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8.08KB ,
资源ID:5038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学说及其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学说及其启示.docx

1、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学说及其启示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学说及其启示关键词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马歇尔冲突;均衡分析法一、引言对于每一位致力于经济学研究的初学者而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这个名字就是一面旗帜。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问世。马歇尔基于折中主义,将许多过去对立的学说和理论吸收进自己的体系之中,被认为是继约翰穆勒之后最为成功的集大成者。经济学原理的出版奠定了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的领袖地位,并持续统治西方主流经济学界逾40年之久。尽管此后让位于“凯恩斯主义”,但正如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歇尔的经济学已经过时了。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马歇尔的启迪永远不会过时,并将持续相当

2、长的时间”。经濟学原理从1877年拟定写作大纲,到1890年正式出版共用了13年时间。尽管马歇尔本人将经济学原理定位为经济学入门书籍,但其基于均衡分析方法,围绕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展开,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其框架性与体系特征极为完善。本文尝试品读其思想之精华,领略其思维之敏锐,并探讨所蕴含的理论体系及其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马歇尔冲突的视角,适度竞争与衰退产业的合理发展在第三部分进行了讨论。基于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法,限购政策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关系则在第四部分进行了讨论。二、经济学原理的理论体系:折中与融合(一)关于序言第一版序言是1890年经济学原理在伦敦出版时,马

3、歇尔所写的自序。在这篇写于中国清光绪十六年的序言中,马歇尔开篇即说到:“无论任何时代,经济都沿着其自身的规律发生变化,以自己的方法来检测自身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讲,这一论断强调市场对基础资源的配置作用,而从宏观角度理解,这一论断似乎与其学生凯恩斯所倡导的经济自我调整极为相近。在这篇序言中,马歇尔本人还极为强调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继承性,认为对所谓旧学说的修正和补充成为经济学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模式。在马歇尔生前,经济学原理一共出版过8次。因而,国内关于经济学原理的中译本同样在扉页提供了8版的序言。其中第8版序言是马歇尔的自序,写于1920年。4年后,马歇尔辞世,结束了其辉煌的一生。在这篇序言中,与第

4、一版序言相似,马歇尔同样提到了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并且提到了产业部门这个概念。在序言的致谢部分,马歇尔提到了凯恩斯。实际上,本文发现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与其恩师马歇尔1923年的著作货币、商业与信用极为相似。这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趣的猜想。(二)关于绪论作为经济学原理的开篇,马歇尔在这个部分对全文以及经济学本身进行了概论。马歇尔将经济学归结为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研究人的学问。对于前者我们无需评论,但后者似乎更为强调经济学的社会属性以及行为特征。马歇尔同时强调了贫困问题,认为这一问题是经济学需要最为关注的,而贫困在本质上则是公平问题。马歇尔分析了经济学的本质,

5、并强调经济活动并非完全利己,即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相对成立的。而对于经济规律的研究途径或者说分析方法,马歇尔基于这门学科的社会属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的差异,说明了经济的规律较为复杂和多变,以及假设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三)基本概念界定马歇尔在这个部分对经济学或者说经济学原理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说明,从而为后文的研究和逻辑推理提供了基础。这些概念包括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以及资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缺乏概括性的词汇,所以马歇尔使用“财货”这一概念代表了一切满足人类欲望的东西,然而其中诸如朋友间的友谊这样的所谓精神财富并不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马歇尔认为,人类能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

6、,而不是物质本身。并强调生产是创造效用,而消费则是负生产。劳动则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全部或部分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从这种努力直接获得愉快为目的。马歇尔对劳动的定义,强调了劳动这种要素在努力(成本)与好处(收益)间的替代关系。而马歇尔关于资本与收入概念的讨论,基于私人观点与社会观点对资本的分析,尽管在100多年以前已完成,今天仍不失准确性和指导意义。(四)关于欲望及满足实际上,此处的欲望就是需求。边际分析法得到首次应用,也是这种分析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首次尝试。实际上,除此之外,马歇尔将物理学上的弹性概念引入对需求的分析框架之中,并创造了需求弹性这样的概念。尽管边际效用、边际增加量

7、等概念都是由马歇尔所创,但在正式出版之前,马歇尔本人从未提及,即使在出版之后,马歇尔也并未将其声称为自己的创新。在这一部分,马歇尔提到了一种物品在不同用途间的选择:当前使用与延缓使用。与今天的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此处的选择就是消费者的跨期消费决策问题,当前使用即为当前消费,延缓使用即为未来消费,其对两者的说明也与今天主流微观经济学的解释如出一辙,这或许可为我们理解“马歇尔构建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这句话提供更好的注脚。马歇尔同样分析了价值与效用,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需求理论部分,马歇尔的名字与一种特殊的需求联结在一起,即所谓“马歇尔需求”,这种需求指的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实现效

8、用最大化而进行的需求。与此不同,如果是基于既定的效应水平,实现最小的成本或者说花费而进行的消费决策则被称为是“希克斯需求”。在这个部分,马歇尔同样有一个创新即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并分析了消费者剩余与个人需求以及市场间的关系。实际上,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的提出同时也为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创建福利经济学提供了基础。(五)关于生产要素所谓要素,实际上暗指一种能力。诸如资本,即指的是增值的能力。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并扩大了自由经济的内容,他把自由形成合作或联合也包括其中,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之上,增加了第四个要素工业组织,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其生产理论。马歇尔提出“

9、组织”做为生产第四个要素的契机是其在研究大规模生产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问题时,触及了规模经济的问题。他认为规模经济是和工业组织直接相关的,他说:“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因而,具备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倾向于出现以巨型企业为特征的产业格局,依靠企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其结果必然会强化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垄断往往形成低效率的产业状态,阻碍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同样,如果盲目热衷于自由竞争也会丧失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对立最早是由马歇尔揭示的,因而被称为马歇尔冲突。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命题就是关于马歇尔冲突的融合,正是在对这一命题的

10、争论、反思中,这门学科得以成长和发展。关于劳动这一要素,马歇尔着重讨论了人口与教育等问题。人口规模在逻辑上决定了消费需求以及生产能力的基数,人口的增长率则决定了人口规模的趋势特征。特定社会中的人口结构则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模式特征。人口一方面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使得经济增长成效在面对个体时被弱化,这种矛盾性表明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当存在最优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因此,人口的负面作用,诸如人口的资本稀释作用,将使我们在面对人口问题时需持审慎态度。马歇尔在对另一种要素土地的研究中,提出了报酬递减倾向,并讨论了其与报酬递增倾向的关联性以及差异。(六)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这一主题是马歇尔经济

11、学原理的核心部分,构成了其整个理论体系的交换论。马歇尔基于供给与需求均衡对价值的分析,即所谓的均衡分析法被凯恩斯认为是马歇尔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实际上,马歇尔将均衡分析方法扩展为一般均衡理论,使得许多的经济问题可以基于这一方法展开,并获得了许多有益结论。马歇尔将萨伊的供给决定论与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结合起来,并基于物理学的平衡概念,认为市场均衡是由供給与需求双方决定。在实现均衡的过程中,需求决策基于边际效用,供给即生产决策则基于边际生产费用。此处的边际概念同样是基于马歇尔的创新。在对生产者边际生产费用的分析中,或者说成本问题的分析中,马歇尔开创性的将“时间”概念引入到对经济学的分析之中,并区分出

12、长期与短期概念。(七)国民收入的分配这一部分构成了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分配论。马歇尔以对土地、劳动、资本与组织等四种生产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基于均衡分析方法对要素收入的决定进行了研究,并把分配问题归结为要素价格的均衡问题。实际上,马歇尔将工资看作是劳动的均衡价格,利息是利用资本的均衡价格,利润是企业家组织能力的均衡价格,地租则是利用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写道:“他们很少想到,通过用足以补偿最后而最艰苦的一小时的工资率,来支付每一小时,他们即可获得生产者的剩余。”这里实际上提出了生产者剩余,而对劳动供给的分析中,马歇尔认为,“一个人工作甚或值班的时间愈长,除非他因工作而麻木不仁,则他想休息的欲望也愈

13、强,同时每增加一小时的工作,使他的工资有所增加,并使他愈益接近于满足他的最迫切需要的那个阶段,工资愈高,这个阶段的到来也愈快”。这实际上就是所谓劳动供给的背弯曲线,而对天赋带来的额外收入,马歇尔认为,“稀有天赋才能的报酬提供一种超过培训费用的剩余,这种剩余在某些方面和地租相似”。100多年后的今天,微观经济学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依旧基于马歇尔的框架进行,可见马歇尔的开创性以及对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重要贡献,而其对资本以及利息的分析,以及将风险因素归入利息之中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三、马歇尔冲突与有效竞争:以煤炭产业为例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或自由竞争的代价引致经济学家思考对马歇尔冲突的融合,也就是兼容规

14、模经济性和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到目前为止,共有三套解决方案,分别是马歇尔的三个渠道协调说、以克拉克和梅森为代表的有效竞争理论和虚拟企业理论。马歇尔的方案被后来的学者证明是无效的,有效竞争理论和虚拟企业理论也存在弊端,因而,还没有找到马歇尔冲突的最优解。在三套解决方案中,一般认为有效竞争理论是迄今为止对马歇尔冲突最大意义上的融合,可以做为次优解来兼容规模经济性和竞争的活力。马歇尔冲突在我国煤炭产业异常显著:过度竞争,市场运行低效率。规模经济性对这一产业发展的益处已被过度竞争所扼杀。应当说明,我国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主要并不是竞争本身带来的,而是由制度因素所导致的资源流动的障碍以及扭曲的市场信号所致

15、。因此,解决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的出发点不是限制竞争,而是破解制度性壁垒。尝试建立煤炭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建立有效的煤炭企业退出援助机制以降低退出壁垒,鼓励煤炭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和多元化经营等,优化企业组织规模以达到产业适度集中度。引导我国煤炭产业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的转变,解决我国煤炭产业的马歇尔冲突,兼容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实现煤炭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煤炭产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四、限购政策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基于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法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法对限购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关系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效框架。1978年,学术界开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化改革进行首

16、次理论探讨。1980年,北京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城市开发公司,开启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30多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2003年,由于关联性强、带动能力显著,房地产行业被确定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够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房地产本身具备保值、增值能力,除去正常的消费需求之外,吸引了过多的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导致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的现象。2005年,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众多城市房价迅猛上涨,房价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并不断得到深化,限购政策被寄予厚望,但收效甚微。限购政策抑制了部分刚性需求,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由于融资渠道和抗风险能力不及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压力远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