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5.29KB ,
资源ID:50178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178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略论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略论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docx

1、略论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略论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 2011-05-27 15:46:04 畅征【英文标题】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U.S.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USSR【作者简介】畅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89年12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会晤中宣布“冷战结束”,至今已快20年了。由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不顾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期间停战的协定,公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即2008年8月8日挑起了“格鲁吉亚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俄美矛盾,于是就出现了“新冷战”论。这一概念是否准确

2、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值得商榷。 一 人所共知,“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之时,由美国人命名并由美国政府挑起的一场特殊的战争。“冷战”是和“热战”相对而言的,它是指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如军事遏制、政治对抗、经济封锁、组织包围、舆论攻击等,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军备竞赛进行“武力威慑”与“和平演变”(培植持不同政见者),寄希望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历史已证明,美国挑起的“冷战”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成功”的。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柏林墙倒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1991年,华约解散,苏联解体。最后,不结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散了。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宣布“冷战结束”之后的这段历史该如何定位?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又该如何表述?这对于认识目前俄美矛盾的性质至关重要。对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一历史时期,通常有两种提法:一是“冷战后”(或曰“冷战结束后”),二是“后冷战时期”。前一种提法给人的印象是:它和冷战时期截然不同,犹如二战前后之不同一样,实则不然。相比之下,后一种提法较为确切。 第一,苏联在“冷战”中的失败,不能与德、日在二战中的失败相提

4、并论。尽管美国称苏联为“大失败”,但其军队没有缴械投降,没有瓦解,而且仍拥有可以毁灭美国的大量核武器;其领导人并没有受到军事法庭审判;其继承国俄罗斯仍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工业体系、科研机构并未遭到严重破坏,等等。所以,美国对其继承国俄罗斯一直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美国虽然已经宣布“冷战结束”,但它的国际战略指导思想仍然是“冷战思维”。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推行“冷战政策”,继续实施遏制、包围、制裁;对俄罗斯虽然称其为“和平伙伴”,但始终未视其为“盟友”,还不断给其制造麻烦。 第三,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北约军事集团在不断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华沙条约组织成

5、立于1955年5月。华约组织已于1991年4月解散,而北约并未因失去对手而解散,反而一扩再扩,不断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俄罗斯的身边,已由1991年的16国扩大到2008年的28国。 综观近20年来美国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继续进行着其在“冷战”中未完成的事业。也可以说,它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继续进行着“有新色彩的冷战”。昔日的“冷战”,以“武力威慑”为后盾,以“和平演变”(培养持不同政见者)为目的;今日之“冷战”,是以“北约东扩”为手段,以“颜色革命”(培植亲美远俄国家)为目的,其特征是挤压与反挤压,其方式基本上是和平的。但是,这种“和平”并没有给俄罗斯人带来春天

6、般的温暖,而且不断有西风吹来,使他们颇有秋凉之感。因此,俄罗斯已故总统叶利钦恰当地称之为“冷和平”。令叶利钦感到寒心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言而无信,以致使他蒙羞。最突出、最典型的事例有三件: 第一,在俄罗斯经济最困难时,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不肯伸出援助之手。1992年1月5日,叶利钦为讨好美国,获得经济援助,正式宣布:“不再考虑把美国作为我们的潜在对手,并已把我们的洲际导弹的目标从美国所有城市转移掉。”(闫瑾等著:双头鹰飞向何处,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页)作为回报,同年4月1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德国总理科尔代表西方七国宣布,将集体援助俄罗斯240亿美元(同上,第195页)。后来

7、的事实证明,这是谎话。 第二,北约东扩,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1990年东西德国统一时,老布什和科尔向戈尔巴乔夫保证,统一的德国加入北约,“北约决不东扩”。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信誓旦旦地说,反对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加入北约,反对“在东西方之间再划一条新界限”(畅征: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领导科学2007年第16期)。但是,时隔不到5年,北约就在1999年3月12日把上述3国接纳为正式成员国。当时,华尔街日报也毫不掩饰地说:“北约东扩是遏制俄罗斯可能东山再起的好方法。”(同上) 第三,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率领北约国家用武力解散了南联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由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不

8、结盟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后,北约国家软硬兼施,先把它一分为五。因为米洛舍维奇领导的由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的南联盟不愿跟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走并成为他们的“伙伴”,于是他们就编造出一个“人权高于主权”论,于1999年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最后打散了南联盟,整死了米洛舍维奇。此间,叶利钦曾采取了一些行动,试图救助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兄弟于危难之中,但无济于事。 普京在2000年5月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也和他的前任叶利钦一样,很看重俄美关系,也曾表示要加入北约,力求密切俄罗斯同美国和北约的关系。“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积极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为美国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提供方便,同意美国和北约军队使用

9、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军事基地。但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善意并不领情,反而以德报怨,继续“冷战思维”,大搞“北约东扩”,大力挤压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空间。其主要表现是: 1.北约吸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为其正式成员。2002年11月21日,北约首脑会议在其新成员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举行。他们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决定“邀请”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七国加入北约。这几个国家于2004年4月2日正式成为北约成员。至此,北约已由1999年的19国扩大为26国。这是该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新成员。这次扩充的最大特征是吸收了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不仅如此,他们还正为吸收

10、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为新成员做准备。2007年3月16日,美国参议院已通过议案,“邀请”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但是,美国的努力却一再受挫,在2008年4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各成员只同意接受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 2.美国在“独联体”国家内大肆煽动“颜色革命”。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由最早签约同时加入苏联的三个共和国,即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策划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个国家实体,而是一个协调机构。1991年12月21日,在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其余11国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和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解

11、体,“独联体”诞生。格鲁吉亚一直到1993年10月22日,才正式加入“独联体”。在“独联体”中,“独”与“联”是有矛盾的,在独立国家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中央政府的联合体,是脆弱的、不巩固的联合。美国人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就在促“独”反“联”上大做文章。反“联”的实质,就是反对“独联体”的老大俄罗斯。经过几年的努力,美国终于搞成了几起“颜色革命”:2003年11月22日,格鲁吉亚的反对派首领萨卡什维利发起了“玫瑰革命”;在2004年10月,乌克兰爆发了亲西方的尤先科领导的“橙色革命”;2005年3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一的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郁金香革命”。2008年8月18日,格鲁吉亚向“独联体

12、”执委会发出了退出该组织的照会,“独联体”已决定准予其退出。 3.美国坚持继续执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1999年3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97票支持、3票反对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法案。18日,众议院又以317票支持、105票反对通过了该法案。从此,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就成了美国的国策。这一系统,被称为是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宣布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后代(或曰“星球大战之子”)。美国建立反导系统,是违反1972年美苏两国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布什总统为了不受约束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就在2001年12月13日,即在阿富汗战争取得小胜后,单方面宣布退出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

13、于2003年6月14日零时正式生效。此后,美国就以并不存在的伊朗核威胁为借口,执意要在俄罗斯的身边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后,美国与捷克在2008年7月8日签署了建立雷达站的协议;8月20日,波兰也同美国签署了建立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导弹拦截基地协议。 二 美国和北约的所作所为,使俄罗斯这一昔日的超级大国蒙受屈辱,使俄罗斯人忍无可忍。同时,这也使俄罗斯人看清了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的本质,并使他们丢掉了对美国的幻想。 风水轮流转。在俄罗斯蒙羞之时,美国因发动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而使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遭到了严重削弱,而俄罗斯在“智商极高”、“很受欢迎”(基辛格语)的普京总统

14、领导下,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成为公认的“金砖四国”之一。 普京任总统8年(2000年5月2008年5月),使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57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3万亿美元,其外汇储备从1998年的不到1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8月的5970亿美元。这标志着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苏联解体时的水平,它的衰落宣告结束。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也在恢复和加强。俄罗斯人已挺直腰杆,不再对西方诚惶诚恐,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他们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的时代已经结束。 由于普京坚持推行强国战略,反对“北约东扩”,反对“颜色革命”,反对美国在东欧建

15、立导弹防御系统,不愿再以优惠价格向亲美的国家提供石油和天然气,致使美国对俄罗斯“实行民主的希望破灭”。于是,美国开始对俄罗斯和普京总统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说俄罗斯“民主倒退”,实行“专制”,对某些国家进行“胁迫或讹诈”,说“普京主义是一种伪装成自由市场民主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独裁统治方式”,是“源自法西斯主义而非共产主义”(理查德拉恩:普京主义,美国华盛顿邮报2007年9月20日),等等。这就不能不引起俄罗斯人的愤怒。因此,从2006年起,俄美关系日趋紧张,不仅有冷战气氛,而且有热战行动。 2006年5月10日,普京总统在他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对美国的扩张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他用形象的语言说:“大灰

16、狼同志知道吃谁。一旦吃起来,谁的话都不听;一边咀嚼,一边随处进行民主和人权的演说。”他说的“大灰狼”,就是指的美国。针对美国的军事态势,普京强调要加强国防力量。他说:“我军的战斗力越强,我国的外交压力就会越小。”并指出:“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领域遭到外部势力侵犯时,俄罗斯将给予抵抗。”(俄罗斯独立报2006年5月11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普京的这个国情咨文是“对美国的批评发起还击”。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7月,普京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在自己的家乡圣彼得堡成功地举行了八国集团峰会,这被认为是“重振俄罗斯昔日雄风”的一次表现。美国华盛顿邮报就此评论说:“西方国家与普京对抗的意志已经土崩瓦解。

17、” 由于美国坚持要拉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坚持要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实在使俄罗斯忍无可忍,所以,普京在2007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进行了他担任总统以来最为猛烈的抨击。他说,单极世界就是“只有一个权力中心,一个军事力量中心,一个主宰”,“单边行动,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让形势更加糟糕”。他强调指出,“国际关系中出现了无节制地过度使用武力的倾向”(路透社德国慕尼黑2007年2月10日电),并直言,当看到军事设施日益逼近俄罗斯边界时,“如果我们自己不制造导弹防御系统,我们就应当制造能够对付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系统。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俄新社莫斯

18、科2008年4月1日电)。对普京的这次讲话,西方有人士把它与丘吉尔1946年开启“冷战”的富尔敦演说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是本末倒置。 2007年5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日。普京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并强调指出,目前存在着新的战争威胁。他说:“这些新的威胁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一样,都是对人类生命的蔑视,都是为了在世界上谋求特殊地位和强权。”(美国犹他新闻网站2007年5月10日报道)美联社认为,普京说世界面临类似导致二战的和平威胁,指的是美国。2007年7月14日,普京签署命令,暂停执行1990年华约和北约签订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此举使西欧为俄美的新一轮较量而不安。 20

19、08年是俄美之间具有军事对抗性的一年。普京连任两届总统期满,于2008年5月7日卸任。但他不是下岗,而是换岗,又担任了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并出任政府总理。美国想借此机会,用真枪实弹测试一下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意志和能力,于是就默许自己培养起来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上百名美国顾问的辅助下,在其“玫瑰革命”的基础上,使用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以“恢复本国领土”为名,向俄罗斯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维和部队发起了进攻,挑起了一场“格鲁吉亚战争”,因为只打了五天,故称“五日战争”。这是“独联体”国家爆发的首场军事冲突,结果是格军遭到了俄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以致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效仿科索

20、沃宣布独立,并于2008年8月26日获得了俄罗斯的正式承认。这或许是应验了普京在2008年2月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时发出的警告:这样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美国不想承认这个结局,不愿抛弃萨卡什维利,所以经过法国总统萨科齐代表欧盟斡旋,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副总统切尼先后访问格鲁吉亚,明确表示支持萨卡什维利,并答应给予其10亿美元的援助。格鲁吉亚在“五日战争”中损失了20亿美元,美国和北约国家承诺将为其重建提供45亿美元。美国还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为由,把它的军舰开进黑海海域,随后北约军舰也接二连三地驶入黑海。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不仅出动了军舰,而且出动了远程轰炸机;不仅在欧

21、亚地区展示实力,而且把战机和军舰开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2008年8月26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告诉西方国家:“我们不希望出现冷战,但也绝不害怕。”(日本朝日新闻2008年8月27日报道)2008年11月5日,梅德韦杰夫在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宣布:针对美国将在波兰部署反导弹系统,俄罗斯有可能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这一宣布震动了欧洲。 美俄之间带有军事较量色彩的2008年已经过去。现在看来,双方的情势已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虽然各有得失,但似乎俄罗斯得分更多。 第一,俄罗斯虽然在“五日战争”中受了一些损失,但受重创的是美国扶植的格鲁吉亚和美国自身。俄罗斯损失的是飞机、坦克等

22、,而格鲁吉亚则是遭受了难以治愈的重伤,美国所受的伤害也不轻。英国卫报在2008年8月2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格鲁吉亚是美国单极世界的墓地的文章中说,“本月发生的事件标志着一个国际转折点已经不容置疑”,“美国的单极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大国能像巨人一样驾驭全球、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每个大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并指出“与北约1999年在科索沃的情况相比,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做法更情有可原”。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国际组织小组委员会副主席达纳罗拉巴克尔在2008年9月8日的国会听证会上也明确指出,美国情报部门已确认,南奥塞梯战事是格鲁吉亚首先挑起的,所以俄罗斯的做法是对的,而美国的立场是不正确的(

23、俄新社莫斯科2008年9月9日电)。 第二,“五日战争”后,美国推举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难度更大了。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美国就力推“独联体”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2007年3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邀请”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2008年4月1日,布什总统对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说,对乌克兰希望通过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来加深与北约的合作关系,美国政府的立场非常明确,即在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应接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新华社基辅2008年4月1日电)。但是,2008年4月2日至4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北约峰会上,因德国和法国反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未能获得

24、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的邀请。路透社评论说,由于峰会未能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打开大门,使布什总统遭遇了“严重挫折”(路透社布加勒斯特2008年4月3日电)。但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8年9月5日还是对尤先科说,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尤先科表示,希望能在2008年年底前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结果,美国的努力在2008年12月2日召开的北约26国外长会议上再次受阻。俄罗斯人认为:“北约没有让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这是俄罗斯的外交胜利。”(谢尔盖卡尔加诺夫:俄罗斯微笑着展示拳脚,俄罗斯报2008年12月24日) 第三,美国坚持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因俄罗斯

25、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战术导弹而增加了变数。美国宣称,它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为了防止伊朗的导弹袭击北约的欧洲盟国,这纯属谎言。俄罗斯曾向美国提出多种选择方案,美国一概拒绝。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确保“攸关国家生死存亡重要领域”的安全。梅德韦杰夫总统宣布要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战术导弹,就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唯一的“飞地”,处于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大陆的中部,北面和东北面是立陶宛,南面是波兰,西北部和西部是波罗的海,距离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都非常近。新型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从加里宁格勒发射,可以覆盖波罗的海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梅德韦杰夫一宣布要

26、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此种导弹,波兰就感到“不安”,捷克表示“遗憾”,欧盟说“这是令人不快的意外”。曾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对美国的举措提出了批评。他在2008年11月14日的讲话中指出,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会给欧洲安全带来任何(好处)只会使情况复杂,令局势倒退”(美联社法国尼斯2008年11月14日电)。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08年12月2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建议,奥巴马上台后应“重新研究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 三 回顾近20年来俄美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双方“蜜月”的时光不多,争斗的次数不少。其中,最突出的有两次,一次在1999年,一次在2008年,后一次更激烈。

27、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西方媒体一再使用“新冷战”这个概念,实际上这个“新”字很不贴切。因为:冷战的对手未变,还是美对(苏)俄;主动与被动的态势未变,还是美国主动,俄罗斯被动;手段未变,双方均以武力为后盾;战场未变,双方争夺的重点还在欧洲;目标未变,还是遏制与反遏制(挤压与反挤压)、演变与反演变(“颜色革命”与反“颜色革命”)。 那么,双方之间的较量究竟该如何表述?除“冷战”与“新冷战”的表述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曰“冷战回归”,二曰“冷战死灰复燃”。这两个概念还比较贴切。“死灰”即美苏“冷战”的死灰,“复燃”即余火又烧起来了。相比之下,还是俄罗斯独立报的提法最准确。该报在2006年3月曾针对西方搞

28、的“颜色革命”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无言的冷战。文章写道:“这场战争是西方同苏联进行的那场冷战的继续俄罗斯与西方争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斗争是苏联与西方争夺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斗争的继续。欧洲和美国支持尤先科和萨卡什维利是它们支持杜布切克和瓦文萨的继续。”(德米特里福尔曼:无言的冷战,俄罗斯独立报2006年3月27日) 俄美之间的这种斗争,不会因格鲁吉亚战争的结束而终结。或许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2009年2月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真正的好戏还没开始”。美国的实力虽因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而有所削弱,但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因此,它称霸全球(“领导世界”)的野心难变,“冷战思维”难改,已伸出的手难收。美俄之间的挤压与反挤压斗争,还将继续下去。当年美苏没有迎头相撞,如今美俄也不至于直接交锋,其局面仍将是叶利钦所说的“冷和平”。转自:领导科学(郑州)2009年3中期第5760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