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34KB ,
资源ID:501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1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小学语文下法制教育渗透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小学语文下法制教育渗透教案.docx

1、三年级小学语文下法制教育渗透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应该是第二单元“环境保护”课文是:5、翠鸟6、燕子专列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第二单元 5 翠鸟 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2、,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法制教育渗透点 二:法制教育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十八条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除了这些,同学们

3、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3、学生提问。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2、学生序数。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

4、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观察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5学生看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3、学生叙述。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 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

5、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师有感情朗诵。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6、。”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第二句:专心机警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 让学生具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 、)学习第三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7、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 3 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

8、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1、朗读第1 3 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9、“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2、)学生理解词语。提问 师:这样的小鸟你们会伤害它们吗?生:不会 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十八条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十八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持枪猎捕的,必

10、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4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1、学生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翠 鸟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

11、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第二单元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第二十一、二十九条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学生齐读课题。那里的森林郁郁

12、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

13、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 2、学生齐读词语。 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学生读词语。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5、学生复述课文。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雨没喘气”看到

14、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 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学生朗读课文。 3、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学生读课文找答案。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学生回答问题。3、山

15、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3、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法制教育渗透 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第二十九条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4、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画。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还算过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