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61KB ,
资源ID:50167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16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考历史常识中国当代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考历史常识中国当代史.docx

1、国考历史常识中国当代史2013国考历史常识:中国当代史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人民政协一届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行使了部分人大职能,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施政方针,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国民党的大肆掠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最突出

2、的表现就是市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动、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3.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美国在朝鲜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隐蔽入朝,连续发动五次战

3、役,迫使美韩于1953年7月,在板门店与中朝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振奋了民族精神,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保卫了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世界和平。 4.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3年提出。 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

4、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到1957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为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毛泽东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

5、的宪法,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公民的权利义务、民族区域自治和外交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通过,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局面,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 6.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要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整个农村。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大”是指公社规模大;“公”是指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种做法远远脱离当时农村生

6、产力发展状况和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加上共产风的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7.调整国民经济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起,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农业生产,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在城市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减少开支。到1964年底,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1965年我国取得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为我国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条件。 8.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以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

7、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十六条为开始标志,到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9.新中国外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8、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对

9、外交工作及以后的对外开放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0.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1)火箭 1960年2月,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3年12月,中国第一枚气象火箭发射成功。 (2)导弹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1年9月10日,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3)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卫星 197

10、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4年,中国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5)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王选开始负责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工作。 (6)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 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 (7)计算机和互联网工程 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 1992年,“银河”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2009年6

11、月15日,中国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计算速度超过200万亿次的曙光5000A“魔方”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用。 (8)神舟系列飞船 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5年10月12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9)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10)生物技术 1965年

12、9月17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1年8月26日,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11)南极科考 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 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 2009年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12)油田发现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1961年11月,发现胜利油田,1978年,其产油量居全国第二位。 1976年,华北油田建成投产。 (13)数学成就

13、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成果。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1.“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针对国民经济的“冒进”造成的严重比例失调,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六七月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全国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正式展开。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行进一步安定团结,实现了经济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经过努力,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在1981年底基本实现,到1982年,收到明

14、显成效。这一成效的取得,为全面改革的逐步发展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标志。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全面开展。第一步以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1983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充分肯定,此后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农村第一步改革获得全面稳步的发展。 3.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15、兴建经济特区是推进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4月,进一步开放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1988年4月,又决定海南建省,海南全省开辟为经济特区。这样,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迅

16、速发展。 4.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应用“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成果。1984年和1987年分别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1990年、1993年分别通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何厚铧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5.国有企业改革 (1)1978年12月1980年6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2)1980年6月1982年底,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利润包

17、干的经济责任制。 (3)1983年1987年,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 (4)1987年1991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 (5)1991年1993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目标的企业改革阶段。 (6)1994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 6.金融税收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历程: 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3年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1986年恢复交通银行,后来又成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等,初步形成我国的金融系统。 财税体制改革历程: (1)改革企业财务管理

18、体制,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1978年试行企业基金制度;1981年实行利润留成制度;1983年起实行利改税;1987年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财权;1988年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试点;1992年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 (2)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关系。从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1985年起施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1988年起施行“地方包干”体制;从1992年起试点并推广、普及“分税制”,实行了一些特殊管理体制。 (3)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解经济的作用。从1981年起建立涉外税制;从1984年起建立和健全所得税制。从1982年起建立若干体现特殊调解作用的税种;改革农业税。 (4)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拓展理财渠道。从1992年起试行变式预算制度;改革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大力发展财政信用。 7.科技体制改革 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科技规划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日益多层次化,二是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中央计划和地方计划相结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