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1.93MB ,
资源ID:50325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32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法工作站软件操作说明常规电阻率二图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法工作站软件操作说明常规电阻率二图文.docx

1、电法工作站软件操作说明常规电阻率二图文常规电阻率/激电法软件操作说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2009年4月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单个测点 (1一、简介 (1二、操作流程 (1三、界面介绍 (2四、数据准备 (2五、程序操作 (5六、成果输出 (13七、实例试验 (16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整条测线 (18一、简介 (18二、操作流程 (18三、界面介绍 (18四、数据准备 (19五、程序操作 (23六、成果输出 (25七、实例试验 (28一维连续介质交互反演(单个测点 (36一、简介 (36二、操作流程 (36三、界面介绍 (36四、数据准备 (37五、程序操作 (40六、成果

2、输出 (45七、实例试验 (48一维连续介质交互反演(整条测线 (50一、简介 (50二、操作流程 (50三、界面介绍 (50四、数据准备 (51五、程序操作 (54六、成果输出 (56七、实例试验 (60剖面观测及单点测深地形改正 (67一、简介 (67二、操作流程 (67三、界面介绍 (67四、数据准备 (68六、成果输出 (77七.实例试验 (82对称四极装置电测深地形改正(整条测线 (86一、简介 (86二、操作流程 (86三、界面介绍 (86四、数据准备 (87五、程序操作 (91六、成果输出 (92七、实例试验 (95二维剖面交互正演模拟 (99一、简介 (99二、操作流程 (99

3、三、界面介绍 (100四、数据准备 (100五、程序操作 (104六、成果输出 (107七、实例试验 (113电阻率/激电测深二维人机交互正演模拟 (115一、简介 (115二、操作流程 (115三、界面介绍 (116四、数据准备 (116五、程序操作 (119六、成果输出 (122七、实例试验 (124高密度电阻率/激电法数据整理 (127一、简介 (127二、操作流程 (127三、界面介绍 (127四、数据准备 (128五、程序操作 (133六、成果输出 (134七、实例试验 (135高密度电阻率/激电法二维人机交互正演模拟 (137一、简介 (137二、操作流程 (137三、界面介绍 (

4、138五、程序操作 (142六、成果输出 (145七、实例试验 (146高密度电阻率/激电法二维反演 (152一、简介 (152二、操作流程 (152三、界面介绍 (152四、数据准备 (153五、程序操作 (159六、成果输出 (162七、实例试验 (163常规电阻率/激电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单个测点一、简介常规电阻率和激电法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程序应用于对称四极装置,以一维层状介质为模型,给定供电极距参数、实测视电阻率/极化率,通过自动迭代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一维测深数据的正、反演计算,求得层状模型参数及其正演数据。显示实测数据、正演数据和

5、模型,并交互地对实测数据和模型进行修改,为常规电阻率/极化率一维物性分布进行正、反演解释提供一种可视化手段。二、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准备、初始模型输入、实测数据交互修改、一维层状模型交互修改、正、反演计算和结果输出。流程图如下: 1三、界面介绍运行dcip程序,进行“文件新建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单个测点反演”操作,打开规定数据格式的数据文件,出现如图7-1-1所示界面。界面共分为两个操作区域:数据与参数区、数据和模型交互区。数据与参数区可以在正、反演过程中查看实测数据、模型数据和反演参数;数据和模型交互区可以在正、反演过程中动态显示正演曲线以及交互修改实测曲线;同时可以交互修改层状地电模

6、型。数据和模型交互区数据和参数区四、数据准备(一数据格式进行电阻率/极化率一维层状介质人机交互正、反演需要建立一个初始文件,数据格式为ASCII格式,数据与数据的间隔使用空格符,长度单位为米、视电阻率单位OM*m。文件内容包括:装置参数、实测数据。存放顺序及类别如下:电阻率/激电法一维测深输入数据存放格式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备注1 测线标识字符串输入字符串2 测点标识字符串输入字符串3 测点坐标实数输入2个实数测点的相对坐标X和Y4 供电极距数整数输入1个整数5.1 电极距(AB/2 实数个数为供电极距个数5.2 实测视电阻率实数个数为供电极距个数5.3 实测视极化率实数个数为供电极距个数纯电

7、阻率反演时忽略实例:001 /测线号001 /测点号0 0 /测点坐标16 /极距数/供电极距(AB/2 /视电阻率/视极化率1.00 49.96 4.171.47 49.88 4.18215.44 222.08 11.79316.23 277.35 12.85(二数据输入方式数据以文件导入和手工输入两种方式实现。1.文件导入方式进入程序主界面后,依次选中菜单“文件导入数据”,然后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选取相应的数据文件打开即可实现数据文件的输入。2.手工输入方式进入程序主界面后,如需打开电阻率数据,依次选中菜单“文件手工输入数据”;弹出装置选择对话框,如图7-1-3所示,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

8、按扭,弹出数据输入对话框,如图7-1-4所示,在对话框中按指定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输入和编辑,完成后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 图7-1-2 手工输入初始数据 图7-1-3 测点信息对话框 图7-1-4 实测数据输入对话框五、程序操作(一文件操作1.新建:新建一个新文档,以便于打开新的工作区。2.导入数据文件:打开规定格式的实测数据文件,数据以电子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3.手工输入数据:通过程序提供的电子表格按指定格式输入实测数据。4.打开成果数据:打开进行过正、反演处理的数据文件,数据以电子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实测数据和正演数据的拟合情况,以及地电模型的物性分布。5.保存成果数据

9、:保存当前输入数据信息、反演结果,以备以后解释和查看,保存后的数据可以直接调入本程序中显示和进行再处理。6.辅助文件保存:保存实测数据、正演数据和反演结果,以备以后解释和查看。7.保存测深曲线和模型(BMP:把处理后的曲线和模型保存为BMP格式的图像,以便于成果的查看和再利用。8.关闭:关闭当前工作的文档,若进行了反演操作,提示用户是否保存反演结果。9.打印:打印出实测和正演曲线以及层状模型内容。10.打印预览:对实测和正演曲线以及层状模型进行打印预览。11.退出:退出常规电阻率/激电法程序系统,若进行了反演操作,提示用户是否保存反演结果。(二编辑编辑功能主要是对已打开的实测数据和已建立的模型

10、数据进行编辑修改。1. 实测数据编辑对于实测数据的编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基于文本数据的编辑方式,二是基于图形交互的方式。(1文本数据编辑方式点击“编辑数据”菜单,弹出如图7-1-5所示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进行装置参数和实测数据的修改,增添和删减电极距,修改好后,可以对数据进行保存。 图7-1-5 数据编辑对话框(2图形交互方式图形交互方式即曲线的显示与修改,是在曲线显示区域中显示样点曲线,同时可以对选定的曲线进行交互修改,从而实现对实测数据或连续介质模型数据的修改。具体操作参照“曲线显示与修改”。2. 模型数据编辑地电模型建立后,点击“编辑模型”菜单,弹出如图7-1-6所示对话框,在此

11、对话框中可以对模型参数进行编辑修改,也可以插入层和删除层。 图7-1-6 模型数据编辑对话框(三计算计算菜单是在地电模型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正、反演处理。1.正演点击“计算正演电阻率/极化率(如只进行电阻率正演,只需点击“电阻率”,如果没有准备好地电模型,则需先建立地电模型,弹出如图7-1-7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模型层数,点击“确定”按扭后,弹出如图7-1-8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依次输入层厚、层电阻率和层极化率,初始模型的输入比较简单,比如对于一个三层模型,可按如下方式输入: 并且可以添加新的层和删除已有的层,输入完后,最后点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扭,即可进行正演。正演完后,

12、在主界面的参数数据区和曲线和模型显示区分别显示正演数据和正演曲线以及地电模型。如果地电模型已准备好,即可直接进行正演。 图7-1-7 模型层数输入对话框 图7-1-8 地电模型输入对话框2.反演反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自动迭代反演,二是人机交互反演。(1自动迭代反演点击“计算反演电阻率/极化率(如只进行电阻率反演,只需点击“电阻率”,如果没有准备好地电模型,则需先建立地电模型,其模型建立过程与正演中模型的建立几乎一样(可参照正演模型建立部分,不同的是必须输入反演迭代次数。如果地电模型已准备好,输入迭代次数后,可直接进行反演。(2人机交互反演初始地电模型建立好后,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参数进行人

13、机交互反演,模型参数的交互修改包括对层厚、层电阻率、层极化率的修改,并且可以增加层和删除指定的层。层厚的修改将鼠标光标移入模型区,见图7-1-9所示,定位到指定的层,按住鼠标左键沿纵向拖曳,这时光标形状改变,拖曳到目标位置,释放鼠标左键,即实现指定层厚度的改变。 图7-1-9 层状地电模型层电阻率、层极化率的修改将鼠标光标移入模型区,见图7-1-9所示,定位到指定的层,按住鼠标左键沿横向拖曳,这时光标形状改变,拖曳到目标位置,释放鼠标左键,即实现指定层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改变。增加层和删除层将鼠标光标移入模型区,移近指定层,点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如图7-1-10所示,点击相应的菜单项,即可添加

14、层或删除指定的层,同时模型的层数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对层参数修改的同时进行正演计算,可以实时查看正演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拟合情况,从而达到交互反演的目的。 图7-1-10 模型层数修改(四显示设置显示设置功能主要是对数据曲线和模型的显示方式、显示区域、标记等属性进行调整和配置。将鼠标光标移到主界面的数据和模型交互区,点击右键,弹出如图7-1-11所 图7-1-11 图形显示设置示菜单,如想改变曲线的显示方式,比如想以AB/2为纵轴,视电阻率为横轴,点击菜单项“AB/2Y”即可,如想对显示区域的范围进行设置,点击“图形设置”菜单项,弹出如图7-1-12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边距”和“长度”两项中输入

15、响应的数据即可。 图7-1-12 图形设置对话框(五联机帮助点击主菜单“帮助”下的“内容”子菜单项或按“F1”键,弹出帮助文档,即可就相关内容进行联机帮助。六、成果输出成果以两种方式输出,一是成果数据文件输出,二是成果图件输出。(一成果数据文件输出成果数据文件包括两种数据格式的文件。.out文件,这种格式的成果文件,可直接调入程序中进行显示和再处理,其数据格式说明如下:输入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备注2 测点号字符串输入字符串数据所在的测点3 测点坐标实数输入2个实数测点坐标X、Y4 计算方式整数输入1个数,0或1 =0正演,=1 反演5 反演方式整数输入1个数,取1或2 =1纯电阻率;=2电阻率

16、/极化率6 供电极距数整数输入1个数当计算方式 = 0,即只做视电阻率正演时,只需要电极距,省略7.2和7.3。当计算方式 =1时:反演方式= 1,即电阻率反演时,输入电极距和实测视电阻率,省略7.3。反演方式= 2,即电阻率/极化率反演时,输入电极距、实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7.1 电极距实数个数为电极距数7.1,7.2,7.3为一组,按极距数循环存放。7.2 实测视电阻率实数个数为电极距数7.3 实测视极化率实数个数为电极距数8 模型层数整数输入1个整数9 反演层厚度实数个数模型层数-110 反演层电阻率实数个数模型层数11 反演层极化率实数输入1个数参数选择 = 1时,省略12 计算标志

17、整数输入1个数初次数据准备为013.1 正演视电阻率实数个数为电极距数13.2 正演视极化率实数个数为电极距数当电阻率反演时,此项没有数据14 视电阻率拟合误差实数输入1个实数实例:001 /测线号001 /测点号0.000000 0.000000 /测点坐标X、Y1 /计算方式2 /反演方式16 /电极距数/AB/2 /视电阻率 /视极化率1.000000 49.959999 4.1700001.470000 49.880001 4.180000 215.440002 222.080002 11.790000316.230011 277.350006 12.8500003 /模型层数5.05

18、4693 9.928450 /层厚50.004509 19.786909 493.881805 /层电阻率4.190225 8.777802 19.974464 /层极化率1 /计算标志/正演视电阻率/正演视极化率49.967682 4.19379449.889671 4.201395220.466095 12.470148275.125732 13.6258580.334762 /视电阻率拟合误差.add文件,文件中包括实测和正演计算数据、正反演模型结果,便于用户查阅。实例:测线名:001测线号:001测点坐标:0.000000 0.000000电极距实测视电阻率正演视电阻率实测视极化率正演

19、视极化率1.000000 49.959999 49.967682 4.170000 4.1937941.470000 49.880001 49.889671 4.180000 4.201395 215.440002 222.080002 220.466095 11.790000 12.470148316.230011 277.350006 275.125732 12.850000 13.625858厚度模型电阻率模型极化率5.054693 50.004509 4.1902259.928450 19.786909 8.777802493.881805 19.974464视电阻率拟合误差:0.33

20、4762(二成果图件输出成果图件包括实测、正演曲线和反演后的地电模型。点击“文件打印”菜单项,即可打印输出成果图件。同时还可以将成果图保存为BMP格式的图像文件,便于成果的管理和保存。七、实例试验操作步骤:1.运行dcip.exe.2.在出现的主界面上点击“文件新建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单个测点反演”菜单项,出现本程序界面。3.在本程序界面上点击“文件导入数据文件电阻率/极化率”菜单项,弹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定“ip1d010.rip”数据文件,将其打开。这时数据在界面的各显示区域以不同的形式显示出来。4.如果想进行正演计算,点击“计算正演电阻率/极化率”菜单项,然后建立初始模型,对于此例

21、模型层数可以给定为3层,输入格式如下:初始模型建立后,即可进行正演。 5.如果想进行反演计算,点击“计算反演电阻率/极化率”菜单项,然后建立初始模型,建立初始模型与正演中的模型建立过程一样,不过必须输入迭代次数。6.正、反演完成后,如果想保存反演结果文件,点击“文件保存成果数据”菜单项,即可保存反演结果。如果想保存辅助文件点击“文件辅助文件保存”菜单即可。如想打印输出,点击“文件打印”即可。同时也可以点击“文件保存测深曲线和模型(BMP”菜单项,把成果图件保存为BMP图像。7.关闭当前文档,若进行了反演操作,将提示你是否保存反演结果。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整条测线一、简介基于整条测线的常规电阻

22、率/极化率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程序应用于对称四极装置,以一维层状介质为模型,给定供电极距参数、实测视电阻率/极化率,通过自动迭代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对整条测线逐个测点进行一维测深数据的正、反演计算,求得层状模型参数及其正演数据。同时可以在反演过程中选取拟合程度最好的测点的反演结果作为整条测线反演的初始模型,整条测线反演结束后,又可以根据各个测点的反演拟合差,选取拟合较差的点进行针对性人机交互反演,最后得到整条测线的反演结果,结果以反演拟断面实时显示。二、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准备,初始模型输入,实测数据修改,一维层状模型交互修改,反演计算。三、界面介绍运行“dcip.exe”程序,进行“文件

23、-新建-一维层状介质交互反演-整条测线反演”操作,出现如图 7-2-1 所示用户界面。 四、数据准备(一数据格式1.实测数据文件实测数据文件格式为ASCII格式,数据与数据的间隔使用空格符。文件内容包括:装置参数,实测视电阻率数据和极化率,长度单位为米、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数据存放顺序及类别如下:输入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备注1 极化率标志整数输入0或者1 0:无极化率1:有极化率2 测点数整数输入测点数3 测点间隔实数4-6项按照第2项循环输入。4 测点位置实数按照第3项增加5 供电极距数整数第6项按照第5项循环输入。6.1AB/2实数6.2 MN/2实数6.3 实测视电阻率实数6.4 实测

24、极化率实数根据第1项填入实例:1 /极化率标志8 /侧线数10.00 /测点位置间隔0.00 /第1测点位置14 /供电极距数/AB/2 /MN/2 /实测视电阻率/实测极化率5.00 1.00 101.32 1.00175910.00 1.50 104.34 1.011490 100.00 30.00 107.58 1.114657 /共14项10.00 /第2测点位置14 /供电极距数5.00 1.00 101.42 1.00667610.00 1.500 100.09 1.054403 100.00 30.00 100.78 1.326661 /共14项 70.00 /第8测点位置14

25、/供电极距数5.00 1.00 100.79 1.00168910.00 1.500 104.15 1.010499 100.00 30.00 108.34 1.083820 /共14项EOF(文件结束符2.数据头文件信息文件扩展名 .inf格式说明:输入编号说明扩展名备注1 头信息文件名 .head 与输入实测数据文件同名2 改正数据文件名.mea 以测点位置命名实例:起伏地形数据.head /头信息文件名420.mea /实测数据信息文件名460.mea500.mea540.meaEOF(文件结束符头信息文件扩展名 .head格式说明:输入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备注1 极化率标志整数输入0或

26、者1 0:无极化率1:含极化率2 测点数整数3 测点间隔实数实例:1 /极化率标志4 /测点数40.00 /测点间隔EOF(文件结束符改正数据文件扩展名 .mea格式说明:输入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备注1 测点位置实数与文件名相同2 供电极距数整数第3项按照第2项循环输入3.1 AB/2 实数实数3.2 MN/23.3 改正电阻率实数3.4 实测极化率实数跟据头信息文件中的极化率标志输入实例:文件名 420.mea文件内容420 /测点位置8 /供电极距数/AB/2 /MN/2 /改正电阻率/实测极化率10.00 1.00 1227.13 1.0020.00 2.00 2167.00 1.30

27、200.00 20.00 4068.45 2.30 /共8组数据EOF(文件结束符(二数据输入1.实测数据文件在本程序界面,点击“文件-打开”菜单项,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实测数据文件输入。2.数据头文件点击“文件-打开头文件”菜单项,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头文件输入。五、程序操作(一文件操作1.新建新建一个文档,以便打开工作区。2.打开导入实测数据文件。3.打开头文件输入数据头文件。4.打开结果文件输入相应的结果文件。5.保存结果文件(SURFER保存反演结果文件为SURFER格式,可用于SURFER输入。6.保存测深曲线与模型(BMP将测深曲线和模型保存为BMP格式图像。7.保存实测视

28、电阻率拟断面(BMP将实测视电阻率拟断面保存为BMP格式图像。8.保存实测视极化率拟断面(BMP将实测极化率拟断面保存为BMP格式图像。9.保存模型电阻率断面(BMP将模型电阻率断面保存为BMP格式图像。10.保存模型极化率断面(BMP将模型极化率断面保存为BMP格式图像。11.关闭关闭当前窗口。12.打印将鼠标光标定位到需要打印的图形所在视区,单击以激活选定视区,然后,点击“文件-打印”菜单项,即可打印所选视区中的图形。13.打印预览将鼠标光标定位到需要打印的图形所在视区,单击以激活选定视区,然后,点击“文件-打印预览”菜单项,即可预览所选视区中的图形。14.退出退出主程序。(二反演计算1.反演当前点反演当前所选测点的数据。2.反演全部点反演所有测点的数据。(三编辑1.编辑当前模型编辑当前点的模型层数。2.编辑全部模型编辑全部点的模型层数。3.自动保存路径更改反演结果自动保存路径,路径更改后,反演结果将自动保存在更改后的路径的目录中。六、成果输出(一自动保存导入实测数据文件或是数据头文件后,会在当前文件夹下生成与实测数据文件同名的文件夹,并含有与测点位置相应的文件夹,用来保存每点的反演结果。1.模型文件文件名:格式:D_“测点位置”.mod实例:D_12.mod说明:D表示反演结果一维层状模型。格式说明:输入编号变量名称类型条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