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82.62KB ,
资源ID:50189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189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选修一单元选择题了训练 5.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选修一单元选择题了训练 5.docx

1、历史选修一单元选择题了训练 5 历史选修一单元选择题了训练 第一单元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2、(2010海南高考)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2、”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颁布“解负令” 设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工商业A B C D4、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的不同政治权利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A B C D5、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措施有( )解负令的颁布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四百人会议的建立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的恢复A B C D6、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

3、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7、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8、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9、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它

4、是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1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主要体现在( )解负令的颁布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四百人会议的创立 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A B C D10、梭伦改革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参政议政途径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4平民对梭伦的改革有很多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C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任何要求 第二单元练习题1、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

5、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3、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制度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6、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6、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D促进秦国的强大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8、商鞅变法功勋卓著,但最终却车裂而死的主要原因

7、是( )A商鞅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B商鞅变法遭到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C商鞅变法激化了阶级矛盾D商鞅变法没有坚持一贯的宗旨和立场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11、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

8、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1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13、商鞅变法中直接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县制A B C D1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

9、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15、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保证了战争的兵源 废除了旧贵族特权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A B C D16、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D“为田开阡陌封疆”1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

10、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8、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南门徒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 B C D19、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 B“燔诗书而明法令”C建立

11、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20、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3、战国时期,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12、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实行俸禄制 实行中央集权制 确认土地私有A、 B、 C、 D、4、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确立封建制,摧毁奴隶制的需要C、阶级斗争尖锐 D、要称雄天下的欲望6、之所以说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主要因为它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7、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 B、管仲改革齐国 C、李悝变法魏国 D、吴起变法楚国9、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为田开阡陌封疆 相地而衰征 整顿吏治,革新政治 尽地力之教A、 B、 C、 D、10、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A、正确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 C、均正确 D、均不正确11、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主要形式是A、战争 B、革命 C、变法 D、思想争鸣12、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14、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13、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 B、 C、 D、1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放到农业 B、奖励农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15、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开始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16、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实力日渐

15、强大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7、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 B、军事强大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商鞅变法最为彻底1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19、商鞅变法遭受贵族保守势力抵制、破坏和反扑的主要原因是A、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普遍推行县制20、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有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

16、民的剥削和压迫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A、 B、 C、 D、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DDAB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DBADDCD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 B C D2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 D

17、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3“(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均田制的推行 俸禄制的实行 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A B C D4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巧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5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

18、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6“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孝文帝改革7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 )A北魏推行均田制 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以实施 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9下列现象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 )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 B C D10北魏孝文帝改

19、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 )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 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 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 )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4

20、“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材料说明了作者( )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 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 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 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A B C D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

21、1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2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吏治清明 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22、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A B C D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旧多

23、奉法”,这是因为(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4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5北魏时洛阳市场繁荣,商人实力雄厚,与外国商人贸易往来频繁。这主要说明了(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重视和支持商业商业活跃 鲜卑族接受汉族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 B C D6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 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

24、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各民族人民通婚1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北魏海外贸易发达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右图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B疆

25、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4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2.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 )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

26、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3.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4.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均田制的实行 俸禄制的实行 迁都洛阳孝文帝亲政北魏统一黄河流域A B. C D.8.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北魏政权 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A B. C. D.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

27、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 10.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11.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生产方式 B.生活习惯 C.言行举止 D.饮食穿着12.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

28、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 13.右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1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1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 )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1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因战乱,对外贸易萎缩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17.在中国古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