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58.95KB ,
资源ID:50016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0016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docx

1、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现状 第一节诞生、现状广播的诞生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找到测量光波及电磁波的方法。1895俄国波波夫和意大利马可尼分别制成无线电收发报机。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和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被誉为无线电之父)。1906年圣诞前夜费森登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16德福雷斯特广播了总统竞选的结果,是美国第一次新闻广播。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是收音机最早的制造者(1916开始,费数年研制成功)。1920年,美国西

2、屋公司在匹兹堡建立了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1922年BBC。电视的诞生1817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硒。1873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作用。1844德国工程师尼普柯发明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1925贝尔德成功完成了传送、接受画面的实验,并在伦敦公演。被成为电视之父。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成为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

3、全电子扫描电视。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电子扫描时代。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美国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957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20世纪60年代电视进入洲际传播时代。1962美国发射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电星一号”。日本是世界卫星广播巨头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我国广播电视的诞生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设置了第一座广播电台。播放音乐和上海大陆报新闻。仅开办三个月。此后外国人相继在中国开办广播。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暂行规则,这是中国

4、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只是初具雏形,尚没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我国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8国民党建成中央广播电台。1932年为扩大宣传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逐步在全国建立几十座电台。这一时期以商业性电台为最多。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的诞生日期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之后播音时断时续,1945年正式播音。之后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北京广播电台(1949与新华社分开,中国成立后直播开国大典);中央

5、人民广播电台(1949)。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开始实验广播。文革十年,中国电视事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微波线路传送网的初步建成、彩色电视的开播和卫星传送节目的开始。1973年5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试播彩色电视。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缩写为CCTV,成为国家电视中心。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开始在外出采访,摄像时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结束了中国电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大大简化了电视片的制作程序,从而缩短了制作时间。第二节广播电视的本体论定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按传播信号:仅传送声音的为声音广播(简称 广播

6、);传送声音、图像的为电视广播(简称 电视)。按传输方式: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是 无线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的是 有线广播;通过卫星传送的是卫星广播;通过网络传送的,是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按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国际广播。按技术标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广播电视的特征一、对象广泛。不像报刊会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不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二、时效性强。电子信号的传播、接受几乎是同时性的,不必向印刷媒介就那个过运输、发行等环节。尤其是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事件进行、节目播出、受众收听收看 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三、丰富直观。内容丰富

7、信息量大;声画合一,生动、直观。尤其是现场性,真实性和感染力强。四、接受随意。具有接收随意性、连续性、近距离观赏的特点。五、顺序接受。线性传播,选择性差。六、转瞬即逝。因而内容要求浅显,既是优点也是弱点。主要的技术标准一、无线电频率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所使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分别称为 广播波段 和 电视频道。二、制式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红、绿、蓝三基色三种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SECAM,PAL。采用NTSC(点描)制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大多数美洲国家)采用SECAM(塞康)制国家:法国、俄罗斯(东欧)采用PAL(帕尔

8、)制的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亚洲、西欧)第三节广播电视的组织结构与体制管理体制上,广播电视事业有三种不同模式体制:一、国家拥有和经营。特点是,广电台为国家所拥有和经营。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运作所需的全部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不播放商业广告,基本不进行节目买卖。如前苏联;美国之音;中国。80年代后,苏联解体,俄国私有化;中国成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97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确立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体制。广电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国家重要的舆论宣传机关,因此规定我国的广电 由党和政府授权的广电行政部分设立,禁止其

9、他任何单位、个人设立广电,禁止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广电。二、公共机构经营。特点是,广播电视是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运作经费来自收取受众的视听费,民间、私人捐助,政府拨款。在竞争下逐步允许播放少量商业广告。如NHK,BBC,美国PBS。三、私有商营。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由财团、个人所有和经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收入主要来自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其他经营性收入。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第二章广播电视传播 观念、功能 的新发展 (宏观) 媒介新技术1.有线电视的发展。图像清晰,频道资源丰富,可以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2.卫星电视的发展。卫星转播、卫星直播。质量好,

10、传输距离远等。3.网络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网播;广电媒介的网上建设;网络交互电视,实现视频点播(电视机能浏览网络,而不是简单的电视在电脑上实时播出)。第一节信息观与时效观 (观念)新闻观念产生于新闻实践活动,并能动的指导新闻实践活动。广电传播的观念有:喉舌观念,信息观念,时效观念,媒介观念,节目观念,受众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等。其中,信息观念和实效观念变得尤为重要。一、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信息与时效 1.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在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的本质是信息,其魅力主要来自于信息的力量。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与信息量的多少。因此加强信息容量,不仅是增加广电新闻的播出时间,更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有

11、效信息量来实现。新闻信息量指一条新闻的信息含量,即其量与质相统一的有效信息量。2.广电信息传播的特点。见前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息观、时效观1发展社会注意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2广电要适应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3新闻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和时效的竞争。4从实践看,新闻节目数量增多,节奏加快,信息量加大,深度加强,逐步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主流。三、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的 具体体现1.新闻直播。指不经过预先录音、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情况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当今广播电视新闻正朝着缩小新闻事件发生和报道的时间差的方向发展。2.滚动播出。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

12、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后续播出会根据新闻重要性增减删改,或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进行内容的调整,并非简单的重播。能够发挥广电高密度、大信息量的优势,也增强新闻时效、深度、广度。3“大新闻”构架。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新闻、半点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等多种新闻内容,相互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综合性质的结构形式。优势:满足整点、半点新闻 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4.增强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在坚持正确舆论宣传导向的基础上,增强节目的视听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注重宣传性的同

13、时,兼顾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四、如何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和时效观念:1.坚持质与量的统一。2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信息误导指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无效信息使人们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进而造成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损失。信息污染指信息过剩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或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思想、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信息进入信息市场,对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3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第二节 广电的“窄播化”趋势(观念) 一、现代社会的自主性、分群化以产权多元化、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促使社会结构由总体性向 自主性、分群化转变。信息数字化革命再次引发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变革,社会

14、分群化趋势进一步加剧。这为大众传播受众的中心地位提供了社会基础。自主性、分群化的受众具有以下特征:1.兴趣多元化。2.更关注自身的利益。媒介要反映不同受众的呼声,也要突出服务性、实用性。3.受众权利意识增强。如何满足分群化的受众:1.提高满足受众需要的自觉性。如满足其需求,适应其接受能力、接受习惯等。2满足受众的主要需要的内容。如各种政策信息,国内外重大事件等。3正确把握受众需要的个性、共性特征。二、广电“窄播化”的趋势为适应分群化受众的不同需要,广电也逐步由“广播”向“窄播”转变,对传播内容进行细分。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卫星、光缆)大大丰富了频率频道的资源,提供了直接的技术依托。具体形式:1

15、.系列广播电台(频率)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业性节目进行转变,从而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上各有分工。专业台的传播内容和功能日趋具体化,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整体上实现对社会的最大限度的覆盖。同时新闻台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在系列台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系列台关键在于统一领导和专业化,两方面相互作用。2.专业电视频道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和卫星直播电视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所提供的丰富的频道资源奠定了技术性基础。第三节广电传播功能的拓展传播-服务与娱乐

16、(功能) 一、主功能和多功能。广电的基本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国家重要的舆论宣传机关。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是主功能。广电还具有经济属性,即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基本性质是服务性,因此要积极拓展其他多功能。因此要在保持信息传播、舆论宣传的主功能不能削弱,同时积极发展服务、娱乐功能。二、发展服务功能。广义上,凡不宜归入新闻、教育、文化、娱乐等节目的均可划分为服务性节目,如市场信息、天气预报、整点报时、广告。狭义上,特指实用的、能直接帮助受众解决工作、思想、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节目。这类节目比传统节目更具广泛性,服务方式也更亲切、生动、真实。目前这类节目多采用杂志型板块方式,融新

17、闻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在突出服务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潜移默化的舆论导向问题。三、娱乐功能。对宣传主功能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娱乐性节目具有以下功能:1.教育、引导功能; 2审美功能; 3休闲功能; 4寄托、移情功能,平衡群体心理。四、积极拓展多功能。1.不能单纯追求传播效果而脱离喉舌性质。2.提高整体节目的质量。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微观) 第一节节目的板块化一、“板块化”定义、特点 (即本体论)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形象称呼。板块式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和周期,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

18、形式,播出时段跨度较大。也称杂志型节目。改变了原有单一的节目构造,扩大了受众的信息接受面,满足了多层次受众的需求,具有比较显著的视听效果。其节目编排具有以下特点:1.编排集中,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分散,时间随意性较大)。如广播将全天划分、分割。2.各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传统结构的节目基本相互独立)。如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时刻。3.内容多元化(传统节目内容界定明确、单一)。如兼具新闻、信息、文娱等各类节目。二、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进行集中编排。即受众相对集中的需求指向,决定了这类节目的内容编排。2.对象集约

19、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这类节目目标受众比较明确,针对性较强,可以满足特定的受众的多层次的广泛需要。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一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需要,介于内容集约和对象集约之间。如双休日板块的节目,受众面较广,需求层次较丰富,混合模式可以兼顾大众口味。三、节目的编排方式除了单个节目内容的编排,对不同节目进行组合编排,也会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效应的发挥。优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结构,可以提升传播效果,最大限度稳定现有受众,争取潜在的受众群。可分为四类:1.传统个体式的节目编排。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节目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

20、个体节目内容清晰,独立制作;但节目系统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选择性差,因而应用面窄。2.传统及板块的混合式编排。基本保持个体式节目编排,同时划出部分时段来开办板块节目。(除周末节目和专业频道之外,多采用此,如中央一套)3.亚板块式的节目编排。即把播出时间划分为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内容的节目,时间跨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h)。既能顾及受众面,内容也容易编排,应用广泛。4.大板块的节目编排。将广播电视播出的时间,按照受众的接收习惯划分为若干大的时间段。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一般由主持人直播串联。多应用于专业的电台、电视频道。四、板块式节目的优势1.连贯性强。节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

21、系。2.具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性。板块式节目按手中的接受习惯编排节目,受众可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所需节目。3.受众的接受兴趣的集中,有利于提高收视(听)率。 五、我国节目“板块化”的发展现状广播现状1986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之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进行改革。在广播节目板块化过程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始相应调整。广播节目逐步形成三种代表性模式。1.中央台模式。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代表。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的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一、单向传播缺少反馈等不足。2.珠江模式。以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

22、采用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方式。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 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但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不足。3.东广模式。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使板块化达到新高度。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采用主持人直播串联,基本全天候直播。强调精品意识,改变传统训话式的广播腔,并避免了节目流于粗糙、失控的倾向。电视现状1993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是电视节目板块化的重要里程碑。东方时空是融深度新闻、背景、人物报道 为一体的新闻类板块节目。与早间新闻组成早晨新闻节目板块。1994焦点访谈开播,与新闻联播构成晚间黄金时间的新闻版块。1

23、995午间档新闻30分开播;1996中国报道世界报道体育新闻组成晚间新闻版块。六、“板块化”的发展趋势1.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扩大;2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稳定增长;3.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4文娱、体育专业频率、频道增多;综合的降低。第二节广电新闻的栏目化一、栏目化的原因1.是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2广电新闻制作、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推动了广电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目化。国际上已把广电新闻制作作为广电网主体。新闻栏目成为衡量一个广电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栏目化的优势1.媒介地位上,利于广电在新闻传播竞争中保持优势。增设新闻节目,并赋予栏目规范化制作、管理模式,是增

24、加新闻信息密度的有效途径。2.媒介功能上,能有效发挥广电新闻的各种文化功能。3.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求。4.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强调连续、可持续发展。三、我国广电新闻栏目的发展: 可分四阶段1.1958-1978,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新闻栏目的尝试,初期处于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的组合。文革后1978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固定栏目。2.1978-1987,从新闻联播到观察与思考。1978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重点建设新闻联播。1980创办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动态报道、深度分析相结合。3.1987-1992上海新闻透视到福建新闻半小时

25、。栏目化走向成熟,开始进入广播电视新闻杂志型的 发展兴盛期。4.1993-今,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栏目化向高层次、高品位、全方位、大型化发展。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所体现出的特色1.社会化趋势。从社会大背景出发,覆盖面广,内涵深刻,真实感强,时代性强2新闻评论专门化。3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播音员。4重视栏目的形象设计与包装。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的局面。第三节广播电视的双向传播(热线电话的介入)一、受众参与节目的发展。由浅及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1.点播节目。20世纪50- 80年代,写信、电话、现场点播。2.电话参与节目。3.受众现场参与节目。二、受众参与节目对

26、传播者的要求:要求广电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变灌输型为沟通型,封闭型为开放型,指导型为服务型。1研究受众心理,把握传播规律。2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讲究传播技巧。3研究群众生活的交流方式和常用语言,加强感情交流。三、热线电话参与广电节目的类型:1.采访报道类;2.谈话讨论类;3.情感倾诉类;4.综艺游戏类;5.服务类。四、热线直播节目的 作用/意义1改变了广电节目的传统模式。实现直接、双向交流,兼容人际传播,形成全新大众传播模式。2延伸了广电的时空界限。如异地采访;节目联播。3增加了广电传播的实际效果。现场感、时效性。4.奠定了新的传受关系(对受众)。大众传播兼容人际传播。五、问题和对策1

27、.宏观容量失控,影响节目总体质量。因此要培养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2参与受众面窄。竞选参与受众,做好把关工作。3内容随意性大,格调不高。选择适当话题,事前精心准备。4定位不清,节目水分大。第四节节目定位 + 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 节目定位一、定位的理念 /含义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做的事前规划。节目定位成为制约、规范节目内容、风格、特色的重要标准,直接体现了广电节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艺术水准,和节目质量。节目定位需要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受众需求、趣味,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等诸多原因进行综合评估。在媒介激烈的竞争中,广电节目

28、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固定的目标受众群,从而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二、定位的方式1.全面定位。要求在大制作的前提下,规范节目制作流程;强调团队意识和整体化风格,使节目呈现统一的节目风格,以独特的节目特色吸引稳定的受众群。见效慢但生命力持久。2.受众定位。事前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大致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根据节目的宣传宗旨等要素,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可操作性强,稳定性较低(受众兴趣改变)。三、影响定位的因素目标受众群的兴趣、需求。最重要政策因素。环境因素。节目传播范围和地域因素。地域宣传导向;民族宗教文化特征;地理历史背景等。节目的结构因素。不同结构模式的编排,在节

29、目的定位上有不同的要求。媒介竞争因素。四、定位的调整。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需要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正。1.组织领导、专家、受众代表进行分析、评估。2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标准进行测量:绝对收视(收听)率,相对收视(收听)率,经济回报率。节目意识?受众意识。定位意识。精品意识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一、黄金时段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视(收听)率,因此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被形象的称为黄金时段(Prime time)。广播节目一般在清晨、中午、傍晚、深夜等;电视一般为晚间和节假日的白天。黄金时段的影响因素。黄金时段不是固定不变

30、的:1.该时段节目质量;2媒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受众的收视(收听)习惯。二、非黄金时段随着广电节目播出时间的延长,节目播出量不断增加,黄金时间的容量已接近饱和。因此广电媒介开始日益重视对传统意义上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和利用,以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广电媒介的专业化、窄播化、丰富化,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划分越来越模糊。关键在于:1对节目 目标受众 的特定兴趣、需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人)2适应 特定时段 的受众群体的兴趣和需求。(时段)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综述第四章第十章)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广电节目是传播内容的基本编排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有特定的名称、主题、一定时间长度。分为五大类:1.新闻节目。2.娱乐节目。含综艺、游戏、文艺晚会、各类表演、广播剧、电视剧、音乐、电影等。3.科教节目。分社教类(公共教育);职业教育类(专业)。一般历史自然地理文化民俗科普等。4.服务节目。经济类;衣食住行等。5.广告。商业;政治;公益。但从业务实践来看很难严格划分。如谈话节目、体育节目等。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 现场性时效性 + 深度报道 广电新闻 概念。通过某些特定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与广电的传播特征 相区别 )1.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