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332.25KB ,
资源ID:502440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244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艺术与人文领域教学活动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艺术与人文领域教学活动设计.docx

1、艺术与人文领域教学活动设计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科目音樂科教材來源自編教學對象三年級設計者邱于容、賴美樺、柯維雯、葉美霞、周怡慧、林孟儒、黃君穎、陳俐玲、洪如娟、賴怡真(附件4)主題名稱DoReMe嘉年華教學時間共十五節教學研究教材分析:見附件1教學重點:藉由一個完整的故事,揭示不同的音樂,並透過活動及講解的方式,將各種樂理知識,介紹給學生。其內容包括:輪奏、拍長、圓舞曲、頑固節奏、節奏、打擊樂、律動、音樂強弱、發聲、曲式共10種。教學理念:不再依賴課本來進行教學,而是由老師自己來設計課程,讓學生學習到不受限於課本所傳達的知識與技巧。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融入其他領域的課程,讓學生學習更

2、有變化、更豐富。聯絡與發展:見附件12、13、14具體目標1.認識輪奏1-1知道輪奏的模式。1-2辨別輪奏的音樂。1-3能針對輪奏作出變化。2.認識拍長2-1能分辨出拍子的長短變化。2-2能隨音樂節奏敲打樂器。2-3能知道各拍子間的長短關係。3.認識圓舞曲3-1能欣賞維也納森林樂曲內容。3-2能瞭解圓舞曲的背景及特色。3-3能認識史特勞斯。3-4能知道藍色多瑙河是圓舞曲。4.認識頑固節奏4-1辨識樂曲中的音樂要素。4-2藉由聲音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表達對樂曲的感受。4-3藉由聲音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表達對樂曲的感受。4-4能透過律動和其創作感受三拍子的節奏。4-5能配合節奏創作律動。4-6參

3、與樂曲演奏部分,培養學生聆聽別組聲音的習慣。4-7透過演唱和拍打節奏,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特色。5.認識節奏5-1辨識樂器及音樂要素,並描述其特質。5-2運用肢體動作即興創作簡單的曲調與節奏,以配合音樂或律動。5-3嘗試與探索不同的速度、音色、力度和樂句,來從事創作。5-4欣賞同儕的音樂表演,表達自己感受及領會其成就。5-5能知道曲子的主要節奏。6.認識打擊樂6-1能欣賞音樂。6-2能利用身旁的物品,做出一個打擊樂器。6-3能演奏出自己負責的旋律。6-4能自由創作。6-5能和他人一起合奏。7.體驗律動7-1能配合拍子模擬大象行進的動作。7-2能配合樂曲表現似大象的律動。7-3自由創作肢體動作。7

4、-4能認識低音大提琴。7-5能分辨低音大提琴之聲音。8.認識音樂的表情記號8-1能看到大球說大,小球說小。8-2能看到大球說強,小球說弱。8-3能指出強弱。8-4能從音樂當中分辨出強弱。8-5能說出代表強弱的符號。8-6能唱出強弱表現的歌。8-7能知道漸強漸弱的音樂表現。8-8能說出漸強、漸弱記號。8-9能表現出漸強漸弱的音樂表情。8-10能知道漸快漸慢的音樂表情。8-11能表現出漸快漸慢的音樂表情。9.認識發聲9-1能聽出悅耳的發聲。9-2能說出發聲要注意的要點。9-3能正確的唱出發聲的音高與聲調。9-4能認識世界三大男高音。10.認識曲式10-1知道幽默曲的曲式。10-2能感受到音樂的起伏

5、變化。10-3能認識指揮。10-4能分析曲式。能力指標視覺藝術:1-2-2實驗各種媒材與形式,瞭解不同媒材與技術的差異及效果,從事創作活動。2-2-2相互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能描述其美感特質。音樂:1-2-4透過律動、歌唱和演奏樂器來感受音樂的要素(如音高、長度、力度等)。1-2-5運用人聲、肢體動作和樂器即興創作簡單的曲調與節奏,以配合音樂或律動。1-2-6嘗試與探索不同的速度、音色、力度和樂句,來從事創作。2-2-5欣賞同儕的音樂表演,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領會其成就。表演藝術:1-2-8在群體藝術活動中,能用寬容、友愛的肢體或圖像語言,並與同學合作規劃群體展演活動。2-2-8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

6、,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領會他人的表現與成就。教學準備教師:音樂CD:1. 舒曼:快樂的農夫(Schumann:A happy farmer)2. 巴哈:卡農3. 史特勞斯:維也納森林(Strauss:Wienner Blut OP.354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4. 強納遜:杜鵑圓舞曲(Jonassion:Cuckoo waltz)5. 聖桑:動物狂歡節之獅王進行曲(Saint-Saens)6. 迪士尼泰山原聲帶:Trashin the camp7. 聖桑:動物狂歡節之大象(Saint-Saens)8. 葛利格:山神的宮中(Greig)9. 電影史瑞克

7、原聲帶:公主清晨唱歌那一段10. 德弗札克:幽默曲(Dvorak)11. 藍色多瑙河12. 幾種動物叫聲的錄音帶或CD。13. 兒歌大象大象妳的鼻子怎麼這麼長?。14.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15. 葛利格:清晨樂器響板、響木、三角鐵、鈴鼓、木魚、大鼓。 海報、圖卡音符海報教具、曲譜、四套、.、附點音符等卡片;大提琴、小提琴或吉他等絃樂器的投影片、大象圖卡、低音大提琴圖卡;大球、小球、呼拉圈;大魚不來小魚來說白節奏海報、三輪車說白節奏海報;幽默曲曲式圖形譜海報 影片迪士尼泰山、史瑞克 其他投影機、投影螢幕、CD Player、錄音機、錄影機、電視或單槍投影機。 話劇演員、劇本、話劇所需用到的道具等

8、 文件資料教學進度表(附件6)、兩隻老虎曲譜、蝴蝶曲譜、發聲講義(附件5)、說白節奏譜三輪車(附件3)、大魚不來小魚來(附件2)。闖關評量卡(附件10)、自我評量卡(附件11)、路線圖(附件8)、選出圓舞曲紙條(附件9)學生:大象面具(在統整課程中完成,見附件14)、日常生活中可以拿來當作樂器演奏的物品。具體目標能力指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時間評量方式1-1知道輪奏的模式1-2辨別輪奏的音樂1-3能針對輪奏作出變化2-1能分辨出拍子的長短變化2-3能知道各拍子間的長短關係2-2能隨音樂節奏敲打樂器3-1能欣賞維也納森林樂曲內容3-3能認識史特勞斯3-2能瞭解圓舞曲的背景及特色3-4能知道藍色多瑙河

9、是圓舞曲4-1能辨識樂曲中的音樂要素。4-2能藉由聲音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表達對樂曲的感受4-3能藉由聲音肢體動作模仿音樂情境表達對樂曲的感受4-4能透過律動和其創作感受三拍子的節奏4-5能配合節奏創作律動動4-6參與樂曲演奏部分,培養學生聆聽別組聲音的習慣。4-7透過演唱和拍打節奏,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特色。5-1能辨識樂器及音樂要素,並描述其特質。5-5能知道曲子的主要節奏5-2能運用肢體動作即興創作簡單的曲調與節奏,以配合音樂或律動。5-5能知道曲子的主要節奏5-3嘗試與探索不同的速度、音色、力度和樂句,來從事創作。5-4欣賞同儕的音樂表演,表達自己感受及領會其成就。6-1能欣賞音樂。6

10、-2能利用身旁的物品,做出一個打擊樂器。6-3能演奏出自己負責的旋律。6-4能自由創作。6-5能和他人一起合奏。7-1能配合拍子模擬大象行進的動作7-2能配合樂曲表現似大象的律動7-3自由創作肢體動作7-4能認識低音大提琴7-5能分辨低音大提琴之聲音8-1能看到大球說大,小球說小 8-2能看到大球說強,小球說弱8-3能指出強弱8-4能從音樂當中分辨出強弱8-5能說出代表強弱的符號8-6能唱出強弱表現的歌8-7能知道漸強漸弱的音樂表現8-8能說出漸強、漸弱記號8-9能表現出漸強漸弱的音樂表情8-10能知道漸快漸慢的音樂表情8-11能表現出漸快漸慢的音樂表情9-1能聽出悅耳的發聲9-2能說出發聲要

11、注意的要點9-3能正確的唱出發聲的音高與聲調9-4能認識世界三大男高音10-1知道幽默曲的曲式10-2能感受到音樂的起伏變化10-3能認識指揮10-4能分析曲式10-2能感受到音樂的起伏變化1-2-22-2-82-2-81-2-41-2-51-2-41-2-51-2-51-2-41-2-41-2-51-2-41-2-41-2-51-2-61-2-21-2-51-2-62-2-51-2-21-2-41-2-21-2-41-2-41-2-41-2-51-2-21-2-22-2-81-2-81-2-51-2-51-2-52-2-51-2-82-2-82-2-2引起動機1.老師詢問:小朋友,在看電影或

12、電視連續劇時,有沒有發現常常有一些音樂或音效出現?他們為什麼會出現?2.學生發表。3.老師:在電影或連續劇中,常配合劇情內容及情緒起伏而有背景音樂的出現,這會讓劇情更豐富。在市面上也常有販售電視或電影原聲帶喔!主要活動1. 老師:接著,老師準備了一個話劇,請小朋友觀賞。在話劇當中,出現了許多的配樂,而這些音樂的出現,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要上課的主題!2. 話劇開始。【故事】大綱:有一位快樂的農夫,名字叫卡農,他很喜歡唱歌,住在維也納森林附近。有一天,農夫正在自己的菜圃裡工作的時候,聽到聲音悅耳的杜鵑鳥正在樹梢上唱歌。唱著唱著,杜鵑鳥突然展翅,準備離去,於是農夫便緊追著杜鵑鳥,進入了維也納森林。追著

13、追著,農夫跟丟了杜鵑鳥,準備回家時,卻遇到一隻凶猛的獅子,農夫心裡想著:鐵定會被吃掉了!,想到家裡還有八十歲的老母,不禁嘆了一口氣:唉就在這千鈞一髮,許多動物帶著他們的傢伙來營救農夫,好不容易,獅子被趕跑了,農夫卻突然如氣球洩氣般的跌坐下來,原來是因為驚嚇過度,沒有力氣站起來了。這時候出現一隻大象,用它長長的鼻子將農夫捲起來,放到它的背上。這隻好心的大象將農夫帶到森林深處,山神的宮殿休息。農夫醒來之後,山神留他下來,多住幾天。農夫因此而認識了山神的女兒,因為農夫很喜歡唱歌,所以山神的女兒決定請農夫教她唱歌。農夫很爽快的答應了,於是從最基本的歌唱技巧教起。因為公主不會唱歌,所以農夫在教公主時,發

14、生了許多趣事,農夫從中也發現到公主粗線條的個性,而農夫就是喜歡這類型的女生。農夫和公主日久生情,而山神也很欣賞農夫,於是答應把公主嫁給農夫。現在,農夫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註畫線字體表示背景音樂的出現。綜合活動1. 請學生發表感想。2. 老師發下教學主題與進度表,簡單介紹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第一節結束快樂的農夫1. 播放快樂的農夫,請學生注意聽曲中的內容。2. 請學生發表他們聽到了什麼?介紹輪奏1. 老師介紹這曲,快樂的農夫,最主要是採輪奏的方式來呈現並解釋何謂輪奏。2. 再播放一次完整的曲子,請學生仔細再聽一次。輪奏練習1. 歌曲:兩隻老虎2. 步驟:(1) 兩隻老虎教唱,讓學生熟悉旋律

15、。(2) 重點提示:每當唱到關鍵字時作不同的動作。如:老虎兩手擺臉旁;跑得快拍2下大腿;耳朵拍手;尾巴跺腳(3) 全班齊唱兩隻老虎,第一遍純唱歌,第二遍加入拍手,第三遍加入跺腳,最後依照老師的指示來輪奏;可隨機加入不同的表現。配合統整課程:綜合活動領域(一)第二節結束卡農1. 先放音樂卡農,請學生仔細聆聽。2. 問學生有無聽出音樂中的節奏變化。3. 再放一次音樂,老師並示範隨著音樂拍打節奏。(音樂中,節奏出現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4. 樂理分析:四分音符的長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等於四個四分音符等於八個八分音符等於十六個十六分音符。5. 練習節奏:老師示範,學生練習二分、四分

16、、八分、十六分音符;老師可變換速度,讓學生拍手練習節奏。6. 將學生分四組,一組一種樂器,鈴鼓負責二分音符,三角鐵負責四分音符,響板負責八分音符,木魚負責十六分音符。第三節結束維也納森林1. 聽圓舞曲的音樂-維也納森林。2. 介紹維也納森林樂曲的內容。3. 簡單說明此曲作者-約翰史特勞斯的生平。4. 介紹史特勞斯的圓舞曲背景及特色。5. 說明何謂圓舞曲6. 再次欣賞維也納森林的音樂。7. 老師說明:維也納森林這曲子的作者,還有一個作品最令人耳熟能響,詢問小朋友知不知道。8. 小朋友發表。9. 老師介紹藍色多瑙河曲子的背景,接著播放音樂,讓學生聽聽看這首曲子的特色在哪裡?10. 學生發表。11.

17、 老師結論並再聆聽一次音樂。配合統整課程:社會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第四節結束杜鵑1.聆賞樂曲: 問學生有無聽過杜鵑的叫聲,請學生注意下面歌曲哪些地方有出現杜鵑的聲音,並請學生模仿杜鵑的聲音。2.聆聽頑固節奏:(1)除了有聽到杜鵑鳥的聲音,還有聽到什麼聲音是持續且很規律的呢?再放一次音樂,提示學生注意低音伴奏”澎恰恰”的部分。(2)律動:播放音樂,老師先以鈴鼓拍出三拍的頑固節奏,學生以拍手的方式模仿,(讓學生依照三拍子強弱弱的原則打節奏);再請學生創作不同的律動動作。3.分組哼唱杜鵑叫聲,拍打頑固節奏:(1)全班先跟著老師打頑固節奏和哼唱杜鵑叫聲。(2)跟著音樂分組拍打或哼唱樂曲,提醒學生注意杜

18、鵑應該出現的時機(老師可以指揮學生哼唱杜鵑的聲音);老師可以響木穩定學生拍打頑固節奏的速度。請各組都仔細聆聽別組的聲音,辨別是否和音樂相同 。交換練習。第五節結束獅王進行曲1. 以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聖桑創作動物狂歡節的動機,而序曲和獅王進行曲為其第一首。2. 聆聽獅王進行曲老師播放音樂,讓學生辨認樂曲中使用到哪些樂器、拍子是幾拍子、並練習拍出節奏。3. 介紹絃樂器利用投影片,介紹何謂絃樂器,並藉由樂器,大略介紹其音色的不同。4. 節奏遊戲(1) 將學生分成四組,並將黑板劃分為四等分。(2) 將音符卡片四套,分別任意展示在四組的黑板上。(3) 根據獅王進行曲的片段節奏,用鋼琴反覆彈奏三次後,再從

19、各組指定一名學生上台儘快地取下卡片,作正確的節奏 排列。(4) 又快又正確的那一組,畫上一顆蘋果,以示鼓勵。(5) 全班試著打出一次正確的節奏後,再繼續作其他節奏遊戲,如此累計成績,最多的那一組即獲勝。5. 綜合活動以分組方式,每組學生練習用所學過的音符,排列組合以四拍子為主的節拍,設計至少四小節,以拍手或肢體語言的方式打出節奏。第六節結束Trashin the camp在上這堂課前,請學生回家找一個可以發出聲音,可以當作樂器來演奏的物品。1. 放迪士尼泰山原聲帶Trashin the camp,詢問學生聽到這音樂有何感覺?2. 學生分享。3. 老師:剛剛一開始我們有聽一段音樂,現在就讓大家看

20、看那段音樂所用的樂器有哪些喔!放泰山影片從44分42秒開始到47分整。4. 老師說明:每人都有一項樂器,這樣我們就可以組成一個打擊樂團。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日常生活周遭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來當作樂器,只要我們知道怎麼去運用。5. 分享每個人所找到的樂器並試著發出聲音。6. 老師依照學生所帶來的樂器分部,且當場設計一節奏表,分配各部的節奏。7. 分部練習。8. 合奏練習。9. 讓學生加入創作節奏。10. 各部練習。11. 合奏。配合統整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介紹打擊樂團第七節結束大象1. 播放幾種動物的叫聲,請學生聽聽並找出哪一個才是大象的叫聲。2. 教師引導小朋友說出大象的特徵(長鼻子、大耳朵、步

21、伐笨拙沉重)3. 詢問學生有沒有聽過有關大象的歌?播放兒歌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麼那麼長?4. 教師指導兒童模仿大象的特徵。5. 撥放音樂聖桑所作之大象,教師給予簡單的樂曲解說與提示,同時呈現音樂所描述的大象圖卡及低音大提琴圖卡。6. 教師以打三拍子(強弱弱)的方式,讓兒童圍一圈模擬大象行進的動作。7. 撥放一小段音樂大象,請兒童戴上大象面具,配合樂曲模仿大象的特徵,及模擬其行進的動作。8. 介紹低音大提琴的構造與聲音,可再播放大象這曲子,提醒學生仔細去聽低音大提琴的聲音。配合統整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綜合活動領域(二)第八節結束山神的宮殿1. 由老師指揮,請學生看到大球,手拍大聲,口唸大,

22、看到小球則相反,大小小大大小大小大。2. 請一個學生到台前,將球依其意願任意搬動,再作練習。3. 引導學生學習大球在音樂上代表強;小球代表弱 。4. 請學生看到大球,手拍大聲,口唸強;小球代表弱 ,嘴巴噓。5. 在地下散置呼拉圈,請學生聽老師之音樂拍子走動,聽到強音則搶入呼拉圈以分辨強弱。6. 老師演奏樂器,請學生以自由圖案畫出強弱。7. 學生分享。8. 老師播放宮中的山神讓學生先聽一遍。9. 讓學生發表聽到的聲音表情,老師結論。10. 老師開始說明由規則當聽到強的聲音的時候要在呼啦圈內去找大球當聽到小聲的時候則要去選擇小球。11. 邀請全部的學生出來開始進行遊戲。第九節結束1. 老師:上節課

23、曾欣賞過山中的宮神,我們再來欣賞一次。並介紹這首曲子的聲音表情及背景。2. 介紹強弱記號:f、p。3. 老師在地板中間畫一道線,一邊畫f,另一邊畫p ,告訴學生較大聲的音樂是f,反之是p。4. 請學生聽老師敲樂器聲大小,跳到線的f邊或p邊 。5. 接著介紹耳熟能響的命運交響曲中強弱表現明顯的地方,學生欣賞。6. 練習唱兩隻老虎;老師在譜上畫記強、弱記號,讓學生練習表現音樂性,有強、有弱。7. 練習較熟練後,可搭配在練習輪奏時所教過的動作,但要注意強弱變化。8. 老師說明:在音樂當中,有強、弱的表現方式,但如果小朋友注意聽這首曲子,可以發現當音樂要表現強時,是慢慢變強、變大聲;表現弱時,是慢慢變

24、弱、變小聲。9. 老師播放清晨,可在聲音表情變化時,老師做說明。第十節結束1.上節課在最後幾分鐘時老師曾放清晨這曲子,也簡單介紹音樂中在強弱變化當中,除了強弱表情外,還有慢慢變強、慢慢變弱的表情。2.老師介紹漸強、漸弱記號:3.再讓學生欣賞一次清晨,老師在曲子表情變化時,可介紹讓學生知道。4.說白節奏:大魚不來小魚來,練習漸強、漸弱。5.老師選一首學生已經學過的曲子,如蝴蝶,在譜中老師畫記漸強漸弱記號,讓學生練習。6.老師介紹漸快、漸慢並介紹其符號。7.說白節奏:三輪車,練習漸快、漸慢、漸強、漸弱。在練習前,可編一個老太太坐三輪車到八卦山進香的故事,故事裡車伕必須踩著三輪車上山與下山,爬坡當然

25、會越爬越慢、力氣越來越弱;而下坡相反,會越騎越快、力氣也不會變弱。第十一節結束基本的歌唱技巧1.請小朋友欣賞影片-史瑞克(公主清晨唱歌那一段)。2.問小朋友,這樣的聲音悅不悅耳?為什麼悅耳?為什麼不悅耳?3.綜合小朋友說不悅耳的原因,告訴他們不悅耳的主要原因是:發聲方法不正確。4.發給小朋友講義,簡單解說基本的發聲原理與要點。5.發聲練習。6.介紹世界三大男高音,可以播放其一之歌唱影帶,讓學生聽聽他們唱歌的聲音。7.兩個一組、四個一組、八個一組、十六個一組全班,讓他們在聽別人發聲時,可以間接感受到自己可能犯的缺點,予以修正。第十二節結束幽默曲1. 請學生聆聽幽默曲,用手或腳隨著曲調的起伏來擺動

26、。2. 教師揭示曲式圖形譜,看譜聽音樂,注意曲調的起伏。3. 教師說明此曲的曲式。4. 再聆聽樂曲,手跟著曲調的起伏擺動。5. 老師說明:我們剛剛根據曲調的起伏,手腳做了一些動作。而小朋友如果有看過交響樂團或管弦樂團在演奏時,前面都會站著一個指揮家。而指揮家在指揮時,手部動作很多,但是小朋友若有機會可以觀察一下,指揮家不是亂揮、亂比喔!他根據著整個曲子的曲調、表現而指揮的手有不同的變化。例如,音樂弱時,手部動作比較小;反之則較大。6. 老師播放清晨,請學生欣賞這曲子,請學生分析這首曲式。7. 請學生想像自己是指揮家,用手來指揮這首清晨。提醒下節課要評量。第十三節結束1.老師說明評量規則(附件7

27、),發下闖關卡與路線圖。(見附件10、附件8)2.分組進行評量:力度變化、頑固伴奏、圓舞曲、輪奏輪唱、合奏之老師教唱部分。3.全部集合,簡略說明今天評量的情況並收回闖關卡。提醒下節課繼續評量。第十四節結束1. 說明評量注意事項與規則(見附件7)。發下闖關卡。2. 輪奏輪唱評量,分組輪流上台演奏。3. 各組派代表上台抽合奏打擊的譜。4. 發下各組的打擊樂器。分組練習,老師到各組指導。給予二十分鐘練習。5. 各組輪流上台演奏,老師評量。6. 老師結論。7. 發下自我評量表。第十五節結束話劇所需道具、CD、CD Player。教學進度表(附件6)CD、CD PlayerCD、CD Player音符卡

28、、拍長說明海報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CD、CD PlayerCD、CD PlayerCD、CD Player響木CD、CD Player投影片、投影機、投影螢幕、幾種絃樂器四套音符卡CD、CD PlayerVCD、錄放影機、電視或單槍投影機動物叫聲錄音帶、錄音機CD、CD PlayerCD、CD Player、大象圖卡、低音大提琴圖卡大象面具低音大提琴結構圖卡大球、小球呼拉圈CD、CD Player大球、小球CD、CD Player樂器CD、CD Player曲譜CD、CD PlayerCD、CD Player說白節奏海報(附件2)曲譜說白節奏海報(附件3)VCD、電視或單槍投影機、錄影機講義(附件5)CD、CD Player曲式圖形譜海報CD、CD Player四位關主、CD Player、CD、節奏卡、鋼琴或電子琴四組打擊樂器、合奏打擊的譜82578102253751010251571518575131073152551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