是这种尚武心态的写照。 二 整个唐代的社会环境重武,文人们向往建功立业。当朝的诗人们多多少少都去塞外军中呆过,以了却自己的功名之念。边塞诗在唐代就成为一种高度程式化的题材。它的创作贯穿于唐代的始终,人人皆作,风格各异。这是一种最能体

8、现文人尚武精神的题材。 唐代前期的边塞诗,总是以乐观昂扬的作品居多。国家处在上升期,国势日盛,文人们自然为之自豪。“四杰”与陈子昂皆有此类作品: 骝马照金鞍,转战八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雪暗鸣柯重,山 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卢照邻:紫骝马) 此属唐代早期的边塞诗,激昂并富戏剧性,具有英雄主义色彩。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更是表达了书生亲历军中生涯的自豪。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伥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北代,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也是读之令人昂然奋发的诗作。 盛唐“诗家天子”王昌龄,位卑而名著,以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的

9、边塞绝句闻名。这位出生贫寒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而走向仕途,年轻时又因功名心切来到西北边塞:“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他到过萧关、临洮、碎叶等地,写下了从军行、塞上曲、塞下曲等名作。其“青海长云暗雪山”、“大漠风尘日色昏”、“秦时明月汗时关”诸首,七八岁童子皆出 口能诵。王昌龄青楼曲二首,亦反映出当时整个唐代社会的尚武心态: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下长杨。楼头少妇鸣铮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纶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一幅振奋人心的皇家大军凯旋图,由此可见当时唐代的国威军容之盛,武将地位之高。立功回朝的将军很快便可封侯拜爵,少妇亦以夫婿为荣耀。当时民间女

10、子都愿意嫁给军中男子:“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敦煌曲子词),可见当时整个社会的尚武风气。 高适这位诗人与别人不同,他已经做到了“以诗人为戎帅”(旧唐书高适传),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人物,远远不止“百夫长”了。他素来“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他常年呆在塞外,直到临死前一年才离开。他的边塞诗感受真实,情感浓烈,与许多程式化的作品不同: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 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赴安西) 通篇充满英雄主义色彩。这种昂扬乐观的调子也可见于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尚武精神是率真奔放的。不似陈子昂在痛苦

11、屈辱之后的理想寄托,也非骆宾王那郁郁不志后的呐喊。而是一个正在实现报国之举的边塞将帅的真实心声。他不隐晦曲折,而是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也是他尚武精神的真实表露。 同样,诗人岑参也来到了边塞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他投笔从戎,边塞六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其从军尚武之志可谓坚矣。话虽说“无所求”,但当时唐王朝制度边将可入为宰辅,幕僚亦可处高位,故岑参是怀着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来到边塞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他雄心勃勃:“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12、。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北庭西部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他轻视文弱书生的生活:“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在边塞,岑参的创作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他以浪漫的笔调,写边塞异地的瑰丽风光,写军中将士紧张激越的战争生活,风格突兀雄奇,别有一番境界: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 石大如斗,随风满地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 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 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 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乃边塞诗名篇,

13、写景则新奇惊险,写人则激荡活跃,画面极度夸张又极为逼真,犹如一组组快节奏的蒙太奇。 可惜岑参的抱负并未实现:“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北庭作),他常常感到失望、压抑:“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北庭贻宗学士道别)、“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登北庭楼呈幕中诸公)皆为怀才不遇的慨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怀才不遇的心态,往往是文人尚武精神带上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这在中下层知识分子身上尤为明显。岑参为相门后裔,自恃甚高,然抱负愈大,却愈难在这无法避免的矛盾中维持某种心态平衡。 三 唐文人有浓厚的尚侠风气。初唐诗人陈子昂,便是一个充满侠义精神的人。卢藏用卢氏别传载: 子昂奇杰过

14、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 家,罔不概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风骨。 陈子昂性格豪爽,“资偏燥,然轻财好施,笃朋友”(新唐书陈子昂传)二十一岁西入咸京入太学: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毫贵传视,无辨者。子昂 突出,问左右曰:“辇千缗事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 “可得闻呼?”,曰:“明日可集宣杨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 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 为人知。此乐践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便赠会者。一

15、日之 内,声华溢郡。”(唐诗纪事) 此乃“重金邀名”之举,不过子昂的豪爽可见一斑。他最静穆的也是“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愈)的义士。陈子昂的豪侠性格,不能不说对他后来那卓尔不群的遒劲诗风和诗歌改革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 唐代诗人中,写侠客最热情的莫过于李白。似乎李白本人一度也曾是个游侠。有记载说这位诗人曾亲手杀死过好几个人。李白少年时习剑术,当时梓州赵蕤“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唐诗纪事),李白喜与之交往。李白早年行事待人皆具侠义气概,后来李白在诗篇中每每写及侠客义士(如白马篇、东海有勇妇、秦女行等,皆虎虎有生气,流露出真心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赵客曼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

16、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 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这样大胆的游侠诗连唐代也不多见。此诗取典于庄子,原意在誉美剑锋之利,而李白却转为对勇武无情的游侠的无所顾忌的赞颂。李白重侠客而轻儒生:“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可忆?”(行行游且乐篇)直言对“白首下帷”的董仲舒等的轻蔑。另一首少年子赞美少年游侠并讥讽了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青云少年子,挟抬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 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在少年时代便具有的尚侠心态,对他终其一生所表现出来的傲岸不羁的性格,对他那纵姿奔放的豪荡诗风,有着极大的影响。 号称“诗佛”的王维,也用

17、轻松愉快的笔调写过游侠诗,最出名的便是那首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雅致、飘逸,富有现实气息而少理想色彩。 中唐有位具有行侠尚义秉性的诗人刘叉。此人少年时便“尚义行侠,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唐才子传)虽从学,但傲岸性格不改。其偶书一诗,风格粗犷,立意奇警,些无文雅之气: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与别的文人之作迥异。“磨损胸中万古刀”,体现一种矛盾痛苦的复杂心理,一种因压抑而生 的刚烈情绪。 而中唐孟郊的游侠行却表现出一种由怀才不遇生的无可奈何的自嘲: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杀人不回头,轻

18、生如暂别。岂知泪有眼,肯白 头上发。平生无恩酬,剑闲一百月。 侠客甘于献身,却终生无人赏识。这似乎是一类文人命运的写照。早已准备完毕,却无人起用,计算着虚度的岁月而颇不耐烦。唐代后期此类作品的情感与前期作品的率真爽朗有所不同。贾岛的剑客似有同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直吐胸臆,表达出一种更为急迫的心情。 四 刚刚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唐王朝便遇上了一场大祸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兼领三镇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先后攻占洛阳、长安。太子李亨逃至灵武,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年号至德。整个安史之乱延续了八年,唐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变,唐王朝从此由盛世走向衰败。 诗人杜甫正生活

19、在这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极为关切国家的军事形势。杜甫既经历了安史之乱前的“开元全盛日”,亦目睹了安史之乱中“流血川原丹”的全过程。在度过了动乱中的流离颠沛之后,他看到的是唐王朝的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衰败景象。安史之乱前后几乎所有的国家军事大事皆反映于他的诗中:至德二年(757)九月,长安收复,他写收京三首,“沾涌望青宵”,兴奋得流泪;洛阳收复,他又写了情绪昂扬的洗兵马。当局势恶化,二十万大军溃于相州时,诗人目睹国家之危机,人民之灾难,作著名的三吏、三别;广德元年(763)春,安史之乱最后叛将史朝义兵败自缢,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至此全部平息。远在梓州的杜甫喜极而泣,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0、: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 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湘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廷对降唐的叛将行姑息之策,皆授节度使之职。不少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最早起于“河朔三镇”,继扩至现在的山东、河南及安徽边境,甚至长江以南的浙江及四川也有节度使起而效尤。拥藩兵造反,易放难收。曾经历战乱的杜甫感受犹深。此外,唐曾借吐蕃、回纥兵力对付叛军,动乱中又从西北边境撤回大量边防军队。故吐蕃、回纥日益张狂猖獗,不断进扰。杜甫此时更加关切国家的军事形势,并深感国家武备的重要。他曾于大历元年作诸将五首,历陈自己的军事见解,时

21、距安史之乱平定仅四年: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十金碗出人间。见愁汉马西戎逼,曾闪西戎北斗殷。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其一)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津。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觉晋水清。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生平。(其二)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兖职虽多预, 天下君王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浓。(其三) 迴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其四)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

22、秋万壑哀。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史望乡台。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其五) “五首凡论五处,皆举当时备御重地而言,故曰诸将”(浦起龙读杜心解)诸将其一所写的的局势最为急迫,此当是对防备吐蕃将领而作的。此时,吐蕃是唐代最大的近患,广德元年(763)已攻下过京师长安。永泰元年(765)再度逼近京师。此时正是诗中所谓“见愁汉马西戎逼”的局势,且情势危急:“已见朱旗北斗殷”,已经望见贼旗之盛了。故诗人告诫:“将军且莫破愁颜”,不可半点放松;诸将其二写回纥之患。安史之乱时唐曾借五千回纥兵来收京讨叛,回纥籍此益纵,至永泰元年竟合吐蕃入寇。诗中点出回纥之乱是安史之乱留

23、下的后患,而“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亦有一丝无奈的嘲讽。其三、其四、其五则是言对付藩镇之祸的。其三中“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蓟门何处尽尧封“指藩镇之祸最烈的河北,提出了屯垦之策;其四认为地处荒远而为患略轻的南方诸镇,认为宜用安抚之计;其五言蜀地,谓形势险要不可轻视,故“安危须仗群才”。一介贫寒文士系国之安危于心,切实关注着国家的军事防略,与那些高阔激昂的尚武之声相比,杜甫的尚武心态朴素现实,自有其不凡境界。 五 中唐诗人李贺曾作南园组诗,其中一首尚武色彩极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其五)清人姚文燮曾有注解: 裴度伐吴元济,

24、蔡、郓、淮西数十州至是尽归朝廷。贺盖美诸将之功,而复羡其荣宠,故不觉壮志勃生。(昌谷集注四卷清刻本) 李贺诗名远扬,才华横溢,然仕途却极为坎坷。虽为唐宗室后代,但关系已极疏远。父亲在边地做个小官吏,因其名“晋肃”,与“进士”讳,故李贺连考进士的资格也被取消了。时韩愈作讳辨为他鸣不平:“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昌黎先生集:四部备要本)。李贺的功名之路就这样被堵死了。他曾在出城诗中自比中弹之鸟,沮丧之极。时中唐社会国势日衰,出现了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国之多难激起青年诗人的报国之心。尤其是眼前诸将的赫赫战功,更引起他心绪的波动:进士当不了,何不当武夫?“男儿何不带吴

25、钩”便表达了诗人不甘沉沦的焦急心态。李贺的尚武精神在这里体现为对以才学入仕的失望,对以功名扬名的向往。因国家战乱不断,朝廷益发重用武士而轻视儒生,李贺也清楚这点,“若个书生万户侯”和“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其六)便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个现实。事实上,文人的这种尚武心态似乎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之中,他们于精神上向往佩军刀、驰沙场,立身扬名。但这种慷慨之志却极难梦想成真。且莫说李贺仅活了27岁便抑郁而终,即便他活到72岁,恐怕也无缘去搏得“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功名。文人尚武心态的这种矛盾,在后来南宋诗人陆游身上也很明显。从李贺的其他诗作中,亦可看到这种矛盾心情: 秋风卷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

26、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 唤云天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齀。(开愁 歌) 在不得意的现实中,临岐击剑,借酒浇愁。在豪烈狂放的举动中求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李贺的许多诗作皆极有气势,如“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之类,也许都是年轻气盛的的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进行某种心理转换。李贺的尚武心态中有较多的怀才不遇之叹。在马诗中,诗人通过那些强壮出色而又遭遇偃蹇的马来比喻有奇才异质而不遇于时的人才。马自是出色非凡:“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然却不被赏识重用,居则“夜来霜压栈

27、,骏骨折西风”,行则“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故诗人仰首长叹:“无人识锦詹,谁为织金鞭?”;“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种慷慨不平的心情与南园中的表露颇为相似。 六 诗人杜牧生活在由盛世走向没落的中晚唐。 大和七年(883),31岁的杜牧应淮南节度史牛僧儒之邀到了繁华的都市扬州,任掌书记。常去青楼娼馆游赏,牛僧儒当时对他的“风流不节”之行似乎也有过规劝。后来杜牧忆及扬州生活,写下了广为人诵的谴怀诗: 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显然,这位诗人在人们眼中是位著名的风流才子。事实上,他同时也是一位胸有韬略,极喜谈兵论政,具有尚武精神的文士。他曾注孙子兵法,

28、其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上司徒李公论用兵书诸文,论用兵方略,对削平藩镇,巩固边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既胸怀大略而又风流不羁的双重气质,在唐代文人中原本是很普遍的。唐代自开国以来,文人们在精神上的自由程度就比较高,他们的政治眼光开阔,思想敏锐不群,生活上亦洒脱不羁,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独特风度,这也许是他们具有较开放的尚武心态的原因之一。唐代文人的这种豪放心态一直持续到晚唐。 杜牧论兵,较多地讨论了有关削平藩镇的方略。穆宗长庆中,河北三镇叛变,朝廷不能制,再失河朔。杜牧痛感于此,后来作感怀诗、罪言,直到晚年的上周公书,皆批评长庆的用兵之策。杜牧尤其反对朝廷自大历、贞元以来对叛乱的姑息之策:国家不议诛洗,束兵相守,反条大历、贞元故事,而行姑息之策。是使逆 辈益横,终唱祸患。(守论) 那些年在扬州,杜牧也并非只做个风流才子,他提出了对付藩镇的“三策”:“上策莫如自治”、朝廷要改善政治,检讨自己的法令制度;“中策莫如取魏”,魏之地势险要,“常操燕赵之生命”;而下策则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守势也”,极不可取。杜牧在扬州还写了原十六卫,认为割据的原因是“府兵内铲”,“边兵外作”,形成“尾大中干”的局面。的确,如此纵横捭合地议兵论策,可谓唐代文人尚武的又一范例. 唐代诗人的尚武心态体现出极为丰富的内容,本文分析的只是几个层面,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对此课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