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46.27KB ,
资源ID:50268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26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等教育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等教育学.docx

1、高等教育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一)萌芽阶段汉以前、古希腊稷下学宫世界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校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二)雏形阶段汉以后、中世纪书院教育(宋)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三)成型阶段清后朝,文艺复兴后期纽曼、阿诺德传统自由教育派 赫胥黎、斯宾塞科学教育派(四)完善阶段民国、柏林大学洪堡 柏林大学 “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科研统一”“独立自由统一”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一)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 马丁. 特罗“三阶段论”(二)中心化:大学从社会边缘步入社会中心(三)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四

2、)国际化(五)职业化(六)终身化(七)多元化第二节 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一、个别研究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纽曼大学的理想 二、组织研究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最早高等教育研究会(法)潘懋元在厦门大学学报光明日报上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1978年,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室成立,标志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三、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198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点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年,厦大高教所批准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点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第三节 认识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学性

3、质二、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二)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三)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者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984,潘懋元高等教育学(上下)全国第一套,该学科最早、影响较大的一本专著1990,田建国高等教育学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逻辑展开薛天祥 按科学发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一)多学科研究法(二)文献研究法(三)案例研究法(四)反思批判法:杜威五阶段 暗示、理智化、假设、推

4、理、检验假设(五)体悟总结法第二章 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 教育与高等教育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本质(一)人本心理学者与马克思主义者对人性的规定1、人本本心理学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费洛姆 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1)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2)人的本性中蕴含人的内在价值人的最高潜能是自我实现潜能,是创造潜能(3)人性是朝着越来越完美的趋向发展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从人的社会生命出发(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人性是以人类的共同欲望和渴求为内容,以情感为纽带,把社会成员联结起来组成的社会关系三、建立在人性论

5、基础上的教育本质(一)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二)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三)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四)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四、高等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特征(一)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1、不同时期概念的演变中世纪大学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仿行会组织 教师学生组成2、不同国家概念的不同界定196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授完中等教育 18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3、不同学者的理解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二)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本质:教育自身所固有的、较

6、稳定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1)具有上层建筑的社会属性(2)具有生产力的社会属性(3)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分 (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学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所有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专业教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和发展起精神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地位一、高等教育的价值(一)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1、本体价值:个人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最为基础的本体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满足社会上一部分人文明修养方面的需要,提高个人的文明素养牛津、剑桥大

7、学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求真、创造、高知识、高文明2、社会价值:社会化(最佳时期青年期)、社会选择(入学前择优,入学后汰劣)、社会流动(代际流动)(二)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1、个人本位价值观实质: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或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主要观点:(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最先从理论上系统提出高等教育应注意理智发展观英国天主教亨利.纽曼 大学的理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罗伯特.赫钦斯 美国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古希腊“七艺”曾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纽曼大学的理想 赫钦斯永恒学科(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

8、教育和普通教育强调心智的训练哈佛大学一个自由社会的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一词开始流行2、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实质:主张高等教育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究、科学研究以“促进知识与真理”为教育根本目的,以学术和科研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基本观点:(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有学术为教学基础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实质: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观点:(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威斯康星思想范.海斯二、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生走进

9、社会的中心(一)大学生走进社会中心的历程知识是经济的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二)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和动力 人才库、知识库、思想库、孵化器第三节 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一)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2、受社会制度制约直接制约3、受文化传统制约(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高等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最基本的文化功能)、选择和创

10、造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最大任务: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即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内部关系(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2、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 培养目标: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按性质和特点分为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总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的大类依据,大学办学特色的体现,人才定向和课程调整的重要杠杆)和专业培养目标

11、(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适应指向高等学校课程体系:高校为达到其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概说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特点:阶级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稳定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区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培养目标概念国家或政党

12、制定的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属政治性概念属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数学属性概念层次作为总政策,属最高层次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稳定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较教育方针稳定,一旦提出,不轻易改变较前两者稳定性差得多,随教育体制、招生对象、学制、学校类型不同而变化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联系: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二)我国教育方针1、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1949年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我国第一个标述比较明确的教育方针1980年,“三个面向”指明

13、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200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提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方针最科学、最完善的表述,我国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所遵循的总方针、总政策和总指导原则2、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国教育目的奠定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最根本的实现依据二、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括1、教育目的的概念: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

14、的设想或规定构成的三层次: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第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排列成系统体系,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价值标准,保证总的教育目的实施享誉世界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2、教育目的的作用(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客观尺度社会需要(2)内在准则个体需要(3)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二)高等教育的目的1、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自由教育目的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七艺为主要内容最早由古希腊教育思想奠基者亚里斯多德提出忠实捍

15、卫者英国红衣主教 英国柏林大学天主大学校长纽曼(2)职业教育目的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3)普通教育目的以培养人的独立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4)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教育目的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做人与做事的统一的教育目的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制定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一)马克思主义

16、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二)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1、需要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2、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二)素质教育全面观的构成: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学生第三节

17、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含义专才教育: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性质上,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已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目的上,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内容上,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以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二)通才教育与专

18、才教育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部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一)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最高指导原则)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高等教育性质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高校分为综合

19、性大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专业性院校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类别1、规定性目标与开放性目标2、单向性目标与综合性目标3、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4、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5、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三)多元取向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通才化取向、专业化取向、职业化取向、基础化取向、复合型取向、素质化取向、个性化取向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相关概念一、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结构/水平结构(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

20、定)、科类结构(主要受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形式结构(主要由国民经济的消费和分配结构及国家经济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受科技发展及作用状况制约)、能级结构(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学校内部诸要素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二、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联系1、 要实现新功能,必要求结构改变2、 结构与功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相同功能常可通过不同结构实现三、 高等教育功能的观点(一) 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多种看法A 经济、建设精神文明、科学、培养干部、社会智囊功能(5个)B 育人和社会功能C

21、 朱九思: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D 潘懋元、朱国仁:文化的选择、传递、传播、保存、批判、创造等方式对社会发生作用,即基本功能标志高等教育功能研究开始注重教育的性质特点(二)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由社会分工决定高等教育最初产生的主要历史的动因: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传播高深学问、培养人才美国第一所殖民地学院哈佛学院 “推进学习,并用传后世”高等教育基本功能三大特点:稳定性、潜在性、表现形式多样性第二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一、 当代国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一) 国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美:副学士(最低一级高等教育)学士级(第二级)研究生教育(第三级)特点:(1)第二级

22、是各国教育的主体,毕业人数占总数50%以上;(2)第一级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第一级;(3)各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差异明显(二) 国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三) 国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1.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办学主体不同:公立和私立高校公、私立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的比重分:私立主导型、双轨型、公立主导型2.高等学校的授学形式结构面授教学方式为主的、全日制的正规高等教育非正规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大学、广电大学、开放大学(四) 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二、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及改革策略(一)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与现状1、 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由专科、本科和研究

23、生教育三层次构成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2、 科类和专业结构a. 文、工、医、法学生比例上升,与高新技术发展相关专业生急剧增长b. 经济类专科生大幅度下降,本科生上升c. 工科本科生下降,专科生上升3、 形式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结构在学制上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4、 地区结构a. 学校分布呈梯度结构b. 大都集中在大城市c. 师范类、医药类高校的地区分布较合理(二)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 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 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

24、业综合化3、 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式多样的投资结构4、 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三) 高等教育功能的使命定位:高等学校职能一、 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和高等教育功能实质: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高等学校职能: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三项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一) 培养人才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意)、波隆那大学(意)和巴黎大学(法)(二) 发展科学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洪堡创办

25、的柏林大学:“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三) 直接服务社会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1862年,莫里尔法案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二、 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一) 培养人才(二) 发展科学(三) 服务社会(四) 职能的新发展1、 引导社会的职能2、 创造新职业的职能3、 国际合作的职能三、 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A 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的B 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或取代先前已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培养专业人才本体职能,直接反映学校本质发展知识附属职能,由高等学校属性决定服务社会派生职能/

26、延伸职能,由高等学校特点决定C 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培养人才最根本职能,高等学校产生和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科学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服务社会前两个职能的派生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级性一、 人的主体性含义主体性内涵:自主性(主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能动性(主体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的反映)、创造性(主体在与自我关系中的表现)完整的主体性:道德、认知、审美、实践主体性二、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根据生理和心理品质发展的成熟程度,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1. 低年级:“接受

27、性学习”为主的阶段主要发展: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审美主体性2. 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期主要发展:道德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3. 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主要发展:实践主体性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1.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高度发展,间接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传递科学文化,发展创造科学文化;3.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直接服务社会;4.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为发展方向提供预警。一、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高校教师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结构(一) 文化素质: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和

28、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即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个体所掌握的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三个层次:1、 专业知识(基本要求):知识结构的主要骨架2、 科学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内容:A. 哲学功底(具有思辨性方法、哲理性思维、智慧型头脑);B. 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3、 教育智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艺术在教师身上的综合体现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论等(二) 心理素质:高校教师为适应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必须具备的,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心理品质

29、1、 情感品质(实现教育教学职能的心理前提之一):道德政治感、美感、理智感(主导)2、 意志品质(保证高效率、顺利进行教研工作的心理前提之一):积极性、自我调节能力、有意识地调动精力和控制行动的能力3、 个性品质:兴趣、性格兴趣:注意与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倾向性格: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三) 道德素质(师德问题)1、 热爱学生2、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3、 学而不厌4、 团结协作(四) 能力结构(智慧形成的前提)能力:教师调节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概括性的心理活动系统1、 教学能力(基本能力之一、专业要求之一):进行和组织教学能力教学预见能力: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30、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恰当对策,以克服教育滞后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运用,选用教学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熟练准确、生动简练地通过语言、文字、手势、姿态、表情等传授思想、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机智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2、 科研能力3、 组织能力(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的必备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调节等能力,包括自知能力、激励能力、凝聚能力、沟通能力等二、 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比. 德尔 教师角色a. 教师行为;b. 教师的社会地位;c. 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角色主要指教师的行为和对教师的期望(一) 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美心灵的导师(二) 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三) 人类文化和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