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3.56KB ,
资源ID:5030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30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docx

1、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编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近几年已考真题汇编真题汇编(一)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 B.潜在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3.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

2、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 )的课堂中。 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4.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反映了( )。 A.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B.教师的责任之大 C.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D.教师的权力之大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3、 D.班、课、时7.“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应具有( )。 A.情景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8.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0.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1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

4、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12.“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14.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后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15.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

5、”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16.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做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示范者 D.管理者17.以下情境中的( )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时便给予强化。 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 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 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 D.小刚学会了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18.“杯弓蛇影”是一种( )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19.依据“最近发展区”

6、而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科学家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20.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计划的制订 D.执行决定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个人意志的需要 D.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的选择、吸收和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的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

7、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3.在对创造性个性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采取的建议有(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C.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E.保护好奇心 4.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的特征是( )。 A.同情 B.理解 C.真诚 D.关心 E.值得信赖5.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 A.建立守恒概念 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能够顺

8、利解决抽象问题 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6.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A.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 B.学习策略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C.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D.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E.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而形成的7.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8.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标记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9.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是( )。 A.敏感性 B.流畅性 C

9、.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10.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有( )。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幸福 E.教师爱心三、名词解释或简单题 1.知行统一原则2.教学反思3.定势4.学习动机四、论述简答题1.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3.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哪些前提条件?4.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5.举例说明教育教学中的正强化、负强化和替代强化。五、案例分析题1.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

10、。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还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 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2.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我的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

11、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功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3)案例中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六、论述题 1.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2.试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的原因。3.试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真题汇编(二)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斯金纳 D.华生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3.有些课题包含高度结构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4.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13、的观点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7.下列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教学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8.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 A.

14、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9.测试过程中,好学生分数很高,差学生分数很低,说明测试的( )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10.“矮子里找高个”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12.某同学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其动机水平( )。 A.高 B.低 C.中等 D.不确定13.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见。

15、这是指(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1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15.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16.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学习属于( )。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1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

16、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18.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19.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过度学习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20.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最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二、填空题1. 决定着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

1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 废科举 兴学校 ”。3.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点掌握 。4.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 、考虑教法几项工作。5.“师道尊严”是以为教师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是以 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 疏导 原则。7.个体技能需要通过 才能达到熟练。8.在品德心理结构的各成分中, 道德认知 是道德结构的基础,也是个体品德的核心。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斯坦福-比奈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人格的特别要求是 为人师表

18、 。三、判断题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 )2.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6.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7.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9.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10.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

19、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四、简答题1.简要介绍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教师如何备好课?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5.如何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生有效复习?6.师生冲突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五、案例分析题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

20、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2.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

21、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六、论述题1.请根据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试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2.试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论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真题汇编(三)一、单项选择题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 A.礼记中庸 B.学记 C.朱子全书论学 D.论语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 要求教育应该

22、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7.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做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

23、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9.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这是指心理学研究应符合(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10.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

24、把回忆起来的规则 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12.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移 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13.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25、D.知觉的恒常性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5.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1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17.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 )。 A.高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动荡现象 D

26、.波动现象18.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19.奥苏泊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20.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

27、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E.培养学生就业能力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让学生自己动手 D.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E.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4.发现教学法的特点是( )。 A.探索性 B.问题情境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形式不固定 E.小步子原则5.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

28、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可以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 E.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九种智力6.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7.正强化包括(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8.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目标9.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自我情感 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E.自我意志10.根

29、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三、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2.诊断性评价3.元认知策略4.最近发展四、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简述怎样才能发挥个别教育的优势作用。3.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简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5.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6.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五、案例分析题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

30、,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请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六、论述题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参考答案及专家详解真题汇编(一)1、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D 【解析】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3.C 【解

31、析】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其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4.B【解析】略。5.A【解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的师生观,过于强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6.D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7.B 【解析】“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是说教师进行教育有方法可循,但是并没有死框框可套。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8.B 【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