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3.01KB ,
资源ID:50353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353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部分.docx

1、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部分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部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 本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选项设置干扰有效

2、,层次感较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 (2008宁夏文综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

3、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俄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时饥俄、贫穷、恶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

4、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说明】 本题的材料一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状况的信息,在自然灾害面前欧洲变得脏乱、寒冷、饥饿,人们生活艰辛,本来繁华的地区现在寥无人迹。材料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战争的破坏,但战争的因素却无处不在。因此需要考生理解材料,不仅仅从字面上,还要从字里行间最大程度地提取信息,这样才能准确回答为什么说欧洲就像一其优雅的尸体。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例3 (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卷)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

5、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深入把握所学重点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均田制”是“课标”规定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考生可运用已学知识,深入理解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回答问题。(二)调动和运用知识l.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例4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

6、控制【说明】 本题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西周分封制与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差异,理解西周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强调人文意识的培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和较高的学科素养。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例5 (2011年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

7、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说明】 本题以华盛顿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题目设置情境新颖,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宽广的学科视野,要求考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有一定认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学科材料和知识的能力。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例6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

8、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说明】 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

9、可靠性。因此A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却与题干主旨相互矛盾。因此作为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例7 (2007年宁夏文综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

10、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下列问题(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2)

1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说明】 本题需要通过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对史实的概括,客观叙述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以及影响牛顿的两位“巨人”。同时要求在全面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础上,概括描述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正面和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牛顿确立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杜会科学研究产生的负面影响。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例8 (2007年全国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2、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

13、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湿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

14、现了)妇女、儿重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人权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说明】 本题需要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首先找出材料一、材料二中两个文件制定的时代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以及关于人权内容的阐述不同等特征,这些表明了人权观念产生、发展、扩散的历史过程。其次,回答中国人权观的特点问题,需要从材料中给出的“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中国政府在阐述人权问题时,侧重点明显在生存权和发展权等信息中,准确把握中国人权观“重视生

15、存权和发展权”和“重视集体人权”这一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例9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故的,不仅有而且

16、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会平的。摘自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说明】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能力。本题围绕曹操这个人物,选择不同历史时段的三则评论,要求考生对各种历史观点进行分析与评判。材料一选择当时的人物陈寿对曹操的看法,材

17、料二选择封建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的评论,两者对曹操的看法差异很大,主要基于各自立场。第(l)问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人们对曹操持不同观点的原因,考查考生评价人物的深层能力。第2)问旨在导向考生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民贡献”的历史标准,对曹操进行正确的评价,希望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的把握。(四)论证和探讨问题l.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例10 (2013新课标全国卷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说明】本题以

18、主干核心知识“汉唐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作为考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通过汉唐两幅历史地图的比较,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地图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本题设置开放,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点,运用材料信息进行比较,也可以从相关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历史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回答。本题的历史地图材料给出了多种信息,捕捉到这些信息并正确解读历史地图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首先,考生可以将这两个时期汉唐两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比较,也可以围绕两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但一定要对这两幅历史地

19、图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进行正确的解读,必须在比较材料的基础上得出正确信息,并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如: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则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既考查考生对汉唐两朝历史发展状况的总体把握,也考查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历史素养。其次,这两幅历史地图材料的信息呈现方式非常特别,两朝的地方行政示意图反映出汉唐两朝历史的基本趋势:汉朝时,北方社会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唐朝时,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通过比较,能看到汉唐两朝不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历史的发展不是倒退,而是进步,是向着更高的阶段发

20、展。看到这一点,也会使考生对汉唐两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宽泛的视角。如:汉代州名和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生还可以从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历史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回答。如:汉代交州和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表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又如:吐蕃、南诏、流求等地区没有出现在汉代,表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等。考生不仅要正确解读历史地图材料,明了命题立意,还要调动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准确描述汉唐两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另外,考生可以根据已经得出的结论,选取与历史地图材料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同

21、时表达要逻辑严密、文字通顺。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例11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

22、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列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万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说明】本题围绕近代“西方崛起”这一重要历史主题,突出历史学习的时代性与基础性,提供两种相反的学术观点及论据,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

23、,在准确把握两种观点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并不设置有限的评论方向,只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便考生开放式作答,最大限度地展示考生的整体学科思维能力。考生在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时,应紧扣评论对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须调动已有知识,运用相关材料,选取合适史料,充分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题意在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展示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例12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缝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

24、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

25、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木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

26、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说明】 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材料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题目在设问上呈现出梯度,前两问分别考查中外相关历史知识,为最后一问的开放性做铺垫。回答最后一问既要有历史知识的支撑,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对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为考生展示洞察历史现象和阐释历史发展规律等历史学科的深层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题第(l)问旨在考查考生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需要考生结合所

27、学知识,同时快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概括明清手工业的发展特点,注意手工业生产的不同类型的发展状况,掌握手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中,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不同发展状况,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获得发展,这是明清手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本题第(2)问要求“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考生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材料二主要是关于英国由“原工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史实,其中有效信息是关于时间点的知识。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阶段,结合材料可得出此前阶段为“原工业化”阶段。关于阶段性特征的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

28、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在“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广泛参与,大量使用雇佣劳动。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成为重要形式,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正式形成。本题第(3)问是要“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这是开放性的问题,要求考生作答时要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全面解读三段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并进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都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轨迹,但它的萌芽状态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具备并开始孕育了,不过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前提,它也不能发展成资

29、本主义成熟的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就是一个例证。只有这样理解恩格斯的上述论述才能找到正确解答问题的钥匙。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有雇佣劳动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史实,考生需要针对这些史实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自己对恩格斯论述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针对“历史前提”的内容,针对“历史前提”的要素,针对“历史前提”转化的条件和原因,针对中外在“历史前提”上的差异,等等,总之,围绕“历史前提”的方方面面都可入题。在谈自己的认识时需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即紧紧围绕“历史前提”这个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综政治学科部分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解读(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

30、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信息获取的路径教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

31、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