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62KB ,
资源ID:50380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38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docx

1、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1标段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3月10日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建设单位: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勘察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拟建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其具体位置参见图2.1“本项目位置图”。场区范围:南起北区航站楼前,北至远距停车场北边界(人工改道后的天堂河南岸),西起主进场路高架

2、桥A2线西侧约250米处,东至南中轴路东侧450米处,整体布局为“一横四纵”。1.2本项目情况概述拟建综合管廊干线总长度9492m。其中,主干一路综合管廊(A线)长2656m,主干二路综合管廊B线、C线、D线、E线长分别为770m、1025m、767m、685m;主干三路综合管廊F线、G线、H线、J线长分别为767m、685m、770m、1011m;主干二路/主干三路联通管廊356m。拟建综合管廊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估计荷载120180kpa,施工方式拟采用开槽方式施工。1.3周边环境及场地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场地内地上分布有村庄、耕

3、地、菜棚、果园、林地、道路、河渠等。耕地内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水果等。1.4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区地势平坦开阔,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地面标高在2124m左右。本工程拟建场区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下部,永定河古道的西部,其周边有河流冲积扇分布。本次勘察期间,实际量测的勘探钻孔孔口处的地面标高为20.6323.69m。拟建场地地层分布根据地勘报告,勘探钻孔最大深度为22.00m。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与室内部分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次勘查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沉积层三大类,并按照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工程特

4、性划分为5个大层及其亚层,现分述如下:人工堆积层(第1大层)拟建场区表层分布一般厚度为0.401.8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素填土、砂质粉土素填土层及房渣土1层,局部受人为改造影响可能分布较厚。新近沉积层(第23大层)人工堆积层之下为新近沉积之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层、粉砂、细砂1层,有机质粘土、有机质重粉质粘土2层及粉质粘土、粘质粉土3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层,有机质粘土、有机质重粉质粘土1层,细砂、粉砂2层及粉质粘土、粘质粉土3层。第四纪沉积层(第45大层)新近沉积层之下为第四沉积之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1层、细砂、粉砂2层及重粉质粘土、粘土3层;细砂、中砂层。工程地质剖面图

5、见下图:工程地质剖面图1.5水文地质概况拟建场区及附近地面下22m深度范围内一般赋存2层稳定地下水,具体情况如下:第1层稳定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依据本次勘察的情况,结合初勘成果报告(工程编号:2016初004),该层地下水的正常稳定水位标高为10.3213.46m(埋深9.6012.10m);局部受地表水影响,水位较高,为13.7114.70m(埋深7.809.00);该层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为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层与细砂、粉砂2层。由于受在建航站楼降水的影响,该层地下水分布不连续,本次现场勘察期间在建航站楼附近钻孔中基本未量测到该层地下水。第2层稳定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层间水,本次勘察期间

6、在项目拟建场区内量测到的该层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0.573.76m(埋深19.0020.70m);在本工程拟建场区北侧祁各庄村建立的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孔(孔号:22100020)中量测到的该层地下水的含水层为细砂、中砂层。受在建航站楼降水影响,该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在建航站楼周边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另外,根据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量测结果及已有初勘成果报告(工程编号:2016初004)显示,由于受在建航站楼基坑降水的地表排水影响,本工程拟建场区部分区段的浅部地层中赋存上层滞水。受地表排水量及地层渗透性的影响,该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一般埋深约2.807.30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附近水文观测孔资料,拟

7、建场区1959年以来地下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经查询、分析,受本工程所处区域的“浅层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工作进度影响,仅查询到工程场区2015年以来的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15.00左右。根据勘查报告,建议本工程的建筑抗浮设计水位可按标高18.019.0m考虑(从西北之东南逐渐降低)。1.6本项目设计方案总体概况1、支护体系设计根据勘察报告及管廊的埋深情况,大部分地段基坑深度小于10m,采用土钉墙的支护措施,局部埋深段采用护坡桩+内支撑支护。对有条件的地段应采用自然放坡开挖。基坑内部设置排水沟;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土钉墙及自然放坡为三级,护坡桩为二级。支护桩直径800mm,间距1.4m,混凝土设计

8、强度等级为C30,连梁同灌注桩。土钉注浆材料采用M15水泥砂浆,面层采用100mm厚C25喷射混凝土,内置8150150钢筋网,钢筋保护层厚度20厚。土钉护坡剖面图一土钉护坡剖面图二土钉护坡剖面图三支护剖面图2.资源配置情况2.1测量人员及要求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及记录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持上岗证,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现行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工作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随工程进度在完成施工测量方案、水准点引测成果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记录后,填写工程定位测量、放线验收记录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审核并验收。施工测量管理内容包括: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水准点引测成果复查施工过程中各种测

9、量、填写记录(含定位测量、高程引测、基槽验线)。测量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之一, 项目部成立专业测量队,人员如下:姓 名职 务岗 位 证 书学 历苗 帅测量员1016001017400842本科杨 帅测量员132*00309技校2.2仪器设备的配置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业主及监理的要求,尽可能配备先进的测量设备,提高工程测量工作自动化程度,减少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成果。测量仪器及用具见下表: 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监测精度状态1拓普康全站仪GTS332N测角2” 测距(2mm+2ppm*D)检定合格2精密水准仪DZS3-13mm/km检定合格3铝合金塔尺5m检定合格4钢卷尺50m

10、检定合格5卷尺7.5m检定合格6对讲机检定合格3.监测依据3.1国家、行业及地区相关技术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9、施工组织设计10、 本工程设计文件及技术要求 。11、 基坑支护及

11、降水施工图。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基坑监测变形观测点的布置见基坑监测平面图。5.基坑监测实施方案5.1监测目的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2、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在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确保基坑、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周边建筑物、构筑物、

12、道路、地下管线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3、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4、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5.2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1、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结合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确定监测仪器埋设位置;3、考虑监测区域内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使各观测数据具有互相验证性和分析性;4、明确仪器埋设要点和埋设标准, 明确所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类型、型号或量程,制定观测作业指导书;5、根据规范要求,明确施工

13、控制标准;6、明确监测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5.3监测工作流程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5.4监测要求及准备1、监测要求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

14、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2、肉眼观察肉眼观察是不借助于任何量测仪器,而用肉眼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工作失

15、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6.监测项目及时间段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内容为:1、管廊基坑开挖的监测(1)坡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2、挡墙基础开挖的监测(1)坡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3、雨污水基坑开挖的监测(1)坡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4、下穿隧道基坑开挖的监测(1)坡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监测日期为基坑开挖支护以后到基坑回填完成。7.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7.1基准点的布置在基坑周围便于观测监测点并且不易扰动位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