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KB ,
资源ID:50237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237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计量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计量分析.docx

1、最新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计量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计量分析 一、粗放型与集约型增长方式概念形成的渊源 关于粗放、集约概念的使用,最早见于农业经济学中,当时称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后来才被引申到整个经济领域。最初,粗放经营的含义是指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粗耕简作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则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前者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广种薄收,增加总产;后者借助增大投入,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地租理论中也论及到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内容,他指出可以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大对耕作者来说不用花费什么,或者同古老国家

2、相比,只花极少费用。这种只需投资很少的资本,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土地的经营方式就是粗放经营。(注: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56页。)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注: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三卷,第760页。)在研究级差地租时,马克思认为,粗放经营和级差地租第一形式直接联系,而集约经营则与级差地租第二形式紧密相关。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是由两个和资本无关的一般原因造成的:1、肥力2、土地的位置。级差地租第二形式则是对同一土地连续追加投资造成的不同生产率引起的。(注: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1

3、975年版第三卷,第766页。) 首次使用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术语的是前苏联经济学家。苏联在1928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其经济增长速度直到50年代末期一直保持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的记录,此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表现出恶化趋势,令人不解的是,其经济增长的恶化是在它保持了非常高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不得不使苏联的经济学家对其经济增长方式展开了研究。当时,他们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上述提示,把增长方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依靠投入实现产出量增长的粗放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的集约增长。并且指出,苏联过去的高速度增长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倾全力动员资源

4、和增加要素投入的结果,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随着可动员的资源的日益减少,在忽视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水平的下滑(注:吴敬琏:怎样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研究1995年第11期。)。 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概念于60年代从苏联传入我国(注:吴敬琏:怎样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研究1995年第11期。)。在此之前,我国经济学界尽管没有使用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但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低效率,高浪费现象进行过大量的分析。此后,特别在19791980年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注:吴敬琏:怎样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研究1995年第11期。),广泛使用经济

5、增长方式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之后。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定义 从经济增长方式概念形成的渊源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虽然国外学者不常使用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概念,但对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或原因的分析,实质上也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关于这一点,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曾作过比较,就我国学者们而言,尽管对粗放和集约型增长方式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是明确的。因此,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一国总体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所依靠的因素构成,其中增长因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经营管理、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通常把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称为要素投入,其

6、余因素的总和称为综合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地,根据要素投入与综合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把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主要由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为了能定量反映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或集约程度,笔者引入粗放度概念。所谓粗放度是指要素投入增长率的贡献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注:对于一国总体来说,土地是固定的。因此,在考虑要素投入的增长率时,舍象掉了土地要素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 L(1)kY 式中的表示劳动的贡献份额; (1)表示资本的贡献份额; L表示劳动投入增长率; K表示资本投入

7、增长率; Y表示经济增长率。 当0.5或0且Y0时,增长方式为粗放型; 当00.5时,增长方式为集约型。 对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又可按不同的粗放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当0.50.7时,为低度粗放型; 第二类型,当0.70.8时,为中度粗放型; 第三类型,当0.81时,为高度粗放型; 第四类型,当1或0且Y0时,为超高度粗放型。 三点说明: 1.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实际产出量的增加和实际生产能力的增加。经济增长特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指更多的产出,还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

8、概念,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所以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方式的定义可知,经济增长方式是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2.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率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讲包含二层含义:其一是指全社会以优化的资源配置获得较好的经济增长;其二是指生产单位如何把得到的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地组合起来,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创造最多的产出。经济效益的高低可以用综合要素生产率来度量。所谓经济效益,则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由经济效率所引起的相应的收益或收入。那种不是由于提高效率而增加的收入,就不能叫作效益,而只能叫作收益或收入。因此,经济效率是经济效益的实质,经济效率

9、高意味着经济效益好;反之,经济效率低则意味着经济效益差。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明确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第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志;第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关于第一个问题,学术界的认识比较多,而第二、三个问题则涉猎的比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粗放度指标的划分,拟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0.5作为划分粗放和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标志。当0.5时,经济增长为集约型,当0.5时,经济增长为粗放型,这与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粗放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解释是一致的。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细分为低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和超高度粗放,是为了便于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 三、对我国经

10、济增长方式粗放度的分析模型 1.模型。 本文测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所采用的模型为:YAL(1)K,这是由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求导后得出的,其中Y 代表经济增长率,A代表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K代表资本要素投入增长率,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L为劳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K为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 粗放度的公式为: L(1)KY 2.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1953至1993年四十一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按三种不同的时期来测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粗放度:一是按一年期,二是按五年计划期,三是按改革时期。需要说明的是,改革时期从1979年算起,由于资料所限,我们仅考察到八五前

11、期(19911993)为止。 3.对统计指标的说明。 (1)经济增长率指标Y。我们均采用国民收入增长率指标。 (2)劳动要素投入L。以历年全社会劳动者人数计算各时期劳动投入量增长率,而舍象掉象劳动质量、劳动强度的大小和劳动时间的变化情况。 (3)资本要素投入K。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K 值应为直接和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总存量,它包括直接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及劳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也包括为生产过程服务的各种服务及福利设施的资产。关于K值, 有的同志已估算出有关数据(注:参见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经济研究 1991年第4期。),其具体作法是:先估算基期年1952年的资本总量

12、;再估算各年的净投资额(以积累额代替)并扣除价格指数;然后根据投资转化为资本的时滞系数计算各年的新增资本数量;最后,用上年的资本总量加上当年新增资本,得出各年的资本总量。 (4)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所谓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是指要素投入每增长1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的百分比。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直接估算产出弹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在进行增长因素分析时,通常要作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以劳动与资本的收入份额来代表它们的产出弹性。然而既使要计算劳动与资本的收入份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和某些比例的分割。在我国情况就更为复杂,首先,我国实行的并非市场经济,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其次

13、,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资料,要全面计算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经济中存在着大量潜在劳动力的过剩现象,与资本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相比,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所以,我国经济界通常把劳动的产出弹性取为0.2 或0.3相应地资本的产出弹性取为0.8或0.7(注:史清琪等: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本文采用0.3和0.7。 表1 时期 国民收入 劳动投入的贡献率aL 资本投入的贡献率(1-a)K 增长率YL aL K (1-a)K 一五 0.84 5.04 (538.9 2.8 7.2 -57) (9.4%)(56.6%) 二五

14、0.51 7.07 (583.1 1.7 10.1 -62) 恢复 时期 1.02 3.57 (63- 14.7 3.4 5.1 65) (6.9%)(24.3%) 三五 1.1 4.13 (668.3 3.7 5.9 -70) (13.4%) (49.8%) 四五 0.63 5.53 (715.5 2.1 7.9 -75) (11.5%) (100.5%) 五五 0.63 5.32 (766.1 2.1 7.6 -80) (10.3%) (87.2%) 六五 0.99 4.97 (8110.0 3.3 7.1 -85) (9.9%)(49.7%) 七五 0.78 6.23 (867.6 2.

15、4 8.9 -90) (10.3%)(82.4%) (91 0.6 11.34 -93) 12.7 2.0 16.2 (4.7%)(89.3%) 改革 前时 0.78 5.18 期(53 6.0 2.6 7.4 -78) (13.7%) (90.9%) 改革 时期 0.81 6.65 (799.3 2.7 9.5 -93) (8.7%)(71.5%) (53 0.78 5.74 -93) 7.1 2.6 8.2 41年 (11%) (80.8%) 时期 要素投入的贡献率综合要素生产 粗放 资本的产出系数 aL+(1-a)K 率的增长率A度 Y/K 一五 5.88 3.02 (53 0.661.

16、24 -57) (66%)(34%) 二五 7.58 -10.68 (58 2.45-0.31 -62) 恢复 时期 4.59 10.11 (63- 0.312.88 65) (31.2%) (68.8%) 三五 5.24 3.06 (66 0.631.41 -70) (63.2%) (36.8%) 五四 6.16 -0.66 (71 1.120.70 -75) (112%) (-12%) 五五 5.95 0.15 (76 0.980.80 -80) (97.5%) (2.5%) 六五 5.96 4.04 (81 0.601.41 -85) (59. 6%) (40.4%) 七五 7.01 0

17、.59 (86 0.930.88 -90) (92.7%) (7.3%) (91 11.940.76 -93) 0.940.78 (94%)(6.0%) 改革 前时 5.96 -0.26 期(53 1.050.81 )-78 (104.6%) (-4.6%) 改革 时期 7.46 1.84 (79) 0.800.98 -93) (80.2) (19.8%) (53 6.52 0.58 -93) 0.920.87 41年 (91.8%) (8.2%) 注:不带括号的数字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所贡献的百分点,括号内的数字为贡献的百分点占经济增长率的百分比率。 3.对我国增长方式粗放度的分析。 我们分别

18、计算了1953年1993年41年的粗放度并根据粗放度的五种类型作了统计整理,整理结果如下: 表2(单位:年) 粗放度类型 超高度粗放型 高度粗放型 中度精放型 低度粗放型 集约型 时间 41年1386 212 改革前26年 943 010 改革以来15年 443 2 2 从表2中可知:在41年里,有13个年份属超高度粗放型,8个年份属于高度粗放型,6个年份属于中度粗放型,2个年份属于低度粗放型,12个年份属集约型。粗放型增长的年份占整个年份数的70.7,集约型年份占29.3,表明我国从总体上看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超高度粗放型占整个年份数的31.7,集约型占29.3,高度、中度、低度分别只占

19、整个年份数的19.5、14.6、4.9,也说明粗放度的波动幅度比较大,集约型增长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把改革时期与改革前作一比较,则超高度粗放型年份所占的比重由改革前的36,降低为改革以来的25;高度粗放型由16上升为25;中度粗放型由12上升为18.8;低度粗放型由O上升为12.5;集约型年份由38.5下降为 13。尽管改革以来粗放型增长的年份由改革前的64上升为81.3,集约型增长的年份由29.3下降到18.7,但改革以来的粗放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弱稳定性增强。 由表1所示,19531993年间的平均粗放度为0.92, 属于高度粗放型,此间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达到7.1,其中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就占了9

20、1.8,表明41年来的增长主要是要素投入的结果。改革前的平均粗放度为1.05,属超高度粗放型;改革以来的平均粗放度为0.80,属高度粗放型。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由改革前的6.0上升到改革以来的9.3;要素投入的贡献率由104.6下降为80.2;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由4.6提高到19.8。说明改革以来的平均粗放度减弱, 要素投入的贡献率降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提高,改革为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按计划期计算的粗放度有四种类型,分别是集约型、低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超高度粗放型。恢复时期的19631965年的值在区间0,0.5)之间,属集约型,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高达68.8,

21、要素投入的贡献只有31.2,经济效率高,效益比较好。一五、三五、六五时期的值在区间0.5,0.7),属于低度粗放型,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36.8,40.4,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66,63.2、 59.6,表明由要素投入增长所带动的增长成份比较低,由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所带动的增长成份比较高,因此,这三个时期的经济效率比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好。五五、七五、19911993时期的值在区间0.8,1)内,属于高度粗放型,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分别只有 2.5,7.3、6.0,而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却分别高达97.5、92.7、94,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是要素投入的贡献,经济效率比较低,经济效

22、益比较差。四五时期的值大于 1,二五时期的值小于零且国民收入为负增长,均属于超高度粗放型,经济效率很低,经济效益最差。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在某些年份或某些时期表现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属于粗放型增长,要素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较小,经济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四、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分析的结论 1.粗放型增长方式表现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通常把新建扩建项目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项目视为内含扩大再生产,因而我们用基本建设投资指标以及更新改造投资指标来反映外延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情况。表3是根据19531993 年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构成计算出的基本建设和

23、更新改造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基本建设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看,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趋势是不断缩小,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比例不断增大。但从整个年份看, 表3 时期一五 二五 1963-1965 三五 四五 五五 六五 基本建设投 96.2 92.3 84.5 80.7 77.5 73.5 64 资所占比重% 更改投资%3.8 7.7 15.5 19.3 22.5 26.5 28.1 时期七五 1991-1993 改革前 改革以来 基本建设投 58.8 58.8 81.3 60.2 资所占比重% 更改投资% 31.8 28.3 18.7 29.3 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绝大部分用在了

24、基本建设投资上,用在更新改造上的投资,其最高值也未超过32。而美国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所占比重19471950年为55,19711978年提高到77,其中机器设备投资中更新投资分别占51和81(注:参见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页。)。实际上,我国还存在着以更新改造投资为名而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如1981年以更新改造投资为名完成的二百多亿元投资中,新建项目占10.2,扩建项目占 38.5,真正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只占一半左右(注:参见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 页。),有的省市更新改造

25、投资中用于新建扩建的竟达70以上(注:参见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 页。)。因此, 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表现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2.粗放型增长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表 1可见,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主要归因于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在要素投入中又主要是资本要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用资本要素的产出系数即YK的比值来衡量投入与产出的效果。当资本投入的增长率K大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Y,即资本的产出系数YK1时,经济增长就表现出高度或超高度的粗放型特征,如: 二五时期,YK0.311,则2.45, 超高度粗放型; 四五时期,YK0.71

26、,则1.12,超高度粗放型; 五五时期,YK0.81,则0.98,高度粗放型; 七五时期,YK0.881,则0.93,高度粗放型; 19911993YK0.781,则0.94,高度粗放型; 改革前时期,YK0.811,则1.05, 超高度粗放型; 改革时期,YK0.981,则0.80,高度粗放型; 整个时期,YK0.871,则0.92,高度粗放型。 为了进一步地考察资本的投入产出效果,我们分别计算了41年的资本产出系数,并根据不同粗放度类型作了统计整理,如下表: 表4 粗放度类型集约型低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高度粗放型 资本产出系 1.64,3.48 1,24,1.47 0.97,1.15 0.7

27、0.0.92 数所在区间 粗放度类型超高度粗放型 资本产出系-3,0.69 数所在区间 表中反映出不同粗放度类型对应的资本产出系数值。显然,粗放程度越高,其对应的资本产出系数值越小,也就是说越粗放,资本的投入产出效果越差,效率越低。具体到我国能源与物质的消耗情况,如果仅就我国自身纵向进行对比,每万元国民收入消耗的能源以及每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平均消耗的钢材、木材、水泥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主要生产资料平均消费量也呈下降态势。但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在能耗与物耗上的差距是很大的。根据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资料:1993年,能耗产出率最高的是贝宁,每千克石油当量G

28、DP产值为20.4美元;最低的是蒙古,只有0.2美元;我国为0.6美元,在全世界121个有资料可比的国家(地区)中居第113 位。从不同收入国家看,低收入国家平均每千克石油当量GDP产值为0.9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1.0美元,高收入国家为4.4美元,全世界平均为 3.1美元。可见我国能源产出率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据有关方面作出的比较分析,我国钢材、木材、水泥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的58倍,410倍和1030倍。 因此,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3.粗放型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强烈波动。 关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数量界定

29、,有人把高速度与低速度的临界值定为4(注:刘彪、王东京: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研究1990年第10期。),也有人把它定为6,还有人认为3以下为停滞,36为低速增长,69为中速增长,912为高速增长,12 以上为超高速增长(注:赵磊:对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若干看法,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我国在19531993年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7.1,改革前为6.0,改革以来达到了9.3。如果按4 或6的划分标准,我国经济已属高速发展之列,即使按最后一种划分标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进入中高速之列。再看实物增长情况,1993年比1952 年,人均粮食增长1.34倍,人均煤炭增长8.17倍,人均钢增长

30、32.07倍,人均发电量增长55.52倍,人均石油增长160.06倍(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第41页有关数据计算而来。)。 我国在19801993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是低收入国家平均增长率的2.9倍,中等和高收入国家的4倍,即使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韩国相比也高出0.2,可见我国的粗放型增长是以其高速度为特征的。 如果考察不同粗放程度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关系方面,从我们分别计算的41年的粗放度可知:在超高度粗放型增长的年份中,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在绝大部分年份都低于高度粗放型。同样地,高度粗放型低于中度粗放型,中度粗放型低于低度粗放型,低度粗放型又低于集约型。如下表: 表5 粗放度类型 越高度粗放型 高度粗放型 中度粗放型 低度粗型 集约型 国民收入增 -1.85% 7.9% 9.7% 10.65% 16.1% 长率的平均值 国民收入增长率与粗放度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粗放程度越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越低;反之,粗放程度越低则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越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我国长期快速增长时期集约型所表现出的是高速度,高效率,越粗放,其速度越低,效率越差。 如果更进一步地考察粗放度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则不难看出:经济增长率周期的波峰恰好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