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1.13KB ,
资源ID:50242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24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初稿99修改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初稿99修改1.docx

1、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初稿99修改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二一年九月目 录一、面临的形势 3(一)“十一五”期间四川旅游业发展成就和经验 3(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二、发展构想 12(一)指导思想 12(二)战略目标 13(三)战略重点 15三、主要任务 17(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17(二)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20(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22(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 23(五)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西部旅游信息高地 27(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8(

2、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全面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29(八)重点扶持“三区”旅游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30四、保障措施 31(一)营造加快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31(二)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4(三)加大旅游业改革开放 34(四)实施旅游人才及科技兴旅工程 35一、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四川旅游业发展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关怀下,在国家旅游局关心支持和兄弟省市区的无私援助下,四川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坚持“两个加快”,实施“五个统筹”,创新

3、灾后旅游恢复重建模式,推动四川旅游恢复重振,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特色发展之路。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四川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国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对全国旅游收入贡献率连续多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递增。其中: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4.8%,高于全国年均11.20%增速23.6个百分点。我省旅游总收入、游客总人次均居西部地区首位。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17亿元,成为全国第八个突破千亿元的省份。200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472.48亿元,同比增长34.8%,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

4、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9.8%上升到2009年的10.4%。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显著增强。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三个“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亚洲第一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络成员,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美食之都”称号;全省新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新增数量全国排名第二;全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56个,比2005年增加89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新增3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43家,新增4A级旅游景区数量名列全国第四位;新增国家级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36个。二是旅游产品体系多元发展。围绕老五大旅游区和新五大旅游区的建设,我省初步形成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红色

5、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体育健康旅游、自助自驾等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三是旅游产业要素全面提升。目前,四川拥有星级饭店533家,其中五星级16家;旅行社689家,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1000余家;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实现大幅增长;九寨沟漳扎镇等40个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成绩喜人;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文化、信息、服务、环境等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区域旅游合作实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四川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成渝经济区、川陕甘、川滇藏、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旅游合

6、作不断深化,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也不断推进,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态势。其中,成渝经济区建立了川渝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川滇藏联合编制了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川陕甘“金三角”继续通过年会形式,达成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合作;川黔渝“金三角”加快建设了渝泸高速、渝黔铁路复线,渝黔高铁、泸县云龙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为川黔渝“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川灾后旅游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绩。“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将旅游产业确定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突出灾后“四川旅游依然美丽”的主题,着力把握五个结合,快速组织编制高质量的灾后重

7、建规划,着力实施旅游业恢复振兴计划,积极创新旅游合作新机制,大力推进“招大引强、线路统筹、信心提振、乡旅提升、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制定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政策,政府的旅游政策扶持格外掷地有声,对全力恢复旅游市场和提升游客信心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全省旅游恢复重建项目已投资39.5亿元,灾区旅游业得到了全面恢复和新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旅游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四川旅游业迅速复苏并取得突破性发展,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强势介入领导,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四川旅游业发展做出了

8、全面部署。各地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把旅游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业积极响应,主动把旅游工作融入到其他各项产业发展战略之中,大力营造旅游声势,强化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市场,四川旅游逐渐形成多产业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区域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实践中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四川模式”。 旅游产业高度化、旅游产品特色多元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为四川建成亚洲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建成旅游经济强省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十二五”四川旅游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

9、五”时期,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影响下,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基本面总体趋好。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旅游业依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走出经济衰退的重要推动因素,旅游业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将更加凸显,并将有力地支撑未来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宏观经济危机、气候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产业。从国内看,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战略要求下,旅游业战略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战略转型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使中国旅游业步入了史无前例的政策黄金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关

10、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1. 发展机遇国家战略与区域政策的机遇。其一,国家全面提升旅游业战略地位。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旅游业摆在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上,为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给四川“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时期,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布局、民生等领域的加大投入和强化支持,有利

11、于四川全面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给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保持旅游投资持续增长和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三,成渝经济区和藏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国家将成渝经济区确定为西部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并支持成都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国家制定了加快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将为四川旅游业“十二五”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巨大活力。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的变化,国家把扩大内需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有利于我省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基础较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开发空

12、间广阔等优势,在我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迅速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200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3678美元,不仅推动国内旅游需求释放继续增加,而且旅游需求将转向以休闲度假为主要需求的时期。随着未来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和消费水平还将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将会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一个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将加速形成,为四川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提供直接动力。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十一五”期

13、间,我省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快速客运网络辐射16个市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四大空港,已开通了30条国际航线,200多条国内航线,通达亚洲、西欧、北美的24个重要城市。“十二五”时期是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时期,到2012年,成都主枢纽初步形成,直接汇集6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旅客发送能力60万人次/日;建成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年吞吐能力达到3800万人次;省内依托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及8个节点城市,形成区域性次级枢纽功能。同时,一个包括7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21条进出川通道以及直接通达国内城市78个、国际(含地区)城市30个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基本形

14、成,必将明显增强四川旅游吸引力。国家大力支持地震灾区产业振兴的机遇。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家将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转向支持灾区发展振兴,加大灾区扶贫力度,支持灾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对口支援省市和港澳特区与灾区建立对口合作长效机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灾区进入全面振兴和发展提高的新阶段,也将为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这是“十二五”时期四川旅游发展的特有机遇。2面临的挑战“十一五”期间,虽然我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成为全国旅游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突出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震次生灾害与金融危机的影响

15、依然存在。汶川大地震引发的频繁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灾区旅游目的地可进入设施时常受到威胁,对旅游恢复重建产生很大困难,对正常旅游秩序的保证带来较大影响。世界经济虽已逐步复苏,但基础并不稳固,国内经济虽积极向好,但巩固企稳的任务仍然艰巨。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入境游和国内游的增长速度,影响到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区域旅游发展竞争日益加剧。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全国各地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东部率先抓住2010世界博览会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形成了十分显著的发展优势;中部地区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发展势头依然迅猛;西部地区虽然整体落后东中部地区,但是各省份都在酝酿发力,准备强势出击,

16、奋起直追,新一轮国内旅游市场和要素的争夺已拉开序幕,四川旅游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将会更加激烈。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业发展约束增强。我省正在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开展全方位、大规模、高强度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但是“十二五”前两年,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一期项目的主要在建时期,旅游基础设施难以迅速改善,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全面完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达江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因此,“十二五”时期,壮大旅游业发展规模始终受到旅游基础设施的较大制约,面临巨大压力。旅游企业素质面临迅速提高的考验。我省旅游企业个数不少,但规模不大,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发

17、展、创新发展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有相当实力的大型旅游产业集团,市场主体发育还不成熟,“散、小、弱、低”现象仍较突出,竞争实力显著不够,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与产品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在旅游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下,我省对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中与之相适应的大旅游资源概念认识并不十分明确,旅游资源整合意识不够,创新不足,缺乏大手笔和富有创意的思路及手段,旅游开发主要局限于传统旅游资源,对新型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比较薄弱;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观光旅游产品占居主导地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显然不足,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同构性明显,产品结构与旅游资源大省、文化大省的地

18、位不相匹配,不能较好的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更好发挥旅游业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就业和城镇化等方面显著作用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要立足已有基础,牢牢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始终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积极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提升。二、发展构想(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省委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

19、总体要求,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以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为取向,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初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四川新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四川旅游业发展重点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确保规模扩大为重点,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基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促进旅游业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20、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丰富旅游业发展内涵。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发展作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构筑西部旅游经济高地的根本动力,切实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增强开发创新手段,整体提升发展实力,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将集约发展作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着力推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提高投入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旅游经济区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业整体改革。坚持统筹发展。将统筹兼顾作为推动四川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统筹线路、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统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统筹区内外旅游合作与对外开放,推动旅游业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将旅游生产及旅游消费低

21、碳化作为推动四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向,加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建设,倡导环保旅游、人与自然和谐旅游的理念,积极促进旅游活动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 以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四川省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发展速度,推进四川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名地位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旅游经济强省目标,建成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面实现旅游强省目标奠定基础。2.具体目标经济目标: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5%左右;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比重达到12

22、%以上。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50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入境游客人数达300万人次,年均增长24%。社会目标:到2015年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80万人,拉动社会就业约300万人,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领域。更加注重旅游于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展示文化内涵,创造文化旅游品牌,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目标:到2015年,将全省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用水用电总量降低20%;普及世界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

23、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数字化建设;建立防灾减灾预警机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三)战略重点“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要优先抓好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按照旅游功能综合化、发展方式集约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旅游生产及旅游消费低碳化方向,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强全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走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产品结构上,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向主题化、游乐化、特色化转变;在功能上,推动旅游业从单一经济功能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功能转变;在产业结

24、构上,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为途径,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凸显旅游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加快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以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大力创新旅游服务方式,打造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创建低碳旅游、绿色旅游、健康旅游、文明旅游方式,支持和倡导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旅游生产与消费更加低碳。扎实推进线路统筹,大力发展旅游通道经济。紧紧抓住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围绕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继续采取线路统筹方法,以进出川大

25、通道为主线,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优化旅游线路配置要素,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为重点,形成“点”、“轴”、“片”有机结合的“旅游通道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四川通道经济的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充分发掘我省古蜀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养身文化、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紧密融合;重点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创造条件,推进旅游与其它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全面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鼓励发展高科技旅游装备及

26、休闲、登山、露营、探险、度假等各类专项旅游用品的制造业,使旅游业早日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整合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以发展大旅游、大市场为方向,突破行政区界限制,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促销方式,积极拓展中国西部邻近省、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主的国内旅游市场,力争加大亚洲和欧美入境市场份额;强化“天下四川、熊猫故乡”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构建多元化目标市场品牌形象,实现旅游品牌组合优势;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构建“大航母+小巨人”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各市州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加大对中小旅

27、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开展跨业经营、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壮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建立有序发展的旅游市场体系。三、主要任务(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十二五”期间,以“1个极核、5大旅游经济区,3条旅游产业带”的基本框架,优化调整旅游产业布局,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1、做强成都都市旅游增长极。以城乡统筹、现代世界田园城市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为契机,发挥成都作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西南地区“两枢纽、三中心”的重要地位,立足国际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的战略,重点发展以文化观光体验、生态度假、都市休

28、闲及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将成都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2、推动五大旅游经济区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基础和条件,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推动五大旅游经济区加快发展。大成都都市圈旅游经济区:包括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雅安、遂宁等城市,在未来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以三国文化、古蜀文化为人文底蕴,深度开发文化观光体验、生态休闲度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继续提升和完善现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两湖一山”等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基础上,重点打造古蜀文明探秘之旅、熊猫故乡生态之旅等核心品牌。川东北旅游经济区:包括南充、广安、广元、巴中、达州等五市,以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

29、,以剑门蜀道、锦绣嘉陵、光雾山、米苍山自然生态、红色文化等为核心旅游吸引物,重点打造蜀道三国文化之旅、锦绣嘉陵自然奇观之旅、川陕苏区红色之旅、光雾山生态休闲度假之旅等核心品牌。川南旅游经济区:包括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四市,以恐龙文化、盐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等旅游吸引物为核心,重点打造龙盐酒竹文化体验之旅、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之旅、川黔渝金三角生态休闲度假之旅、长江山水文化之旅等核心品牌。攀西旅游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以阳光休闲度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重点提升琼海泸山、红格二滩等精品旅游线路产品,打造攀西阳光休闲度假之旅核心品牌。川西旅游经济区:是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组成区域,包

30、括阿坝、甘孜两州,以自然生态观光和藏羌民族风情为核心旅游吸引物,重点提升九寨、黄龙、海螺沟、稻城亚丁等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康巴风情之旅、香格里拉生态之旅等核心品牌。3、着力构建三大旅游产业带。依托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形成的交通主轴及其交通枢纽,结合优势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三大旅游产业带:率先建设成德绵乐旅游产业带。包含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雅安六市部分区域,抓住灾后产业振兴契机,以龙门山、龙泉山旅游优势集群发展区为重点,依托成德绵乐城际铁路、岷江航电综合开发、乐山港口等大通道建设项目,形成以高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灾后重

31、建旅游等核心品牌为主体的、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和最具活力的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嘉陵江旅游产业带。地处川陕渝旅游金三角,是成渝经济结合部的重要联接地带,也是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的延伸点。依托嘉陵江水路航道改善工程的实施、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以及新五大旅游区之一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加快,以嘉陵江流域的大江、名山、古城、伟人、蜀道等优势旅游资源作为核心品牌吸引物,构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体验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沿嘉陵江流域形成一条极具活力的旅游产业带。努力培育安宁河旅游产业带。从冕宁沿安宁河经西昌、德昌、米易、盐边、攀枝花东区,再沿平地河延伸至仁和区的狭长地带,以雅攀高速即将建成通车

32、为契机,以攀西地区优势旅游资源作为核心品牌吸引物,大力开发阳光休闲度假、乡村休闲度假等各类核心品牌,形成攀西地区一条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产业带。(二)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适应旅游需求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的趋势,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产品高端化。着力推进传统景区创新业态。着力挖掘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传统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创新开发理念,凝练特色主题,增加与之匹配的游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等项目,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观光旅游产品。提升三星堆、金沙遗址、蜀南竹海、阆中古城、小平故里、安仁博物馆小镇、七曲山大庙、海螺沟等旅游景区档次,整合周边区域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我省优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面向国际、国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养生、温泉疗养、山地度假、户外健身、漂流体验、道家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新建5个国际度假旅游区、10个省级度假旅游区,树立四川独特度假旅游品牌形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