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257.29KB ,
资源ID:50022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02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下第二章完美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下第二章完美教案.docx

1、七年级下第二章完美教案教 案 总第(21)课时课 题2.1 运 动 和 能 的 形 式日 期教学目标认识运动的多种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能的概念,掌握什么是机械能,了解能的其他形式及能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人翁意识。重点难点分析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具准备】小车、钩码、细绳、定滑轮、饮料罐、橡皮筋、吸管。光盘【学生课前准备】按图2-9制作一个玩具。做一个风车。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准备引入 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中。那么,运动有哪些形式?听说过能吗?能有哪些

2、形式?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课题揭示一、机械运动讲解:“运动”是个“多义词”,凡有变化则可称之为运动,但有一种运动最为普遍。 讨论:以下几例中有无物体运动?物体的什么有了变化/没有这个变化时物体有无运动?教师在教室走动汽车在公路上开动水在河里流动归纳:讨论后得出运动和位置变化的关系:讲解:根据上面这一关系,给出机械运动的定义.举例:机械运动是随处可见的,请学生列举机械运动的例子。反馈:要求学生判断下列现象是不是机械运动,并指出判断依据:.树叶落下 .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冷 .刮风 .电灯变亮.闪电 .雷鸣 .种子发芽 .候鸟迁徙二、运动的多种形式引出并讲述:物质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许多运动要比机械

3、运动复杂得多,然后结合实际例子介绍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三、能的概念引入:由学生经常看到听、听到的词语,如由“开发能源”、“能源危机”、“节能先进”、“耗能头户”、“原子能”、“电能”等,引出“能”的概念,并讲明运动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四、 能形式1.动能讲解:动能的概念提问:液体和气体的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举例:.水车 .风车 .帆船归纳:所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势能实验并提问:按课本图2-8所示,沿桌面移动小车,使钩码上升一定高度,当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讨论:学生讨论实验并提问:按课本图2-

4、9所示,旋转吸管,将可乐瓶放在桌面上,瓶将会运动起来,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讨论:学生讨论归纳:钩码被举高时蓄积了一定的能,当它下落时会将这种能释放出来;橡皮筋发生形变时也蓄积了一定的能,当它恢复原状时也会释放这种能,这类能称为势能。3.机械能讲解:动能和势能合称为机械能。4.化学能举例:1.食物中贮存的能量2.煤、石油中贮存的能量3.干电池中贮存的能量为化学能。5.电能: 提问:生活中需要用电的情况:.电力机车通电后才能行驶.电风扇通电后才能转动.洗衣机通电后才能转动讲解:电具有能,这种能叫电能。电能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能。6.声能: 举例并讲解:声具有能,这种能称声能。7.光能: 讲解:太阳光

5、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体内。并简单点明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五、 巩固小结:1. 运动的多种多样2. 能的多种形式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课后反思教 案 总第(22)课时课 题2.2 机 械 运 动 (1)日 期教学目标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根据物体的 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

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课程资源的准备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准备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课题揭示二、参照物:回顾:.教师在讲台上走动 .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水在小河里流动 ;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

7、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

8、么问题?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概括:由各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讨论: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两句话是否矛盾?2.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3.黑板刷在黑板上向右擦时,若以黑板为参照物,刷子怎样运动?若以刷子作参照物,黑板是否运动,向何方向运动?4.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某物体在前进,但同时有人则认为此物是向后退的?举例说明。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会不同呢?介绍: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适当介绍其作用及我国航天技术情况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机械运动的分类:举例说明:以打篮球时一个运动员的跑动为例,说明一般情况下运动是复杂的。对于运动员来说,他运动的快慢不断变化,运动方向也不断变化,若把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走过的路线画出来,则极为杂乱。读图比较:读图2-18和2-19,比较汽车的运动和过山车的运动,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得出结论: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读图比较:读图2-20,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化情况不同,一个是相等,一个是不相等。得出结论: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

10、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分类,我们知道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科学及其他课程中经常要用到。分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只有揭示事物之间的共用性,才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六、巩固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七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6-27页)1.运动和静止:.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参照物: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设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

11、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课后反思教 案 总第(23)课时课 题2.2 机 械 运 动 (2)日 期教学目标1.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叙述速度的定义3.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通过对机械以内的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2.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3.能够利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4.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 均速度。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

12、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引出。课程资源的准备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准备引入 首先说明,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个重要问题。赛跑时,谁得冠军,看快慢。汽车、火车、飞机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进行思考。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课题揭示 问:蜗牛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何区别?答: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13、。 问: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答:只需观察他们哪个在前。 教师归纳: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播放动画片-百米赛跑片段。问: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 答:测量出100m的距离,让运动员们同时起跑,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问:如果有好几组运动员比赛,他们怎么比较运动快慢呢?教师归纳:因为通过路程都是100米,是相等的,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每组给两辆快慢不同的玩具小车A和B,四位同学一小组,利用它们来寻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探究实验1议一

14、议: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小组交流后得出: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1)比较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较快,反之较慢。(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长的运动较慢,反之运动较快。2做一做: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思考: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什么缺陷?3想一想:如何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4试一试:每组只给一辆小车,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有关数据。提问:你认为可以只用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为什么?你认为可以只用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吗?为什么?5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物体运

15、动快慢的?问:怎样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秒内通过的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 (三)速度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2速度的计算公式v= 。v和t分别是英语单词速度和时间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的第一个字母。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 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问:“米秒”和“千米时”这两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换算关系?介绍两者之间的

16、大小关系并推导出:1米秒=3.6千米时教学中要注意纠正有些学生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的习惯。 4读一读:阅读课本图2-22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感受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5例题教学 分析:(如何通过读图获得解题所要的信息)汽车在两块指示牌之间通过的路程是牌上这两个数据之差。汽车通过两块指示牌所用的时间是两次时钟读数之差。根据速度公式统一单位后求解。(四)平均速度 讨论:用速度公式能够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吗?师:虽然无法用一个速度值来描述物体在不同时刻运动的快慢,但可以利用公式得知一段时间内或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由公式v=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严格说来,任何一个

17、平均速度总是对应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离开了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平均速度就失去可意义。(五)课堂小结: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3速度公式的应用。4平均速度。课后反思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有定性的比较和定量的比较。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快慢的不同方法。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通过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不相等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

18、学习这块知识,速度公式的变形在此可以降低要求。教 案 总第(24)课时课 题2.3力的存在( 1 )日 期教学目标1、 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重点难点分析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课程资源的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同学之间进行“体验力” 的实验。2.教学器材:木板、铁块、木块、弹簧、重物、皮筋、绳子、气球、弹簧测力计(圆柱形、弹簧形)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

19、准备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你们一定了解了很多关于力知识,也一定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交流一下,有哪些你们还不清楚,把想要知道的问题写下来。(学生交流并记录)学生的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不过有些问题你们在小学常识中已经有所了解,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回答。(留23分钟时间由学生互问互答)筛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回答,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如何来确认力的存在的问题。课题揭示 问题:我们如何来确认力的存在呢?(二)力的存在教师:我们根据电灯发光、电热丝发热就能确认电路中有电流;根据小磁针发生偏转来确认磁场的存在

20、。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那么对于力的存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证明呢?1【做一做】把重物提起来要用力,你在用力时手的肌肉有什么感觉?(肌肉紧张)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例如,用磁铁去靠近小磁针,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这能说明有力存在吗?投影:树动知风图片,能说明有力存在吗?请大家动手做一下可以证明有力存在的实验:手拉橡皮筋 手压矿泉水瓶使之变瘪。(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也可补充其他具有启发性的实例,如: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手用力弯锯条,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这些都能说明力

21、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议一议】学生讨论:以上实验或事例是通过什么来证明力的存在的?(引导学生围绕物体由于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变化展开思考、讨论)教师: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时物体会有什么效果?学生: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教师:有力存在时,物体的形状一定会发生改变吗?我把书本放在桌面上,书本对桌面有压力,我怎么就看不出桌面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呢? 学生:物体的形状改变得太小了,所以看不出。教师: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你要事实证据或通过实验来说服我。学生:将微小形变放大教师: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微小的肉眼看不清的形状改变让老师看到呢?3【微小形变放大实验】取一只容量为900毫升的扁

22、墨水瓶,罐满染色的水,取带有毛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紧紧地塞住墨水瓶口。先挤压扁平的一面,观察毛细管中的液柱高度的变化。再用力挤压瓶的另一侧面,再观察毛细管中的液柱高度的变化。以上实验说明了桌面受到压力时发生了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小形变,也说明了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问题:除了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外,还有什么现象也能证明力的存在呢?4【看一看】指导学生看书本图2-30、图2-31、图2-32,并进行简单讨论。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

23、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教师: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证明力的存在。思考与讨论:力的作用是否一定要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不接触产生的力有吗?请举例说明。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吸引、磁铁吸引铁块等,说明力的作用并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做一做】探究实验:两人一组,每组两只相同的吹足气的气球。如图2-33所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气球相互挤压,两个气球

24、受压压后都发生了形变,请你猜一下,下面哪些挤压方式能产生这种效果?A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B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实验结果发现:能产生如图2-33所示效果的是 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实验结果发现:用弹簧把锯条拉弯时,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2【议一议】通过上面的两个实验,你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3【试一试】怎样用橡皮筋来做一个实验,用来说明同样的道理,试试看。4【看一看】看书本图2-34、图2-35,并讨论导弹的推力来自哪里、汽车为什么会被撞坏?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

25、力。生活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还有许多,请你举出几个。(如划船、游泳等)(四)小结1物体形状的改变可以证明力的存在。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证明力的存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评价与反馈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力,力的效果是_。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学生的问题可能有:什么是力?力是怎样产生的?力有哪些种类?力的大小怎样测量?我们怎么知道有没有力?学生汇报交流。课后反思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等

26、方面。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任务。按照我们以往的课程理念和习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要以探究性方式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教 案 总第(25)课时课 题2.3力的存在( 2 )日 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弹力,确认弹力存在的普遍性。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

27、学精神。重点难点分析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课程资源的准备磁铁、钢球、铁钉、气球、毛细管、玻璃管、橡皮筋、可乐瓶、平面镜、激光手电、喷雾器、细线、小车、铁夹2只、小镜两面、弹簧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 课题揭示 力的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由弹簧伸长的长

28、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科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二)新课教学1力的单位: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牛顿;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牛顿;也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有多大。2弹簧测力计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1)弹簧

29、秤的原理准备如图所示的一个弹簧,标出弹簧下端所对的位置。找学生用力去拉弹簧,弹簧长度将 ,用的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 。撤去拉力 ,弹簧将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弹簧秤的构造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跟着将指针调零,并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弹簧秤的量程是: 最小刻度值为: 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顿处,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有多大。增大拉力,弹簧的长度将 ,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牛顿。你的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牛顿,你同学的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牛顿。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人的头发的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