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67.36KB ,
资源ID:50054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05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ⅱ专项一阶段性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ⅱ专项一阶段性测试题.docx

1、高三历史专项一阶段性测试题2019高三历史专项一阶段性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8长春一模)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调动

2、运用知识的能力。只要读懂材料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的宋代的历史知识即可判断出答案。2、(2018江西六校联考)2017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诗经中周颂载芟和“千耦其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耕作状况。应选C项。3、(2018吉

3、林质检)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A、国家税源枯竭B、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C、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答案】B【解析】材料表达的主体是农民,B是最合适的选项。至于“国家税源”、“政府救济”、“经济结构”等,材料均未涉及,因此排除A、C、D三项。4、(2018潍坊)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可用于研究唐宋时

4、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表达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A、 B、C、 D、【答案】D【解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近代,排除;手工工场主和雇主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应选D项。5、(2018潍坊)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B【解析】解题时抓住“社”和“稷”的内涵,联系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可知,B项正确。6、(2018龙岩一中)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

5、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获取信息:丈夫耕、妇人织可使天下不饥不寒。这表达了男耕女织的重要性,应选B项。7、(2018潍坊)经记载:“进之那么箭下,入土也深;退之那么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中的记载为曲辕犁,这一农具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8、(2

6、018浙江六校联考)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记载:“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王桢农书亦记载: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以下对以上两那么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两那么材料关于“木棉”产地的说法相互矛盾,均无史料价值B、农书关于“木棉”产地及传播路径的说法比农桑辑要合理C、材料说明棉花在宋元时从南北两个不同路径传入中原是有可能的D、前者指的是“苎麻”,后者说的是“木棉”,两那么材料并不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中棉花虽名称不同,但都有关于向内地传播

7、的记载,作为两部名著的记载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不存在谁比谁更合理。只是说明了传播路径不同,所以选C项。9、(2018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认为如果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早引进20年,就能够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也许明朝就不至于灭亡了。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

8、统治腐朽引发了一系列的统治危机,饥民造反只是危机加剧的结果。材料中的观点显然是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应选D项。10、(2018苏北四市)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说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答案】C【解析】由材料“苏(州)城花素京苏两帮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可知当时苏(州)城纺织(技艺)均系世代相传,A、B、D三项均未在材料中表达。11、(2018衡水)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

9、,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政府对手工业的严格管理,尤其强调不准生产新奇之物,这样做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得工匠们只知按政府要求生产,不思革新,进而导致D项所述的结果。12、(2018吉林质检)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

10、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街市 B、坊市C、夜市 D、草市【答案】D【解析】草市,就是民间集市。“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宋代以前已经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古代的“街市”、“坊市”指的是城市的集市;而“夜市”也仅仅在政治中心和商业繁华的大都会城市中出现。结合题干中的“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因此D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3、(2018宁波)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是

11、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图片是明清时期的商业会馆,它的兴建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地区商人或行业性商人在某地兴建的商人聚会的地方,代表了商帮的兴盛,表达了行业性的加强,并非是政府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所以选A项。14、(2018山西联考)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说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

12、的进行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材料信息的能力,重点是找准关键词。由材料“非州县不得置市”“午时会大众,日入前七刻散”“以滥物交易者没官”可知,唐政府从时间、地点、行为规范等方面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所以选A项。15、(2018宝鸡)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7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以下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

13、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答案】C【解析】清明上河图出自北宋张择端,C项反映的是在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应选C项。16、(2018茂名)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选项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A、B、C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应选D项。17、(

14、2018山东模拟)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那么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答案】D【解析】材料未表达“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文化复古潮流”之意,排除A、B、C三项。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文化的发展,联系所学基础可知,D项正确。18、(2018韶关一模)史记

15、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那么乏其食,工不出那么乏其事,商不出那么三宝绝,。财匮少那么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答案】D【解析】材料“农不出那么乏其食”表达重农,“工不出那么乏其事”“商不出那么三宝绝”表达重视工商,所以选D项。19、(2018马鞍山)史记平准书记载:“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西汉时期()A、吏治腐败激化了阶

16、级矛盾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D、政府大力推行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设众多官职“治理郡国缗钱”,“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即表达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D项符合题意。A、B、C各项未在材料中表达,排除。20、(2018临邑)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西汉初期商业势力十分强大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处于失控状态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A、 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

17、商政策,故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中的信息“财或累万金”“不偌国家之急”“封君皆低首仰给焉”等可知正确。21、(2018长春一模)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发粟及募民存饷”及号召寺院大兴土木,进而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

18、不符合材料主旨。22、(2018山西大学附中)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农村人口减少而市镇城郭人口增多,即市民阶层壮大,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由于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镇,离开了生产资料,进而为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所以全选。23、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

19、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以下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 B、不同文明的交流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西学东渐的深入【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明的发展,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所列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华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可以看出说的是不同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A、C、D三项表达得不全面,排除。24、(2018武汉)秦始皇曾将“贾人”“略取陆梁地”,后又将“尝有市籍者”遣戌。上述措施说明()A、秦滥用民力阻碍了经济发展B、有利于当时农业

20、生产的发展C、商人实力雄厚威胁专制王权D、东周战乱导致秦初兵源不足【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的是秦对商人的控制,甚至将其遣到边疆,这正是秦抑商的表现,没有“滥用民力”,也未讲述“商人实力雄厚威胁专制王权”及东周战乱。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项。25、(2018宁德)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各

21、时期经济的掌握。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海外贸易,D项太绝对化,应选该项。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26、(13分)(2018丰台)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2)材料二说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3分)材料三(明朝时

22、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6分)【答案】(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4分)(2)盐铁官营。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3)规模大(投资人),分工细,雇佣劳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本

23、抑末和海禁闭关政策。(6分)27、(12分)(2018三明)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2分)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

24、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2)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2分)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2分)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

25、命”的主要表现。(2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材料四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五(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4)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答案】(1)发展趋势

26、: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分)(2)原因:粮食产量提高保障粮食供应;多余劳力种植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增加为茶叶种植提供了条件。(2分)是否可信:可信,粮食种植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种茶。不可信,在当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业于茶者七八”有夸大之嫌。(2分)(3)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

27、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1分)(4)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2分)影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分)28、(12分)(2018湖南四市九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到了明清时期,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据许承尧风土改编材料二新安商人

28、的商业经营是以血缘、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腾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材料三徽商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余音时士与中国文化研究材料四(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

29、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太函集材料五徽商又被为“徽骆驼”和“绩溪牛”。骆驼和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哺乳动物。在风尘弥漫、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在田园阡陌、春耕秋耨的农耕地带,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徽商最忌讳被人称作“茴香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为“回乡”,“萝卜”谐音为“落泊”,意为在外学无所成或者经营不善落泊回乡。XX百科(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徽商兴盛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徽商的经营特征。(3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徽商的历史作用。(3分)【答案】(1)主观上,吃苦耐劳

30、、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或敬业、守信、讲义)。(2分)客观上,徽州地少人多,农耕环境恶劣,有限的耕地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2分)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繁荣。(2分)(2)以血缘关系和乡党为核心;以儒学思想为经营理念;平贷平粜;亦儒亦商的双重身份来经营商业。(任答两点即可)(3分)(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缓解平民生活困难;冲击自然经济。(任答3点3分)29、(13分)(2017淄博)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表达: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那么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那么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四清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