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411.81KB ,
资源ID:50185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185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 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

2、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干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应用和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最终结论。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

3、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标志:三大工人起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三大起义,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考点)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考点)(1)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等

4、人。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他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看作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果,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观念的反映。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提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基督教的错误在于把上帝与人的本质分

5、离开来,作为人性的反映的宗教到头来成为压制和摧残人性的工具。但是,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有:他们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首次提出了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观点。但他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亚当斯密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人类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嘉图进一步发展商品

6、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观点,并指出交换价值背后的绝对价值的存在,指出商品价值既包括活劳动,也包括物化劳动,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李嘉图认为,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时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工资、利润都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通过社会收入的形式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局限性:一方面,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空想社

7、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主要贡献有: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时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强调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他们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大作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猜想和有价值的预见,如:人人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消灭脑体、城乡、工农差别,解放妇女等等。局限性: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

8、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根本特征: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

9、命性的统一。(考点)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基本内容:(考点)(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0、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考点)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

11、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与时俱进)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010.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12、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观)(一)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

13、观.(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2.哲学的科学内涵.(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主要考名人名言,(1)区别: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

14、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3)正确态度:既要反对哲学替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例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全部科学知识的总汇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4.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考点) 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即哲学的党性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

15、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克服不可知论的根本途径:实践。(考点)不可知论的代表:庄子、克拉底鲁、康德、休谟(考点),主要考察:名人名言95理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研究对象上: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

16、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考点)社会功能上:它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主要考察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考点)观点: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五行、元气等.成就:第一,在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摆脱了神话和宗教。第二,看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联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自发结合局限性:把握到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予以具体说明,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

17、尚不清楚,具有直观性、猜测性.代表人物:中国:墨子、荀子、王充、柳宗元、刘禹锡、张载、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 西方: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98理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和哲学的物质概念,尤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有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但缺少古代的整体观念.局限性:机械性

18、、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考点)二者共同的局限性: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即实践是现实世界的“基础”。(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考点)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意识、意志等;在认识论上,夸大人的感性认识,夸大到脱离实践,脱离客观事物;其理论最终归宿是唯我论。代表人物:西方:贝克莱、休谟、康德、叔本华、尼采 中国:孟子、陆九渊、王守仁。98理11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 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

19、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客观唯心主义(考点).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理念、绝对精神等当成是世界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夸大人的理性认识,夸大到脱离实践,脱离客观事物;代表人物:西方:柏拉图、莱布尼兹、黑格尔 中国:孔子、老子、韩愈、程颐、程灏、朱熹。局限性:经不起实践检验、不能正确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第一、社会历史

20、根源.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第二、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第三、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如果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来、绝对化、僵化、直线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考点)(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根据(2)近代机械唯

21、物主义。00文17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样式多样性的思想 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人的实践活动。(考点)(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错。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实物性。错)列宁物质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

22、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考点)94理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3.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第三,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考点):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23、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马克思)(考点)(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源泉、来源)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考点)第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型. 第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表现在:意识的反映形式,

24、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主观特征还表现为它对客观对象是近似真实的反映,甚至是虚幻的反映、超前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完全一致的反映(错)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错)07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01文2人类创造的自然

25、语言和人工语言( )A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 是意识的内容99文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1文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特有的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98理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

26、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95理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2010.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

27、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4.理论意义: 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考点)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28、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区别和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一切物质形态(既包括自然形态的物质,也包括社会领域的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实质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 (考点)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2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马克思: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第一,它们都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不能把高级运动简单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第二,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基础。第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化。(考点)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96文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

30、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考点)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第二,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第三,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第四,是规定

31、和衡量运动的尺度.07.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4)、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考点)意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时空是相对与绝对、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考点)08.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